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桌面型的3d打印机效率都很低?
主要有六个方面
1)打印精度
由于桌面机目前只有FDM,SLA 两种技术,从数据上看,工业机和桌面机差别不大,FDM的最小分辨率由打印挤出口的大小决定,基本都在0.3-0.6MM之间,层厚由Z轴决定,由于桌面机多用步进电机,工业3D打印机则采用伺服电机,在实际打印过程中避免了失步等导致精度失真的问题。
2)打印速度
打印速度是区分工业机和桌面机另一重要区别,由于桌面机在成本上的限制,多采用16位和32位芯片作为主控芯片,数据处理速度难以和64位的CPU相比,在FDM 上由于精度的原因,差别不大,但在SLA技术上前者扫描速度最多为1m/秒,而后者可达7m-15m/秒。
3)打印支撑的设计和去除质量
打印支撑和打印实体可分参数打印的设计是区分工业机和桌面机的最重要标志,为什么呢?因为工业机是应用在实际生产领域,对最后打印的效果要有很高的可控性要求,用过桌面机的朋友都知道,无论是FDM还是SLA设备,由于支撑和实体在打印过程中是不区分的,打印结束后支撑的剥离是个非常不可控的因数,最后往往会导致剥离失败,破坏实体。
而工业机就根本性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西通RIVERBASE 500通过软件算法,对实体和支撑采用不同的速率和激光能量打印,使支撑和实体固化为不同的材料,从而达到易剥离的目的,另外,西通正在研发的喷墨式工业打印机,把支撑和实体设计为两种不同的树脂材料,其中支撑材料融于特定溶液,达到去支撑无痕化的目的。
4)打印尺寸是区分桌面和工业级打印机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支持的打印尺寸越大,打印机的价格越昂贵。如果你需要一个能打印微波炉大小的3D打印机。现在市场上绝大部分的桌面3D打印机,都只能打比较小的东西。即使要打印像iPad底面大小的物体,恐怕很多打印机就不能胜任了。但是如果只需要打印茶杯大小的物体,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打印机都能做得到。
工业打印机一般打印体积都很大,以适合于规模化的生产。但是相应地,大的体积导致系统复杂性成倍提高,材料成本增加,测试、安装、运输、维护费用高昂;尤其是在保持可靠性的前提下,基本上每个零部件的指标都更加苛刻,才能保证整机的打印精度和稳定性。这些因素都会成倍地提高打印机造价。另外工业打印机不象家用打印机设计那么简单,一般还有各种关于合规(compliance)的设计,以符合不同工业的要求,这些也都会很大程度上增加造价,极光的A8就是这样的。
5)打印可靠性
打印可靠性,通俗来说,就是打印成功率。打印成功率才是真正考验设计团队功力的指标,也是区分桌面和工业级别3D打印机的重要指标,毕竟工业级打印机是用来量产的。打印过程通常很漫长,一般至少要几个小时,而只要有一个细节没有处理好,打印就算失败了。这个时候,别的细节打印精度再高,又如何?毕竟整个材料都浪费了。现在即使号称业界最稳定的桌面3D打印机,打印成功率也只有70%多一些。这也意味着,打印一百次,由于种种原因,至少有30次使用的材料是废掉的。而这些材料用户都是无法回收的,只能扔掉,所以每次打印失败,都是一件费时、费钱又窝火的事情。而对用户来说,可靠性毕竟不是客观指标,本身也很难量化。而工业机的打印成功率几乎能做到100%,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包括人力、时间等综合成本。
6)打印过程的自检测功能
基于成本及体积原因,桌面机几乎对打印过程没有自动校正和检测功能,而此项设计是工业机的标配
7)应用领域
工业机器广泛的运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模具、珠宝制作等行业,购买者大多集中在大型企业,以及制造分包商,而桌面机市场更多地集中在教育、创客和简单模型制作,客户主要是大中小学、MAKER以及创意个人。
8)价格
工业机是3D打印行业的真正的白富美,技术含量高,专利等竞争门槛把大多数排出在外,目前还属于卖方市场,国内提供商除珠海西通、深圳极光尔沃外,还有西安恒通桌面机在国内经过多年的竞争,市场已陷入红海,销售主要依靠招投标,以及淘宝、京东等零售市场。
工业级的硬度较高,一般能达到注塑级强度,精度也比桌面级高一些,不过根据经验,如果你是想自己打印机械零件,齿轮,或者建筑模型,手办模型等,桌面级够用,我一直用Mbox的3D打印机,感觉完全够用。而且最近他们要出工业级了,增加了强度,精度,还有暂停续点打印,打算再入手一台。个人建议,请采纳。
