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去叔叔家走亲戚,发现他家院里的藏獒不见了,就随口问了句:“叔,你家的藏獒卖了吗?”叔叔说:“不想养了,卖不掉也没人收留,就送给附近的犬舍当种獒了。”

“藏獒不是很贵吗?听说,一只可以卖到一百万元。”我将信将疑地问道。
叔叔说:“傻孩子,那是以前。现在的藏獒,就算品相不错的小獒,也只能卖到500元。”
为什么短短几年时间,藏獒就被市场打回原形?
其实,从2007年开始,藏獒就被拿来煎炒烹炸,很多獒园为了迎合客户的需求,一味追求藏獒外形高大威猛,品相头方骨量大,为此,采用了让母獒跟高加索犬等大型犬类杂交的办法来繁殖小獒,导致藏獒本身的优良品质退化、智商变低,失去了自身的魅力。
有的獒,体重达到200斤,吼声如雷,狂躁不已;有的獒,则完全丧失了烈性,变得像哈巴狗一样,陌生人上去踢一脚,它都叫不出声。
藏獒本身是不错的狗,但被市场炒得太厉害,泡沫破裂了,被淘汰也就成了必然。
另一件事,听说淘宝网店卖一种能够起死回生的杜鹃花,一束20元,这种花没有根,只有枯枝,插在水里泡几天就能重新开花。
就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这种神奇的花已经被刷爆朋友圈。
不过,现在看来,起死回生就是一个笑话。
专家称,这些枯枝其实根本没有死,只是在“冬眠”!
这种生长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地区的杜鹃,学名叫兴安杜鹃,又称鞑子香,是黑龙江伊春市的市花。

它属于半绿常灌木,冬季叶落休眠,等待来年春天,再度花开。
在休眠期将分枝折下来,插入水中,再放进温暖的室内,温度、水分都达到了能够开花的条件,枯枝上的花苞自然就绽放了。
这个“神奇”的过程,不只有杜鹃做得到,桃花、迎春花等的枝条也可以。
所以,所谓的“起死回生”并不是什么“奇迹”,而,只是商家的噱头。
当人类社会本身已经被开发的差不多的时候,大自然这个人类的近邻就会成为商家争雄的角斗场。
互联网的出现让人类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时间取得的成就经历了半彻底的强制拆迁、异地重建,我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日常达到了近乎极致的方便快捷。
想换件衣服,上淘宝;想吃个麻辣拌,上美团;想看个电影,上猫眼;想交个朋友,上微信;想旅个游,上携程;想吃大山核桃,上在他乡…
物联网的推进让我们在人类社会寻求刺激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一系列的“野”成为我们的玩物,这时,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无关紧要,只要卖者的脑子玩得转,买者的大脑神经能活跃起来,生意就能做成。
比如,藏獒,我们可以让你如狼似虎,也可以让你猪狗不如;比如,兴安杜鹃,我们让你起死回生,你就不能哭丧着脸。
所以,在他乡在此致所有在市场上一闪而过的小物种:
不是*****,而是我有多强悍

日前,津巴布韦最著名的“狮子王”塞西尔惨遭猎人剥皮割头,津巴布韦请求美国引渡“凶手”-美国牙医帕尔默。
塞西尔是津巴布韦草原上的王者,国家的象征。
因其帅气的黑色鬃毛、在人前不怯场的性格以及十足的镜头感,深受游客喜爱。
去年7月初的一个晚上,一群猎人将动物的死尸绑在车上,将塞西尔诱出禁猎保护区。
塞西尔被引诱到一个距离国家公园约500米的地方,在探射灯的帮助下,猎人发现了塞西尔,用十字弓射向塞西尔,塞西尔虽然中箭,但并未就此臣服。
在此后的四十个小时里,猎人们继续追逐着中箭流血的“狮子王”,最终开枪将塞西尔射杀。
“当你感到孤独时,抬头望天,曾经的狮子国王都会指引你前进的方向。”这句话现在用在塞西尔的幼崽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而杀死塞西尔的正是美国牙医帕尔默。
帕尔默,现年55岁,是狂热的狩猎爱好者,以善于用弓箭、不用枪械著称,隶属于国际狩猎远征俱乐部。
这个俱乐部汇集了全球喜欢狩猎的人,帕尔默的档案显示他有43项猎杀记录,包括北美驯鹿、驼鹿、水牛、北极熊和山狮。



塞西尔之死引发全球动物保护主义者对合法狩猎的声讨。
合法狩猎是风靡全球的富人旅游项目,为南部非洲一些国家带来相当可观的收入。
在非洲,狩猎已经形成一条不可撼动的产业链,从狩猎场、职业向导和追踪手、私人飞行器运营商、食物供应商、肉类加工商、标本制作商、打井队到野外动物摄影公司,应有尽有。
在南非还衍生出了争议更大的“罐头狩猎”。
围栏就是“罐头”,狮子被圈养在围栏里供人射杀,任何人只要支付5000到25000英镑,就可以站在一辆安全卡车上,用猎枪射杀一头圈养的成年狮子。
当地政府表示,“这种针对富人的高端狩猎已经形成产业链,涉及很多人利益,包括政府、当地农场、旅游公司等方面的利益,因此无法轻易取消。”
虽然,合法狩猎的初衷是保护动物,但现在看来,早已变成“滴血交易”。

或许,人类早已忘了,自己也是生态链上的一员,什么百年大计、千秋万代,都是扯淡!一百年太长,我们只争朝夕。
昨日,新闻惊现:“青海发现野生藏狐”,要我说,这条消息就不该出现,难保新闻中的主人公不会成为第二个“塞西尔”。


