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上午,备受关注的医生电梯内劝阻老人吸烟、老人突发心脏病离世一案二审公开宣判。郑州市中级法院判决撤销一审判决,驳回老人家属田某的诉讼请求,认为劝烟者无过错,无需承担侵权责任。
2017年5月2日,在郑州金水区某小区的电梯里,37岁的医生杨帆劝阻一位69岁的老人不要在公共场所抽烟,令人想不到的是,争执后不久,老人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地不起,等救护车赶来时已宣告不治。
之后,劝阻吸烟的医生杨帆被猝死老人家属起诉至法院,要求40万余元赔偿。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一审曾判杨帆补偿老人家属1.5万元。
1月23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驻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审判庭公开宣判,杨帆到庭听取判决。
二审撤销一审的判决,包括1.5万元的补偿,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认为劝烟者无过错,无需承担侵权责任。

对话原告
劝阻医生:向老人家属捐赠的1万元已让律师转交
1月23日下午,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联系到此案劝阻吸烟的医生杨帆,他表示对二审的判决满意,认为判决结果“公平、公正”。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二审的判决出来后,您有什么感受?
杨帆:这个事告一段落了,心里的包袱也没那么大了。二审判决公平、公正,尊重法律。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一审跟二审之间这段时间,你的压力主要来自哪里?
杨帆:毕竟老人不在了,加上自己一个小老百姓整天背着一个官司。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您向老人家属捐赠1万元,家属接受了吗?
杨帆:一审的时候,我们与老人家属沟通过,出于人道主义,向他们捐赠一万元,已把钱交给律师了,让律师转交给对方,他们什么态度我还不知道。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以后在公共场所里见到有人吸烟还会劝阻吗?
杨帆:会。这件事情纯属一个意外,后果谁也没有想到。不能因为一个意外,就归结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以后大家面对不文明行为都不敢站出来说话。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有什么想对老人家属说的话吗?
杨帆:我对老人的离世表示同情和惋惜,说实话本来只是出于一个提醒,这只是一个意外,希望家属能理解。

对话被告
死者家属:永远不会谅解被告,捐赠的1万元肯定不会要
1月24日,死者段肖礼的女婿徐鹏告诉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对于二审判决结果“没啥可说的了,对结果很失望”,对于杨帆,“永远不可能谅解”。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二审的判决出来后,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徐鹏: 判都判了,没啥说的,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对结果很失望。我们现在就是安慰老人(段肖礼的老伴)。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你从内心觉得老人的离世,究竟跟杨帆有多大?
徐鹏:我觉得,不管是1%的责任还是100%的责任,跟0是不一样的,这是性质上的问题。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杨帆表示要你们捐赠1万元,您什么态度?
徐鹏:这1万元我们肯定不会要的。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有什么想对杨先生说的话吗?
徐鹏:没啥可说的,永远不可能谅解。
法律专家:原告体现法治精神 被告体现公民意识
被告杨帆的代理人河南风向标律师事务所单艳伟律师认为,郑州“电梯劝止吸烟案”中,原告在痛丧亲人的情况下,没有作用“聚众围堵”“抬尸侵宅”等过激手段,而是走了诉讼渠道,体现了“法治的精神”。同时,被告的举动体现了“公民意识”。而终审法院的判决则提现了真正的“工匠精神”。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和静钧认为,法律上设立“公平原则”之初衷,就是维护与弘扬社会公义。一个国家良好的社会治理,离不开完善的法治和公民的道德品质。法律既要惩罚失去道德底线的行为,也要进一步规范、正确引导和弘扬社会道德。这样,社会才会风清气正,国家才能安宁太平。此案终审,法院能给维护法律和公德的一方以公正的判决,让人们对未来面对违法行为时依然有挺身而出的勇气和底气。

控烟协会:终审判决让劝阻吸烟重拾勇气
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会长张建枢表示,杨医生劝阻、制止老人在电梯中吸烟,是在行使作为一个公民的正当权利。北京控烟条例执行两年来,约15000多名控烟志愿者加入了控烟志愿者队伍,弥补了监督力量的不足的问题。终审时法院有错必纠,做到合法合理的修正,这让人们今后面对违法吸烟行为时重新拾起劝阻的勇气。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中国控烟协会会长胡大一说,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二审判决时撤销原判,我为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点赞。科学已经证实,吸烟和二手烟是引发心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癌症、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和肺癌年轻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戒烟和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是减少和预防上述疾病最重要的手段。吸烟者有吸烟的自由,但不能侵犯他人的健康权益。杨帆医生劝阻吸烟既是为吸烟者自身健康着想,也是维护公众不受二手烟危害的社会担当。
2017年5月2日,在郑州金水区某小区的电梯里,37岁的医生杨帆劝阻一位69岁的老人不要在公共场所抽烟,令人想不到的是,争执后不久,老人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地不起,等救护车赶来时已宣告不治。
之后,劝阻吸烟的医生杨帆被猝死老人家属起诉至法院,要求40万余元赔偿。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一审曾判杨帆补偿老人家属1.5万元。
1月23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驻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审判庭公开宣判,杨帆到庭听取判决。
二审撤销一审的判决,包括1.5万元的补偿,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认为劝烟者无过错,无需承担侵权责任。

