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分析文章把不接受《前任3》的观众称为“高端人群”,他们主要在大城市生活,观影更注重质量和筛选,看电影要上豆瓣,读书观影的更注重知识界对作品的评估;
相应地,爱看《前任3》则被称为“基层人群”,集中在三线城市,喜欢看小视频和直播。
从数据来看,《前任3》的观影人群城市是有一些特征。
《前任3》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很生动的“审美隔离”。
大家上的是同一个网,面对的世界却如此不同。
豆瓣里在骂,猫眼购票影评在哭;
北京的朋友们发的多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凭什么凭什么凭什么”,老家亲戚和同学的朋友圈里都是哭着分享主题曲;
产业新闻里在分析“小镇电影”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小视频软件里,年轻人在进行一场“前任话题”的狂欢。
不过这种“审美隔离”已经很久了不是吗?
我亲爱的同行们,抱怨“审美隔离”是容易的。
但最糟糕的是一面瞧不起,一面又专心致志开始研究“市场广阔的受众”该如何讨好——遗憾的是,很多人都在做这件事。
不理解这种审美隔离,只专注在自己世界里,是一种值得佩服的选择,坚持自己,真诚地创作,找到知音,那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