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的作者。
在中国文化史上,刘勰是一个留下诸多谜语的人物。刘勰准确的生卒年代至今并无定论。《文心雕龙》的成书年代与写作地点亦无定论。最重要的是,刘勰的籍地一直是众说纷纭。其中通俗的说法,认为刘勰的籍地是莒县(今山东日照市)、或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本文旨在探究刘勰的籍地,及与籍地相关的问题。
刘勰的籍地在晋陵东莞莒
在古代正史中,有关刘勰籍地的正式记载,仅见于《梁书》、《南史》两典籍。《梁书》中说:“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骑校尉。”《南史》中说:“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也。父尚,越骑校尉。”
经考,刘勰的籍地“东莞莒”,是南东莞莒县。刘勰生活的年代,“东莞莒县”是侨郡的名称。当时此郡属南徐州管辖,“侨”在晋陵境内。现此地在江苏常州武进区境内。
“刘勰籍地晋陵东莞莒”的文物证据
1969年,江苏句容县发现南齐朝山阴太守刘岱墓,出土了相关文物。其中最重要的是《刘岱墓志铭》。墓志铭为石质,完好无损。经学者王元化与《文心雕龙》研究专家杨明照考,墓主刘岱,为刘勰堂叔。1982年,杨明照根据《刘岱墓志铭》修改了他的研究著作《文心雕龙校注拾遗》。
《刘岱墓志铭》中注明:刘岱的籍地为“南徐州东莞郡莒县都乡长贵里刘岱,字子乔。”“南徐州东莞郡莒县都乡长贵里”,时属晋陵郡。据此可证,刘氏家族为晋陵南东莞莒县人。
资料来源:王元化著《思辨随笔》(第一二九·刘岱墓志)
“刘勰籍地晋陵东莞莒”的文献证据
关于晋陵(常州)的地理变迁情况,《常州市志》第一章《建置》第一节《沿革》第一小节《郡、州、路、府》中载:“西晋永嘉之乱中,黄河流域的汉士族纷纷南迁,占地聚居。东晋建武元年(公元317年),设立侨郡、县,保持北方原郡、县名……又侨置南东莞郡于晋陵县境,领莒、东莞、姑幕3县……兰陵、东莞两侨郡隶属南徐州。”
据《武进文化志·胥城》载:“胥城位于武进县马杭公社龙潭庵大队的上店。据《武阳志余》载,是伍子胥伐楚时筑的军事堡垒,故称胥城。《读书方舆纪要》说,是东晋时侨置的莒县,现遗迹全无。”
案:《读书方舆纪要》,古代地理学巨著,清初顾祖禹著。该书因内容丰富、地名齐全、考订精详、结构严密,不但胜于唐代成书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代成书的《太平寰宇记》,而且超越明代成书的《寰宇通志》、《大明一统志》,与清代官修的历史地理巨著《大清一统志》相比,也是各有千秋,并不逊色。长期以来,一直是历史地理学者乃至研究历史、经济、军事的学者们必读的重要参考书。
《读书方舆纪要·卷二十五》载:“姑幕城:(常州)府西南六十里。东晋侨置南东莞郡于晋陵南境,侨置莒县为治,又侨置姑幕等县属焉,此其旧址也。今有大姑、小姑二城。”
另案:《常州市志》有关地名的文献证据之考证——
《常州市志》志中载:“晋陵境内尚有南兰陵、南东莞等侨郡,及莒、东莞、姑幕等县”的文献依据——
据《晋书·地理志》和《宋书·州郡志》:
《晋书·地理志》载:“元帝渡江后,徐州所得惟半。……立剡、朐、利城、祝其、厚丘、西隰、襄贲七县,寄居曲阿(晋陵郡之丹阳)。以江乘置南东海、南琅琊、南东平、南兰陵等郡。分武进立临淮、淮陵、南彭城等郡。”
到东晋太宁年间(公元324年-326年),“明帝又立南沛、南清河、南下邳、南东莞、南平昌、南济阴、南濮阳、南太平、南泰山、南济阳、南鲁等郡,以属徐、兖两州。”
这么多郡,说是属徐州、兖州两个州,其实徐、兖州当时已经失陷,它的名字已经“侨”在晋陵多时了。
