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独唯一吧 关注:33贴子:1,579
  • 8回复贴,共1

魂神惚恍慕安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凌云健笔,可惜多才庾开府


IP属地:陕西1楼2018-01-16 22:40回复
    “我见当朝太子,必是前途无量啊!”周兴嗣翻着《三谛法义》对着庾肩吾说。
    “可不是嘛!今年年正月朔旦,帝临轩在太极殿为太子加冠。而且除了旧制就有的远游冠、金蝉翠緌缨,还特地新加了金博山,足见我皇对太子的喜爱。而且太子那么帅又那么谦和。”庾肩吾连忙附和道。
    “你又不是没见过太子读书数行并下,最可怕的是过目皆忆。上次我们一起游宴祖道的时候,他一赋诗就至十数韵,有时还作剧韵,都是属思便成,修改都不修改一下。正赶上吾帝大弘佛教,太子又遍览众经。还在宫内别立慧义殿,专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更是写下了《三谛法义》,而且年仅十四,在众皇子中,不可限量啊!“周兴嗣一脸的邦国大兴,我辈洪福。
    “是啊!欸,某忽的忆起思纂年少时也被人说成‘才学迈世,初当见识贵臣,卒被知英主。’当年吴兴太守谢朏,谁都不鸟,唯与兴嗣谈文史而已。”庾肩吾说得十分亢奋,抱着《曹子建集》的手都抖得有些激动。
    “唉,那都是当年之勇了,要不是高祖嘉赏我的《休平赋》,我今天还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桂阳郡丞,也是吾帝称善于我《儛马赋》,帝以兴嗣为工,擢余为员外散骑侍郎,还让某进直文德、寿光省。《光宅寺碑》也是,还有《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都由我一人来作,但其实我的文采已经极致,甚至快要出超了。”周兴嗣说着,脸色越发茫然,声音也越发黯淡。
    “公还是觉得两手患所风疽是反噬之故吗?”庾肩吾连忙安抚道:“当年公染疠疾,左目盲,帝嗟曰:‘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公为吾皇已经报尽知遇之恩了,若再越发暗淡,反而会让我皇伤心啊!”
    “敬领慎之教诲,但某反省的不是某的痛苦,是吾辈文人创作的上限啊!犹记当年为了《次韵王羲之书千字》一夜未睡,那真是我最畅快的一夜,但那一日我却也年华未暮,容貌先秋了,人家说兴嗣这如子胥之急智,但兴嗣自己明白,这就是反噬所致啊!因为自己的文才不足,写出超越自己文采的作品,就要受到反噬,我这一身的病啊,都是拜我的文章所赐啊!”周兴嗣放下《三谛法义》看着“皇太子萧统 撰”几个字发起了呆。
    “那问句不当问的的,萧统五岁就读遍五经,读书时,数行并下,过目皆忆。这才十几岁就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讨论文籍,与学士商榷古今,还有你刚称赞的那些,你不会是嫉妒当朝太子了吧?”庾肩吾诚心引战,对周兴嗣有些不屑,“写文章就是写文章,意到笔随的事,和阳寿病痛还有关吗?”
    “屈原宋玉,意本劳愁;苏武李陵,情由哀怨。名士少有自全,文章之祸最酷啊!可能你现在理解不了,但慎啊。。。。。。”
    还没等周兴嗣说完,庾肩吾就起身离开了东宫,他最讨厌的就是这个明明比自己幸福得多的人,在自己面前不断地述说愁苦。
    起了轿辇,庾肩吾忽然说:“轿夫且慢,今天你们别载着我了,我先回去,一会我派人来叫,你们再回来。”


