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吧 关注:633贴子:646
  • 4回复贴,共1

“小人物”的悲剧人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被誉俄国短篇小说巨匠的契诃夫的作品,因着深沉而含蓄的风格,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受到了几十年的忽视之后,终于在20世纪40年代历史抉择已明朗之时,被经历了“长期的生活”的人们发现并细细咀嚼之后,懂得了他的“冷漠与疲惫的背后,始终渴望捕捉到一丝能让世界晾起来的清凉光辉”的深意。契诃夫以简洁幽默的语言叙写了《小公务员之死》写一个小公务员由于在打喷嚏时溅到 一位将军的脑袋上,从此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不久便一命呜呼的故事。


1楼2018-01-11 09:19回复
    而巴金受契诃夫创作的影响,风格发生了转变之后的的长篇小说——《寒夜》,描绘了一幅灰暗、苍白的家庭琐碎生活,叙述了一个知识分子汪文宣的的懦弱及悲惨命运。这两部伟大的小说,主人公都是“世界上最平常的人”,形象相像,基调相似,更重要的是都写了小人物在等级社会中的悲剧命运和无奈的忍耐。但是两部作品在写作风格和表现方式等方面又有着很大差异,有着很强的比较文学的意义,但是前人鲜有人把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在汉斯出版社的《世界文学研究》里就从不同方面具体分析契诃夫对巴金的影响和两部文本的异同。


    2楼2018-01-11 09:19
    回复
      两部文本的相同点——“小人物”的哀叹和悲鸣。
      1) 写作主题的相似性——揭示宏大背景下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小公务员之死》写一嚏之死的荒唐之事,并没有直接描写俄国当时社会的全部状貌,却从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入手,影射了整个俄国社会的黑暗。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是一个处处谨小慎微,时时警惕防范的胆小鬼,他不会并且也没有散肆地昂首挺胸地打喷嚏。他是在弯下腰,又略停了一下才打了喷嚏的。显而易见,打喷嚏的唾沫星子根本不可能嚏到文职将军的身上,更没有嚏到他的秃顶和脖子上。 于是就出现了之后3天5次频繁荒唐的道歉。可是读者在感受到切尔维亚科夫的胆小怕官的奴性之后,却又会觉得他的死并不只是因为他的性格,契诃夫不仅仅是在塑造这样一个荒唐搞笑的人物,他的死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而巴金的《寒夜》中风起云涌的政治环境,战事激烈的抗日战争,巴金都没有直接描述。他只是写了一个“一些耳闻目睹的小事,我只写了一个肺病患者的血痰,我只写了一个渺小的读书人的生与死”,写了汪文宣从年轻时的满腹理想,到被现实所迫,忍耐疾病,忍耐不公,家庭不和,妻子离去,最终肺结核死去的压抑寒冷的故事。
      由此可见,契诃夫和巴金在这两部作品中,都没有描述重大的历史事件,“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人物”,他们并没有直接描述历史全貌,却都自觉地为“小人物”立言,描写他们的悲剧命运;并且,人物虽然是虚构,但正如巴金所说,“但是我并没有撒谎。我亲眼看见那些血痰”-- 故事却是真实的。他们所揭示的都是宏大背景下小人物的真实生活。可见两部作品写作主题的相似性。
      2) 写作特点的相似性——化平凡为深刻
      两部作品虽然都只写了一些平凡的日常生活,但他们却不因题材的普通而显得平庸,而是深人开掘,在平凡琐事中蕴含深刻。
      《小公务员之死》中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普通人物的普通命运,他用着一种冷静淡漠的笔调抒写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的人生悲剧,但他并不是因为这个小公务员的奴性等弱点而愤怒嘲笑,而是在这平凡淡漠的叙写之下,用一个司空见惯的小事作为主题,利用契诃夫惯有的对社会的洞察力表达出对社会弊端批判的深刻主题。
      同样,巴金在创作回忆中曾说:我写《寒夜》和写《激流》有点不同,不是为了鞭挞汪文宣或者别的人,“我有意把结果写得阴暗、绝望、没有出路,使小说控诉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那个一天天腐烂下去的使善良人受苦的制度。”汪文宣的悲剧是一幕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它“是在宣判旧社会,旧制度的死刑”。巴金是写汪文宣的人生悲剧,但又不仅仅是在写他一个人,而是展现给我们那种制度 对人性的毁灭和一步步拉人走入寒夜的深渊的时代悲剧。在这一创作特点上,巴金对契诃夫可谓是一脉相承。


      3楼2018-01-11 09:20
      回复
        有人说《寒夜》是中国的《小职员之死》,但是尽管巴金吸取了契诃夫“小人物”形象和创作基调的一些特点,却仍然具有很大的独创性。
        从篇幅来看,《小公务员之死》仅有2000多字的篇幅,因此内容含量相对较少,紧凑、短小精悍, 故事简单,人物、场景少,时间跨度只有短短几天。题材较小,格调幽默、调侃。而《寒夜》是长篇小说,对于小知识分子汪文宣被黑暗社会步步紧逼直至死亡展现的更加完整,叙述完整,笔调凝重、深刻,字字带血。在内容方面巴金对于社会生活的表现力度也更深,因为有更大的篇幅详尽描写汪文宣理想破灭到走向死亡的历程。同时对那个时代的家庭生活、社会、工作状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有着更全面的描写,例如《寒夜》中不但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和母亲的形象,还写了一直帮助关心他但最后霍乱死去的钟老,还有势力的小潘等一系列形象,内容完整。
        通过以上的异同分析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契诃夫在“小人物”的塑造方面对巴金后期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公务员之死》和《寒夜》也有着主题和人物等多方面的相似性,然而巴金的《寒夜》又扎根于中国的土壤之中,他在“走过了很长一段路之后”,掌握了契诃夫现实主义的精髓,并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创作出了属于中国的形象,在创作风格和表现方面有着自成一家的特点。


        4楼2018-01-11 09:20
        回复
          侧重点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吧,毕竟母题总是有的,但个性差异确实很大。小公务员更多说的是官场,寒夜涉及更多的是工作和生活,两个相对比,就知道作者的立意在那里了。


          IP属地:广东5楼2019-05-14 17: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