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姓 拼音:róng xìng,在《百家姓》中排第248位。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371位,当今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0.0076%,总人口大约有10.1万人。
戎姓溯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商末周初獯鬻族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古今姓纂》记载:古代,西北域地区有一獯鬻族。
传说,夏王朝末期,君主的儿子獯鬻因王族内乱,带着眷属逃到渠搜(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避难,从此之后,鄂尔多斯西南部被獯鬻所统,因称獯鬻族。商王朝建立后,鄂尔多斯西南部被称为鬼方。
獯鬻族中之女后来生了一子,神俊异秉,天赋宏才。此子随獯鬻族之人出征时来到中原,暗中晋谒了周太王古公亶父。周太王以诚相待此子,得其归附。当时中原地区称西域为戎,因此赐其姓氏为戎氏,史称“獯鬻戎”。
后獯鬻族中有允姓山戎,移居于燕北地区,其后裔子孙中有不少人以族名为姓氏,称戎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源于戎族,出自上古东夷戎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史籍《山海经·海内北经》中记载:“戎,其为人,人首三角。”即蒲州地区有个国家叫戎国,戎国之民头上长着三只角(头饰)。
据史籍《姓氏考略》中的记载,戎氏族的祖先在帝喾时已聚居在有女戎国之墟蒲州(今山西运城蒲州)。
西周王朝立国后,有女戎国人口逐渐东移,定居到今河南商丘、山东省曹县东南的渤海附近,后分散为北戎、西戎、翟戎、陆浑戎等。
戎国人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与诸夏汉人融合,其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戎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戎国,出自西周初期古戎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西周初期有个古戎国,当为东夷民族的一支,在姜太公立国之后,附庸于齐国,后被齐国吞并。
戎国并入齐国之后,其王族后裔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戎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周朝时期宋国微子启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潜夫论》、《姓氏考略》中的记载,上古周朝时期(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姬诵在周公等大夫辅佐之夏平定了武庚叛乱后,把商王朝的旧都城周围地区分封给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定国号为宋,建都于商丘。
在史籍《左传·襄公十九年》中记载:“齐灵公诸子仲子、戎子。诸子,诸妾姓子者。二子皆宋女。戎子即戎氏女也。”
在微子启的后世子孙中,有以戎为姓者,史称戎氏正宗,望族出江陵郡(今湖北江陵)。
戎氏族人大多尊奉微子启为得姓始祖。
第五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仲衍之孙戎胥轩,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宋国仲衍之孙为戎胥轩。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唐书·世系表》记载,周王朝建立以后,封商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地(今河南商丘),以奉汤王之祀,建立了宋国。
微子启之后,其弟微仲衍继位。微仲衍就是孔子的十四世嫡祖。
微仲衍的孙子叫戎胥轩,娶骊山女为妻,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戎胥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戎氏、胥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周朝时期官吏戎右,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周王朝时期,有专职掌管军械、君王护驾的武官,时称“戎右”。该职在各诸侯国中的同一类官称则为“车右”,位在上大夫之列。
