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张爱玲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她几乎用白描的手法,再现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各色人等压抑、扭曲、腐朽的灵魂。《半生缘》是在那个陈旧的时代,封建的道德观念下,衍生出来的悲剧。在当时肯定能引起对弱者的怜悯与同情,对老而无德的强权者的愤恨与不平。有一定的可观赏性是必然的。
但是听到它又要被翻拍的消息,垂暮之年的我,都没有半点兴趣去看一下。喜欢蒋欣,翻她的微博,看到几张剧照。觉着很美,替她感到可惜。

想起同样由她主演的《欢乐颂》。该剧本身虽然这样那样的硬伤,她的表现、表演却是可圈可点。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她唤起了很多人似曾相识的经历与体会,还有相似身世的女性们的共鸣。这对现实中相当一部分人和他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和行为习惯是一种讽刺和鞭挞。

也就是在那时候,我开始关注她。虽然在很久很久以前,她就演了不少剧集,名气并不小。
一部影视作品也好,一档综艺节目也好,实际上跟一项工程立项一样。即便投资很充足,导演也没问题,演员演技再好。脱离了时代的根基,社会的需要,广大人民的精神需求,你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有什么前途?市场就是先要明白大家愿意看什么?想看什么?审美上起到引领和提升的作用,推动社会进步是最有价值的体现。
作为一位演员,蒋欣是无可厚非的。演不演?演什么?是她的选择,那只是她的工作。

回想这几年来,《冰雪奇缘》也罢,《伪装者》、《琅琊榜》也罢,甚至印度的《摔跤吧!爸爸》都能唤起亿万观众的赞赏,为什么?因为他们不论在现代与古代,有与当下需求的精神层面的表达,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息息相关。
这让我想起广电总局那份“2015~2017年主演的电视剧豆瓣评分全部低于6分的艺人”的名单。说句公道话,一部作品的好与坏,是因为那一个人吗?是因为纯粹的没演好吗?投资、制片、导演、出品、编剧的责任呢?

一个老套不能再老套的故事,但是这种故事,让很多隐藏在社会底层的沉渣与漂流在社会上层的浮沫津津乐道,欣喜不已。我不明白多次翻拍这部剧的现实可行性能有多大?什么人会去看?又有多少人会去看?看什么?有什么社会价值?
全民娱记:蒹葭苍苍(文字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听到它又要被翻拍的消息,垂暮之年的我,都没有半点兴趣去看一下。喜欢蒋欣,翻她的微博,看到几张剧照。觉着很美,替她感到可惜。

想起同样由她主演的《欢乐颂》。该剧本身虽然这样那样的硬伤,她的表现、表演却是可圈可点。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她唤起了很多人似曾相识的经历与体会,还有相似身世的女性们的共鸣。这对现实中相当一部分人和他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和行为习惯是一种讽刺和鞭挞。

也就是在那时候,我开始关注她。虽然在很久很久以前,她就演了不少剧集,名气并不小。
一部影视作品也好,一档综艺节目也好,实际上跟一项工程立项一样。即便投资很充足,导演也没问题,演员演技再好。脱离了时代的根基,社会的需要,广大人民的精神需求,你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有什么前途?市场就是先要明白大家愿意看什么?想看什么?审美上起到引领和提升的作用,推动社会进步是最有价值的体现。
作为一位演员,蒋欣是无可厚非的。演不演?演什么?是她的选择,那只是她的工作。

回想这几年来,《冰雪奇缘》也罢,《伪装者》、《琅琊榜》也罢,甚至印度的《摔跤吧!爸爸》都能唤起亿万观众的赞赏,为什么?因为他们不论在现代与古代,有与当下需求的精神层面的表达,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息息相关。
这让我想起广电总局那份“2015~2017年主演的电视剧豆瓣评分全部低于6分的艺人”的名单。说句公道话,一部作品的好与坏,是因为那一个人吗?是因为纯粹的没演好吗?投资、制片、导演、出品、编剧的责任呢?

一个老套不能再老套的故事,但是这种故事,让很多隐藏在社会底层的沉渣与漂流在社会上层的浮沫津津乐道,欣喜不已。我不明白多次翻拍这部剧的现实可行性能有多大?什么人会去看?又有多少人会去看?看什么?有什么社会价值?
全民娱记:蒹葭苍苍(文字原创,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