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头一回知道美国也有学区房,是在2015年。
我去美国拜访一位阿姨,她刚从休斯顿搬到华盛顿,房子小了一圈不说,因为工作变动,收入还掉了一大截。在她那间位于华盛顿郊区的小木屋里,我好奇地问,你带着儿子搬这儿住,到底图个啥?
她毫不犹豫地说,学区房啊。华盛顿的公立初中,比休斯敦高出一大截呢!
我惊讶:美国也有学区房?
她笑我少见多怪:怎么没有?美国的公立学校,也是有划学区的。想读好的学校,必须得提前搞定房子。华盛顿这里,名流多得很,不肯花点儿价钱,怎么能把孩子给送去名校?
我说:我还以为,美国这边的孩子,都跟鸡汤文里说的一样,无忧无虑,素质教育,没想到,跟咱那边差不多嘛!
阿姨苦笑:素质教育?倒是有。你去看看那些扫地工、收银员的孩子,上的学校不好,每天下午两点多下课,到处野,考不上大学,然后就只能继续做扫地工、收银员。我倒不是瞧不起这些人,在美国做扫地工、收银员也饿不死,但我只问你,换成你,肯让自己孩子当扫地工不?
阿姨的儿子也算个小神童,数学尤其出色。每天的行程都排得满满当当:放学后学游泳,学小提琴,参加社区活动,一个都少不了。我问他:每天做这些事情,你开心不啦?
他摇摇头:不开心。
我问:怎么不开心呢?
他说:每天都要学小提琴,还要搞社区活动。我一点都不喜欢这些啊,我只想学数学。但老师说,以后要上好高中,好大学,这些简历都是必须的,大家都这么做。
他顿了一会儿,问我:听说在中国,只要高考分数好,就能上好大学,是不是真的?
我点点头:是。
他惊叹道:那我好羡慕他们啊。
临行前路过加州,听说斯坦福又出了新规定:但凡学生家庭年收入低于12.5万美元的,即可向学校申请贫困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