在戎右、车右的后裔子孙中,世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戎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华父督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该支戎氏出自晋国大夫督戎。
督戎,是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华督之后。
华督,字华父,因又称华父督,安徽濉溪人,是商汤的后代之一,官至宋国太宰(宰相)。
在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中认为,正考父的儿子华督,是第一个以华为姓氏的人:“出自子姓,宋戴公孙督,字华父,相宋公,因自立为华氏。”
在史籍《左传》、《史记·宋世家》中记载,宋宣公子力逝世的时候,把君位让给了弟弟宋穆公子和。宋穆公逝世的的时候又把君位还给宋宣公的儿子子与夷,是为宋殇公,并把自己的儿子公子冯送到了郑国。
宋殇公初立的时候,郑庄公姬寤生平定了叔段引发的郑国内乱,开始向周桓王姬林的权威挑战,他先是强割周桓王领地内的庄稼,到后来甚至击败王师,箭伤周桓王,其势之盛,莫可当也。
卫国爆发州吁之乱的时候,卫州吁为了立威,要送郑公子段回国,他就派人对宋殇公说:“公子冯在郑国对宋殇公不利,请宋殇公和他一起伐郑。”宋殇公为了保持自己的王位,同意了州吁的请求。但是,州吁送公子段回国为君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宋国反倒因此与郑国结了怨,于是两国连年征战,百姓疲敝,史书上说宋殇公在位十年,共打了十一次仗,这引起了国人的强烈不满。
眼见郑国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华督想改善宋国与郑国的关系,同时在国内攫取大权。但是,他得不到宋殇公的支持,主政的大司马孔父嘉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所以他动了杀机。
于是,华督利用国人对战事频繁的不满,煽动国人说这都是司马孔父嘉的错,由是耸动国人攻灭了孔氏家族。在《史记》上记载:“十年,华督攻孔父,取其妻。”
因为宋穆公临死时把宋殇公托付给了孔父嘉,所以孔父嘉算是宋殇公的保护人。华督擅杀司马孔父嘉,自然引起了宋殇公的震怒,于是华督一不做二不休,就把宋殇公也给杀了,然后从郑国接回了公子冯,立为宋庄公。
第八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时期楚国火正戎律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战国时期的周贞定王姬介执政时期(公元前468~前442年),楚国大夫火正戎律移居至湖北江陵。
在戎律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戎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九个渊源:源于金天氏,出自上古帝君少昊之后狁戎氏部落,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狁戎氏,是少昊金天氏之孙尢格的后裔,为西羌部族的先祖。在史籍《姓纂》中记载:“狁戎,少昊之孙尢格之后。”在史籍《姓考》中也记载:“西羌部族有允戎氏。”
狁戎氏部族自古就活动于古老的河西走廊地区。在殷墟卜辞已出现“戎”字,是否作族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明确以戎作为族称始于周人,在灭商以前,主要用来称呼周原附近与周为敌的各部落,由于其时劲敌相对集中于周原以西陇山地区,故称为西戎。灭商以后,为表示对商的敌忾,又称之为“戎殷”或“戎衣”。至西周中叶,徐为西周东方劲敌,虽明属东夷,仍往往称之为“徐戎”,此称延续到春秋战国。自春秋时起,“戎”还偶而与“华”并称为“华戎”。这些都是以戎作为对所有非华夏各族的泛称。
“西戎”,在西周到战国时期,主要是指氐羌系各部落,秦汉以后的整个中国古代,狭义即指氐羌诸部,广义则包括中国西部各民族,包括狁戎、姜戎、犬戎(猃狁)、奔戎、条戎、骊戎、华戎、陆浑戎、山戎、大荔戎、彭卢戎、郁郅戎、朐衍戎、鸟氏戎等诸戎。
狁戎氏部族,在西周末年趁着周王室内乱脱离了周王朝的统治,在周幽王姬宫涅十年(公元前772年)正式建立方国,都城在豳地(今甘肃宁县焦村乡西沟村),此后出现了义渠戎的称谓。义渠建国不久,随即出兵并吞了彭卢戎(今甘肃镇原彭阳和庆阳彭原)、郁郅戎(今甘肃庆阳、环县、合水)、朐衍戎(今宁夏盐池)、鸟氏戎(今甘肃泾川、灵台),扩大了疆域,逐次吞并了姜戎、犬戎(猃狁)、奔戎、条戎、骊戎、华戎、陆浑戎、山戎、大荔戎等诸。
春秋至战国,义渠国乘诸侯国各自纷争的空隙多年休兵养士,兵强马壮,力量空前壮大,其国界西达宁夏西海固草原,东抵陕西桥山,北控宁夏河套,南达陕西泾水,国土面积达十万平方公里。最后,义渠国在战国末期的周郝王姬延四十三年(秦昭襄王嬴则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被秦国所彻灭。
