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本报报道了住在黄泥头的黄阿姨贷款买收藏品一事。报道发出后,不少市民打来热线电话,称他们也遇到了与黄阿姨类似的情况,希望本报能够予以关注。专家提醒,艺术品收藏是个坑,没有专业能力不要轻易下水。
案例1
两万元买的字画一转眼就折了一半
家住东北塘的金老伯通过本报热线求助,希望能帮他解决眼下的困难。金老伯今年75岁了,见到他时,他正抱着一卷包装得严严实实的水墨画。他说正是这两幅画,让他最近吃不好睡不好。事情要追溯到去年,金老伯在华仁·凤凰大厦的一家艺术品收藏公司买了一张预付卡,根据协议,对方不仅赠送油米等生活用品,还承诺半年后还会有一笔利息,于是金老伯分两次打入了2万元钱。
去年10月份,金老伯收到公司刘姓经理电话称有重要事情与他商量,并且强调是“好事情”。禁不住对方催促的金老伯来到公司,随后就被带到一个小房间里,几名工作人员一个劲地向其推销字画,“在房间里,一会这个说字画行情好,一个说以后肯定涨,并且说以后会回购拍卖的。”金老伯多次表示自己知道自己的斤两,拒绝购买收藏字画,还表示“我有钱也不会买”。刘经理表示钱的事情他来解决。不过金老伯不知道的是,这个解决方法就是将金老伯存在公司的预付卡里的钱变现换成了字画。
金老伯告诉记者,当时对方甚至说过这样的话:“你的钱在我手里,你想怎么办?”金老伯表示自己在对方的“威胁”下,不得已签订了一份合同,同意购买了两张画。合同签订后对方以调货为由,直到不久前才将字画给金老伯。不过事后,金老伯始终觉得自己被骗了,“我付钱之前都没见过这画,而且我后来也去找人鉴定了,说不值钱的。”金老伯说,这些事情都是瞒着家里人做的,他不敢跟家人说起这事。
记者带着金老伯找到一名做收藏生意的刘先生帮忙鉴定,刘先生表示这两幅画均为去年新画的,至于到底值不值两万元就说不准了,“这两个人也不出名,要说值钱,可能要在家里放个几十年,等人家有了名气吧。”
接着,金老伯又带着记者来到了这家卖给他字画的公司。对于金老伯的说法,公司一名负责人并不认同,并且拿出了当时的合同,表示所有问题当时都与金老伯说清楚了,“合同上有选项,当时我们有没有向他承诺回购拍卖,这些问题都是说清楚并且打钩之后再签字的。”确实如这名负责人所说,从合同上看,金老伯属于自愿购买。不过金老伯对此并不认同,表示合同是事后补签的,而公司方面却不认同金老伯的说法,双方开始各执一词。
后来,急于拿回自己存款的金老伯退让了,双方经过协商,最终同意以成交价的50%退货。
案例2
玉玺委托拍卖却付违约金也拿不回来
如果说黄阿姨和金老伯是吃亏在专业知识方面,那么来自常州武进的方师傅作为一名收藏家,最近却也在无锡栽了跟头。
方师傅介绍说,他从2013年开始从事收藏行业,一开始收藏邮票、字画,2015年开始又玩起了玉石。前段时间,他在北京、上海收到两块玉玺,一块叫虎符兵印,一块叫一龙九子。欣喜之下,方师傅就把这两块玉石晒到了网上,接着就开始收到无锡一家拍卖公司的电话,说可以帮助方师傅拍卖,“拍卖要交押金,我一开始说没钱,他们就说没钱不要紧,先过去让他们看看产品。”
在对方的“热情邀请”下,方师傅带着他的两块玉玺来到无锡,对方检查完后表示这两块玉玺没问题,是专业的大公司发行的。方师傅说,当时这家公司的工作人员向他承诺,两块玉玺至少可以拍卖到14万元,如果操作得当,甚至可以达到40万元。一听对方这话,方师傅立即心动了,因为这两块玉玺买来也就花了1.4万元,这一转手就翻了最少十倍,即使对方表示要收取10%的佣金,方师傅也一口答应了。双方随后签了份合同,约定无锡中远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负责帮方师傅拍卖两件玉玺,收取10%的佣金。方师傅要在15个工作日之内预交6000块钱给中远公司。
不过签好合同之后不久,方师傅就后悔了,他先后去了这家公司4次,希望撤销合同。不过此时,对方表示方师傅需要将6000元押金缴纳了,才能将玉玺拿回去,方师傅则表示自己拿不出这笔钱,“他说把东西扣下来,然后帮我无底价拍卖,也就是1块钱都可以帮你卖掉,你说这不是坑人吗?后来就跟他吵起来了。”