“藏獒不是很贵吗?听说,一只可以卖到一百万元。”我将信将疑地问道。
叔叔说:“傻孩子,那是以前。现在的藏獒,就算品相不错的小獒,也只能卖到500元。”
为什么短短几年时间,藏獒就被市场打回原形?
其实,从2007年开始,藏獒就被拿来煎炒烹炸,很多獒园为了迎合客户的需求,一味追求藏獒外形高大威猛,品相头方骨量大,为此,采用了让母獒跟高加索犬等大型犬类杂交的办法来繁殖小獒,导致藏獒本身的优良品质退化、智商变低,失去了自身的魅力。
有的獒,体重达到200斤,吼声如雷,狂躁不已;有的獒,则完全丧失了烈性,变得像哈巴狗一样,陌生人上去踢一脚,它都叫不出声。
藏獒本身是不错的狗,但被市场炒得太厉害,泡沫破裂了,被淘汰也就成了必然。
另一件事,听说淘宝网店卖一种能够起死回生的杜鹃花,一束20元,这种花没有根,只有枯枝,插在水里泡几天就能重新开花。
就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这种神奇的花已经被刷爆朋友圈。
不过,现在看来,起死回生就是一个笑话。
专家称,这些枯枝其实根本没有死,只是在“冬眠”!
这种生长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地区的杜鹃,学名叫兴安杜鹃,又称鞑子香,是黑龙江伊春市的市花。

它属于半绿常灌木,冬季叶落休眠,等待来年春天,再度花开。
在休眠期将分枝折下来,插入水中,再放进温暖的室内,温度、水分都达到了能够开花的条件,枯枝上的花苞自然就绽放了。
这个“神奇”的过程,不只有杜鹃做得到,桃花、迎春花等的枝条也可以。
所以,所谓的“起死回生”并不是什么“奇迹”,而,只是商家的噱头。
当人类社会本身已经被开发的差不多的时候,大自然这个人类的近邻就会成为商家争雄的角斗场。
互联网的出现让人类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时间取得的成就经历了半彻底的强制拆迁、异地重建,我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日常达到了近乎极致的方便快捷。
想换件衣服,上淘宝;想吃个麻辣拌,上美团;想看个电影,上猫眼;想交个朋友,上微信;想旅个游,上携程;想吃大山核桃,上在他乡…
物联网的推进让我们在人类社会寻求刺激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一系列的“野”成为我们的玩物,这时,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无关紧要,只要卖者的脑子玩得转,买者的大脑神经能活跃起来,生意就能做成。
比如,藏獒,我们可以让你如狼似虎,也可以让你猪狗不如;比如,兴安杜鹃,我们让你起死回生,你就不能哭丧着脸。
所以,在他乡在此致所有在市场上一闪而过的小物种:
不是*****,而是我有多强悍

日前,津巴布韦最著名的“狮子王”塞西尔惨遭猎人剥皮割头,津巴布韦请求美国引渡“凶手”-美国牙医帕尔默。
塞西尔是津巴布韦草原上的王者,国家的象征。
因其帅气的黑色鬃毛、在人前不怯场的性格以及十足的镜头感,深受游客喜爱。
去年7月初的一个晚上,一群猎人将动物的死尸绑在车上,将塞西尔诱出禁猎保护区。
塞西尔被引诱到一个距离国家公园约500米的地方,在探射灯的帮助下,猎人发现了塞西尔,用十字弓射向塞西尔,塞西尔虽然中箭,但并未就此臣服。
在此后的四十个小时里,猎人们继续追逐着中箭流血的“狮子王”,最终开枪将塞西尔射杀。
“当你感到孤独时,抬头望天,曾经的狮子国王都会指引你前进的方向。”这句话现在用在塞西尔的幼崽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而杀死塞西尔的正是美国牙医帕尔默。
帕尔默,现年55岁,是狂热的狩猎爱好者,以善于用弓箭、不用枪械著称,隶属于国际狩猎远征俱乐部。
这个俱乐部汇集了全球喜欢狩猎的人,帕尔默的档案显示他有43项猎杀记录,包括北美驯鹿、驼鹿、水牛、北极熊和山狮。



塞西尔之死引发全球动物保护主义者对合法狩猎的声讨。
合法狩猎是风靡全球的富人旅游项目,为南部非洲一些国家带来相当可观的收入。
在非洲,狩猎已经形成一条不可撼动的产业链,从狩猎场、职业向导和追踪手、私人飞行器运营商、食物供应商、肉类加工商、标本制作商、打井队到野外动物摄影公司,应有尽有。
在南非还衍生出了争议更大的“罐头狩猎”。
围栏就是“罐头”,狮子被圈养在围栏里供人射杀,任何人只要支付5000到25000英镑,就可以站在一辆安全卡车上,用猎枪射杀一头圈养的成年狮子。
当地政府表示,“这种针对富人的高端狩猎已经形成产业链,涉及很多人利益,包括政府、当地农场、旅游公司等方面的利益,因此无法轻易取消。”
虽然,合法狩猎的初衷是保护动物,但现在看来,早已变成“滴血交易”。

或许,人类早已忘了,自己也是生态链上的一员,什么百年大计、千秋万代,都是扯淡!一百年太长,我们只争朝夕。
昨日,新闻惊现:“青海发现野生藏狐”,要我说,这条消息就不该出现,难保新闻中的主人公不会成为第二个“塞西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