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下”是对“您”的敬称,往往用于称呼一些具有显赫地位、尊严或价值的人,无男女之分。
“在下”是一种用于自称的谦辞,但并不属于正式的书面语,所以在严肃的正式场合,请不要以在下作为自称。
“大人”一称,在清朝之前,多用于对父母辈表示尊敬,如父亲大人、母亲大人,后来对于德高望重者也会出于尊敬使用“大人”一称。直到清朝以后,“大人”一称才被谄媚者用于称呼上官,毕竟连主子都叫了,还在乎叫别人爹吗?
“先生”一称,总共有三重含义:一、对成年男性的称呼;二、代表丈夫、老师和医生;三、表示尊敬,一般是对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的一种尊称。
“小生”一称,之前常指戏剧中的角色代称,后来在白话文中也被用于做读书人的自称。
“小可”也是一种自称谦辞,起源于宋元时期的民间口语,也不属于正式书面语。
“鄙人”是在别人抬举你的时候,才使用的自称,在平时的聊天中使用鄙人,会给人一种“赶紧捧我场”的不恰当观感。
在正式书面语中,应使用阁下、少爷、小姐、先生、管家、我、您等此类称谓用语。
除了使用正确的称谓之外,选择合适的见面礼仪,也是非常重要的。
握手礼的来源说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说法是这样的:战争期间,骑士们穿着甲胄,随时准备冲向敌人,如果要向其他骑士表示友好,互相走近时就脱去右手的甲胄,伸出右手与之相握,表明没有武器。所以,与他人握手时,千万不要用力过猛哦,不要让人误以为你自己的手也是一种武器。后来这种友好的表达方式流传到民间,就成了我们常用的握手礼。对于握手礼的使用场景我想我就不需要多做解释了吧?但是我们需要注意一下握手的先后顺序哟。应由主人、前辈、高身份者以及妇女先伸手,客人、后辈以及低身份者见面可以先行问候,待对方伸手之后才能伸手与之相握。不过在任何情况下,哪怕对方忽略了握手礼的先后礼节,也不能拒绝和对方握手,假如手上不干净或者沾有水渍不方便与人交握,那么也需要向人致歉说明情况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另外,在握手时不要戴手套、墨镜和帽子,只有女性在社交场合带着薄纱手套握手才是被允许的。
独属于女性的提裙礼的正式称谓应该是屈膝礼,屈膝礼常用于西方宫廷中。在不太正式的屈膝礼中可以双手拉起裙子向两侧张开,膝微屈,含笑点头,速度很快,大概一秒左右。而在正式的屈膝礼中,女性屈膝时需将一脚后移,右手抚胸或握住受礼人的手,左手拎起裙子一角或放置身侧、身前,同时,如果对方身份地位比你更高,那么行礼时为了表示尊敬,必须低头,如果对方是同一阶层、年龄的女子,可以不低头行屈膝礼。
屈膝礼的使用情况只有四种,一是向比自己社会地位高的人行屈膝礼表达尊敬,二是向自己的导师行屈膝礼表达感谢,三便是在舞蹈前向自己的舞伴行屈膝礼,最后一种情况是当男性对女性行吻手礼时,女性可以使用屈膝礼进行回礼。
屈膝礼传达的信息是多重的。身体的下蹲和低头表达了臣服,右手抚胸在表示诚意的同时也表达了防御,张开的左手显得非常的坦诚和优雅,而微屈膝的姿态则代表施礼者对受礼者保留了反击的能力,如果受礼者背信弃义,施礼者不至于丧失自己的反击能力,所以屈膝礼所包含的信息有臣服、诚意、防御和反击。
致意礼是在彼此相距较远或不便交谈的场合,通过肢体语言和简单的问候语,向对方表示尊重和友好的方式。致意礼总共包含:躬身致意、起立致意、举手致意、点头致意、摘帽致意和欠身致意。
在这里必须将欠身礼单独提出来做一个强调说明。很多人会将小幅度的躬身称作“欠身”。但是欠身礼是指坐着的人稍微抬一下身子,上身同时向上向前移动,做出要站起来的姿势;或者是躺着的人,为表示恭敬或友好,而稍微抬一下身子,做出要坐起来的姿势。欠身礼是无法在站立的情况下使用的,在站立的情况下使用欠身动作,就是踮起脚将身子向上抬高,这已经不再是行礼了,而是在锻炼身体或者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