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元帅一句"三大球不翻身,我死不瞑目"炼出超强铁军!揍得苏联美国颜面扫地2018-01-07 11:54:28 来源: 网易体育
编者按:《中国篮球往事》是网易CBA一档篮坛历史回顾专栏,由中国资深篮球记者孙保生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倾心撰写。孙保生,资深篮球专家、《北京晚报》资深记者。报道中国篮球已逾30年,曾任中国篮球新闻委员会委员,首位中国篮球新闻奖特殊贡献奖得主。以下为该专栏的第三十四期,本期内容讲述八一篮球的历史。
在2017年即将过去之际,29日见到一则微信说八一队的名称今后将不再使用,细读之后才发现内容里说八一体工大队刚刚完成了隶属关系转化,自此按照相关条例,有着66年历史的八一体工大队就此成为历史。我知道部队文体团体改制的大动作这一天迟早会到来的,八一体工大队从原来的隶属于总政文化部改为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与军事五项合并在一起,不过是改制的第一步,今后的深化改制会逐步推出。无论怎样,我认为八一队这个响亮的名称及其曾经创造的辉煌,都将永远彪炳史册。
历史就是历史,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过去的历史,特别是那些没有生长经历过那个历史时期的人,是没有资格妄议的。年近七旬的我,虽然因种种原因没能穿上过军装,但却丝毫不能减弱我对八一队的深厚感情。八一体工大队培养出无数个体育健儿,体操、田径、乒乓球、羽毛球、排球、足球等项目都有,但我对篮球却情有独钟,这种深情来自少年时滋生至今,堪称痴情不改,也正因为如此,去年5月我曾去红山口八一体工大队访问,时值八一体工大队建队65周年之前,目的是重温历史,把这些历史告诉给90后之后的年轻人,让他们了解那段历史,客观地看待历史。

篮球极受全军官兵喜爱
在革命战争时期,篮球就很受八路军官兵喜爱。在革命根据地,篮球运动就开展得十分活跃,这当然与朱老总、贺老总等重视有关,八路军120师战斗篮球队和抗大三分校的东干篮球队,当时具有较高水平,朱老总曾赠送战斗篮球队锦旗一面,上书“球场健儿,沙场勇士”八个大字。从那时起,部队领导就意识到篮球运动不仅能活跃官兵的生活,更能培养官兵团结协作,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对促进军事训练大有益处。
新中国建立后,篮球运动在部队得到更加广泛的开展,无论部队驻地环境多么艰苦,战士们自己动手修建场地,铁道兵官兵更是在高山云雾缭绕之地,修建出了“云中球场”,还有修在山洞里的“地下球场”,以及在荒滩上建起的“荒滩球场”。1952年8月全军首届运动大会在北京举行之后,极大地推动了篮球运动在全军的普及发展,各军区、各兵种开始组建高水平的代表队。八一男篮则在1951年9月12日在北京四川饭店正式成立,总政副主任肖华亲自授旗,首任教练是中国篮球泰斗牟作云。在牟作云调到国家体委工作后,接替牟作云的便是大名鼎鼎的“南开五虎”之一的唐宝堃。首任队长是身高仅1.70米的余邦基。与此同时,八一体工大队也正式组建,首任大队长便是120师战斗篮球队的黄烈。
八一男篮为何提前于全军首届运动会一年成立?原因有二:一是在1951年5月于北京举行的首次新中国篮球排球比赛大会上,临时组建的解放军男篮在有8个队参赛的较量中,最终名列第三,这个成绩显然不能让军委领导满意,所以他们下决心组建专业的八一篮球队,包括女篮在内。二是邀请了波兰国家队在1952年的全军首届运动会开幕式上表演,八一男篮必须提前组建,以迎战来访的波兰队。在全军首届运动会开幕式上,八一男篮以68比72惜败给波兰队。
开创快速打法之先河
八一队建队之初,条件非常艰苦简陋,曾先后在东绒线胡同86号院内的平房和先农坛体育场看台下居住,直到1958年才搬到海淀区红山口训练基地。那时物资供应非常困难。但为了能让队员们吃饱吃好,肖华特批给他们每人每天半磅牛奶、4两牛肉。领导的关怀爱护,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训练热情,每日三练不怕苦和累。

