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吧 关注:13,904贴子:156,033
  • 14回复贴,共1

读书人的故事:把别墅装进书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夏津文人圈里,我最尊崇的莫过于杨老师。已经年逾古稀,依然手不释卷,可钦可佩。
杨老师德艺双馨,为人谦和,虽然名气很大,却从不拿架子。我不敢说杨老师和我有什么交情,也不敢说是忘年交,只能说是一般的认识而已。
第一次去杨老师家里,是参观他的书。走进不大的院子,三间土坯房跃入眼帘。中间客厅,东边卧室,西边书房。这座老房子已近三十年,透风漏雨,杨老师称自己的书房是漏雨书屋。不仅如此,室内冬无暖气,夏无空调,四季无冰箱。生活条件可谓艰苦,简直就是一个贫民窟。
杨老师完全可以让自己在物质上更充裕一些,可他没有那么做。他的那些书虽不能说价值连城,但换座别墅还是绰绰有余的。别人都是把书橱装进别墅里,而杨老师则是把别墅装进书橱里。
杨老师曾对我说过:人,不能生活的太安逸了!这是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最朴素的解释。只要精神上富足,杨老师不在乎物质上的清贫。
后来,从朋友那里得知,很少有人能走进杨老师的书房,大多数人也只是在客厅接待一下。他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有书,他只愿做一个默默无闻的读书人。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杨老师也算是给了我很大一个面子。难怪那次他说:“这也就是你来吧……”言外之意,今日方知。杨老师还有一个顾虑,就是怕别人借他的书。我可不是接他的短,书就是他的命,谁会把自己的命轻易借人?我非常理解,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此,奉劝大家,别去杨老师那里借书。
很多人都是在小有名气之后忘乎所以,忙于出书,而杨老师不是。他今年七十有七,去年才在众人帮助下出书。难能可贵啊!
我对杨老师的评价,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早学习,晚出书,大家风范;先做人,后从艺,君子德行。


1楼2009-03-13 10:53回复
    早学习,晚出书,大家风范;先做人,后从艺,君子德行。
    赞易水


    2楼2009-03-13 11:11
    回复
      先做人,后从艺,君子德行。


      3楼2009-03-13 11:19
      回复
            古人尝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道出了古代读书人的一种人生理想。不过由于当时条件限制,面对偌大一个宇宙,行万里路可谓难矣,就算是像徐霞客那样的大旅行家,足迹所至的地方也是微不足道的。现在交通便利了,但城市化生活又把人们局限在高楼大厦内,忙碌的我们是不可能有太多对名山大川的阅历。要消除这种局限,我们可以借助图书,去领略那些我们没有亲临过的自然奇迹。
            不曾亲临庐山,却能从李白的绝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想象庐山瀑布倾泻而下的雄浑:未曾登过泰山,却在杜甫律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体会到泰山的磅礴气势。同样我们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感受着会稽山的秀丽,在苏东坡《赤壁赋》里神游险峻的赤壁,那个原本无名的湘西小镇,在沈从文的《边城》中展现了无比的魅力。
            而且,我们还可以在图书中感受到四时的不同风光:从“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中,从朱自清的《春》中感受到暖意融融的春天:从“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中,从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感受到肃杀凄凉的秋意。
        当然,读书还能让我们找到人文风景。昔日奢华无比,今日却只剩一堵泥墙,《阿房宫赋》为我们演绎了一段历史的变迁:尽管远在异国,在《巴黎圣母院》中,我们了哥特式建筑的神圣与庄严。
            通过史书我们能了解到春秋战国的纷争,汉唐的兴盛以及近现代中国的衰弱,我们可以从这些文字中走过繁华走过萧条:在《荷马史诗》中,我们见证了西方古代勇士的战斗,在《乱世佳人》中,我们可以感受一段发生在战乱年代的凄美爱情。
        人们在写下那些文字的时候,其实也写下了自己,所以我们在那些文字里可以叩开那一扇扇遥远的心扉。庄周的逍遥自在,屈原的爱国情怀,司马迁的忍辱负重,唐太宗的通达明智,岳飞的壮志难酬,当然还有凯撒大帝的赫赫战功,耶稣的苦难和救世的情怀,彼得一世的横暴,圣女贞德的顽强:进而我们可以看到虚伪狡诈与真诚朴实,利欲熏心与大公无私,叛国投敌与精忠报国……
            无论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二十四史,还是古希腊戏剧,莎士比亚,雨果,歌德,巴尔扎克;抑或是读房龙的《人类的历史》,读霍金的《时间简史》……其实我们在读一个人生,这使我们的心灵超越现实生活,在时空中尽情穿梭五千年,游历东西方.
            歌德说:“读好一本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培根说:“读好一本书,像交了一个益友”;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让您的孩子多读一本书吧!唱歌跳舞谁都可以学会,能坚持读好书并发现书中知识和真善美的人却不是很多。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多读一本书是非常不错的。


        5楼2009-03-13 11:28
        回复
          与君刚才超额完成任务了..


          7楼2009-03-13 11:36
          回复
            看易水大哥的帖子,胜读十年书啊


            IP属地:山东8楼2009-03-13 12:22
            回复


              9楼2009-03-13 12:22
              回复
                • 122.5.159.*
                好贴


                11楼2009-03-25 14:33
                回复
                  易水的执着,令俺汗颜~~
                  俺是俗世中人,惭愧惭愧啊


                  12楼2009-03-25 15:01
                  回复
                    d


                    13楼2009-03-25 18:40
                    回复
                      佩服 实在佩服


                      14楼2009-04-18 15:26
                      回复


                        15楼2010-02-05 23:52
                        回复
                          佩服


                          16楼2010-02-06 12:46
                          回复
                            • 60.211.98.*
                            易水啊 你在哪里?


                            17楼2010-02-09 22:19
                            回复
                              • 123.169.155.*
                              易水就在大家身边。谢谢大家还记得我!——易水风寒


                              18楼2010-02-10 22: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