    IP属地:陕西2楼2018-01-17 01:05
    收起回复
      庾肩吾今天突发奇想,想见见自己的轿辇没回家前自己的小儿子庾信在干什么,家里那个小儿子一直为人所称道,虽然现在只有三岁,但已经可以轻松地背出《诗经》和《论语》的篇章了,不带什么吹嘘的说,庾信已经被庾肩吾视作像箫统一样的神童来看了,这个聪敏绝伦的小子在自己不在的时候在干什么呢?
      庾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在七世祖滔南渡江陵时就买下了宋玉的旧宅,并在此安居,家里还有庾於陵也在朝为官,家业不可谓不盛隆,刚到家,庾肩吾一面让家人去叫自己的官轿,一面示意家人一切如常,不要向内通报,刚进了中庭,就看见自己的兄长庾黔娄在和小庾信讲着什么,往过再一凑才能听得见点音信:“兰成啊,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大家最喜欢用《左氏传》吗?”“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这是孔子认为不是你认为的啊!小小年纪就会掉书袋了,不错不错,但这也是左丘明和其他史家的不同之处,就是他并不是在掉书袋,而是真正在写想让别人看的故实,后世史迁也是因着他的原则才能写出《史记》这样的作品,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言胜捷则收获都尽,记奔败则披靡横前,申盟誓则慷慨有余,称谲诈则欺诬可见,谈恩惠则煦如春日,纪严切则凛若秋霜,叙兴邦则滋味无量,陈亡国则凄凉可悯。。。。。。”“兄长”庾肩吾就是打断兄长也没失了礼节,匆匆下拜,还没施全礼便说“兄长您有点揠苗助长啊,兰成才只是三岁小童,您怎么就让他读这样高深的书,虽然现在学《左》成风吧!”小兰成不紧不慢地对自己父亲施了全礼,起来什么都不说,他知道自己争不过自己的父亲,甚至争不过任何人,不过他也不争,他也只是觉得有趣。
      从他十个月起就开始被家里强迫着学习起来了,但也是家学深厚,不说他现在的老师他的大伯父庾黔娄自幼通习《孝经》,曾经和殷钧、到洽、明山宾一起为皇太子讲《五经》义,让太子五岁就能熟读,在外人面前庾家谦虚说是太子聪敏,但其实庾家在《五经》教习上是丝毫不谦虚的,要不是自己哥哥少微真人天山逸民的性子,庾肩吾早就要将哥哥的文集大布于天下了,庾信的二伯父庾於陵更是七岁能言玄理,他父亲也是八岁便能赋诗,这都是因为家学渊源,知道从小教育的重要性。不过庾信自己浑然无觉,从小便不知道玩乐是什么,让他把一切的好奇和思考用在了研习经典要集上,虽然现在只是学完《论语》和《诗经》,但他依旧对各种人的各种感受很不理解,比如《七月》,他只是觉得那个写诗的人好喜欢公子啊!再有就是孔子一会哭非时而有麟,一会又和自己的众弟子钩心斗角,哂来哂去,年轻的他还不知道什么,就只是匆匆地记下了这些不知是什么的东西,当然他还是很喜欢他的伯父的,伯父讲得十分有趣,也十分的广博,显然是足够的人生阅历和认知认同才造就的。
      对自己的父亲庾信反而有点厌烦,从一岁十个月开始庾信就被父亲逼着练字,说什么先祖庾翼妙笔,在先祖庾亮去求王羲之的墨迹时都说:“翼在彼,岂复假此!”而且庾亮、庾怿亦有书名,家里怎么厉害的人这么多啊!,不过写字也有个好处,可以看到《五经》以外的其他文字,尤其是家里的帖子很多就是先祖的作品,也算是部分回答了小小的庾信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吧。