初创时期的八一队,技术水平较低,没少输给由范政涛、王胜治、赵振绵等业余高手组成的京联队、体联队。失败乃成功之母。唐宝堃和张子沛教练开始琢磨八一队的技术创新之路。针对当时国内各路球队进攻缓慢的状况,结合欧洲球队讲究集体配合、快速攻防的打法,队长余邦基在战术打法大讨论中提出,球队应向快速、灵活、多变的方向发展,但也有人主张应以打阵地战为主。唐宝堃和张子沛在集中全队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明确提出了以快为主,打对方立足未稳的战术思路。同时,他俩把每个队员的特点组织到战术中,力争做到人尽其才,形成拳头,后场余邦基快速推进,两翼快下,中路跟进,发动如潮般快攻。
经过不到两年的刻苦训练和实战检验,八一队给人以焕然一新之感。在1953年5月于天津举行的全国蓝、排、网、羽四项球类运动会上,八一队横扫参赛的其他7支球队,勇猛、顽强、快速的进攻,令各路对手顾此失彼,全部比赛共得1185分,场均得分由过去的52.5分猛增到148分,平均提高95.5分,快攻成了八一队得分的一大利器。国家体委在赛后召开会议,号召各队向八一队学习,走技战术创新之路。初创时期的八一队队员有队长余邦基,副队长蓝文治,队员有王兆珏、王焕新、范仲禹、唐民生、夏堃、王琦、赵学元、王联、韩子栋、周春霖、郭玉佩、吴自秉、陈仁康 、庞世侯、庞锡和、韦福庆等。从1957年起,八一队便开始了雄居全国篮坛长盛不衰的局面,至1964年八一队实现了全国男篮甲级联赛八连冠的伟业。与此同时,八一队还在迎访和出访欧洲国家的比赛中,进一步丰富了打法,战胜了不少欧洲强队,缩小了与欧洲一流强队的差距。在一次国际比赛结束后,贺老总对时任八一队教练的余邦基风趣的说:“中国有十大军事元帅,还要加上你这个‘篮球元帅’!”在1957年国家体委批准的首批16名男子篮球运动健将中,八一队的余邦基、王兆珏、蔡集杰、马清盛、张德鑫榜上有名。在上世纪60年代,让八一队饮恨的是没能夺取第一、二届全运会男篮冠军,获得的名次为第三、第六。
到1965年之前,八一队已经汇聚了全军篮球精英,各军区、各兵种篮球队都本着“全军一盘棋”的精神,八一队要谁就给谁,有困难自己克服。与此同时,八一队也抓紧了后备力量的培养,毕竟光靠输血是不行的,必须自己造血。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马清盛,俞元煕、路廉翰、蔡集杰等技术全面,特点突出的队员加入到了八一队中,他们的到来不仅增强了球队的实力,且全队身高得到了提升,从而形成了八一队第一个鼎盛时期,在国际交流中显示出鲜明的技战术特色,走在了全国篮球的前列。
力挫苏军红星队
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以为革命打球、为军旗添彩、为国争光为使命的八一队,肩负着国际交流的重任,他们把贺老总“三大球不翻身,我死不瞑目”这句话牢记心中。在与欧洲一些强队的交锋中,八一队进一步看清了中国篮球与世界篮球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断改革创新打法,树立起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决心和信心。

开国元帅贺龙
编者按:《中国篮球往事》是网易CBA一档篮坛历史回顾专栏,由中国资深篮球记者孙保生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倾心撰写。孙保生,资深篮球专家、《北京晚报》资深记者。报道中国篮球已逾30年,曾任中国篮球新闻委员会委员,首位中国篮球新闻奖特殊贡献奖得主。以下为该专栏的第三十四期,本期内容讲述八一篮球的历史。
在2017年即将过去之际,29日见到一则微信说八一队的名称今后将不再使用,细读之后才发现内容里说八一体工大队刚刚完成了隶属关系转化,自此按照相关条例,有着66年历史的八一体工大队就此成为历史。我知道部队文体团体改制的大动作这一天迟早会到来的,八一体工大队从原来的隶属于总政文化部改为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军事体育训练中心,与军事五项合并在一起,不过是改制的第一步,今后的深化改制会逐步推出。无论怎样,我认为八一队这个响亮的名称及其曾经创造的辉煌,都将永远彪炳史册。
历史就是历史,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待过去的历史,特别是那些没有生长经历过那个历史时期的人,是没有资格妄议的。年近七旬的我,虽然因种种原因没能穿上过军装,但却丝毫不能减弱我对八一队的深厚感情。八一体工大队培养出无数个体育健儿,体操、田径、乒乓球、羽毛球、排球、足球等项目都有,但我对篮球却情有独钟,这种深情来自少年时滋生至今,堪称痴情不改,也正因为如此,去年5月我曾去红山口八一体工大队访问,时值八一体工大队建队65周年之前,目的是重温历史,把这些历史告诉给90后之后的年轻人,让他们了解那段历史,客观地看待历史。

