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吧 关注:125,254贴子:818,145
  • 11回复贴,共1

设计天下与贼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那么   
 把这君主不贤既废 这废来废去 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曹操活者的时候 狭天子令诸侯 等到天子想做君的时候 不也是一刀除之么 这不贤则废 世间可有什么道理存在   
  
   
 作者:222.132.170.*   2009-2-10 20:43   回复此发言     
 这天下人   
 数千年来有几个能做到周公 尹伊 把那天子鼓捣成天子的 倒是曹操司马氏们倒是活跃的很 身边还有大批吹鼓手的存在 示言以异者则压之 这天下 还有什么不是三鹿牌的么   
  
   
 作者:222.132.170.*   2009-2-10 20:55   回复此发言     
因为丧失仁德   
 所以才用法制来压制别人 那法 是因为仁德的丧失才出现的 那商鞅专行酷法 死时车裂到是对他不公正的很 其实如有不死之方 当令他不死 后以所用法所罪民之得法残之苦 挨个都尝一遍 也不为过   
  
   
 作者:222.132.170.*   2009-2-10 21:02   回复此发言     
这世间之人   
 倒好比吴王僚 得了吴国后 恐惧别人象他一样诛君而立 等到别人告诉他只有国君要象国君的样子 臣子要象臣子的样子 居然高兴的不得了 其实 还不是他做臣子的时候非分国君 等到后来他好意思攻击别国叛乱的臣子 还好意思教育别人说 千万别象那个叛乱者这样 得到这样的死亡的下场 人家怎么说 千万别象我 要象僚那样 杀了国君做国君 这天下 多数要别人做好本分的 还不是那些不本分的人么   
  
   
 作者:222.132.170.*   2009-2-10 21:16   回复此发言     
这世间要别人遵从孔孟的   
 还不是那些不遵从孔孟的人多么 以历史而论 孔子活者为什么不会被重用 还不是知道孔子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么 等孔子死了 一个一个都尊起来 我看那些尊孔的 也不过是那些吴王僚们罢了 老夫子要活者 该做何感想呢 还是庄子说的实际 盗取财物为盗贼 盗取国家为诸侯 只有那些大盗贼才要别人遵从仁义   
  
   
 作者:222.132.170.*   2009-2-10 21:45   回复此发言     
  



1楼2009-03-07 09:16回复
    222.132.170.* 所言不假,在现实中,这世间要别人遵从孔孟的 还不是那些不遵从孔孟的人多么 . 
     
    他们所求君权到手而已,至于黎民还是其次的. 
    从设计天下结构和目的而言,孔子与这贼王们是似是而非的. 
    前者求不同而和,由庶,人自由发展而各不同.再由庶而富,在各方面充分发展,再由富而教,形成”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所构成的天下.而设计礼仪教化仁德等等. 
    后者求君权于一身,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靠霸术,霸权取得天下,并达到了可以世代相传条件之后,就开始施展他们所宣扬的某类孔孟之"仁德"了.说是阉割也不为过.


    2楼2009-03-07 09:17
    回复
      孔子所想确实非一日一世可以成功的.其境地虽远,离现实也远矣. 
      所以孔子也说:人能弘道,而非道弘人. 
      意思:我所想的道并非是先验的道,一成不变的道,而是靠现实中的人在现实中去展现的道.它会因此而不断弘扬,不断发展.不断的成为现实的一部分. 
      在其活着的时候,孔子仍然知其不可(不可能一日一世而成)而为,不断的将其道展现成为现实中的一部分,不积圭步,又何以至千里.壮哉. 
      孔子也曾感喟说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从闻道开始,就一直坚持到底而不松懈,才是可以的啊. 可笑某些人理解孔子是早上闻了道,晚上死了也甘心的人.那孔子又何苦知其不可(不可能一日一世而成)而为. 
      又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在川边勉励自己也勉励后来有志者:立志于天下之道的人--誓者,象这河流一样奔腾到海,而不舍昼夜.


      3楼2009-03-07 09:18
      回复
        孔子所设计仁德,教化等等具体措施,都是针对其理想而谋划的. 
        今人取其某些具体措施却忘却了孔子所求的大目标,是已经本末倒置. 
        参照思考其思想,为平天下,针对现实,重新勾勒出现实社会可以展现的图景,才算是人能弘道,而非道弘人了


        4楼2009-03-07 09:19
        回复
          仅仅取某些具体措施,甚至于挂羊头卖狗肉,而背于孔子理想, 
          如此尊孔者,不过贼王罢了.


          5楼2009-03-07 09:19
          回复
            从推敲的角度看, 
            孔子与孟子的思想是有很大差异的. 
            孔子认为平天下之道,是以不同,不相,为谋的.通过有教无类的制度结构来实现不同而和的社会,辅之以周礼之类的管理架构. 
            首先是确认了社会存在不同,就是存在差异,这样的差异是不可能被消灭的.有差异就会有贫富分化(不单指财富上),并且有了对利的不同态度, 
            故此要求谋取天下平的办法:是要存不同,反对攻乎异端.对不同,以不相的办法对待,通过善人的办法,庶,富,教.达到所有人自由充分发展而组合成的社会联合体,
            逐步达到不同也可以和睦相处,互相呼应,彼此应和,贫乐而富好礼了. 
            认为在贫而谄,富而骄情况下,以至于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都是因为对贫相富相有不同社会态度造成的. ----------是放(放纵或者放弃)于利而行,多怨.怨而恨而乱.
            并提出了善人,胜残去杀,文武并举来治理国家.等等 
            孟子的认为却非如此地. 
            提出仁政,并认为人性本善,忽视了欲与恶现象,以为严格了等级制度,倡导仁义道德就可以使得社会归于安乐,不会乱了社会规矩和制度.等等 
            当然 
            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极大发展和丰富了作为儒家学派的思想. 
            只是这些思想却并不一定都亘承了孔子的思想而已.


            6楼2009-03-07 09:34
            回复
              孟子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
              而性善论在现实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或者说是不究竟的.
              如人天性皆为善,则恶从何来?
              其次从人类遗传的角度看,善恶是社会属性,不可能通过遗传来获得.
              而孔子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显然全面的多.
              社会以不同而存在.善恶不离,贫富相比而存在.


              7楼2009-03-07 09:42
              回复
                • 60.214.101.*
                如人天性皆为善,则恶从何来? 
                --------------------------------
                你的白衣服原本是白的,但上面的黑污点从何而来?


                8楼2009-03-07 12:15
                回复
                  如人天性皆为善,则恶从何来? 
                  -------------------------------- 
                  你的白衣服原本是白的,但上面的黑污点从何而来? 
                   
                   
                  恭喜你,这2个答案不一样.


                  9楼2009-03-09 18:59
                  回复
                    • 124.132.130.*
                    答案不一样,道理一样


                    10楼2009-03-09 19:15
                    回复
                      继续恭喜你
                      道理也不一样.


                      11楼2009-03-09 20:34
                      回复
                        • 124.132.130.*
                        你真够喜庆的,吼吼


                        12楼2009-03-09 21: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