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文本的相同点——“小人物”的哀叹和悲鸣。
1) 写作主题的相似性——揭示宏大背景下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小公务员之死》写一嚏之死的荒唐之事,并没有直接描写俄国当时社会的全部状貌,却从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入手,影射了整个俄国社会的黑暗。小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是一个处处谨小慎微,时时警惕防范的胆小鬼,他不会并且也没有散肆地昂首挺胸地打喷嚏。他是在弯下腰,又略停了一下才打了喷嚏的。显而易见,打喷嚏的唾沫星子根本不可能嚏到文职将军的身上,更没有嚏到他的秃顶和脖子上。 于是就出现了之后3天5次频繁荒唐的道歉。可是读者在感受到切尔维亚科夫的胆小怕官的奴性之后,却又会觉得他的死并不只是因为他的性格,契诃夫不仅仅是在塑造这样一个荒唐搞笑的人物,他的死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而巴金的《寒夜》中风起云涌的政治环境,战事激烈的抗日战争,巴金都没有直接描述。他只是写了一个“一些耳闻目睹的小事,我只写了一个肺病患者的血痰,我只写了一个渺小的读书人的生与死”,写了汪文宣从年轻时的满腹理想,到被现实所迫,忍耐疾病,忍耐不公,家庭不和,妻子离去,最终肺结核死去的压抑寒冷的故事。
由此可见,契诃夫和巴金在这两部作品中,都没有描述重大的历史事件,“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人物”,他们并没有直接描述历史全貌,却都自觉地为“小人物”立言,描写他们的悲剧命运;并且,人物虽然是虚构,但正如巴金所说,“但是我并没有撒谎。我亲眼看见那些血痰”-- 故事却是真实的。他们所揭示的都是宏大背景下小人物的真实生活。可见两部作品写作主题的相似性。
2) 写作特点的相似性——化平凡为深刻
两部作品虽然都只写了一些平凡的日常生活,但他们却不因题材的普通而显得平庸,而是深人开掘,在平凡琐事中蕴含深刻。
《小公务员之死》中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普通人物的普通命运,他用着一种冷静淡漠的笔调抒写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的人生悲剧,但他并不是因为这个小公务员的奴性等弱点而愤怒嘲笑,而是在这平凡淡漠的叙写之下,用一个司空见惯的小事作为主题,利用契诃夫惯有的对社会的洞察力表达出对社会弊端批判的深刻主题。
同样,巴金在创作回忆中曾说:我写《寒夜》和写《激流》有点不同,不是为了鞭挞汪文宣或者别的人,“我有意把结果写得阴暗、绝望、没有出路,使小说控诉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那个一天天腐烂下去的使善良人受苦的制度。”汪文宣的悲剧是一幕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它“是在宣判旧社会,旧制度的死刑”。巴金是写汪文宣的人生悲剧,但又不仅仅是在写他一个人,而是展现给我们那种制度 对人性的毁灭和一步步拉人走入寒夜的深渊的时代悲剧。在这一创作特点上,巴金对契诃夫可谓是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