用过桌面机的朋友都知道,无论是FDM还是SLA设备,由于支撑和实体在打印过程中是不区分的,打印结束后支撑的剥离是个非常不可控的因数,最后往往会导致剥离失败,破坏实体。持的打印尺寸越大,打印机的价格越昂贵。如果你需要一个能打印微波炉大小的3D打印机。现在市场上绝大部分的桌面3D打印机,都只能打比较小的东西。即使要打印像iPad底面大小的物体,恐怕很多打印机就不能胜任了。但是如果只需要打印茶杯大小的物体,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打印机都能做得到。
由于桌面机多用步进电机,工业3D打印机则采用伺服电机,在实际打印过程中避免了失步等导致精度失真的问题。打印速度是区分工业机和桌面机另一重要区别,由于桌面机在成本上的限制,多采用16位和32位芯片作为主控芯片,数据处理速度难以和64位的CPU相比,在FDM 上由于精度的原因,差别不大,但在SLA技术上前者扫描速度最多为1m/秒,而后者可达7m-15m/秒。印支撑和打印实体可分参数打印的设计是区分工业机和桌面机的最重要标志,因为工业机是应用在实际生产领域,对最后打印的效果要有很高的可控性要求。
现在的桌面级以FDM和DLP或SLA技术为主。最最普及的FDM技术原理简单的来说就是将耗材原料进行加热,通过喷嘴将耗材丝在平面上绘制截面图案,然后一层层绘制最后形成立体造型。精细度要求越高每一层就越薄。所以FDM技术想要突破速度瓶颈就只能从,材料冷却、喷嘴的移动速度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很可惜现在并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既能保证品质又能大幅度提高速度。DLP和SLA技术的原理是通过特定波段的光/激光,照射光敏树脂使其凝固。当然也是和FDM这样以平面为基础堆积形成的立体造型。现在市面上的3D打印机普遍速度让人感觉很慢,因为如果加快打印速度,就不能保证打印质量了。性能方面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想想一支同比例的钢笔模型要打印两三个小时,给人的感觉就不好。不是桌面型或者家用的效率低,而是目前所有实用化的3D打印机效率都很低。
因为它要由点来构建体,点越小(精度越高)所花的时间就越多。3d打印不是神,也不能神话3d打印,目前为止它只是现有成型技术的额外的技术补充,更别提取代,至于打印的时间太长,材料不够丰富,太粗糙等等问题。桌面机目前只有FDM,SLA 两种技术,从数据上看,工业机和桌面机差别不大,FDM的最小分辨率由打印挤出口的大小决定,基本都在0.3-0.6MM之间,层厚由Z轴决定。
主要有六个方面
1)打印精度
由于桌面机目前只有FDM,SLA 两种技术,从数据上看,工业机和桌面机差别不大,FDM的最小分辨率由打印挤出口的大小决定,基本都在0.3-0.6MM之间,层厚由Z轴决定,由于桌面机多用步进电机,工业3D打印机则采用伺服电机,在实际打印过程中避免了失步等导致精度失真的问题。
2)打印速度
打印速度是区分工业机和桌面机另一重要区别,由于桌面机在成本上的限制,多采用16位和32位芯片作为主控芯片,数据处理速度难以和64位的CPU相比,在FDM 上由于精度的原因,差别不大,但在SLA技术上前者扫描速度最多为1m/秒,而后者可达7m-15m/秒。
3)打印支撑的设计和去除质量
打印支撑和打印实体可分参数打印的设计是区分工业机和桌面机的最重要标志,为什么呢?因为工业机是应用在实际生产领域,对最后打印的效果要有很高的可控性要求,用过桌面机的朋友都知道,无论是FDM还是SLA设备,由于支撑和实体在打印过程中是不区分的,打印结束后支撑的剥离是个非常不可控的因数,最后往往会导致剥离失败,破坏实体。
而工业机就根本性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西通RIVERBASE 500通过软件算法,对实体和支撑采用不同的速率和激光能量打印,使支撑和实体固化为不同的材料,从而达到易剥离的目的,另外,西通正在研发的喷墨式工业打印机,把支撑和实体设计为两种不同的树脂材料,其中支撑材料融于特定溶液,达到去支撑无痕化的目的。
4)打印尺寸是区分桌面和工业级打印机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支持的打印尺寸越大,打印机的价格越昂贵。如果你需要一个能打印微波炉大小的3D打印机。现在市场上绝大部分的桌面3D打印机,都只能打比较小的东西。即使要打印像iPad底面大小的物体,恐怕很多打印机就不能胜任了。但是如果只需要打印茶杯大小的物体,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打印机都能做得到。
工业打印机一般打印体积都很大,以适合于规模化的生产。但是相应地,大的体积导致系统复杂性成倍提高,材料成本增加,测试、安装、运输、维护费用高昂;尤其是在保持可靠性的前提下,基本上每个零部件的指标都更加苛刻,才能保证整机的打印精度和稳定性。这些因素都会成倍地提高打印机造价。另外工业打印机不象家用打印机设计那么简单,一般还有各种关于合规(compliance)的设计,以符合不同工业的要求,这些也都会很大程度上增加造价,极光的A8就是这样的。
