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吧 关注:912贴子:3,820
  • 8回复贴,共1

南北朝里的扎心人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刘义隆
他的太子叫刘劭,刘劭出生之后,他母亲见他相貌凶恶,觉得这个孩子一定是个祸害,就想把孩子掐死。 刘义隆急忙把她拦住了。说:“这毕竟是你身上掉下来的肉啊,你怎么舍得。”刘义隆留下了这个孩子的命,把他抚养成人。但刘义隆如果知道刘劭将来会杀了自己,当初就应该让老婆把他掐死。
刘义隆从小体弱多病,尤其是晚年得过几次重病,每次都有生命危险。刘劭就等不及想当皇帝,盼着父亲早死。可是刘义隆每次都是病得很厉害,慢慢的自己就好了。刘劭急在心里,和弟弟一起请了一个女巫做法诅咒父亲早死。被发现了以后刘义隆十分伤心,但还是没忍心杀太子,也没废了他。可是这个太子变本加厉,继续悄悄诅咒皇帝。最后刘义隆心彻底凉了,决心废了太子。他和最心爱的潘妃说了这件事。谁知道潘妃转脸就把这件事通知了刘劭。刘劭一听,父亲真的要废了我,我还犹豫什么。带着亲兵和亲信进宫要杀刘义隆。刘义隆当时正在和亲信大臣讨论废太子的计划。刘劭手下的张超之突然冲进来,照着刘义隆就砍。刘义隆本能的举起桌案抵挡,五个手指被砍掉,然后张超之补上几刀。一代帝王就这样被杀死。真是可惜,刘义隆虽然武略不行,毕竟文治出众,建立了元嘉之治这一盛世。可惜当断不断,过分仁义。最后落了个这样的结局,真可怜。
刘劭这个人真是太可恶了,好在上天自有公道,刘劭弑父自立,不得人心,当皇帝没几天,就被刘骏杀死。所有参与谋害刘义隆的人都受到了严惩,不得好死。终于为刘义隆报了仇。
萧衍
他是南北朝里最宽容亲人,最重视亲情的皇帝。但是他最纵容的人却给了他最重的伤害,一次次的折磨着他。真是“爱的最深的人,也是给你伤害最重的人。”如果能重来一次,他一定想对自己的亲人狠一点。
萧衍最开始立的太子叫萧统,是一个心地善良,多才多艺,能力超群的好孩子。萧衍一直把他当做希望。不幸的是这个孩子英年早逝。萧衍的第二个儿子萧综是吴淑媛生的。吴淑媛本是萧宝卷的妃子,所以有很多人怀疑萧综是萧宝卷的遗腹子。萧衍对这一点倒不是很在意,依然把萧综当自己的儿子。但是吴淑媛渐渐失宠,把怨气发泄给了儿子。告诉萧综,你父亲不是萧衍,是萧宝卷。被你现在的父亲萧衍杀死了,国家也被萧衍灭掉了。你应该为国家,为亲生父亲报仇。萧综自然接受不了,悄悄积蓄力量,后来找了个机会投降北魏,造父亲的反,虽然最后没成功,还是给了萧衍沉重的打击。
萧衍的大女儿萧玉姚为了能让自己的亲叔叔兼情夫萧宏当上皇帝,自己的当皇后。不惜一连三次暗杀父亲。但是都侥幸没有成功。这三次暗杀,前两次被发现,萧衍都没有杀萧玉姚和萧宏,而是哭着原谅了他们。还劝萧宏打消当皇帝的念头。直到第三次暗杀失败,萧衍才终于把萧玉姚废掉,赶出宫去,后来萧宏病死,萧衍看在兄弟一场,还痛哭一番。萧玉姚后来也觉得没脸活着,自杀了。
萧衍还有个侄儿叫萧正德,萧衍早年没有儿子,就从弟弟萧宏那里把萧正德过继了。可是后来萧衍有了亲儿子萧统,他就把萧正德废掉,立萧统为太子。萧正德看太子的位置没了,将来无法继位,就投奔了北魏。北魏的人知道他为什么来,都看不起他。他看在北魏混不下去,就又回到了父亲身边。萧衍容忍了他的过错。可是后来侯景降而复叛,他竟然勾结侯景一起造反,残害父亲。萧衍的子侄们都有兵,可谁也不救。眼看着萧衍被囚禁,饿死。
我一直觉得萧衍很悲催,一方面,萧衍身边的人确实人品太差,阴毒狠辣。稍微有点良心的人,都不会干出那些事情来。另一方面,萧衍对亲人纵容的毫无原则。对坏人就要狠下心来,不要以为他们会悔改,不然最终倒霉的是自己。
拓跋珪
拓跋珪原本是一个多么英明神武,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的赫赫武功令人神往不已,可惜到了晚年竟然精神失常,最后被亲儿子杀死。实在是一个大大的悲剧。
