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4月06日
漏签
0
天
桐个个吧
关注:
27
贴子:
1,569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游戏
11
回复贴,共
1
页
<返回桐个个吧
>0< 加载中...
苏东坡竹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斜插茱萸醉瑶台
核心吧友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转自《文笔峰》吧
送TA礼物
1楼
2009-03-16 11:03
回复
斜插茱萸醉瑶台
核心吧友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苏东坡(1037-1101),本名苏轼,字子瞻,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也许,有很多人对苏轼的印象止步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知道他爱游名山大川,却并不了解东坡对竹子的偏好。在东坡的生活中,随处有竹,“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官舍有丛竹,结根问因厅。下为人所往,上密不容钉”;“予谪黄洲,寓居定惠院,饶舍皆茂林修竹”。竹俨然东坡生活里不可缺失的伙伴,也见证了东坡一生的坎坷,无怪乎东坡的诗文中处处有竹的修身纤影。
2楼
2009-03-16 11:03
回复
收起回复
斜插茱萸醉瑶台
核心吧友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文人状物,总关乎情,于是东坡由人生际遇而引发的感叹,对生活的思考,也就不知不觉折射在竹上。东坡自出仕到病逝常州,其间曾三次被贬谪。他在自挽诗中写到“问汝平生功业,黄洲惠洲儋洲”,三次人生浮沉,东坡完成了他的人生蜕变,从踌躇满志要报效朝廷到豁达超然物我两忘,始终如一的是他的旷达胸襟,刚直秉性。内心的变化必然也导致对物的认识的变化。东坡的竹便从“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的抱负慢慢转向了“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窗扉净无尘,几砚寒生雾。”的安闲,一直到了“累尽无可言,风来竹自啸”的淡定,“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的超然和潇洒,正是“谁似东坡老,白首已忘机”。观东坡状竹之文之变,犹似纵览东坡人生观的嬗变。唯一不变的是东坡对竹的喜爱。
3楼
2009-03-16 11:04
回复
收起回复
斜插茱萸醉瑶台
核心吧友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东坡常写竹,不宁唯是,东坡还要画竹,有《竹石图》留于后世。他不仅是一代文豪,在绘画方面也颇有建树。墨竹之爱,是东坡爱竹的升华。将自己所钟爱之竹形诸纸上,必全神贯注,凝神屏息,所得墨宝必是作画者精神心血凝聚的产物。而从东坡对墨竹的探讨,则更可见东坡的艺术追求。
说起东坡与墨竹,还有一人必须一提,这便是苏轼的挚友文同,字与可。他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善画竹,自称“湖州竹派”。文与可与苏轼相识于凤翔,后因共同爱好墨竹而结为好友。东坡从师于他,自承“湖州竹派”,俩人常讨论画竹。师生感情甚笃。与可死后,东坡因怀念故人曾见竹废卷而失声痛哭。于是这段因竹而缔结的友谊传为佳话。
苏轼并未受过严格的书画方面的训练,所以他的墨竹并不以形见长,而是因其不俗之气。连他自己也曾说:“画不能皆好,醉后画得,一二十纸中,时有一纸可观。”对于此,黄庭坚做过切中肯綮的评论,他说:“东坡画竹多成林棘,是其所短,无一点俗气,是其所长。”但这并不影响东坡对墨竹的痴迷,和对画竹的探讨。
4楼
2009-03-16 11:04
回复
收起回复
斜插茱萸醉瑶台
核心吧友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对于画竹的理论,最为精辟的见解莫过于“画竹必先成竹于胸”了。这是东坡画竹心得的高度概括。东坡戏墨,突出其“神”,“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即是最好的佐证。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顾形了,“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近因院画记》),因此若要画好竹,必先知竹之常形、常理。因此,对“成竹在胸”我们不妨这样理解,首先胸中当有竹的形,知道竹子的各种形态,这才有画竹的根本;但要让画有“气”,最重要的,胸中当有君子之心,方能挥洒卷上,使墨竹为墨君。东坡提倡神似,画以传神为贵,看重墨竹所传达出的作者的精神世界。他赏文与可的墨竹时便始终依照着这种审美的方法。也只有他对与可的画发出了:“有好其德,如好其画者乎?”的探问。所以与可尝云:“世无知我者,唯子瞻一见识吾妙处。”这样的绘画理论不仅适用于画竹,推而广之,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东坡的诗文也遵循这样的原则,首先让创作的基本元素烂熟于心,然后才凭借胸臆中那股豪情,恣意汪洋,正是如此,苏轼才能跳出宋词的婉约,开创豪放派,成为一代词宗。他用与别人相同的常理,灌之以自己的思想,非胸中有大丘壑者焉能为此!