      IP属地:陕西3楼2018-01-17 11:15
      收起回复
        “兰成啊,你要明白’慈爱、孝敬、安亲、扬名‘的道理,而且‘口无择言,身无择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等你再学一学,能把你父亲说败了再去谏诤,现在就‘从父之令’好不好?“庾黔娄指桑骂槐道。
        庾信马上答了一句:“嗯!”听得庾肩吾怪不好意思,也就随他两人去了,怀着对周兴嗣的厌烦,又在自己的哥哥和儿子面前得了个悻悻,心中颇为烦闷,跑到家中书房去了。
        一进书房,见到案上放着的那些墨宝,他便放下了一切,又回到了自己那些故纸堆中,自己《书品》的创作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可是庾肩吾还是没想好要怎样去写对于这些不论是有小名还是真是大家总之作品尚佳的人的作品。看看谢安石,先是笑了笑这人的名字,谢安有个弟弟叫谢石,他自己又字安石,这显然是没给弟弟什么成名的机会,当然这也就是揶揄一下,谢石、谢安、谢玄的淝水之战可是打出了谢家的风采,又翻了翻自己庾家的,其实就他来说,只是觉得自己远祖族人庾翼的作品“声彩遒越”不过自己的哥哥庾黔娄族人庾景休也被大家夸赞,其实他自己也不太知道该怎么写,可是当他每每看见谢赫的《古画品录》、钟嵘的《诗品》、沈约的《棋品》,就总觉得这些大族在炫耀自己家藏品之富,而他庾家却在近几世什么都拿不出来,要说大哥“尝粪忧心”的高行,他自己心里是有些介怀的,虽然那是哥哥至孝天然的真情流露,但。。。表达孝敬有那么多种方式。。。自己哥哥的这种方式却是确实有点。。。再有就是自己和二哥一起在太子宫为太子掌文翰,做中庶子,可是这是皇家开文德省,招纳文士,刘孝威、江伯摇、孔敬通、申子悦、徐昉、徐摛、王囿、孔铄、鲍至等十人同被赏接,虽然受命抄撰众籍,丰其果馔,能在大梁的千秋伟业中留个“高斋学士”的名号,可终归不是庾家独专的贡献。
        因此庾肩吾写这套《书品》是当真很有些缘故的,但其实他庾家也真没有多少存货了,自晋室南迁之时,家里藏的书籍、卷帙、画轴、家具也是离散的逸散、遗留的遗失,不过幸好南渡后家业没有在政治斗争中衰退得太过,还留有一些新的藏品,比如面前这份章草就是族中所藏当年王右军答庾亮的,据说当年远祖庾翼深深叹伏,还给王羲之写信说:“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据说王右军的书法是“暮年方妙”老而更成,早年曾经还被庾翼不屑过呢,不过可惜家里就藏了这么一份,逸少的书法“贵越群品,古今莫二”,因此也是历来被人宝藏,而不轻易示人,现在自己所知能见的也就是《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周兴嗣的名作,可今天刚刚和我思纂兄不对盘了一番,庾肩吾瞬间为自己没有好好听下去或者没有好好假装听下去感到懊悔,但转念一想,吾皇让周兴嗣韵这《千字文》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后代子孙么?正好这周兴嗣也和我意见不太合,不同的培养方案才能让孩子有更多的思路上和知识上积累不是么?就说清周兴嗣为我家兰成发蒙,看看能不能把这篇《次韵王羲之书千字》请出来,庾肩吾打定主意,又回到了谢安书法的考异与研究当中。


        IP属地:陕西4楼2018-01-18 22:10
        回复
          第二日,庾肩吾再到东宫时,徐昉、徐摛都已经到了,这徐摛的孩子徐陵去年年仅八岁就写出了一手“脱笔入文”的文章来,庾肩吾想这多纠集几个人可能效果更好吧,就开口发问:“士秀兄,愚弟近日困顿甚矣,望士秀兄一定帮帮我!”“慎向来挥洒自如,放浪形骸,怎得今日也作窘态求人,想来必是大事,愚兄苟能有半点襄助,必定竭尽全力。”徐摛为人十分正直,往往急人所难,因此听说和自己并称“徐庾”的这位好弟弟这样的苦求,表现出了深深的关切。
          “就我家长兄,昨天晚上给我三岁的儿子讲《左传》,我觉得孩子还那么小,就叫那么艰深博大的文章不太好吧?可我和我长兄说,我长兄就说信很喜欢,信又不知道什么,但要是教岔了让孩子荒废了可怎么办呢?”庾肩吾也不顾什么长幼之序了,一口气把他对长兄的不满吐了出来。
          徐摛一听这话,脸上的神色变得舒缓了些许:“子慎啊,你多虑了,我家孩子最近抱着《老庄》成天放不下来,不过他也不耽搁平日的家课和塾课,我也就随他去了。慎,你要慎思你的思路,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让孩子成为一个规规矩矩的读书人家子弟,亦或是如你我一样的官宦,而是真正让他们成为优秀的人,不论是我们想让他们成为还是他们要成为,只要他们在成为他们能做到的最优秀的境地不就好了么?而且只有在他们自己的努力能力内拼尽全力优秀的后生,才能超迈前贤,流芳百世,扬我衣冠声威!!”说着说着,徐摛浑身颤抖,冠带都有些歪了。
          “我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我也懂,可我就是有点后悔,我家孩子比我们兄弟三人开蒙都早,现在刚刚学完《诗经》《论语》,正念尚不根深蒂固,就把那么多不合情合理却确实发生的的事告诉孩子,这。。。。。。” 徐摛见庾肩吾不依不饶,依旧满腹牢骚,忙抢了他的话头。“精彩的文笔需要华丽的辞藻积蓄和丰富的生活经历,我们可以让孩子不去经历那些丧乱就体会到那些感悟,不正是我们要记录下来,镜鉴后世的原因吗?你不能责明于垢鉴况且左国之鉴徒见其彩,你,大家都认同不是没有原因的。你比如。。。”“对对对,当世之士要想义辞可观必得脱胎于《左》,我其实只是怕她实至而花疏,反而失了才气,落于沉郁垂老之态了,因此想请出思纂的《千字文》给孩子教一教,发发蒙。又怕一人去说人微言轻请不出来,故而想要纠集一些同人共同去请,其实《左国》的教习,还可以避免繁花损枝不是么?”庾肩吾有些招架不住,便一次说到了底,和这等既能极尽婉曲又能刚毅径直的人还是不要弯弯绕了的好。