在中国文化史上,刘勰是一个留下诸多谜语的人物。刘勰准确的生卒年代至今并无定论。《文心雕龙》的成书年代与写作地点亦无定论。最重要的是,刘勰的籍地一直是众说纷纭。其中通俗的说法,认为刘勰的籍地是莒县(今山东日照市)、或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本文旨在探究刘勰的籍地,及与籍地相关的问题。
刘勰的籍地在晋陵东莞莒
在古代正史中,有关刘勰籍地的正式记载,仅见于《梁书》、《南史》两典籍。《梁书》中说:“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骑校尉。”《南史》中说:“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也。父尚,越骑校尉。”
经考,刘勰的籍地“东莞莒”,是南东莞莒县。刘勰生活的年代,“东莞莒县”是侨郡的名称。当时此郡属南徐州管辖,“侨”在晋陵境内。现此地在江苏常州武进区境内。
“刘勰籍地晋陵东莞莒”的文物证据
1969年,江苏句容县发现南齐朝山阴太守刘岱墓,出土了相关文物。其中最重要的是《刘岱墓志铭》。墓志铭为石质,完好无损。经学者王元化与《文心雕龙》研究专家杨明照考,墓主刘岱,为刘勰堂叔。1982年,杨明照根据《刘岱墓志铭》修改了他的研究著作《文心雕龙校注拾遗》。
《刘岱墓志铭》中注明:刘岱的籍地为“南徐州东莞郡莒县都乡长贵里刘岱,字子乔。”“南徐州东莞郡莒县都乡长贵里”,时属晋陵郡。据此可证,刘氏家族为晋陵南东莞莒县人。
资料来源:王元化著《思辨随笔》(第一二九·刘岱墓志)
“刘勰籍地晋陵东莞莒”的文献证据
关于晋陵(常州)的地理变迁情况,《常州市志》第一章《建置》第一节《沿革》第一小节《郡、州、路、府》中载:“西晋永嘉之乱中,黄河流域的汉士族纷纷南迁,占地聚居。东晋建武元年(公元317年),设立侨郡、县,保持北方原郡、县名……又侨置南东莞郡于晋陵县境,领莒、东莞、姑幕3县……兰陵、东莞两侨郡隶属南徐州。”
据《武进文化志·胥城》载:“胥城位于武进县马杭公社龙潭庵大队的上店。据《武阳志余》载,是伍子胥伐楚时筑的军事堡垒,故称胥城。《读书方舆纪要》说,是东晋时侨置的莒县,现遗迹全无。”
案:《读书方舆纪要》,古代地理学巨著,清初顾祖禹著。该书因内容丰富、地名齐全、考订精详、结构严密,不但胜于唐代成书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代成书的《太平寰宇记》,而且超越明代成书的《寰宇通志》、《大明一统志》,与清代官修的历史地理巨著《大清一统志》相比,也是各有千秋,并不逊色。长期以来,一直是历史地理学者乃至研究历史、经济、军事的学者们必读的重要参考书。
《读书方舆纪要·卷二十五》载:“姑幕城:(常州)府西南六十里。东晋侨置南东莞郡于晋陵南境,侨置莒县为治,又侨置姑幕等县属焉,此其旧址也。今有大姑、小姑二城。”
另案:《常州市志》有关地名的文献证据之考证——
《常州市志》志中载:“晋陵境内尚有南兰陵、南东莞等侨郡,及莒、东莞、姑幕等县”的文献依据——
据《晋书·地理志》和《宋书·州郡志》:
《晋书·地理志》载:“元帝渡江后,徐州所得惟半。……立剡、朐、利城、祝其、厚丘、西隰、襄贲七县,寄居曲阿(晋陵郡之丹阳)。以江乘置南东海、南琅琊、南东平、南兰陵等郡。分武进立临淮、淮陵、南彭城等郡。”
到东晋太宁年间(公元324年-326年),“明帝又立南沛、南清河、南下邳、南东莞、南平昌、南济阴、南濮阳、南太平、南泰山、南济阳、南鲁等郡,以属徐、兖两州。”
这么多郡,说是属徐州、兖州两个州,其实徐、兖州当时已经失陷,它的名字已经“侨”在晋陵多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