由于双方签订了合同,方师傅要把东西拿回去确实是违约的。方师傅讲,后来他也想通了,就算损失6000块他也认了,但谁知对方竟然把他的电话拉黑了,这可把他急坏了。于是,记者陪着方师傅找到位于时代国际A幢15楼的中远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当天上午10点钟,这家公司依然大门紧闭,里面空无一人,地上一层灰,看上去很久没人打扫了。后来,记者电话联系上当时跟方师傅接洽的业务经理何先生,不过何先生的话语却让人感觉很是奇怪。对方先是让记者去公司交涉,等记者回复说已经在公司门口时,对方说可以进公司交流。当记者表示公司已经关门时,这位何经理立即改口称公司搬迁了,稍后会有公司领导来交接。之后,记者再未接到过该公司的电话。
分析
老年人判断能力弱易被“盯上”
从无锡市消费者协会了解到,近几年来,在投资理财方面,老年人购买收藏品逐年增多,所引发相关投诉也不断增加,受骗金额也大幅增长。一些商家以“升值空间巨大”等极具诱惑性宣传语诱骗老年人购买所谓的古玩、字画、纪念币等,而大多数老年人基本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对收藏品的市场价值缺少理性的判断,往往在推销人员的“忽悠”下,购买了价格不菲的收藏品。更有甚者花光了自己多年的积蓄,买到的却是一些没有价值的假收藏品。
江南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王君柏认为,老年人心理上有其特殊性,而被这些收藏品推销者盯上。首先,在接收信息时,往往缺乏自我判断能力,通常是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其次,老年人信息处理能力比较弱,特别是突然获取大量新信息的时候。再次,老年人面子观念强,自尊心强,有些老年人会希望在退休后花钱投资以证明自己的能力,获得他人特别是子女的赞许。
据介绍,老年人其实对广告的信任度并不高,但是如果有人面对面向其推销,特别是熟人推荐时,又特别容易相信别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接受了大量信息的“轰炸”,很容易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才会被这些推销的人盯上。
提醒
做收藏一定要弄清对方来路
对于这些买收藏品被骗的情况,律师表示,像钱老伯的情况可以参考之前黄阿姨的事情,请权威第三方进行鉴定,如果成交价格与实际价值相差太大,则在法律上可以撤销双方的合同。甚至推销公司的行为是在明知收藏品价值的情况下发生的,可以构成欺诈。而对方师傅的情况,律师认为该公司的行为是对物品侵占不还,可以构成刑事上侵占罪的嫌疑,“但是刑事上的侵占罪是一个自述案件,是自诉案件的种类,方师傅可以向法院提起对中远公司的诉讼,要求法院认定中远公司是侵占罪,如果罪名不成立,方先生可以民事途径来解决,要求中远公司返还保管物品。”
市收藏家协会会长陈瑞农提醒,收藏这一行专业性很强,没有相关知识不要轻易下水。无锡有数百家拍卖公司,但是并不是所有公司都具有收藏品拍卖资格,这些公司主要从事的是闲散物资、法院没收物资、汽车、房屋的拍卖。他要从事艺术品、古玩、收藏品的拍卖,必须具备相应资质,这个资质不是工商部门批准的,是文化行政部门批准的。无论是购买收藏品,还是委托他人进行收藏品、艺术品的拍卖,一定要想办法弄清楚对方的来路,贸然把藏品交给对方,很有可能被坑。
据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介绍,在接到的一些投诉中,消费者很多都是因卖家宣称“高价回购”“拉升增值”等广告信息和承诺“入坑”。由于购买者只注意了甜言蜜语,忽视了背后陷阱,特别是大多数购买者对卖家所宣称用语无任何证据,导致在利益受损后取证难,维权受阻。因此,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索取消费凭证。由于收藏品的特殊性,消费者在购买时,应要求与卖家签订合同或认购书等,特别要注意将卖家促销产品宣传信息和承诺点均写进合同凭证中,并注明产品的金额、含量、成分、重量、等级等详细信息。
(晚报记者 甄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