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翰墨兰亭吧 关注:21贴子:439
  • 11回复贴,共1

翰墨兰亭------楷书之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临帖
临帖是最学习书法的最根本的方法。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临习而成功的。没有一个写的好的人是不经过临帖的只有临帖,取法唐楷、晋行、汉隶、秦篆等传统的东西,才会有所收获。


1楼2018-01-24 10:08回复
    2、专一
    学书首先应师承一家,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发展。这就有一个选帖的问题,选帖的标准:1、好贴;2、喜欢。选定字帖以后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这个时期检验你学习的怎么样,首先看看临的像不像,再看笔法笔意。


    2楼2018-01-24 10:09
    回复
      3、博采众长。
      当对一本字帖或者一家书体临习达到形同神似之后,就要广泛涉猎其他好贴,取其营养加以吸收消化,融会贯通。


      3楼2018-01-24 10:09
      回复
        4、字外功夫
        练字的同时经常要多读书,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总之一句话,加强字外功夫的训练。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便会自成一家。综上所述我们把正确的学书之路概括为:临帖-----专一(好贴、喜欢)---形同神似----博采众长----字外功夫----融会贯通-----自成一家。


        4楼2018-01-24 10:10
        回复
          二、科学的学书方法
          明确了正学的学书之路之后,我们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以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临帖和摹帖
          这既是正确学书之路的开端,又是正确的学书方法中的根本点。必须坚信不疑、坚定不移。
          摹帖和临帖各有优点,效果各异。姜夔《续书谱》中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意忘。“其中的”笔意“就是指笔法、笔势及线条意趣。”临“的方法就是看着字帖(注意字帖放的距离练字本越近越好),照着写。只要仔细临写,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纸梦崽子贴上,直接描画。所以字形基本上不会走样,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结构。但是摹书看不清楚笔法,”易失笔意“,虽然间架不错,但是没有笔法,字就会僵化。所以,初学者可以临摹并用,互相补充。


          5楼2018-01-24 10:10
          回复
            2、每天定量
            事实证明,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练习量跟不上,就谈不上进步;当然盲目机械地多些,疲倦了效果也不好。一定的量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


            6楼2018-01-24 10:11
            回复
              3、循序渐进
              学习书法,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还应该懂得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一,先正楷,后行草。苏轼说:”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形如行,草如走。“就是说楷、行、草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如果人连战都不能站,怎么能走和跑呢?如果没有楷书的基础,直接写行书、草书,就会疏于法度,流于清滑漂浮。行书、草书是楷书的流、变、疏、散,学好楷书之后,加强用笔的流动呼应,行草就容易上手。等到楷法熟练,再写行草时,便可以悟到两者相通之处,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第二,先点画,后结构,再章法。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也就是以基本点画为基础的艺术。基本点画不好,整字或者整篇的艺术性就无从谈起。
              由于钢笔尖性硬,在线条变化上相对简单得多,故钢笔书法学习在结构上花的时间多,而在用笔、点画上相对较少。但这并不是说点画用笔不重要,相反,它是钢笔书法的基本功。只有在点画书写的基本功扎实后,才可能去把握结构。在机构上有了一定的寄出后,整幅字的章法就容易把握了。


              7楼2018-01-24 10:11
              回复

                注意事项
                注意选定一家字帖,专心致志,坚定不移。形成习惯,每天都提笔练习。
                注意定量,循序渐进,不宜贪多。临写时候注意观察字的点画走笔和字的间架结构。


                8楼2018-01-24 10:12
                回复
                   古人学书法有这一种说法:"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钟王为法"。然根据多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初学写字,不宜先学太大的字,中楷比较适合。


                  9楼2018-01-24 10:16
                  回复
                     初唐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书,都最适宜作中楷的临摹范本。
                      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陈槱《负暄野录》)


                    10楼2018-01-24 10:18
                    回复
                      清代书法家宋曹(书法约言·论楷书》曰:"盖作楷先须令字内间架明称,得其字形,再会以法,自然合度。然大小、繁简、长短、广狭,不得概使平直如算子状,但能就其本体,尽其形势,不拘拘于笔画之间,而遏其意趣。使笔笔著力,字字异形,行行殊致,极其自然,乃为有法。仍须带逸气,令其萧散;又须骨涵于中,筋不外露。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方是藏锋,方令人有字外之想。如作大楷,结构贵密,否则獭散无神,若太密恐涉于俗。作小楷易于局促,务令开阔,有大字体段。易于局促者,病在把笔苦紧,于运腕不灵,则左右牵掣;把笔要在虚掌悬起,而转动自活。若不空其手心而意在笔后,徒得其点画耳,非书也。


                      11楼2018-01-24 10:18
                      回复
                        楷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1-27 23: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