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法达吧 关注:120贴子:5,221
  • 3回复贴,共1

【三毛与玛法达】译后记——再见!玛法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娃娃看天下》终于译出全套了。
起初,只是译了两集,当时并没有出全套书的构想,后来《娃娃》在自由中国受到了普遍的热爱,才一口气将它们译了出来。


IP属地:上海1楼2017-12-15 23:31回复
    《玛法达》并不是一套深奥的哲学书,文字亦很浅近,可是原作者季诺的西班牙文,却有他自己的风格和趣味。如何将他的口气,用中文完全忠实的表达出来,其实对我是很简单的。这话如何说呢?我本身是一个《玛法达》的爱读者,看她说话看多了,不只是言传,也有意会,这种语文,进入我心中的时候,它,已融成了“我的语文”,不是中,也不是西,它是活生生长在心中的一种幽默,我不过是用中文的语法将它表达出来而已。
    翻译的人,一向注重“信、达、雅”这三个要素。我自然亦不会过分的放纵自己,信手乱译;可是文中许多无法直译的字,便自作主张的替它改为我国的俗语。譬如说,娃娃们喜欢彼此称呼为“小炸马铃薯片”。如果直译,便嫌太长,也不符合我们俚俗语言的趣味;如改为“小土豆”,当更能被我们所接受。这种情形,在书中屡见不鲜。西班牙文在动词变化上十分复杂,也十分精确,往往两个字便可代表时间、人物和关系,而我国的语文,却非得用上四、五个字才能交代明白,这亦是我比较费心的地方。


    IP属地:上海2楼2017-12-15 23:31
    回复
      《娃娃看天下》虽然不是每一单元都很精彩,可是它毕竟是一套适合男女老幼一看再看的好书。书中的娃娃们,代表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对价值观念和理想各不相同的人,也道尽了日常家庭生活和娃娃思想的面相。
      在这一套书中,我偏爱马诺林这个孩子甚于任何一个,他虽然处处被人嘲笑,却是最脚踏实地、最稳扎稳打的一个小东西。菲力普的个性太富幻想,而少于行动,但他的忠厚憨直却是一种美德。苏珊娜是一片不可缺的甘草,世界上如果缺了这种虚荣小女人,那么人的高下可爱亦失了比较,这个角色是一个极有力的穿插。米盖老是在等候人生给他些什么,一如你我。自由是后来才加入这群娃娃的行列,她是新一代父母教育之下的产物,总是想闹社会革命,而她的革命思想,仍是浪漫派似的不着边际。玛法达的弟弟吉也,这个角色的安排是一个极好的陪衬,道尽了新生的一代对价值观念和处世态度的有别于上一代的现象。书中的主角玛法达,初看有意思,后来她老是关心政治、关心群众,翻来覆去总是那一套,反而使人对她失去兴致;季诺自己在书成之后,也说出他对玛法达感到不耐。
      毕竟,这是一群活蹦乱跳的孩子,也是极为正常的孩子,一如你我家中的任何一个孩子。他们不特别、庸庸碌碌,长大了也将是一大群平凡人中的平凡人。那么,我们这些同样平凡的人看看他们的故事,也会会心一笑吧!


      IP属地:上海3楼2017-12-15 23:31
      回复
        一本书,无论是自己写的,或是自己译的,好、坏,总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写作的路,是漫长而寂寞的。苦,没有人分担;乐,也是自己一刹那的体会。书出了,耕耘的人隐退——他不是演员,起幕、落幕、谢幕、掌声或嘘声,在远方的他,听不见也感不到。毕竟,这都是次要的事情了。
        写于一九七七年六月六日在西非奈及利亚


        IP属地:上海4楼2017-12-15 23: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