在师兄有话说丨赴英读博前竟然还要做学术准备?中有提到小作坊式的读博方式,会让很多人感觉到“孤独”。我本人在英国读书的很长一段时间也被这种“孤独”所困扰。尽管我们说,读博士就是要善于做冷板凳,但是一方面需要避免冷板凳坐久了变“抑郁”,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被窗外(师兄生活了四年多的地方)丰富多彩的生活所吸引。这两种结果,都不利于我们顺利拿到博士学位。
很多朋友说要“克服”孤独,然而我想说的是,克服孤独这个过程不仅效率不高而且还容易让我们累,需要提着一口气。事实是,我想推荐一个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把“孤独”变成“享受”。如此一来,我们会在更享受读博的过程,而不至于把读博士变成一种负担。
利用公交车上的时间关注自己的学术领域进展
伦敦上下班时间的公交车拥挤程度跟北京相差无几,公交司机不温不火的态度每次让我都想笑。偶尔赶上塞车,伦敦的双层巴士长长一串像极了广式腊肠。这个时候,如果你没有别的事情在忙,可以打开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搜索,把自己博士论文的主题词放进去搜索,然后设置搜索条件为当年或者过去两年,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最新的研究成果或称学术讨论。这个时候,也没有必要特别认真的把每一篇都仔细读完,只需要简单看看摘要(abstract),如果读自己的研究有用处,那么只需要截个屏,等到了图书馆或者自己的学习时间,专门搜出来仔细阅读就好啦。
利用饭后散步时间关注周围历史
对于英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而言,周围一个小土包可能都有自己的历史。记得我已经读博一年多了,参加一个讨论小组。其中一个在英国待了很多年的中国人带我们去了一个小店的后面,本来是图清静。结果我们发现小店后面很小的一块空地立着一块碑,他告诉我这是十字军东征时候誓师的地方。我自己在黑线安吉尔站(Angel station)住了大半年,一直到搬离那儿,才知道我每天去买菜路过的一个小酒馆居然就是当年内外伦敦的分界,而那个酒馆就是最早英国黑死病发生的地方。顿时觉得,这个地方好有趣。
利用空余时间了解自己学校、城市和国家
赴英读博,无论你在那个城市,都可以主动利用空余时间理解一下自己的学校,城市,周围城市以及这个国家。要知道,英国从南到北坐火车大约也就是6-7个小时的行程。如果喜欢足球,你可以去看看曼联,利物浦或者切尔西俱乐部所在地,买点儿小的纪念品给自己国内的朋友。如果喜欢英国文学,可以去看看莎士比亚故居,简奥斯汀故居或者狄更斯故居,因为伦敦你随便抬头看一眼,发现很多楼上面都有这个楼的历史和曾经居住过的名人。我是因为吃过晚饭溜达消食,才发现狄更斯故居居然就是我旁边那条街道。
坚持每天步行40分钟
伦敦的空气污染曾经很严重,不过现在已经基本没有问题了。如果大家住的离学校或者图书馆并不是很远,那么建议大家每天步行去学校,当然太早或者太晚就放弃,因为伦敦时不时也有些不安全的事件发生,还是以自身安全为重。但是,如果天气晴好,还是建议大家步行。我住在伦敦东边,距离学校大概一个小时十分钟的步行路程,基本上我夏天走来回,冬天走单程(冬天四点就天黑了)。在北京读书那几年每年还需要看一两次校医,去伦敦后基本上把排队预约GP(general practice, 全科医生)这一步省了。
记得每隔两天给亲朋好友打电话
选择出国读博,可能意味着自己的男朋友/女朋友还在国内。每天算好时间,我们可以通过微信语音视频跟他们聊聊以前一起的欢乐时光,聊聊未来的人生家庭规划,偶尔也可以吐槽一下今天发生的事情,可以把彼此的挂牵通过电波传达。当然,千万也不要忘了爸爸妈妈,他们年纪大了,可能更加牵挂在海外的孩子生活的如何。我是习惯每天给我爸妈报告一次,那怕就是接通电话说我去学校啦,他们知道我安全也就好了。如果大家做不到每天电话,至少隔两三天给父母去个电话,这样他们也就安心了。时间久了,我们会发现跟恋人或者父母之间的感情,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得到加强呢。
总之只要大家善于把读书学习写作的空余时间利用起来,不仅能够充实自己,同时也可以让我们零碎的时间不再孤独,反而觉得很紧凑呢。