在诸戎被逐渐融入华夏民族的过程中,族人有部族或民族称谓为姓氏者,称狁戎氏(允戎氏)、姜戎氏、犬戎氏、奔戎氏、条戎氏、骊戎氏、华戎氏、陆浑氏、山戎氏、大荔氏、彭卢氏、郁郅氏、朐衍氏、鸟氏等等,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戎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獯鬻戎、微子启、戎胥轩、督戎、戎律。
迁徙分布
戎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371位,当今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0.0076%,总人口大约有10.1万人。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位为第二百四十七位。
周王朝时期,朝廷里面设有一种官职叫作“戎右”,专门负责主管兵器(“戎”在古代就是兵器的意思)。戎右的后代有的以官职作为姓氏,称为戎氏,世代相传,成为今天戎氏的来源。关于戎氏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起于周朝时候的一个叫戎国的小国。戎国灭亡后,王族的后代中的以国名为姓氏,形成了另一支戎氏来源。
春秋时期,北方有少数民族叫作戎族,戎族后来建立了戎国(今山东曹县),在往后戎族逐渐与汉人通婚融合,接受汉族的文化,取单姓,就以国名为姓氏,称为戎氏。
秦末汉初,江陵人戎赐任连敖、都尉等职,在攻秦伐项之战中,戎赐因统兵伐敌立有战功,被高祖刘邦封为柳邱侯(八千户)。高后(吕雉)五年(公元前183年),戎赐让其子戎安国承袭柳邱侯一爵,自己退居淮阴。汉景帝初年(公元前156年),戎安国之子驸马戎嘉成被封为敬侯。因戎嘉成勤奋好学,才华出众,汉景帝下诏把先帝(汉文帝)设在曲阿(访仙境内)之东、嘉山麒麟岗之间贮置册书的册堂封赐给他。从此,戎嘉成就在册堂建住宅,造苍院,砌方井,建有一条驸马街,他营造出一座路平道畅,景色诱人的豪华庄园供家族及其后人世代相居。开辟了戎氏丹阳支,成为册堂戎氏的始祖。戎嘉成迁册堂后,子孙繁衍,家业兴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苍院仙井及驸马名街成了商贾贸易往来的闹市,文人名宦游览观光的胜地。但是,册堂戎氏家族在繁衍生息的岁月里,也曾累经沧桑,迭遭灾祸,致使后生家业萧条,子孙疏散,有的迁移扬州、广东,也有的迁移北直。
宋末元初,在长达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时期中,谱载戎氏仅为二十九世。戎嘉成的二十九世孙戎国治(太学生),因不愿出仕外族,携妻来到册堂寻访祖宗旧址,于是卜居此地。戎嘉成生谋、谟、淇、词、诰四子和一女归宿后册,将已成家立业的长子谋单独留在大山。
到戎谋的孙辈时,又有良知、良能、良相、良栋等孙迁居后册。戎国治为大山戎氏始祖。
戎姓溯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商末周初獯鬻族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古今姓纂》记载:古代,西北域地区有一獯鬻族。
传说,夏王朝末期,君主的儿子獯鬻因王族内乱,带着眷属逃到渠搜(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避难,从此之后,鄂尔多斯西南部被獯鬻所统,因称獯鬻族。商王朝建立后,鄂尔多斯西南部被称为鬼方。
獯鬻族中之女后来生了一子,神俊异秉,天赋宏才。此子随獯鬻族之人出征时来到中原,暗中晋谒了周太王古公亶父。周太王以诚相待此子,得其归附。当时中原地区称西域为戎,因此赐其姓氏为戎氏,史称“獯鬻戎”。
后獯鬻族中有允姓山戎,移居于燕北地区,其后裔子孙中有不少人以族名为姓氏,称戎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源于戎族,出自上古东夷戎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史籍《山海经·海内北经》中记载:“戎,其为人,人首三角。”即蒲州地区有个国家叫戎国,戎国之民头上长着三只角(头饰)。
据史籍《姓氏考略》中的记载,戎氏族的祖先在帝喾时已聚居在有女戎国之墟蒲州(今山西运城蒲州)。
西周王朝立国后,有女戎国人口逐渐东移,定居到今河南商丘、山东省曹县东南的渤海附近,后分散为北戎、西戎、翟戎、陆浑戎等。
戎国人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与诸夏汉人融合,其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戎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戎国,出自西周初期古戎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西周初期有个古戎国,当为东夷民族的一支,在姜太公立国之后,附庸于齐国,后被齐国吞并。
