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学吧 关注:1,504贴子:21,843
  • 13回复贴,共1

历史上的武松考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武松是水浒中的一个主角,同时还是《金瓶梅》中的重要配角,后来,社会上不论电子读物、书面读物,还是视频、舞台,武松的形象比比皆是,因此曾一度被误认为虚构的人物。
近年,梁山县政府已正式申报梁山功夫(子午门)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按“子午门”的“家谱”,第一代掌门人就是武松,亦有因此而提出质疑者。
对此,笔者曾做过侧面考证,结果证明,事实上武松的确是个真正的历史人物。


IP属地:山东1楼2018-01-26 21:54回复
    历史上有“宋江起义”


    这一问题已经不成问题,历史多有记载。
    清代史学大师顾祖禹在《读史方舆》中说:“宋政和(1111-1118年)中,盗宋江保居于此(梁山)”。《宋史•杨戬传》:政和四年(1114年)时,胥吏杜公才曾向杨戬献策说,“梁山泊,古钜野泽,绵亘数百里,济郓数州赖其蒲渔之利,立租算钱纳直,犯者执之。”说明当时梁山泊没有爆发宋江起义,如果有,杜公才决不会献此策。宋汪应辰《文定集》卷二十三《显谟阁学士王公墓志铭》:登政和八年(1118年)进士第,授迪公郎,海州沭阳县尉。河北剧贼宋江者,肆行莫之御,既转掠京东,经驱沭阳。公独引兵要击于境上,败之,贼遁去。说明在政和八年时宋江已具有一定规模了,官军“莫之御”。《皇宋十朝纲要》卷十八《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十二月,招抚山东盗宋江。”说明此时宋江已具有相当规模了,不然,皇帝不会下诏招抚。
    以上记载说明,在政和四年(1114年)之后宣和元年(1119年)之前的四、五年的时间里宋江以梁山泊为根据地起义已发展到足以震慑朝廷了。
    那么,宋江起义到底规模多大呢?《宋史》卷三百五十一《侯蒙列传》中说:“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兵数万,无敢抗者。”(元)陈泰《所安遗集补遗•江南曲序》中记述:“宋(江)之为人,勇悍狂侠,其党如宋者三十六人。”说明当时的宋江起义军的这“三十六人”应是“头领”。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8-01-26 21:56
    回复
      武松是“三十六人”之一
      据1983年7月14日的《大众日报》登载的王晓家先生考证,史书中虽有宋江起义军“三十六人”的记载,但未记载宋江以外的三十五人名字。历史上最早记载有关武松事迹的,见著于小说和笔记。南宋中叶,罗烨在《醉翁谈录》甲集卷一《舌耕叙引•小说开辟》的“杆棒”类中,列有“武行者”的名目。宋末元初无名氏的《大宋宣和遗事•亨集》中,宋江在九天玄女庙里得的那卷“天书”上,有“行者武松”的名字。宋末元初人龚开(字圣与)在《宋江三十六人赞》“行者武松”的条目下有“汝优婆塞,五戒在身;酒色财气,更要杀人”四句赞语。
      《水浒传》成书年代为元末明初,上述记述绝不会受《水浒传》的影响,相反,《水浒传》中描写的整整十回的武松故事应该是有历史原形所本的。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8-01-26 21:57
      回复
        “武松打虎处”碑为宋代所立
        山东阳谷县原景阳冈村十字街东边路北有一管“武松打虎处”古碑,风雨剥蚀甚重,已无可辨认。碑阴原有一篇文字,只有个别字依稀可见,但剥蚀得连一个双音词也难以找到,甚至正面“武松打虎处”的字迹也很模糊,更查不到立碑的年月记载,说明这管碑已很久远了。
        1988年12月3日的《聊城日报》第四版登载了署名“许继善”的文章,题目是《朱复戡先生鉴定“武松打虎处”为宋代碑碣》。朱复戡先生为我国著名的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周恩来生前曾提及:现在研究钟鼎文的很少,会写又能识的全国只有二、三人了,其中一人在山东。山东的这“一人”说的就是朱复戡。据文中介绍,1988年9月11日,朱复戡先生到景阳冈游览,许继善陪同,走到“武松打虎处”碑前,许继善请求鉴定此碑建立年代。朱复戡先生逐字地祥审之后说:“看‘武松打虎处’的写法和笔法不是明人的字,而是宋人的字。‘武’字和‘虎’字,明人没有这个写法,宋人才有这个写法,由此判断,当是南宋时期的碑。”
        现在想来,南宋人立此碑不可能是无稽之举,更不会受《水浒传》的影响,说明这里有“武松打虎”的史实。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8-01-26 21:57
        回复
          地方史志有“武松”记载
          按《临安县志》、《西湖大观》、《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记载:武松原是浪迹江湖的卖艺人,“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非盗也”。杭州知府高权见武松武艺高强,人才出众,遂邀请入府,让他充当都头。不久,因功被提为提辖,成为知府高权的心腹。后来高权因得罪权贵,被奸人诬谄而罢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赶出衙门。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8-01-26 21:58
          回复
            结论
            经上述考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武松决不仅仅是个“虚构的”文学人物形象,在我国历史上的宋朝时期的确有个名叫“武松”的江湖侠客,他曾参加了著名的“宋江起义”并任“头领”,在今山东省阳谷县景阳冈留有“打虎”史迹,其他地方史志中也有关于武松的记载。据此,创建于南宋的梁山功夫(子午门)的“家谱”上记载的第一代掌门人是武松,应该是无可厚非的。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8-01-26 21:59
            收起回复
              丁永林
              2008年10月18日


              IP属地:山东7楼2018-01-26 22:00
              回复
                历史上有三个武松。一个是《大宋宣和遗事》里的武松,二个是杭州武松,三个是水浒小说的武松。有关第二个武松的记载,最早出南宋时期。最详细记载在明代嘉靖四十年《浙江通志》。关键节点在清代光绪二十年,发现了武松的灵柩。


                8楼2020-12-18 16:59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2-02 13: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