作者Steven(社科海归博士,985高校青椒),本文为学术大爆炸征稿稿件,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编辑。
很多朋友说要“克服”孤独,然而我想说的是,克服孤独这个过程不仅效率不高而且还容易让我们累,需要提着一口气。事实是,我想推荐一个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把“孤独”变成“享受”。如此一来,我们会在更享受读博的过程,而不至于把读博士变成一种负担。
利用公交车上的时间关注自己的学术领域进展
伦敦上下班时间的公交车拥挤程度跟北京相差无几,公交司机不温不火的态度每次让我都想笑。偶尔赶上塞车,伦敦的双层巴士长长一串像极了广式腊肠。这个时候,如果你没有别的事情在忙,可以打开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搜索,把自己博士论文的主题词放进去搜索,然后设置搜索条件为当年或者过去两年,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最新的研究成果或称学术讨论。这个时候,也没有必要特别认真的把每一篇都仔细读完,只需要简单看看摘要(abstract),如果读自己的研究有用处,那么只需要截个屏,等到了图书馆或者自己的学习时间,专门搜出来仔细阅读就好啦。
利用饭后散步时间关注周围历史
对于英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而言,周围一个小土包可能都有自己的历史。记得我已经读博一年多了,参加一个讨论小组。其中一个在英国待了很多年的中国人带我们去了一个小店的后面,本来是图清静。结果我们发现小店后面很小的一块空地立着一块碑,他告诉我这是十字军东征时候誓师的地方。我自己在黑线安吉尔站(Angel station)住了大半年,一直到搬离那儿,才知道我每天去买菜路过的一个小酒馆居然就是当年内外伦敦的分界,而那个酒馆就是最早英国黑死病发生的地方。顿时觉得,这个地方好有趣。
利用空余时间了解自己学校、城市和国家
赴英读博,无论你在那个城市,都可以主动利用空余时间理解一下自己的学校,城市,周围城市以及这个国家。要知道,英国从南到北坐火车大约也就是6-7个小时的行程。如果喜欢足球,你可以去看看曼联,利物浦或者切尔西俱乐部所在地,买点儿小的纪念品给自己国内的朋友。如果喜欢英国文学,可以去看看莎士比亚故居,简奥斯汀故居或者狄更斯故居,因为伦敦你随便抬头看一眼,发现很多楼上面都有这个楼的历史和曾经居住过的名人。我是因为吃过晚饭溜达消食,才发现狄更斯故居居然就是我旁边那条街道。
坚持每天步行40分钟
伦敦的空气污染曾经很严重,不过现在已经基本没有问题了。如果大家住的离学校或者图书馆并不是很远,那么建议大家每天步行去学校,当然太早或者太晚就放弃,因为伦敦时不时也有些不安全的事件发生,还是以自身安全为重。但是,如果天气晴好,还是建议大家步行。我住在伦敦东边,距离学校大概一个小时十分钟的步行路程,基本上我夏天走来回,冬天走单程(冬天四点就天黑了)。在北京读书那几年每年还需要看一两次校医,去伦敦后基本上把排队预约GP(general practice, 全科医生)这一步省了。
记得每隔两天给亲朋好友打电话
选择出国读博,可能意味着自己的男朋友/女朋友还在国内。每天算好时间,我们可以通过微信语音视频跟他们聊聊以前一起的欢乐时光,聊聊未来的人生家庭规划,偶尔也可以吐槽一下今天发生的事情,可以把彼此的挂牵通过电波传达。当然,千万也不要忘了爸爸妈妈,他们年纪大了,可能更加牵挂在海外的孩子生活的如何。我是习惯每天给我爸妈报告一次,那怕就是接通电话说我去学校啦,他们知道我安全也就好了。如果大家做不到每天电话,至少隔两三天给父母去个电话,这样他们也就安心了。时间久了,我们会发现跟恋人或者父母之间的感情,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得到加强呢。
总之只要大家善于把读书学习写作的空余时间利用起来,不仅能够充实自己,同时也可以让我们零碎的时间不再孤独,反而觉得很紧凑呢。
作者Steven(社科海归博士,985高校青椒),本文为学术大爆炸征稿稿件,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