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贞吧 关注:1,559贴子:49,833
  • 9回复贴,共1

风水学探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葬书》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古称堪舆,堪者,天道也,舆者,地道也,堪舆者,即天文地理之学也。
  风水,是古人在择地建造居所之时,对各种条件,如气候、地质、地形、环境、景观等因素的综合判断,以及建筑当中的种种禁忌的总称。
  此种学说起源于黄帝时代,至商朝时,在甲骨文中已有大量关于建筑的卜辞,如作邑、宗庙、作宫室等,都是古人对选择居所而进行「卜居」或「卜地」的动作,当时已运用于皇宫建筑之上。
  原始风水学说,是把阴宅与阳宅看成一体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天文学与地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思想学术特别活跃,着作有《考工记》、《管子》、《周礼》等,学术气氛浓厚,阴阳、五行、八卦、气运诸学说方兴未艾,开始总结建筑经验与选址理论,为后世风水理论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汉代以后,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观念形成五行阴阳,四方、天干地支等概念。而各种术数如卜筮、星占、相术、仙术等盛行一时,使风水学理论趋于成熟。当时的重要要着作有郭璞的《葬经》,南北朝王征的《黄帝宅经》,唐朝杨筠松的《撼龙经》、《疑龙经》、《青囊经》,均对后世发生极大的影响。
  到了唐朝以后,葬地选择越来越受重视,不论阴宅阳居,对山川形势,宅墓方位、坐向等已非常讲究。宋元开始,己对太极与阴阳八卦图和理论阐释,罗经此时亦被广泛运用。
  明清时期风水理论的运用几达顶峰,当时的重要堪舆学着作,如《地理正宗》,徐善继与徐善述的《地理人子须知》,蒋大鸿补撰《地理辨正》,叶九升的《地理大成》等。风水学说中对择宅与选墓的理论,到了此时期经已分为两个不同的系统,虽然其中仍然有许多共通的相关性。
  风水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深奥学科,集天文、地理、环境、建筑、园林、预测、统计集成学于一体。经五千年岁月的检验、求证、实践、应用,有它的一整套规律和理论,历代列为方术和方技。
  风水学重视「生气」,视「生气」为生命(旺)之气,即阴阳交感能生万物之气,亦可称其为构成生命的要素,其在地上的一切皆本源于天且阴阳之气在「地中」可展现「地气」的特质,此生命之气可从有机生命体演替现象中发现。《葬经》从丧葬角度提出「风水」的概念。它认为埋葬死者应该选择有生气的地穴,才能使之再生。同时,风水同时也提到「气」的概念。气是万物之源,有聚有散,有行有止,聚则成行,散则化体。大自然中运行之气因风与水的激荡与调和关系而凝于地穴,通过地形查看,认识风与水的特有关系,选择地形,这就是「风水」。风水展现之地气,视为生命之气,可以从有机生命体演替现象中发现。所谓「大地」为万物化生最明显《葬书》里:「夫土者气之体也,有土斯有气。」「五气行地中,发而生乎晚物。」「经曰:『土形气行,物因以生。』」说明了气依附土的存在,运行于中发挥而生万物,故大地亦可称为万物之母。《易经》坤卦篆辞:「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此意说明转化成「有土斯有财」的观念。
  风水强调气与水的关系,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精微原始物质,气由本体道产生。气与道不同,道是无形无象、无限广大的;气是有限有边际的。气产生天地,气的清阳部分散布而成天,重浊部分凝聚而成地。天地形成之后,天地之间的万物得以产生。气又叫「精」,有阴阳之分。阴阳精气化生天地万物,历经气到「无始」、到「有始」、再到「有有」的过程。
  气之所以能化生万物,是因为气内部包含对立统一的阴阳两方面。阴阳二气絪酝运动,对立交感,万物就在此过程中产生。天地万物均受阴阳之精气而成;太阳、月亮、星辰积阳气(火气)、阴气(水气)与日月散逸的精气而成。因此自然界日月星辰,雷电雾露,风雨霜雪,飞禽走兽,鱼虾鼠蚁,森林万象,无不是阴阳二气相薄相感、强弱施化而成。这些物类形成之后,依然售阴阳之气变化规律的支配,按照阴阳四时变化而盛衰生息。
  因此,阴阳变化规律是气运动的规律,从自然到人类的生息变化,都是「阴阳之气相动」。在人体的生命运动过程中,阴阳之气遵循着「和」的法则,其具体表现为人的形、气、神三者的协调平衡。形体是生命寄存的躯壳,气是构成生命的物质,精神是调节生命运动的机制。三者的协调平衡,是靠阴阳之气的「和」来实现。正最社会是人类合群生息的系统,与自然万物与生命机体一样,其存在着与运动也遵循「和」的规律。「人气」同天地之气、阴阳之气一样需要「和」,这样社会才能安定和平。
 