戎国并入齐国之后,其王族后裔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戎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周朝时期宋国微子启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潜夫论》、《姓氏考略》中的记载,上古周朝时期(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姬诵在周公等大夫辅佐之夏平定了武庚叛乱后,把商王朝的旧都城周围地区分封给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定国号为宋,建都于商丘。
在史籍《左传·襄公十九年》中记载:“齐灵公诸子仲子、戎子。诸子,诸妾姓子者。二子皆宋女。戎子即戎氏女也。”
在微子启的后世子孙中,有以戎为姓者,史称戎氏正宗,望族出江陵郡(今湖北江陵)。
戎氏族人大多尊奉微子启为得姓始祖。
第五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仲衍之孙戎胥轩,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宋国仲衍之孙为戎胥轩。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唐书·世系表》记载,周王朝建立以后,封商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地(今河南商丘),以奉汤王之祀,建立了宋国。
微子启之后,其弟微仲衍继位。微仲衍就是孔子的十四世嫡祖。
微仲衍的孙子叫戎胥轩,娶骊山女为妻,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戎胥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戎氏、胥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周朝时期官吏戎右,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周王朝时期,有专职掌管军械、君王护驾的武官,时称“戎右”。该职在各诸侯国中的同一类官称则为“车右”,位在上大夫之列。
在戎右、车右的后裔子孙中,世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戎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华父督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该支戎氏出自晋国大夫督戎。
督戎,是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华督之后。
华督,字华父,因又称华父督,安徽濉溪人,是商汤的后代之一,官至宋国太宰(宰相)。
在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中认为,正考父的儿子华督,是第一个以华为姓氏的人:“出自子姓,宋戴公孙督,字华父,相宋公,因自立为华氏。”
在史籍《左传》、《史记·宋世家》中记载,宋宣公子力逝世的时候,把君位让给了弟弟宋穆公子和。宋穆公逝世的的时候又把君位还给宋宣公的儿子子与夷,是为宋殇公,并把自己的儿子公子冯送到了郑国。
宋殇公初立的时候,郑庄公姬寤生平定了叔段引发的郑国内乱,开始向周桓王姬林的权威挑战,他先是强割周桓王领地内的庄稼,到后来甚至击败王师,箭伤周桓王,其势之盛,莫可当也。
卫国爆发州吁之乱的时候,卫州吁为了立威,要送郑公子段回国,他就派人对宋殇公说:“公子冯在郑国对宋殇公不利,请宋殇公和他一起伐郑。”宋殇公为了保持自己的王位,同意了州吁的请求。但是,州吁送公子段回国为君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宋国反倒因此与郑国结了怨,于是两国连年征战,百姓疲敝,史书上说宋殇公在位十年,共打了十一次仗,这引起了国人的强烈不满。
眼见郑国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华督想改善宋国与郑国的关系,同时在国内攫取大权。但是,他得不到宋殇公的支持,主政的大司马孔父嘉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所以他动了杀机。
于是,华督利用国人对战事频繁的不满,煽动国人说这都是司马孔父嘉的错,由是耸动国人攻灭了孔氏家族。在《史记》上记载:“十年,华督攻孔父,取其妻。”
因为宋穆公临死时把宋殇公托付给了孔父嘉,所以孔父嘉算是宋殇公的保护人。华督擅杀司马孔父嘉,自然引起了宋殇公的震怒,于是华督一不做二不休,就把宋殇公也给杀了,然后从郑国接回了公子冯,立为宋庄公。
第八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时期楚国火正戎律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战国时期的周贞定王姬介执政时期(公元前468~前442年),楚国大夫火正戎律移居至湖北江陵。
