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宝天铁路纪念章(转载)![](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d9fa0bd0223dd542173a760e108b3df/5561cb13495409230bd8bfa79958d109b1de4983.jpg)
作者:周继厚
宝天铁路的修建正值抗战时期,由于受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的影响,大多因陋就简,虽勉强通车,却时通时停。当地民谣说: “宝天路,瞎胡闹,不塌方,就掉道,什么时间开车,站长也不知道。”加之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军队为了阻止解放军西进,将宝鸡至林家村一线破坏,并将东沟以西14座桥涵炸毁,致使全线瘫痪。
1949年8月3日,天水解放。9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兰州铁路管理局西安分局派李伯海为军事代表,正式接管天兰工程处,主要任务是抢修陇海铁路宝天段,并为天兰段做复工准备。
1950年4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 (以下简称西干局)成立。当时新中国刚成立,国民经济正在恢复,施工初期,西干局只管线路的测量、设计、发包、验收,不承担施工任务,除一小部分由局工程处负责施工外,大量工程均由私商承包。这些商人投机取巧、偷工减料……1951年5月,西干局召开了第二届工程会议,决定取缔私人承包。
宝天铁路的改建工程和天兰铁路的修建工程改由铁路职工和六十四军等部队承担,抗美援朝开始后,部队奉命赴朝作战,西干局遇到了施工力量不足的难题。当时,他们首先在陕西的安康、商洛和甘肃的天水、定西四个地区各组织了1000多人,共计4000多人的民工队伍,随后又采取了铁路修到哪里,就在当地吸收一些民工参加的办法。
天水民工修建西北铁路纪念章 (图1),铜质,通径3.2厘米,正面上方飘扬着国旗,中间绘火车图,火车头上镌有 “1951”,下部镌有 “天水专区民工修建西北铁路纪念”文字,左右两边麦穗环绕,背面镌 “天水桥工支队赠”文字,并有编号。
定西民工修建西北铁路纪念章 (图2),铜质,通径3.4厘米,齿轮造型,中间镌有列车行进图,火车头上镶嵌五角星,代表新生的人民政权,上下边缘铸有 “定西专区民工修建西北铁路纪念”文字和制发时间 “1951”,背面镌有 “定西民工支队赠”铭文以及四位数字编号,说明该纪念章制作了千余枚,这与文献记载定西专区组织1000多人参加修建铁路这一史实是吻合的。
西干局重视培养技术人才,可以说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工作:一是1950年9月在天水创办铁路人员培训所,后来大家称为铁训所。随着铁路建设和教育的发展,铁训所几易其名、几迁校址,从天水铁路学校到天水铁路工程学校,再到兰州铁路机械学校,培养出大批技术人员;二是把有能力、有培养前途的技术人员放在第一线,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三是注意对旧有人员进行教育和改造,大胆提拔重用。
为纪念筑路大军修建宝天铁路的丰功伟绩、悼念在筑路中光荣牺牲的烈士,1952年,宝鸡市政府和十九兵团修建了宝天铁路烈士纪念碑。
宝天铁路工程纪念章 (图3),铜质,直径3厘米,上方镌有红色五角星,代表新生的人民政权,中间绘有铁路建筑机械图,背景为中国地图,并刻画出了宝天铁路工程示意图,上下边缘镌有 “中建西北机筑总队” “宝天铁路工程纪念章”铭文,外圈用齿轮、麦穗装饰,背面注明纪念章制发时间“1952.6”,并有编号。
宝天铁路就像一条钢铁长城,与古老的万里长城并行,不断向大西北腹地延伸……
周继厚文并供图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d9fa0bd0223dd542173a760e108b3df/5561cb13495409230bd8bfa79958d109b1de4983.jpg)
作者:周继厚
宝天铁路的修建正值抗战时期,由于受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的影响,大多因陋就简,虽勉强通车,却时通时停。当地民谣说: “宝天路,瞎胡闹,不塌方,就掉道,什么时间开车,站长也不知道。”加之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军队为了阻止解放军西进,将宝鸡至林家村一线破坏,并将东沟以西14座桥涵炸毁,致使全线瘫痪。
1949年8月3日,天水解放。9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兰州铁路管理局西安分局派李伯海为军事代表,正式接管天兰工程处,主要任务是抢修陇海铁路宝天段,并为天兰段做复工准备。
1950年4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 (以下简称西干局)成立。当时新中国刚成立,国民经济正在恢复,施工初期,西干局只管线路的测量、设计、发包、验收,不承担施工任务,除一小部分由局工程处负责施工外,大量工程均由私商承包。这些商人投机取巧、偷工减料……1951年5月,西干局召开了第二届工程会议,决定取缔私人承包。
宝天铁路的改建工程和天兰铁路的修建工程改由铁路职工和六十四军等部队承担,抗美援朝开始后,部队奉命赴朝作战,西干局遇到了施工力量不足的难题。当时,他们首先在陕西的安康、商洛和甘肃的天水、定西四个地区各组织了1000多人,共计4000多人的民工队伍,随后又采取了铁路修到哪里,就在当地吸收一些民工参加的办法。
天水民工修建西北铁路纪念章 (图1),铜质,通径3.2厘米,正面上方飘扬着国旗,中间绘火车图,火车头上镌有 “1951”,下部镌有 “天水专区民工修建西北铁路纪念”文字,左右两边麦穗环绕,背面镌 “天水桥工支队赠”文字,并有编号。
定西民工修建西北铁路纪念章 (图2),铜质,通径3.4厘米,齿轮造型,中间镌有列车行进图,火车头上镶嵌五角星,代表新生的人民政权,上下边缘铸有 “定西专区民工修建西北铁路纪念”文字和制发时间 “1951”,背面镌有 “定西民工支队赠”铭文以及四位数字编号,说明该纪念章制作了千余枚,这与文献记载定西专区组织1000多人参加修建铁路这一史实是吻合的。
西干局重视培养技术人才,可以说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工作:一是1950年9月在天水创办铁路人员培训所,后来大家称为铁训所。随着铁路建设和教育的发展,铁训所几易其名、几迁校址,从天水铁路学校到天水铁路工程学校,再到兰州铁路机械学校,培养出大批技术人员;二是把有能力、有培养前途的技术人员放在第一线,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三是注意对旧有人员进行教育和改造,大胆提拔重用。
为纪念筑路大军修建宝天铁路的丰功伟绩、悼念在筑路中光荣牺牲的烈士,1952年,宝鸡市政府和十九兵团修建了宝天铁路烈士纪念碑。
宝天铁路工程纪念章 (图3),铜质,直径3厘米,上方镌有红色五角星,代表新生的人民政权,中间绘有铁路建筑机械图,背景为中国地图,并刻画出了宝天铁路工程示意图,上下边缘镌有 “中建西北机筑总队” “宝天铁路工程纪念章”铭文,外圈用齿轮、麦穗装饰,背面注明纪念章制发时间“1952.6”,并有编号。
宝天铁路就像一条钢铁长城,与古老的万里长城并行,不断向大西北腹地延伸……
周继厚文并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