5)打印可靠性
打印可靠性,通俗来说,就是打印成功率。打印成功率才是真正考验设计团队功力的指标,也是区分桌面和工业级别3D打印机的重要指标,毕竟工业级打印机是用来量产的。打印过程通常很漫长,一般至少要几个小时,而只要有一个细节没有处理好,打印就算失败了。这个时候,别的细节打印精度再高,又如何?毕竟整个材料都浪费了。现在即使号称业界最稳定的桌面3D打印机,打印成功率也只有70%多一些。这也意味着,打印一百次,由于种种原因,至少有30次使用的材料是废掉的。而这些材料用户都是无法回收的,只能扔掉,所以每次打印失败,都是一件费时、费钱又窝火的事情。而对用户来说,可靠性毕竟不是客观指标,本身也很难量化。而工业机的打印成功率几乎能做到100%,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包括人力、时间等综合成本。
6)打印过程的自检测功能
基于成本及体积原因,桌面机几乎对打印过程没有自动校正和检测功能,而此项设计是工业机的标配
7)应用领域
工业机器广泛的运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模具、珠宝制作等行业,购买者大多集中在大型企业,以及制造分包商,而桌面机市场更多地集中在教育、创客和简单模型制作,客户主要是大中小学、MAKER以及创意个人。
8)价格
工业机是3D打印行业的真正的白富美,技术含量高,专利等竞争门槛把大多数排出在外,目前还属于卖方市场,国内提供商除珠海西通、深圳极光尔沃外,还有西安恒通桌面机在国内经过多年的竞争,市场已陷入红海,销售主要依靠招投标,以及淘宝、京东等零售市场。
工业级的硬度较高,一般能达到注塑级强度,精度也比桌面级高一些,不过根据经验,如果你是想自己打印机械零件,齿轮,或者建筑模型,手办模型等,桌面级够用,我一直用Mbox的3D打印机,感觉完全够用。而且最近他们要出工业级了,增加了强度,精度,还有暂停续点打印,打算再入手一台。个人建议,请采纳。
用过桌面机的朋友都知道,无论是FDM还是SLA设备,由于支撑和实体在打印过程中是不区分的,打印结束后支撑的剥离是个非常不可控的因数,最后往往会导致剥离失败,破坏实体。持的打印尺寸越大,打印机的价格越昂贵。如果你需要一个能打印微波炉大小的3D打印机。现在市场上绝大部分的桌面3D打印机,都只能打比较小的东西。即使要打印像iPad底面大小的物体,恐怕很多打印机就不能胜任了。但是如果只需要打印茶杯大小的物体,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打印机都能做得到。
由于桌面机多用步进电机,工业3D打印机则采用伺服电机,在实际打印过程中避免了失步等导致精度失真的问题。打印速度是区分工业机和桌面机另一重要区别,由于桌面机在成本上的限制,多采用16位和32位芯片作为主控芯片,数据处理速度难以和64位的CPU相比,在FDM 上由于精度的原因,差别不大,但在SLA技术上前者扫描速度最多为1m/秒,而后者可达7m-15m/秒。印支撑和打印实体可分参数打印的设计是区分工业机和桌面机的最重要标志,因为工业机是应用在实际生产领域,对最后打印的效果要有很高的可控性要求。
现在的桌面级以FDM和DLP或SLA技术为主。最最普及的FDM技术原理简单的来说就是将耗材原料进行加热,通过喷嘴将耗材丝在平面上绘制截面图案,然后一层层绘制最后形成立体造型。精细度要求越高每一层就越薄。所以FDM技术想要突破速度瓶颈就只能从,材料冷却、喷嘴的移动速度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很可惜现在并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既能保证品质又能大幅度提高速度。DLP和SLA技术的原理是通过特定波段的光/激光,照射光敏树脂使其凝固。当然也是和FDM这样以平面为基础堆积形成的立体造型。现在市面上的3D打印机普遍速度让人感觉很慢,因为如果加快打印速度,就不能保证打印质量了。性能方面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想想一支同比例的钢笔模型要打印两三个小时,给人的感觉就不好。不是桌面型或者家用的效率低,而是目前所有实用化的3D打印机效率都很低。
因为它要由点来构建体,点越小(精度越高)所花的时间就越多。3d打印不是神,也不能神话3d打印,目前为止它只是现有成型技术的额外的技术补充,更别提取代,至于打印的时间太长,材料不够丰富,太粗糙等等问题。桌面机目前只有FDM,SLA 两种技术,从数据上看,工业机和桌面机差别不大,FDM的最小分辨率由打印挤出口的大小决定,基本都在0.3-0.6MM之间,层厚由Z轴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