篮球极受全军官兵喜爱
在革命战争时期,篮球就很受八路军官兵喜爱。在革命根据地,篮球运动就开展得十分活跃,这当然与朱老总、贺老总等重视有关,八路军120师战斗篮球队和抗大三分校的东干篮球队,当时具有较高水平,朱老总曾赠送战斗篮球队锦旗一面,上书“球场健儿,沙场勇士”八个大字。从那时起,部队领导就意识到篮球运动不仅能活跃官兵的生活,更能培养官兵团结协作,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对促进军事训练大有益处。
新中国建立后,篮球运动在部队得到更加广泛的开展,无论部队驻地环境多么艰苦,战士们自己动手修建场地,铁道兵官兵更是在高山云雾缭绕之地,修建出了“云中球场”,还有修在山洞里的“地下球场”,以及在荒滩上建起的“荒滩球场”。1952年8月全军首届运动大会在北京举行之后,极大地推动了篮球运动在全军的普及发展,各军区、各兵种开始组建高水平的代表队。八一男篮则在1951年9月12日在北京四川饭店正式成立,总政副主任肖华亲自授旗,首任教练是中国篮球泰斗牟作云。在牟作云调到国家体委工作后,接替牟作云的便是大名鼎鼎的“南开五虎”之一的唐宝堃。首任队长是身高仅1.70米的余邦基。与此同时,八一体工大队也正式组建,首任大队长便是120师战斗篮球队的黄烈。
八一男篮为何提前于全军首届运动会一年成立?原因有二:一是在1951年5月于北京举行的首次新中国篮球排球比赛大会上,临时组建的解放军男篮在有8个队参赛的较量中,最终名列第三,这个成绩显然不能让军委领导满意,所以他们下决心组建专业的八一篮球队,包括女篮在内。二是邀请了波兰国家队在1952年的全军首届运动会开幕式上表演,八一男篮必须提前组建,以迎战来访的波兰队。在全军首届运动会开幕式上,八一男篮以68比72惜败给波兰队。
开创快速打法之先河
八一队建队之初,条件非常艰苦简陋,曾先后在东绒线胡同86号院内的平房和先农坛体育场看台下居住,直到1958年才搬到海淀区红山口训练基地。那时物资供应非常困难。但为了能让队员们吃饱吃好,肖华特批给他们每人每天半磅牛奶、4两牛肉。领导的关怀爱护,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训练热情,每日三练不怕苦和累。

初创时期的八一队,技术水平较低,没少输给由范政涛、王胜治、赵振绵等业余高手组成的京联队、体联队。失败乃成功之母。唐宝堃和张子沛教练开始琢磨八一队的技术创新之路。针对当时国内各路球队进攻缓慢的状况,结合欧洲球队讲究集体配合、快速攻防的打法,队长余邦基在战术打法大讨论中提出,球队应向快速、灵活、多变的方向发展,但也有人主张应以打阵地战为主。唐宝堃和张子沛在集中全队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明确提出了以快为主,打对方立足未稳的战术思路。同时,他俩把每个队员的特点组织到战术中,力争做到人尽其才,形成拳头,后场余邦基快速推进,两翼快下,中路跟进,发动如潮般快攻。
经过不到两年的刻苦训练和实战检验,八一队给人以焕然一新之感。在1953年5月于天津举行的全国蓝、排、网、羽四项球类运动会上,八一队横扫参赛的其他7支球队,勇猛、顽强、快速的进攻,令各路对手顾此失彼,全部比赛共得1185分,场均得分由过去的52.5分猛增到148分,平均提高95.5分,快攻成了八一队得分的一大利器。国家体委在赛后召开会议,号召各队向八一队学习,走技战术创新之路。初创时期的八一队队员有队长余邦基,副队长蓝文治,队员有王兆珏、王焕新、范仲禹、唐民生、夏堃、王琦、赵学元、王联、韩子栋、周春霖、郭玉佩、吴自秉、陈仁康 、庞世侯、庞锡和、韦福庆等。从1957年起,八一队便开始了雄居全国篮坛长盛不衰的局面,至1964年八一队实现了全国男篮甲级联赛八连冠的伟业。与此同时,八一队还在迎访和出访欧洲国家的比赛中,进一步丰富了打法,战胜了不少欧洲强队,缩小了与欧洲一流强队的差距。在一次国际比赛结束后,贺老总对时任八一队教练的余邦基风趣的说:“中国有十大军事元帅,还要加上你这个‘篮球元帅’!”在1957年国家体委批准的首批16名男子篮球运动健将中,八一队的余邦基、王兆珏、蔡集杰、马清盛、张德鑫榜上有名。在上世纪60年代,让八一队饮恨的是没能夺取第一、二届全运会男篮冠军,获得的名次为第三、第六。
到1965年之前,八一队已经汇聚了全军篮球精英,各军区、各兵种篮球队都本着“全军一盘棋”的精神,八一队要谁就给谁,有困难自己克服。与此同时,八一队也抓紧了后备力量的培养,毕竟光靠输血是不行的,必须自己造血。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马清盛,俞元煕、路廉翰、蔡集杰等技术全面,特点突出的队员加入到了八一队中,他们的到来不仅增强了球队的实力,且全队身高得到了提升,从而形成了八一队第一个鼎盛时期,在国际交流中显示出鲜明的技战术特色,走在了全国篮球的前列。
力挫苏军红星队
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以为革命打球、为军旗添彩、为国争光为使命的八一队,肩负着国际交流的重任,他们把贺老总“三大球不翻身,我死不瞑目”这句话牢记心中。在与欧洲一些强队的交锋中,八一队进一步看清了中国篮球与世界篮球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断改革创新打法,树立起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决心和信心。

开国元帅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