5楼
2009-03-16 11:04
回复
收起回复
斜插茱萸醉瑶台
核心吧友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籍由东坡画竹之论,可以瞥见这位伟大的文人一生的艺术追求所在。人的美学观点在各个领域当是相同的。而这样的观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国画发展,使东坡在整个中国美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使得东坡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豪放的大手笔。对墨竹有如此认识的苏轼,怨不得要说“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这样的话,只可惜他本人画功技差一筹,也只能叹:“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文与可画员当偃竹记》)
居不可无竹,咏竹,画竹,用竹。东坡好竹如此,何哉?白居易《养竹记》答曰: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6楼
2009-03-16 11:04
回复
收起回复
斜插茱萸醉瑶台
核心吧友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原来如此,东坡宁可不吃肉也要种竹,不仅是因为嗜竹,恐怕更是因为“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吧。也许正是因为东坡有旷达的胸襟,潇洒似竹,刚直坚毅,不屈似竹,正人君子,气节似竹,才会有惺惺相惜之感吧。连想起东坡乌台尸案时的不屈,泰然,又叫我想到他在《跋与可纤竹》中赞竹“其屈而不挠者,盖如此云。”的句子。
刘禹锡有“高人必爱竹”的断语。东坡亦自承“瘦竹如幽人”。东坡在《墨君堂记》中写到:“世之能寒燠人者,其气焰亦未至若雪霜风雨之切于肌肤也,而士鲜不以为欣戚丧其所守。自植物而言之,四时之变亦大矣,而君独不顾。…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虽是写给与可的,同时也是赞竹,而在我看来,由是后几句,用在东坡身上不也很恰当么?
这就是东坡与竹的渊源,东坡好竹,竹不仅融于了东坡的现实人生,更融入东坡的艺术人生。东坡似竹,他的伟大的人格和他在文学、美术方面的成就,使他成为文化长河中的一抹亮色。
7楼
2009-03-16 11:04
回复
收起回复
斜插茱萸醉瑶台
核心吧友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苏东坡:画竹必先成竹于胸
http://www.chinabamboonet.com
2007年7月23日21:7
8楼
2009-03-16 11:05
回复
收起回复
斜插茱萸醉瑶台
核心吧友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11世纪,从艺术创作主体来看,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已经取代了世袭的豪门贵族。成为文化方面的主导力量。此时。以散文、诗词、书法等多方面成就驰名宋代文坛的苏轼。则代表了新兴文人艺术家的审美观,对后世影响极大。对于绘画方面,苏轼是文人画理论的最早倡导者和创作实践者。然而,苏轼于绘画方面的成就历来存在争议。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苏轼并没有专门的绘画著作。其绘画思想多体现在其题跋和论画诗中。由于题跋和论画诗的特殊体裁,导致人们对其理解有较多偏差。另一方面。对于苏轼的绘画创作,文献记载较少。但我们可以确认苏轼并设有经历专门绘画学习的过程,所以苏轼并不是一名专业的画家。硕果仅存的一幅《古木怪石图》并不能,,,,,,
9楼
2009-03-16 11:05
回复
收起回复
斜插茱萸醉瑶台
核心吧友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图图不太不好看哦
10楼
2009-03-16 11:06
回复
收起回复
斜插茱萸醉瑶台
核心吧友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11楼
2009-03-16 11:06
回复
收起回复
113.24.14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写了半天没说到点
12楼
2009-05-13 21:18
回复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甲亢哥大张伟终极Boss战将开打
2079990
2
雷军社媒发声不提SU7车祸
1918756
3
分手情侣在线对狙贴吧判官来断案
1568420
4
全红婵决赛失误憾负陈芋汐
1318950
5
特朗普想让美国人踩缝纫机
1097252
6
美国大加关税后各国的应对措施
1084800
7
警惕小红车赛博花柳病
678201
8
逗逗你呀!TES让一追二胜AL
640046
9
加征关税显卡会涨价吗
390940
10
老贼跌落神坛?FS新作引玩家不满
367631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