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吧 关注:18,700贴子:98,424
  • 16回复贴,共1

春秋前期晋国的实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发现本吧有一种论点,就是很多晋粉认为晋国在春秋前期实力弱小,是一点一点积累,雄主辈出而成为大国的。我本人对这个观点不是很认同。首先,晋国在步入春秋时并不小,方圆百里的土地的确不大可是在北方诸国之中面积是仅次于齐卫。晋国是标准的春秋前期“二等国家”,比东迁不久的郑、受人排挤的宋底子好,可是为什么春秋早期晋国没有崛起呢,我个人感觉还是没有抓好机会+晋国早期内乱不断,无心外扩才使我们低估了他的实力。说到底,春秋时期晋国崭露头角还要等到晋武公,晋献公时候了。
总之我本人的观点是,晋国从受封到解体,从来就不是小国,晋国的崛起远比楚郑秦吴越更为容易。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12-31 13:45回复
    曲沃代翼时期内耗太大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1-03 08:19
    收起回复
      一直以来都是大国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9-05 20:11
      回复
        春秋初年中原的郑宋卫互抽时,晋国没有参与。不过周边的小国诸如荀国、董国都已经臣服于曲沃。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9-11 16:12
        回复
          曲沃代冀消耗了国力,67年的内战,只有晋文侯有作为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11-24 23:19
          回复
            将近70年的长期内乱。前678年曲沃代翼,那一年也恰好是齐桓公称霸的开始。之后虽然被齐桓公的光芒所掩盖,但是一直低调扩张,晋献公时期把黄河以东的小国吞并的差不多了。


            IP属地:广东7楼2019-06-06 20:24
            回复
              晋国前期很弱的,甚至打不过虢国,而且是完全打不过,更不用说和郑、宋、卫、齐这些比了


