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吧 关注:75,539贴子:419,523
  • 8回复贴,共1
道家修行分为三重:一为修心,二为修身,三为修行。三者相合,方能内圣而外王。
一日修心。常人学而习之,方成自身性情,而修心的目的,则是成就信念。
正常人的思想和性格,部分源自生物本能,部分源自父母遗传,部分为后天学习所得。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人的一生,非大彻大悟不可改变。而通过修心,成就信念,则可重塑之。信念有大小,亦有善恶。道心是信念,佛心也是信念,而生活中较多执念也属信念。
常人要修心,成就信念,必须要先明白修心中的几点关建。
道:养神之所,归诸道。道所指为万事万物中所蕴含的规则。有前人总结可学习。也有天地所现所出,则须要自己感悟。在这方面,读道德经会有不错的收获。
神:表现为一个人的悟性,也是人与天地规则沟通的桥梁,对道的理解越多,则神越强。
志:为人存在之根本。一为明志,即明悟已身存在的意义。二为除欲,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乱。
意念:以神明道,然后养志,内凝则成念,外放则为意。若要修身,则必须意念有成。
思:则是以神养志,志成而行有道。
明白此中道理,则修心之法明已。第一则为明志,第二则为除欲,第三则为以神悟道,以道养志,志强则意念兴,思理明。此三者,日行不辍,日久则成就信念,坚不可摧。
修心之法,与现实教育中的,从小树立志向,然后学习相应的知识,最终有所成就是一样的道理。
二日修身。修身所重者,一为精,二为气。精为体内所生,气为外界所摄。修身之法,在诸道家经典有所著。常人习筑基篇即可起养生之效。摄气者,必自身静和,呼吸和缓,以意念存于体内。养精者,须暂禁房事,必先以意念游走全身,再存想全身各部及五脏六腑。其感有痛酸麻者,皆精气有损,存想以补之。待精气稍足,遍可导而至丹田,练精化气,而后反脯全身。则可起养生身之效。更高深者,待丹田中精气充足,则可修道家金丹之道,再以信念承载,方成元神。
三日修行。修道之人,常处无为而不争,故常不显于世。然心中所思,合道而行,皆有大智。圣人执一而养产万类者,执一为心中所思,二为阴阳,即始与终。三为始、枢机、终,最终变化无穷。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则圣人心中所思,合于道。明白其始于何处,其中变化关建之所在,其于何处终结。故其谋略无穷无尽。


1楼2017-12-18 22:21回复
    曲高和寡。。收藏了,有空再看,先帮顶。


    2楼2018-01-02 22:59
    收起回复
      睡觉觉之前进吧里学习来啦……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01-03 21:21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8-01-03 21:21
        回复
          意念就是思虑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1-05 01:32
          收起回复
            本贴对修行的方法写得很明了,可能还是有人不理解。这里介绍一些方法给大家增加理解。
            养神可以用静坐冥想,即人在静坐的时候,让思絮自己去飘,但又不涉及到具体的问题。感悟那种玄之又玄的感觉。静坐前还可以先阅读一些引导性的读物,比如道德经等。
            除欲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静坐无思,就是在打坐的时候,让自己不去思考任问题。有任何问题在脑子里浮现出来,就立刻驱除掉。另一种是明道,就是当你对道的理解很深刻的时候,浮现出的问题在你面前都变得简单而不再须要思考,这种情况下欲望也就自然的变得少了。
            意念的内收:首先是把全身所有的精气神(注意力)全集中体内于一点,仔细感知那一点上发生的一切。然后再移动这个点形成线,然后分散开来形成面,最终形成实体覆盖全身,这即是道家所讲的神常驻。


            6楼2018-01-08 21: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