          IP属地:陕西5楼2018-01-23 13:13
          收起回复
            弃坑说明:前述问题罗列如下:
            1.梁武帝一家都是学,一家都是学,包括他三个儿子,无数孙子
            2.他的三个儿子萧统萧纲萧绎后两个一个被比作曹丕一个被比作曹植,分别有文集那么二十多卷
            3.梁武帝。。。。。。。。。很厉害,很丰富,人生很精彩,要探讨的细节很多,可以用汉武,隋文等等前半辈子励精图治,但因为。。。。。心态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
            4.本身真没什么问题,要不是朱异要不是侯景要不是羊侃早死要不是梁武帝早年为了宣传孝悌对兄弟、孩子的纵容。。。。。。参数太多,太难耦合
            5。史料中更多的是将这些人物独立出来描述,而要写全景的小说又要注意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有那么35天开学,我的古生物。。。。
            6.庾信,对,我一直没写的这娃太厉害了,他的文章“穷南北之胜”,对是南北朝的南北。而且后半生经历了侯景之乱,魏和北周还有隋,在六十五岁(个人支持)写出了自述平生的宏篇“赋史”《哀江南赋》,他本身每一次变朝都有抗拒,但因为他的才学总是被赏接,他一面难以辞却这些掌握新政权的文学爱好者们的尊敬,一方面又认为自己应当不食周粟。。。
            7.文本经历就更别说了,“名山海上,金匮玉板之书;鲁壁魏坟,缥帙緗囊之记”,还有梁元帝烧了梁的三万卷图书,其中就有王羲之的千余卷帙,直接造成了王羲之书法的珍贵,因此之前写错了,庾肩吾是不用担心的qaq
            8.看着《庾子山集注》里面的江淹、沈约、陆机、潘岳就害怕,但这些人的作品就是伴着他长大的作品,这些文本在他生活中又起了哪些作用呢?
            9.子山还是同性恋,这也是我要写在语独唯一吧里的原因,想和吧主进行讨论包括这个细节等很多细节在社会学上的处理,因为侯景之乱时庾信在守朱雀航,然后逃了。。身为王室成员的他的“断袖”萧韶在他逃难时和他相遇,没给他好脸,对这种优秀的文学家,是最在意这种生活细节的,而且在逃难之间,他还丧了二男一女
            10.这篇哀江南赋历来为人所称道是因为他把庾信自己,庾家一族,梁室的变化写进了一篇赋中,而且从头到尾,除了“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和少数有提引辞的句子外,笔笔对仗,对了四千多字,就笔者现在拙见,已经有从中发现了李陵的人生,王子晋的人生,班超的人生陆机的人生,而且还有很多他明引的某些人的人生片段,其中暗含的全景,真的是太浩大了
            11.后世,王勃爱庾信,杜甫爱庾信,许慎爱庾信,溥心畲爱庾信,他们爱他的原因就是因为生活境遇很相似,我又手贱,想把他们也写进庾信的生活经历中,真的,以我的努力程度和知识水平,干完这件事,一生可能就完了
            12.内心戏多的人,做出选择是一个结果,他在选之前的纠结就。。。。这都不敢想。。。。
            因此,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该书写到这里就先弃更了,我先为了能考进文学院好好学《古生物》去了,毕竟46亿年的历史比较重要


            IP属地:陕西6楼2018-01-30 12: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