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说几个常识背后的原因
一、离开斗鱼必拉
1、这几乎是无法打破的魔咒,早期二珂大表姐,最近的韦神隐隐已有拉的迹象,未来德云色也八九不离十,斗鱼强势不是没有道理的——它确实有比别的平台有更强的造星能力。
2、造星能力和盈利能力是两码事,造星主要靠流量,斗鱼流量大的惊人,盈利能力却不行。饮鸩止渴——可以这个词来形容斗鱼的现状,要活下去就要流量,流量越高成本越大;但是90%+的精神股东只带节奏不消费,导致流量的变现能力太差。
3、流量无法变现的锅是斗鱼背着,对大主播影响并不大。游戏类主播有行业价码制衡,斗鱼不想玩也得跟着玩,他们的收入不会明显低于同行。娱乐主播(比如五姐)一般来说,拥有比游戏主播高得多的转换率,只要流量在,她们也吃得饱饱的。
4、离开斗鱼而不拉,意味着放弃高流量的模式转而变为高转换率的模式,游戏类主播到哪转换率都上不了,人气又跟不上,马上就形成拉的印象。娱乐主播比如五姐,她们真跳槽了,在流量萎缩的情况下,去什么地方能带来更高的转换率?——只有是类似秀场的模式,而五姐中纳豆的标签是呆萌,其他4个年纪都偏大不说,风格也基本没法适应秀场模式。
5、这个行业的头部主播终究会走向规范,并形成明星群体(可能是二三线)的一部分。靠性暗示吸引大土豪无休止的砸钱终究不现实,无论是从国内明星群体的赚钱模式,还是国外直播行业的盈利模式,大额打赏都不能算一种稳妥的、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我一直相信:当不知道一个行业往哪发展的时候,参照美国的做法就够了,因为中美都有超大的人口规模、经济体系和消费能力。大额打赏在美国行不通,在中国却大行其道,只能是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人还没玩明白;二是国内利益各方的花花肠子太多,制造虚假繁荣诱导消费。
5、带走的人是微不足道的,而且带走的人不见得会持续消费。老B说带走的人多数会回来,虽然我不喜欢老 B,但是他说的这句话我认为还是有道理的——如果冯老师跳槽去虎牙,我跟过去,那么当冯老师不播的时候,我会觉得很无趣:跑骚不如斗鱼好玩,等待又很漫长。也就是说,哪怕我只粉冯老师一人,但是其实留我在斗鱼的并非只有冯老师,还包括这个环境,带哥文化和跑骚对象等等——这可能是很多真爱粉不愿意承认的事情。
小缘不惜得罪自家粉丝也要去蹭德云色,纳豆更是抓住一切机会蹭百家粉,因为只盯着碗里的,终究会吃空。如果想发展做大主播,而不是赚快钱,持续吸粉比拥有几个大土豪显然要重要的多得多。
6、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略,就是人性。斗鱼的大主播被挖走,一般对方都是出了大价钱的。一个拿了高额签约金的主播,面对明显不如前平台的人气,从人性的角度看,有很大概率变成过一天算一天,也就是变成所谓养老TV。
7、表面上,离开斗鱼拉不拉是个人努力的原因,然而绝大部分原因是环境,而并非个人因素。毕竟既然已经做到大主播,难道谁之前还留了一手牌没打,准备到新平台再发招?——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8、斗鱼为什么敢如此强势,正是因为他看准了这一点:我流量大,我能把你捧红,当然如果你不听话,我也能做手脚压死你。幻想有天我良心发现不再控制人气(或热度)——对不起,那天永远不会到来。因为热度是流量的表现方式,也是斗鱼最大的筹码,斗鱼不是做慈善的,它绝不会放弃自己最大的筹码。
9、如何反制斗鱼?首先一般级别的主播根本不具有谈判的筹码,抱斗鱼的大腿就完事了。如果真的实力强大到能跟斗鱼扳扳手腕的级别,培养自己的粉丝群可能是唯一的制衡措施,让粉丝更多依附于自己而不是平台,但这条路实在太难,你说一个主播,不在平台内展示自己还能去哪展示。