拓跋珪称帝以后,因为想长生不老,迷恋服食五石散。其实这是一种很厉害的毒品,能使人性情烦躁,焦虑不安。当时北魏国里并不太平,四面都是大敌,国内矛盾重重,水旱灾害接连不断。搞得拓跋珪焦头烂额,几乎没睡过一天安稳觉。他的家庭也出了问题。拓跋珪为了防止太后临朝干政,下令凡是嫔妃生了儿子,立为太子,就要杀死太子的母亲。所以他立了拓跋嗣为太子,就赐拓跋嗣的生母刘氏自尽。拓跋嗣因为母亲死了,悲痛不已,日夜嚎哭。儿子哭母亲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这件事搞得拓跋珪更加烦躁。太子怕父亲一生气,打了他,万一打坏了,会让父亲更难过。就离家出走,想躲过风声。拓跋珪因为太子叛逃,精神终于彻底崩溃,从此变得行为异常。有时一连睡几天不醒,有时一连几天不睡。经常对着空气发表长篇大论。仿佛在和鬼神对话。而且性格变得无比暴虐,有时突然想起过去不愉快的事情,就要杀人。大臣和太监侍卫只要是神色稍有异常,就会被杀。一次朝会下来,都会有十几位大臣横尸阶下。大臣们都不明白,皇帝这是怎么了?
拓跋珪还有的儿子叫拓跋绍,是个凶狠暴力的人,从小就桀骜不驯。他经常到大街上抢劫,无故杀人,无恶不作。有一次为了看一位孕妇肚子里的胎儿是男是女,竟然把孕妇的肚子剖开。拓跋珪非常生气,本身他就是精神分裂,再遇到这么个儿子,还好的了?拓跋珪狠狠地打骂拓跋绍,还把拓跋绍倒吊在井里泡着。但是拓跋绍是块儿滚刀肉,不管你怎么打,怎么泡,就是不认错。最后他都被泡的奄奄一息了,拓跋珪才心软了,放了他。可从此拓跋绍的心理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拓跋绍的生母贺夫人因为犯了错,拓跋珪把她关了起来要杀。贺夫人悄悄地给儿子送信,让儿子救她。拓跋绍这下子可真的急了。好啊,你不光打我,用水淹我,还要杀我的母亲。你哪儿是我爹呀,你是我的冤家。他提前派人偷走了拓跋珪床头用来防身的刀。冲入拓跋珪的房间,拓跋珪想反抗,可是武器没了。于是拓跋绍一刀将拓跋珪砍死。一代天之骄子,就这样死在儿子的刀下。
拓跋绍最终也没有好下场,不久被杀。大臣们请回了逃亡在外的拓跋嗣,拓跋嗣继位。这件事情不得不说是个悲剧,一代英主被精神病毁掉。悲哀呀,当时的人们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精神病,以为拓跋珪就是残暴。不要说古代,就是现在,精神健康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拓跋珪在发病初期就能够被重视,如果他有好的办法减轻压力,我想悲剧就不会出现。
拓跋焘
拓跋焘这个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战神皇帝,这个军事奇才,统一北方,把北魏帝国的事业推上顶峰的一代天骄,最后竟然糊里糊涂的死在一个太监手里,令人叹息不已。
北魏皇宫里有个大太监叫宗爱,这个人为人阴险狠毒,睚眦必报。因为会曲意逢迎,而且聪明伶俐,懂得察言观色。获得了宫里上上下下的一致好感。只有太子拓跋晃为人正直,很看不惯宗爱的为人,经常责骂于他。有一次宗爱犯了大罪,希望拓跋晃宽恕他,可拓跋晃毫不留情,把宗爱贬为低等太监,罚他扫厕所。宗爱因此怀恨在心,向拓跋焘诬告太子要谋反。当时拓跋焘本来就因为和刘宋作战失败而心烦意乱。而且他本身性格就比较残忍,急躁易怒,喜欢冲动杀人,杀了以后又后悔。一听说太子要谋反,顿时火冒三丈,怒气压住了理智。派人严加调查,结果慢慢的就发现了这个案子不对劲,疑点重重。随着调查的深入,拓跋焘渐渐明白了儿子是被冤枉的。可是太子在已经因为惊恐忧伤而死去了。拓跋焘后悔不已,想起儿子在世的种种好处,经常忍不住潸然泪下。心里烦闷,自责不已,整天以酒浇愁。脾气变得更加古怪,喜怒无常。