 



1楼2009-03-16 17:16回复
    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


    3楼2009-04-20 23:37
    回复
      风水学就是环境科学。


      4楼2010-03-27 00:17
      回复
        你连“堪舆”的祖师爷---青乌子,都没有提到,这样的探源没有探到“源头。


        5楼2010-03-27 04:56
        回复
          古代堪舆学是一种术数,又称为青乌子。青乌子之所以成为堪舆术的别名,是因为青乌子与相地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传说青乌子是黄帝时期的人物,《轩辕本经》称:“黄帝始划野分州,有青乌子善相地理,帝问之以制经。”晋葛洪《抱朴子·极言篇》说:“又彭祖之弟子,青衣乌公、黑穴公、秀眉公……七八人皆历数百岁,在殷而各仙去。”葛洪把青乌子说成是古代寿星彭祖的弟子。
            关于青乌子其人,多数学者认为他是汉代人物。《风俗通》称:“汉有青乌子善葬术。”《旧唐书·经籍志》记载青乌子是汉代相地家,著有《青乌子》三卷流行于世。此书常被后人引用。如南北朝学者刘孝标注《世说新语》曾引用《青乌子相冢书》一句话:“葬龙之角暴富贵,后当灭门”;唐李善等注《文选》引《青乌子相冢书》说:“天子葬高山,诸侯葬连冈”;唐欧阳询在《艺文类聚》卷7引《青乌子相冢书》云:“青乌子称山望之如却月形,或如覆舟,葬之出富贵,山望之如鸡栖,葬之灭门。山有重叠,望之如鼓吹楼,葬之连州二千石。”说明《青乌子相冢书》在汉以后流传甚广。
            流传至今的《青乌先生葬经》显然不是汉代的《青乌子相冢书》,证据有二,一是刘孝标、李善等学者引用《青乌子相冢书》的文字并没有在《青乌先生葬经》中出现;二是《青乌先生葬经》中有“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一说,而“风水”一词在汉代还没有出现。证明此书和许多堪舆学著作一样,是托名之作。
            《青乌先生葬经》前有署名为金丞相兀钦仄的序文,序文称:“(青乌)先生汉时人,精地理阴阳之术,而史失其名。晋郭氏《葬书》引经曰为证者,即此是也。”这本书分为序和经两部分,无篇无卷,四字一句,只有寥寥数百字,但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对山水形势、阴阳定向、建都立县等均有论述。


          6楼2010-03-27 05:19
          回复
            既然你谈到“风水术”,我想就不能不谈到“罗盘”。我们看到不管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南韩。。。。。。的第二层都是按照“古太极图”的方式排列,在“航海,园林,建筑,陵墓。。。。。。诸多方面运用,没见有什么大的错误。那么你的老师的“梦贞太极图”和你认为是“标准太极图”就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


            7楼2010-03-27 08:13
            回复
              别人没有提到青乌子,就证明他不知道有青乌子吗?你这是什么逻辑?


              8楼2010-03-27 09:23
              回复
                罗盘,古称罗经、罗镜、经盘、罗经盘、子午盘、悬针盘、风水盘,是我国古代堪舆家必备的工具之一。
                    罗盘盘面层次繁多,内容庞杂,原理深奥,自五行八卦,天干地支,廿四节气,天文历法,州国分野无所不包。如此比“魔方”还复杂的用具,其玄奥使得人们对它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敬畏心理。
                    我们拿“十八层罗盘”为例。说明一下罗盘
                中央 天池 内置指南针
                第一层 先天八卦盘(以邵雍‘天地自然图’为准)
                第二层 地母翻卦九星盘
                第三层 廿四天盘星
                第四层 地盘正针廿四山
                第五层 廿四节气
                第六层 穿山七十二龙
                第七层 二百二十龙
                第八层 人盘中针廿四山
                第九层 人盘中针一百二十龙
                第十层 透地六十龙盘
                第十一层 二百四十分金盘
                第十二层 十二次盘
                第十三层 十二分野
                第十四层 天盘缝针廿四山
                第十五层 天盘缝针一百二十龙
                第十六层 盈缩六十龙
                第十七层 浑天星度五行
                第十八层之一 廿八星宿
                             之二 廿八星宿分度五行
                             之三 廿八星宿界限


                9楼2010-03-27 17:21
                回复
                  我看对于“罗盘”的理解和应用你三年也学不会。阿Q-XHD


                  10楼2010-03-27 19:02
                  回复
                    回复:10楼
                    你的眼里只有“罗盘”,却把人看扁了。


                    11楼2010-03-28 09: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