在戎律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戎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九个渊源:源于金天氏,出自上古帝君少昊之后狁戎氏部落,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狁戎氏,是少昊金天氏之孙尢格的后裔,为西羌部族的先祖。在史籍《姓纂》中记载:“狁戎,少昊之孙尢格之后。”在史籍《姓考》中也记载:“西羌部族有允戎氏。”
狁戎氏部族自古就活动于古老的河西走廊地区。在殷墟卜辞已出现“戎”字,是否作族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明确以戎作为族称始于周人,在灭商以前,主要用来称呼周原附近与周为敌的各部落,由于其时劲敌相对集中于周原以西陇山地区,故称为西戎。灭商以后,为表示对商的敌忾,又称之为“戎殷”或“戎衣”。至西周中叶,徐为西周东方劲敌,虽明属东夷,仍往往称之为“徐戎”,此称延续到春秋战国。自春秋时起,“戎”还偶而与“华”并称为“华戎”。这些都是以戎作为对所有非华夏各族的泛称。
“西戎”,在西周到战国时期,主要是指氐羌系各部落,秦汉以后的整个中国古代,狭义即指氐羌诸部,广义则包括中国西部各民族,包括狁戎、姜戎、犬戎(猃狁)、奔戎、条戎、骊戎、华戎、陆浑戎、山戎、大荔戎、彭卢戎、郁郅戎、朐衍戎、鸟氏戎等诸戎。
狁戎氏部族,在西周末年趁着周王室内乱脱离了周王朝的统治,在周幽王姬宫涅十年(公元前772年)正式建立方国,都城在豳地(今甘肃宁县焦村乡西沟村),此后出现了义渠戎的称谓。义渠建国不久,随即出兵并吞了彭卢戎(今甘肃镇原彭阳和庆阳彭原)、郁郅戎(今甘肃庆阳、环县、合水)、朐衍戎(今宁夏盐池)、鸟氏戎(今甘肃泾川、灵台),扩大了疆域,逐次吞并了姜戎、犬戎(猃狁)、奔戎、条戎、骊戎、华戎、陆浑戎、山戎、大荔戎等诸。
春秋至战国,义渠国乘诸侯国各自纷争的空隙多年休兵养士,兵强马壮,力量空前壮大,其国界西达宁夏西海固草原,东抵陕西桥山,北控宁夏河套,南达陕西泾水,国土面积达十万平方公里。最后,义渠国在战国末期的周郝王姬延四十三年(秦昭襄王嬴则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被秦国所彻灭。
在诸戎被逐渐融入华夏民族的过程中,族人有部族或民族称谓为姓氏者,称狁戎氏(允戎氏)、姜戎氏、犬戎氏、奔戎氏、条戎氏、骊戎氏、华戎氏、陆浑氏、山戎氏、大荔氏、彭卢氏、郁郅氏、朐衍氏、鸟氏等等,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戎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獯鬻戎、微子启、戎胥轩、督戎、戎律。
迁徙分布
戎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371位,当今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0.0076%,总人口大约有10.1万人。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位为第二百四十七位。
周王朝时期,朝廷里面设有一种官职叫作“戎右”,专门负责主管兵器(“戎”在古代就是兵器的意思)。戎右的后代有的以官职作为姓氏,称为戎氏,世代相传,成为今天戎氏的来源。关于戎氏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起于周朝时候的一个叫戎国的小国。戎国灭亡后,王族的后代中的以国名为姓氏,形成了另一支戎氏来源。
春秋时期,北方有少数民族叫作戎族,戎族后来建立了戎国(今山东曹县),在往后戎族逐渐与汉人通婚融合,接受汉族的文化,取单姓,就以国名为姓氏,称为戎氏。
秦末汉初,江陵人戎赐任连敖、都尉等职,在攻秦伐项之战中,戎赐因统兵伐敌立有战功,被高祖刘邦封为柳邱侯(八千户)。高后(吕雉)五年(公元前183年),戎赐让其子戎安国承袭柳邱侯一爵,自己退居淮阴。汉景帝初年(公元前156年),戎安国之子驸马戎嘉成被封为敬侯。因戎嘉成勤奋好学,才华出众,汉景帝下诏把先帝(汉文帝)设在曲阿(访仙境内)之东、嘉山麒麟岗之间贮置册书的册堂封赐给他。从此,戎嘉成就在册堂建住宅,造苍院,砌方井,建有一条驸马街,他营造出一座路平道畅,景色诱人的豪华庄园供家族及其后人世代相居。开辟了戎氏丹阳支,成为册堂戎氏的始祖。戎嘉成迁册堂后,子孙繁衍,家业兴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苍院仙井及驸马名街成了商贾贸易往来的闹市,文人名宦游览观光的胜地。但是,册堂戎氏家族在繁衍生息的岁月里,也曾累经沧桑,迭遭灾祸,致使后生家业萧条,子孙疏散,有的迁移扬州、广东,也有的迁移北直。
宋末元初,在长达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时期中,谱载戎氏仅为二十九世。戎嘉成的二十九世孙戎国治(太学生),因不愿出仕外族,携妻来到册堂寻访祖宗旧址,于是卜居此地。戎嘉成生谋、谟、淇、词、诰四子和一女归宿后册,将已成家立业的长子谋单独留在大山。
到戎谋的孙辈时,又有良知、良能、良相、良栋等孙迁居后册。戎国治为大山戎氏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