太监宗爱看在眼里,心想:“太子的死,皇上真伤心了。万一他哪天调查出来是我害死太子的,能轻饶得了我吗?不如一不做二不休,把皇上杀了。”一天,拓跋焘出去打猎散心,晚上回来疲惫不堪,喝得酩酊大醉,沉沉的睡着了。宗爱一看机会难得,支开了拓跋焘手下服侍的人,暗杀了拓跋焘。因为事情过于隐秘,史书上没有记载用的是什么手段。有人说是掐死,有人说是勒死。这样的英杰不明不白的死在小人手里,实在是可悲。
拓跋焘死后,宗爱又立了拓跋余为皇帝,拓跋余因为不满宗爱专权,想要除掉他。宗爱一不做二不休,又把拓跋余杀死。上天自有公道,宗爱这个十恶不赦,阴险残忍的小人终于引起了天人共愤,被忍无可忍的大臣们逮捕,并处以俱五刑而杀之的极刑。这个作恶多端,罪行累累的太监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尔朱荣
他因为在河阴杀了2000多文武而臭名远扬,给人们留下了野蛮残忍,头脑简单的印象。掌握政权以后控制朝政,完全控制了皇帝,对文武百官颐指气使,而且野心勃勃的想要称帝。这在传统观念里绝对是罪大恶极,应该灭九族。皇帝元子攸被他欺负的终于忍无可忍,铤而走险,设计在宫殿上刺杀了尔朱荣。这件事看起来大快人心,实际上反映出很严重的问题。
元子攸和尔朱荣的君相矛盾剑拔弩张,元子攸开始计划除掉尔朱荣。一开始是尔朱荣以伺候女儿,元子攸的皇后生孩子为理由带兵进京,要控制政权。进宫以后渐渐发现元子攸似乎不敢对他下手,就慢慢放松了警惕。每次见元子攸都不带什么人,而且不带武器。元子攸也觉得尔朱荣只是喜欢权力,并不想把自己赶下台,也就不再想杀他了。这应该说不错,至少君臣可以和谐,国家也能安定。可是这个时候出来了捣乱的。元徽等几个大臣跟元子攸说:“即使尔朱荣现在不反,能保证他以后不反吗?”还说了好多理由劝元子攸下手。有一天元子攸晚上做梦,梦见自己用刀把自己的手指砍掉了。醒来后问群臣这个梦是什么意思。元徽说这是除掉奸臣的吉兆。正好元子攸的尔朱皇后,尔朱荣的女儿怀孕临产。元子攸和几个朝臣商量了一个计策。骗尔朱荣说他女儿生了个儿子,请他进宫看看。尔朱荣很高兴,带着亲信元天穆,自己的儿子,还有30位侍卫,手无寸铁的进宫,想去看望外孙。进了宫上殿施礼,还没等站起来突然看到大殿外有刀斧手。他当时明白了,这是皇帝要杀自己。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可以保命,就是劫持皇帝为人质。尔朱荣站起来,迅速冲上龙椅,想要绑架皇帝做人质。正在他的手快要抓住元子攸的时候,谁也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元子攸早已事先在膝盖上放了一把锋利的尖刀。有桌子挡着,尔朱荣看不见。元子攸看到尔朱荣冲过来。举起刀刺向尔朱荣,血溅当场,尔朱荣瞬间被秒杀。事后洛阳城一片欢腾,百官纷纷向元子攸祝贺,大街小巷跟过年一样热闹。
元子攸成了第一个亲手杀死权臣的傀儡皇帝。给天下傀儡皇帝出了恶气。但是这种行为除了证明了他有血性之外没有任何益处。尔朱荣的侄儿尔朱兆为了给尔朱荣报仇,进宫俘虏了元子攸,不久就把元子攸杀死。好不容易稳定一些的北魏政局瞬间四分五裂,不久彻底崩盘,分裂为东魏,西魏两个政权。
其实这件事情很复杂,为什么说这里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第一,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虽然残酷,但目的是给那些被北魏士族门阀压迫的边关守将和底层百姓出了气。使得中国北方不至于失掉了尚武精神。应该说是拯救了国人的大好事。问题是他杀的那2000人虽然该杀,可他们的势力盘根错节,又掌握话语权。这样的行为最终被抹黑了。第二,元子攸集团的行为明显是打破了仅有的一点点平衡。本来北魏政权仅仅靠尔朱荣一个人维护,这个支柱一旦倒了必然是是全线崩溃。不杀权臣,会失去权力甚至生命,杀权臣则会让整个局势彻底失去控制。第三,尔朱荣虽然是个权臣,可他也是北魏的再造功臣。怎么能只看到他的过错,看不到他的功劳。这些人太自私了,不懂得记人之善,忘人之过。而且不懂得感恩,宽容。你说尔朱荣在河阴之变杀了他们的亲人?那些人被杀还不都是他们自己造下的孽。
