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路过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看到那长龙似的队伍,总还纳闷?后来有一次去外地旅游,被问到是哪里人?告知对方以后,没有想到是那么崇拜的眼神和语气。还被人家质问,“守着那么好的地方,还跑到这儿干啥?”虽然莫名其妙,也不置可否。
这次看第四期《国家宝藏》才算是开了眼了。原来我们还守着这么多的宝贝呢?先说那个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原来是古代宫廷后妃们才能带的。这次由马苏担任守护人。可能是因为她03年演过《大唐歌飞》吧?

这个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是1970年在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距今50年不到,却承载着大唐盛世千年历史的辉煌。
其外壁用银制,呈圆球形,通体镂空,以中部水平线为界平均分割形成两个半球形,上下球体之间,一侧以钩链相勾合,一侧以活轴相套合,下部球体内又设两层银质的双轴相连的同心圆机环,外层机环与球壁相连,内层机环分别与外层机环和金盂相连,内层机环内安放半圆形金香盂,外壁、机环、金盂之间,用银质铆钉铆接,可以自由转动。
这样无论外壁球体怎样转动,由于机环和金盂重力的作用,香盂始终保持重心向下,里面的香料不致撒落于外。尽管已经经历了一千多年,其仍然玲珑剔透,转动起来灵活自如,平衡不倒,其设计之科学与巧妙,令现代人叹绝。

至于马苏演绎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更是赋予了这件国宝的传奇色彩。
杜虎符,很早就在史书里 有所记载,从没有见过实物。只大概知道,是战国至秦时期的物件儿。 没想到,是1975年才出土的。同样是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具体到北沈家桥村,到现在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有这么个地方。
符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分为左半符,虎作行走状,昂首,尾巴蜷曲。背面有槽,颈上有一小孔。虎符上有错金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土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

根据铭文才知道它的出处、作用、来历。历史仿佛又一次重现。刘奕君作为守护人,亲自演绎了一段围绕虎符欺上瞒下的故事,显示了一把演奸险坏人的表演天赋。

《阙楼仪仗图》,创作年代为唐代,均高296-420厘米,宽976-928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此图反映了王宫阙楼建筑的形象。它以门阙构图为主体,各以一座母阙、二座子阙排成“三出阙”形式,阙楼砖砌台基及雕刻花纹、阙楼的挑檐及斗拱、鸱尾等都描绘的清楚可辨,再衬托山峦、树木之景,更见阙楼气势恢宏。此图为唐代壁画中罕见的完整、大面幅、高等级的阙楼,是唐代建筑绘画之佳品,亦是唐代阙楼实物的形象资料,十分珍贵。

它的守护人是著名的陕西籍演员郭涛。这位宁当小兵不演太子的耿直汉子,不仅带领大家游历长安。还特别请出了我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张锦秋先生。为大家普及古建筑上的学术名词和被束之高阁的历史知识。

画中阙楼均由屋顶、屋身、平座、墩台(基)组成;屋顶均为庑殿式,也属最高级别,由于其形象端庄、稳定、尊贵,常被用于主要殿堂。
而懿德太子诡异凄惨,短暂的一生。《旧唐书· 张易之传》上说“邵王、郡主(即永泰公主)等私议二张,后以付太子自鞫问,太子并缢杀之。”慨叹古文的精简绝妙,三言两语把一段血淋淋,灭绝人伦的宫廷冤案、惨案交代的一清二楚。
太子(实为皇孙)死时,年仅19岁。永泰公主一尸两命,当时还怀有身孕。世人感叹,李重润以孝爱称,永泰公主以善唯美,诛不缘罪,人皆流涕。李显复位后,追封李重润为“懿德太子”,追赠永泰郡主为公主。并特恩“号墓为陵”,将他们兄妹的墓改为“陵”。
何其有幸?生在帝王家,又何其不幸?生在帝王家。父子、祖孙自相残杀,留给后人的只有这段细思极恐,望而生畏的记载在历史长河中。
全民娱记:人在他乡(文字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这次看第四期《国家宝藏》才算是开了眼了。原来我们还守着这么多的宝贝呢?先说那个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原来是古代宫廷后妃们才能带的。这次由马苏担任守护人。可能是因为她03年演过《大唐歌飞》吧?

这个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是1970年在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距今50年不到,却承载着大唐盛世千年历史的辉煌。
其外壁用银制,呈圆球形,通体镂空,以中部水平线为界平均分割形成两个半球形,上下球体之间,一侧以钩链相勾合,一侧以活轴相套合,下部球体内又设两层银质的双轴相连的同心圆机环,外层机环与球壁相连,内层机环分别与外层机环和金盂相连,内层机环内安放半圆形金香盂,外壁、机环、金盂之间,用银质铆钉铆接,可以自由转动。
这样无论外壁球体怎样转动,由于机环和金盂重力的作用,香盂始终保持重心向下,里面的香料不致撒落于外。尽管已经经历了一千多年,其仍然玲珑剔透,转动起来灵活自如,平衡不倒,其设计之科学与巧妙,令现代人叹绝。

至于马苏演绎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更是赋予了这件国宝的传奇色彩。
杜虎符,很早就在史书里 有所记载,从没有见过实物。只大概知道,是战国至秦时期的物件儿。 没想到,是1975年才出土的。同样是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具体到北沈家桥村,到现在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有这么个地方。
符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分为左半符,虎作行走状,昂首,尾巴蜷曲。背面有槽,颈上有一小孔。虎符上有错金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土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

根据铭文才知道它的出处、作用、来历。历史仿佛又一次重现。刘奕君作为守护人,亲自演绎了一段围绕虎符欺上瞒下的故事,显示了一把演奸险坏人的表演天赋。

《阙楼仪仗图》,创作年代为唐代,均高296-420厘米,宽976-928厘米。1971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此图反映了王宫阙楼建筑的形象。它以门阙构图为主体,各以一座母阙、二座子阙排成“三出阙”形式,阙楼砖砌台基及雕刻花纹、阙楼的挑檐及斗拱、鸱尾等都描绘的清楚可辨,再衬托山峦、树木之景,更见阙楼气势恢宏。此图为唐代壁画中罕见的完整、大面幅、高等级的阙楼,是唐代建筑绘画之佳品,亦是唐代阙楼实物的形象资料,十分珍贵。

它的守护人是著名的陕西籍演员郭涛。这位宁当小兵不演太子的耿直汉子,不仅带领大家游历长安。还特别请出了我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张锦秋先生。为大家普及古建筑上的学术名词和被束之高阁的历史知识。

画中阙楼均由屋顶、屋身、平座、墩台(基)组成;屋顶均为庑殿式,也属最高级别,由于其形象端庄、稳定、尊贵,常被用于主要殿堂。
而懿德太子诡异凄惨,短暂的一生。《旧唐书· 张易之传》上说“邵王、郡主(即永泰公主)等私议二张,后以付太子自鞫问,太子并缢杀之。”慨叹古文的精简绝妙,三言两语把一段血淋淋,灭绝人伦的宫廷冤案、惨案交代的一清二楚。
太子(实为皇孙)死时,年仅19岁。永泰公主一尸两命,当时还怀有身孕。世人感叹,李重润以孝爱称,永泰公主以善唯美,诛不缘罪,人皆流涕。李显复位后,追封李重润为“懿德太子”,追赠永泰郡主为公主。并特恩“号墓为陵”,将他们兄妹的墓改为“陵”。
何其有幸?生在帝王家,又何其不幸?生在帝王家。父子、祖孙自相残杀,留给后人的只有这段细思极恐,望而生畏的记载在历史长河中。
全民娱记:人在他乡(文字原创,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