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骑士团最典型的标志,当属他们特有的“马耳他十字架”(八角形十字架)。它产生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期,大体上由四个V字合并而成,一共有八角——据说分别象征八种美德:忠心、虔诚、诚实、勇敢、荣誉、无惧死亡、对穷人与病人伸出援手、尊敬教会。马耳他十字架广泛地出现在医院骑士团制服、旗帜、徽章上,几乎成为了它的化身。1259年亚历山大四世教皇钦定了一种红底白十字(为标准的拉丁十字架)的披风,作为骑士团的作战制服(并且被骑士团海军舰只采用)。它很快成为骑士团另一为人所熟知的标识,并最终演变为马耳他骑士团国国旗。以它为基础,骑士团又设计出了自己的团徽(国徽)。不过,经典的八角形十字架依然备受尊重。时至今日,红底拉丁十字架与红底马耳他十字架的旗帜均为骑士团认可的官方团旗。
马耳他十字架
马耳他骑士团国旗(偏重于外交场合)
马耳他骑士团团旗(多用于慈善工作性质)
马耳他骑士团团徽(国徽)
医院骑士团(马耳他骑士团)驻布拉格大使馆同时悬挂两种十字旗和两种十字架标志
医院骑士团的早期阶段,其制服与一般修士团并无二致,为黑色的法衣(cappae,一种修士罩袍)。武装骑士通常将它穿在自己的盔甲外。但这种为普通僧侣设计的法衣过于紧身,不利于战斗,令骑士们苦不堪言。终于1248年教皇英诺森四世特许医院骑士穿着一种改良的更加宽松的罩袍及斗篷,并可在胸前绣上白色八角十字架,作为标志——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医院骑士团制服。十字架一般宽7-10厘米,相当醒目。它是缝制在法衣上的,设计时已考虑到穿越非基督教地区“树大招风”的危险,可以随时拆线除去,可谓贴心。1259年后,作战时骑士团员可穿上红底白十字的披风。因此,从服装的颜色便能轻易地判断出他们处于和平时期还是备战期。
罗德岛大围攻开始前与开始后大团长的服装,可清晰地看出这样的差异。来自科尔辛《罗德岛围攻记》
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医院骑士团格言为:“守卫信仰,拯救苦难。(拉丁语:Tuitio Fidei et Obsequium Pauperum)”它的雏形产生于第二任大团长雷蒙·杜·皮伊统治时期,原文为“会友以拯救苦难为己任。(拉丁语:fratres ad servitium pauperum venientes)”稍后它进化为“会友以拯救苦难,捍卫天主教信仰为己任。(fratres accedentes ad obsequium pauperum et tuitione fideicatholicae)”最终简化为今天的版本:“守卫信仰,拯救苦难。”从骑士团的格言即可看出,自成立早期开始,它便具有浓厚的慈善性质,曾运营着耶路撒冷著名的医院,这也是它名称的由来。
转自中世纪吧



马耳他十字架
马耳他骑士团国旗(偏重于外交场合)
马耳他骑士团团旗(多用于慈善工作性质)
马耳他骑士团团徽(国徽)
医院骑士团(马耳他骑士团)驻布拉格大使馆同时悬挂两种十字旗和两种十字架标志
医院骑士团的早期阶段,其制服与一般修士团并无二致,为黑色的法衣(cappae,一种修士罩袍)。武装骑士通常将它穿在自己的盔甲外。但这种为普通僧侣设计的法衣过于紧身,不利于战斗,令骑士们苦不堪言。终于1248年教皇英诺森四世特许医院骑士穿着一种改良的更加宽松的罩袍及斗篷,并可在胸前绣上白色八角十字架,作为标志——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医院骑士团制服。十字架一般宽7-10厘米,相当醒目。它是缝制在法衣上的,设计时已考虑到穿越非基督教地区“树大招风”的危险,可以随时拆线除去,可谓贴心。1259年后,作战时骑士团员可穿上红底白十字的披风。因此,从服装的颜色便能轻易地判断出他们处于和平时期还是备战期。
罗德岛大围攻开始前与开始后大团长的服装,可清晰地看出这样的差异。来自科尔辛《罗德岛围攻记》
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医院骑士团格言为:“守卫信仰,拯救苦难。(拉丁语:Tuitio Fidei et Obsequium Pauperum)”它的雏形产生于第二任大团长雷蒙·杜·皮伊统治时期,原文为“会友以拯救苦难为己任。(拉丁语:fratres ad servitium pauperum venientes)”稍后它进化为“会友以拯救苦难,捍卫天主教信仰为己任。(fratres accedentes ad obsequium pauperum et tuitione fideicatholicae)”最终简化为今天的版本:“守卫信仰,拯救苦难。”从骑士团的格言即可看出,自成立早期开始,它便具有浓厚的慈善性质,曾运营着耶路撒冷著名的医院,这也是它名称的由来。
转自中世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