高长恭
高长恭虽然出生在北齐那个不把人命当成一回事的禽兽王朝北齐。虽然高家的人杀起人来一个赛一个残忍,一个赛一个疯狂,可以创造出多种杀人花样。可高长恭却是个心地善良,仁慈宽厚的人。他不仅相貌英俊,而且文武双全,品德高尚。却因为太完美,被皇帝所不容,年纪轻轻就被赐死,令人痛心。
与北齐皇族的血腥变态不同,高长恭为人非常宽容,谦和。平时能与将士同甘共苦,得到的赏赐哪怕是一个瓜,几个果子也要与将士分享。说下人如果犯了错误,只要不太严重,他都能宽大处理,战士们人人喜欢他。不仅如此,最重要的是,高长恭武艺高强,足智多谋,为了北齐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因为有高长恭在,其他国家想要侵犯北齐,都要掂量掂量。高长恭是北齐后期定海神针之一,就是因为他在,北齐王朝才能维持下去。
可正因如此,他渐渐遭到了皇帝的忌惮,他也知道功高震主的危害,心里非常矛盾。作为将领,不杀敌立功,对不起国家,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如果杀敌,打了败仗,国人唾骂,打了胜仗,君主猜忌。江淮有贼寇作乱,高长恭怕再去打仗,感慨道:“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而且以后有了病都不治了。这话听的让人心酸不已,为了怕功高盖主,竟然盼着得病。高长恭还故意贪污,好网自己脸上抹点黑,别人自己太完美。想要免除皇帝的猜忌。可是他的亲信对他说:“将军,我知道你是为了自保才这样的。可是如果有人想往你身上泼脏水。你不是正好给人口实了吗?”高长恭沉默无语,我能感受到他心中的悲凉。这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没想到高长恭即使这样,还是无法消除皇帝对他的猜忌。一天皇帝突然关切的问他:“你每次打仗都冲杀在前,万一战死了怎么办,你就不怕吗?”高长恭第一次听到这么暖心的话,很感动,回答说:“自家的事,不知不觉就勇往直前了。”这句话谁听来都是表忠心,可高纬就听出了另一层意思。“家事,谁跟你是一家,难道你想造反,把国事变成家事。”
因为这一句话,高长恭被皇帝赐毒酒自尽。高长恭对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任何留恋,饮毒酒而死。结束了自己悲催的一生。
这就是完美之殇,毫无过错的他偏偏遇上了一个残酷暴力,猜忌心重的昏君。心地善良的他偏偏生在了一个以杀人为乐的皇族里。这是他的悲哀,生不逢时,生不逢地。一个人没本事,让人看不起,但是本事太大却遭人嫉妒。他的错误就在于,在北齐那个环境下,他是个异类。这个社会一向是容不下异类的。


IP属地:北京1楼2017-12-27 17:04回复
    确实扎心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01-11 22:53
    回复
      都是大权在握的时候被杀死!真心想不清楚他们的安保工作就那么脆弱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3-10 17:10
      收起回复
        两晋南北朝的故事比三国还精彩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8-12-30 09:20
        回复
          写得好~


          IP属地:山东8楼2023-12-29 23:16
          收起回复
            写的太好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9-30 09:4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