一、离开斗鱼必拉
1、这几乎是无法打破的魔咒,早期二珂大表姐,最近的韦神隐隐已有拉的迹象,未来德云色也八九不离十,斗鱼强势不是没有道理的——它确实有比别的平台有更强的造星能力。
2、造星能力和盈利能力是两码事,造星主要靠流量,斗鱼流量大的惊人,盈利能力却不行。饮鸩止渴——可以这个词来形容斗鱼的现状,要活下去就要流量,流量越高成本越大;但是90%+的精神股东只带节奏不消费,导致流量的变现能力太差。
3、流量无法变现的锅是斗鱼背着,对大主播影响并不大。游戏类主播有行业价码制衡,斗鱼不想玩也得跟着玩,他们的收入不会明显低于同行。娱乐主播(比如五姐)一般来说,拥有比游戏主播高得多的转换率,只要流量在,她们也吃得饱饱的。
4、离开斗鱼而不拉,意味着放弃高流量的模式转而变为高转换率的模式,游戏类主播到哪转换率都上不了,人气又跟不上,马上就形成拉的印象。娱乐主播比如五姐,她们真跳槽了,在流量萎缩的情况下,去什么地方能带来更高的转换率?——只有是类似秀场的模式,而五姐中纳豆的标签是呆萌,其他4个年纪都偏大不说,风格也基本没法适应秀场模式。
5、这个行业的头部主播终究会走向规范,并形成明星群体(可能是二三线)的一部分。靠性暗示吸引大土豪无休止的砸钱终究不现实,无论是从国内明星群体的赚钱模式,还是国外直播行业的盈利模式,大额打赏都不能算一种稳妥的、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我一直相信:当不知道一个行业往哪发展的时候,参照美国的做法就够了,因为中美都有超大的人口规模、经济体系和消费能力。大额打赏在美国行不通,在中国却大行其道,只能是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人还没玩明白;二是国内利益各方的花花肠子太多,制造虚假繁荣诱导消费。
5、带走的人是微不足道的,而且带走的人不见得会持续消费。老B说带走的人多数会回来,虽然我不喜欢老 B,但是他说的这句话我认为还是有道理的——如果冯老师跳槽去虎牙,我跟过去,那么当冯老师不播的时候,我会觉得很无趣:跑骚不如斗鱼好玩,等待又很漫长。也就是说,哪怕我只粉冯老师一人,但是其实留我在斗鱼的并非只有冯老师,还包括这个环境,带哥文化和跑骚对象等等——这可能是很多真爱粉不愿意承认的事情。
小缘不惜得罪自家粉丝也要去蹭德云色,纳豆更是抓住一切机会蹭百家粉,因为只盯着碗里的,终究会吃空。如果想发展做大主播,而不是赚快钱,持续吸粉比拥有几个大土豪显然要重要的多得多。
6、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略,就是人性。斗鱼的大主播被挖走,一般对方都是出了大价钱的。一个拿了高额签约金的主播,面对明显不如前平台的人气,从人性的角度看,有很大概率变成过一天算一天,也就是变成所谓养老TV。
7、表面上,离开斗鱼拉不拉是个人努力的原因,然而绝大部分原因是环境,而并非个人因素。毕竟既然已经做到大主播,难道谁之前还留了一手牌没打,准备到新平台再发招?——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8、斗鱼为什么敢如此强势,正是因为他看准了这一点:我流量大,我能把你捧红,当然如果你不听话,我也能做手脚压死你。幻想有天我良心发现不再控制人气(或热度)——对不起,那天永远不会到来。因为热度是流量的表现方式,也是斗鱼最大的筹码,斗鱼不是做慈善的,它绝不会放弃自己最大的筹码。
9、如何反制斗鱼?首先一般级别的主播根本不具有谈判的筹码,抱斗鱼的大腿就完事了。如果真的实力强大到能跟斗鱼扳扳手腕的级别,培养自己的粉丝群可能是唯一的制衡措施,让粉丝更多依附于自己而不是平台,但这条路实在太难,你说一个主播,不在平台内展示自己还能去哪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