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天:看了群里发手机的通知后,我早上遇到我们线上的老员工胖将军后,立马向他询问道“听说你们发了格力二代手机哈”,“暂时还没收到”。因为我没用过格力手机,所以我特别想看看格力手机什么样子的。说起和这位老员工怎么认识的还挺有意思的,本来在我下一道工序是由一位书生气很重的学生担任的,但是他打螺丝的时候总是掉线,做事一着急又出了倒霉的事,不小心把金属粉打到了眼睛了,不知道最后是按工伤还是按什么其他的方式处理的,不过在他请了几天假后就没来了。当我得知他请假后我的心里是一阵窃喜的,“看来又要耽误一点时间培训新人了”,没想法到一会就调来了一个比他打螺钉还6的一个人,就是这位胖将军,真是应了那句古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看他游刃有余的打着螺钉,我就上去搭讪,得知了他来格力已经有一年多了可是还是没有转正,国家标准不是三个月的试用期吗?为什么他来一年多了还没有给他转正?后来得知原来他是和格力的下属公司精信签的合同属于工序前移,而且他来的时候是没有格力的合同给他签的,而之后班长就在群里发了工序前移和中介过来的是没有手机的!所以说他是极有可能是拿不到手机的。格力不是世界五百强吗?不是国有企业吗?不是要做世界品牌吗?为了压缩成本,在剥削员工这块真是什么手段都用到了极致,想必这是人事部门的手笔吧,以后人事就倒过来念吧,叫“食人”部门吧。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又何止不是在现在的社会以另一种方式上演呢!为什么在天朝没有百年企业?更没有传承百年的企业文化?我不否认员工自身有些问题,可是更多的我觉得是制定规则的人的问题!格力为什么在极力压缩这些成本?是发不起这些几百号人的手机?还不是为了那些到年底好看点的报表,可那又什么用呢?好看得了一时能好看得了一世吗?看看邻国日本汽车本田的牌子,曾经一度让老美的政府插手汽车市场保护本土企业,别人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别人员工退休后在大街上看到自己造的汽车有有点脏,都立马用自己的手帕把它擦干净。而格力呢?十个员工九个骂!现在董明珠还要进入汽车行业,搞了个珠海银隆,现在的我只想笑笑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