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姓司氏的起源地在郑州新郑
郑国(公元前806年—前375年),是中国历史上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伯爵。
公元前806年,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建都陕西华县。第二任君主郑武公(迁都郑州荥阳的京襄城遗址,第三任君主郑庄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迁都郑州新郑的郑韩故城遗址,郑国立国共计432年,传位20君。建都郑州新郑395年。公元前375年,韩灭郑。公元前230年秦灭韩,郑韩两国先后在此建都达539年之久。郑国主要的版图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2017年2月,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首次发现城门和瓮城。
二、《左传》记录了最早出现史册的单姓司氏是郑国人司臣
子驷在利用职权疏通田地水沟时,借机侵占了尉氏、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的土地。所以,这五个家族的人都对子驷十分不满。
公元前563十月,尉止联合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率领五个家族的人和被子驷杀死的王公大臣的同党,在西宫门口伏击子驷,并杀死子驷和他的同党子国、子耳,还把郑简公劫持到了北宫。子国的儿子子产,听说父亲被杀,赶紧召集兵马,联合子驷的儿子子西和老臣子蟜。围住北宫,杀死了尉止、子师仆。侯晋乘乱逃奔晋国,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齐逃亡到宋国。
公元前558年,郑国人以一百六十匹马和师茷、师慧两位乐师作为财礼送给宋国,又以公孙黑子晳为人质,向宋国求取尉氏、司氏。宋国司城乐喜不忍看到有才能的司臣受到杀害,就放走了司臣,把堵女父、尉翩、司齐交给了郑国。这三人随即受到醢刑,把这三人剁成了肉酱。
乐喜将司臣托付给鲁国正卿季武子,季武子把司臣安置在卞地。
三、文献记载
左传·襄公十年》:初,子驷与尉止有争,将御诸侯之师而黜其车。尉止获,又与之争。子驷抑尉止曰:“尔车,非礼也。”遂弗使献。初,子驷为田洫,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左传·襄公十年》:于是子驷当国,子国为司马,子耳为司空,子孔为司徒。冬十月戊辰,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帅贼以入,晨攻执政于西宫之朝,杀子驷、子国、子耳,劫郑伯以如北宫。
《左传·襄公十年》:子产闻盗,为门者,庀群司,闭府库,慎闭藏,完守备,成列而后出,兵车十七乘,尸而攻盗于北宫。子蟜帅国人助之,杀尉止,子师仆,盗众尽死。侯晋奔晋。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齐奔宋。《书》曰“盗”,言无大夫焉。[1]
《左传·襄公十五年》:郑尉氏、司氏之乱,其余盗在宋。郑人以子西、伯有、子产之故,纳贿于宋,以马四十乘与师伐、师慧。三月,公孙黑为质焉。司城子罕以堵女父、尉翩、司齐与之。良司臣而逸之,托诸季武子,武子置诸卞。郑人醢之,三人也。[2
郑国(公元前806年—前375年),是中国历史上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伯爵。
公元前806年,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建都陕西华县。第二任君主郑武公(迁都郑州荥阳的京襄城遗址,第三任君主郑庄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迁都郑州新郑的郑韩故城遗址,郑国立国共计432年,传位20君。建都郑州新郑395年。公元前375年,韩灭郑。公元前230年秦灭韩,郑韩两国先后在此建都达539年之久。郑国主要的版图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2017年2月,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首次发现城门和瓮城。
二、《左传》记录了最早出现史册的单姓司氏是郑国人司臣
子驷在利用职权疏通田地水沟时,借机侵占了尉氏、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的土地。所以,这五个家族的人都对子驷十分不满。
公元前563十月,尉止联合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率领五个家族的人和被子驷杀死的王公大臣的同党,在西宫门口伏击子驷,并杀死子驷和他的同党子国、子耳,还把郑简公劫持到了北宫。子国的儿子子产,听说父亲被杀,赶紧召集兵马,联合子驷的儿子子西和老臣子蟜。围住北宫,杀死了尉止、子师仆。侯晋乘乱逃奔晋国,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齐逃亡到宋国。
公元前558年,郑国人以一百六十匹马和师茷、师慧两位乐师作为财礼送给宋国,又以公孙黑子晳为人质,向宋国求取尉氏、司氏。宋国司城乐喜不忍看到有才能的司臣受到杀害,就放走了司臣,把堵女父、尉翩、司齐交给了郑国。这三人随即受到醢刑,把这三人剁成了肉酱。
乐喜将司臣托付给鲁国正卿季武子,季武子把司臣安置在卞地。
三、文献记载
左传·襄公十年》:初,子驷与尉止有争,将御诸侯之师而黜其车。尉止获,又与之争。子驷抑尉止曰:“尔车,非礼也。”遂弗使献。初,子驷为田洫,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左传·襄公十年》:于是子驷当国,子国为司马,子耳为司空,子孔为司徒。冬十月戊辰,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帅贼以入,晨攻执政于西宫之朝,杀子驷、子国、子耳,劫郑伯以如北宫。
《左传·襄公十年》:子产闻盗,为门者,庀群司,闭府库,慎闭藏,完守备,成列而后出,兵车十七乘,尸而攻盗于北宫。子蟜帅国人助之,杀尉止,子师仆,盗众尽死。侯晋奔晋。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齐奔宋。《书》曰“盗”,言无大夫焉。[1]
《左传·襄公十五年》:郑尉氏、司氏之乱,其余盗在宋。郑人以子西、伯有、子产之故,纳贿于宋,以马四十乘与师伐、师慧。三月,公孙黑为质焉。司城子罕以堵女父、尉翩、司齐与之。良司臣而逸之,托诸季武子,武子置诸卞。郑人醢之,三人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