对话原告
劝阻医生:向老人家属捐赠的1万元已让律师转交
1月23日下午,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联系到此案劝阻吸烟的医生杨帆,他表示对二审的判决满意,认为判决结果“公平、公正”。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二审的判决出来后,您有什么感受?
杨帆:这个事告一段落了,心里的包袱也没那么大了。二审判决公平、公正,尊重法律。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一审跟二审之间这段时间,你的压力主要来自哪里?
杨帆:毕竟老人不在了,加上自己一个小老百姓整天背着一个官司。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您向老人家属捐赠1万元,家属接受了吗?
杨帆:一审的时候,我们与老人家属沟通过,出于人道主义,向他们捐赠一万元,已把钱交给律师了,让律师转交给对方,他们什么态度我还不知道。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以后在公共场所里见到有人吸烟还会劝阻吗?
杨帆:会。这件事情纯属一个意外,后果谁也没有想到。不能因为一个意外,就归结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以后大家面对不文明行为都不敢站出来说话。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有什么想对老人家属说的话吗?
杨帆:我对老人的离世表示同情和惋惜,说实话本来只是出于一个提醒,这只是一个意外,希望家属能理解。

对话被告
死者家属:永远不会谅解被告,捐赠的1万元肯定不会要
1月24日,死者段肖礼的女婿徐鹏告诉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对于二审判决结果“没啥可说的了,对结果很失望”,对于杨帆,“永远不可能谅解”。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二审的判决出来后,您有什么想说的吗?
徐鹏: 判都判了,没啥说的,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对结果很失望。我们现在就是安慰老人(段肖礼的老伴)。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你从内心觉得老人的离世,究竟跟杨帆有多大?
徐鹏:我觉得,不管是1%的责任还是100%的责任,跟0是不一样的,这是性质上的问题。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杨帆表示要你们捐赠1万元,您什么态度?
徐鹏:这1万元我们肯定不会要的。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有什么想对杨先生说的话吗?
徐鹏:没啥可说的,永远不可能谅解。
法律专家:原告体现法治精神 被告体现公民意识
被告杨帆的代理人河南风向标律师事务所单艳伟律师认为,郑州“电梯劝止吸烟案”中,原告在痛丧亲人的情况下,没有作用“聚众围堵”“抬尸侵宅”等过激手段,而是走了诉讼渠道,体现了“法治的精神”。同时,被告的举动体现了“公民意识”。而终审法院的判决则提现了真正的“工匠精神”。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和静钧认为,法律上设立“公平原则”之初衷,就是维护与弘扬社会公义。一个国家良好的社会治理,离不开完善的法治和公民的道德品质。法律既要惩罚失去道德底线的行为,也要进一步规范、正确引导和弘扬社会道德。这样,社会才会风清气正,国家才能安宁太平。此案终审,法院能给维护法律和公德的一方以公正的判决,让人们对未来面对违法行为时依然有挺身而出的勇气和底气。

控烟协会:终审判决让劝阻吸烟重拾勇气
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会长张建枢表示,杨医生劝阻、制止老人在电梯中吸烟,是在行使作为一个公民的正当权利。北京控烟条例执行两年来,约15000多名控烟志愿者加入了控烟志愿者队伍,弥补了监督力量的不足的问题。终审时法院有错必纠,做到合法合理的修正,这让人们今后面对违法吸烟行为时重新拾起劝阻的勇气。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中国控烟协会会长胡大一说,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二审判决时撤销原判,我为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点赞。科学已经证实,吸烟和二手烟是引发心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癌症、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和肺癌年轻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戒烟和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是减少和预防上述疾病最重要的手段。吸烟者有吸烟的自由,但不能侵犯他人的健康权益。杨帆医生劝阻吸烟既是为吸烟者自身健康着想,也是维护公众不受二手烟危害的社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