              9楼2021-01-07 18:12
              回复
                晋国早期到曲沃代翼时期的晋国实力分析
                晋国在西周初年受封时只有一师,其受封职官五正、怀姓九宗,五正就是五名大夫兼旅率,当时的晋师主要由跟随的周人和当地的怀姓九宗国人组成。晋国初封于唐国,汾水、浍水之东方百里之地,此时估计人口最多万户五六万人口,其中国人也就三四千户二万人左右,其余为野人,随同叔虞就封的周人贵族和武士及家属也就几千人吧。
                晋侯燮自唐都迁都到绛,因为在晋水边,改国号晋,晋绛在当地方言中同音,绛都就是晋都,或者叫做绛邑、绛城、晋邑、晋城,都是一个城邑。这有扩张了大约一个方百里。其间又迁都过曲沃,又向南扩张了一个方百里。
                西周后期体制改革厉王革典以后,晋国军力扩大到一军五师体制,职官五正都升为师率。又经过征伐条戎、姜戎等扩张战争,获得千亩、随邑、鄂邑跨国飞地,至少增加三个方百里地盘。晋穆侯以前晋国已经至少有六七个方百里的地盘,兵力发展至一军。连周厉王遇国人暴动,也是逃到晋国寻求庇护。
                晋文侯时期利用西周覆灭勤王之机大大了扩张势力,将晋国发展为上下二军的千乘之国。此可以晋武公灭晋侯后,周王命其以一军为诸侯作为反证,若晋国原本有一军,那么史官就没必要浪费笔墨记录下来天子命晋武公以一军为诸侯,直接写命晋武公为晋侯就可以了。可反向推测晋国原来是有二军之次国,可能是晋文侯勤王有功因此受到赏赐特许由一军扩大为二军,而晋国上下二军当时应当由国君晋文侯和其弟公子成师分领,晋文侯死后,公子成师手握半国之军作乱,又收买民心归附,晋昭侯软弱无能,不敢公开讨伐,被逼无奈只能同意分国,将地盘大于绛翼之地的曲沃之地分封给成师,成师利用下军掌控的新被晋文侯吞并韩国故地及汾水下游盆地地区以及西河地区部分的地盘,其领土超过大宗剩余领地一半以上甚至可能达到两倍,其地盘还有盐池、铜矿,非常富庶。周天子命晋武公以一军为诸侯,虽然接受贿赂,自己找个台阶下,其实是对其造反吞并晋国大宗无奈承认,但又有所贬斥,所以史官特别记录这句。当时小侯国至少有一军,这是常识,因为晋国的特殊情况,本来二军之次国诸侯,方伯之国,被降为一军之小侯了。
                晋文侯时期至少灭了韩国,还因为前往关中勤王,获得了周平王赏赐了西河地区部分地盘,晋惠公时期晋国有河外五城割让秦国,除了原有虢国地区的两城,在西河地区有三城,晋献公时期基本上没有在西河扩张领土,只在关中东部对骊戎用过兵,可以推测西河地区晋文侯时期大约扩张了一至三座城。晋文侯还从曲沃向南沿着汾水向运城盆地西南部扩张,利用勤王之功获得王室默许吞并上述地区,这些地区大约有十个方百里左右的地盘。到晋文侯末期晋国至少有17个方百里的地盘,相当于方四百一十二里之地,方四百里地,符合诸侯大国的地位。对比齐桓公时代的吞并了纪国领土扩大一倍以上的齐国才不过是方五百里之地。
                曲沃代翼时期。晋昭侯受逼于叔父成师,有软弱无能,不听大夫劝谏,不敢利用晋文侯余威和权势尚在,大宗还掌握着晋国政权和军队,与成师一党彻底摊派,公开讨伐乱党,鸣鼓攻之。(见诗经。唐风。山有枢,这是一首政治讽喻诗,你再不动手人家就登堂入你室了)。晋昭侯姑息养奸,搞绥靖政策,分封曲沃伯后,过了几年就被曲沃桓叔的暗桩大夫潘父发动宫变弑杀,但因国人反击造反的小宗曲沃桓叔,桓叔只能退回曲沃等待时机。大宗打废了绛都,或者说绛距离曲沃太近,站不住脚,只能放弃故都,迁都到稍远的翼城。翼城距离绛都并不远,但四周山环水绕,地形更有利于防御西南方向的曲沃。绛翼实际在一块地盘上,可以视为一地两城,距离并不太远,都是晋国核心地盘。
                此时晋国翼城大宗领地:原晋国老领地三个方百里之地以及北部和西北部的两处飞地,包括翼都、绛都、唐都、鄂邑、随邑、彘邑、千亩、萤庭、黄父等地,猜测估计大约7个方百里。翼都国人有一军五师之众,人口大约一万五千户左右人口8万左右,翼都郊外野人大约与国人相当。其余野中采邑各有人口千家到万家不等。
                曲沃伯小宗领地:曲沃及曲沃西面的韩国故地,曲沃南面沿着汾水到运城盆地的西南面河水两侧的地盘以及河西的地盘,这些大部分都是晋文侯时期新纳入的领土,推测大约有10个方百里之地,包括曲沃、郜、周阳、桐、安邑、王官、智邑、解梁、桑泉以及西河某处一至三处城邑。曲沃国都也应当是一军五师的建制,但曲沃城池大于翼城,人口大约二万户,10万人以上,加上郊外野人估计达到4万户20万人,其他城邑人口密度与晋国大宗差不多。采邑大的,比如曲沃桓叔的庶子韩万,采邑为韩地,原为韩侯国,方百里,其军赋至少兵车一百乘,城池人口至少三千户以上,全领人口可能达到六千到万户三至五万人。小的就是千室、百室之邑。
                可知小宗曲沃的势力晋昭侯时略微低于大宗,随着曲沃桓叔扩张势力范围,将曲沃采邑以南和西南部的晋国领地全部纳入控制,到了曲沃庄伯时期继续扩张,实力已经超过大宗,多次攻占翼都,洗劫大宗府库,晋国大宗只是依靠晋文侯的余威和政治遗产,五正九宗老晋国人的效忠和来自周王室及周边临近诸侯的外援支持才能支撑六十七年之久。
                推测晋与曲沃的军力对比:以军赋车乘(全部可用兵力)为标准,晋700乘对曲沃1000乘,实际出兵可用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毕竟谁也不能一个兵不留倾国而出,双方可出征野战兵力晋国250-350乘对曲沃350-500乘。每乘编制兵车/革车一乘,牛拉大车一辆,甲士10人,作战徒兵15人,厮役5人,合计30人。
                上述内容是综合各种文献资料和考古信息的推测或猜测,并非学术研究,乃一家之言,仅供感兴趣者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


                10楼2021-04-02 23:56
                收起回复
                  晋国一直都是大国,拥有三军之制。后来不断扩张,一直强大,平丘之会,晋国出动甲车四千乘向诸侯示威,这是出兵最多的一次。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4-21 00: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