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吧 关注:22,820贴子:586,636
  • 11回复贴,共1

豫剧六大名旦之一桑振君大师桑派创始人与豫剧小生王素君大师王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豫剧六大名旦之一桑振君大师桑派创始人与豫剧小生王素君大师王派创始人04年应邀在梨园春做嘉宾评委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8-02-01 08:41回复
    这是哪一期节目?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2-01 13:17
    回复
      第一看到,可是春也不回放


      3楼2018-02-01 22:27
      回复
        桑大师也是王老师的老师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2-01 22:31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2-02 08:16
          回复
            王素君老师口述中多次提到的桑振君大师,桑振君大师在1945年就已经非常有名,和唐喜成、王玉花组成“二友帮” 。桑大师亲授王素君老师 《秦雪梅观文》、《苏三爬堂》等,因为王素君老师桑派唱的好还被称为“小桑振君”。
            -------------------以下资料来自王素君老师的口述。
            “12 岁时爹娘带着我们到许昌“二友帮”搭班。有些报纸上写成“二油帮”,也是错的。“二友帮”是俩爱好唱戏的马车店老板组织的,俩老板是好朋友,所以叫“二友帮”。当时的“二友帮”有桑振君、唐喜成、王玉花等名角。到了那,得先试戏。我唱了一折《断桥》,演白素贞。他们都说,中!这小妮儿是唱戏的料。我在“二友帮”又跑了一年多龙套。听桑振君、唐喜成几位老师唱戏,真是大开眼界。他们唱得好啊!我心想,人家唱得咋惩好哩?他们在台上演,我就在下边看,“偷”戏。俺娘常说:“演员的肚,杂货铺”,教育我要多看多学。我跟桑振君学了不少东西,她教我《秦雪梅观文》、《苏三爬堂》等。我跟她学戏,不分台上台下,只要有机会就学。她有时候还给我“开小灶”。
            1946 年,我们姊妹儿个到了开封。在开封,我和王秀兰、王敬先合作多年。戏报上都是写俺仨人,人家就说我们是“汴京三王”,其实我跟人家比差远了,人家俩是名角,我是沾了她俩的光。到开封学的是祥符调,那个班叫“共和班”,后改叫工人剧团。掌班人是娄凤桐、张子林、赵清和。我们去时还是先试戏,我唱的是桑振君教我的《秦雪梅观文》、《玉堂春》。人家一听说行,称我是小桑振君。我原名叫王荷花,到开封后才改名叫王素君。有个戏迷,很有学问,他问我们都叫啥名儿?我说我叫荷花,再指着姐妹们说,她叫梅花、桂花、秀花。他一听,说,等你们长大了,长成老婆儿了,再叫这名儿多难听呀,得改改,然后指着我们说,你叫素君,你叫德君,你叫秀君……我跟秀兰姐、敬先姐学戏。她们都是艺术家,唱得好极了。王秀兰主演《王古遗恨》,我演小姑子,一连演几十天不换戏。我演不成主角,演丫环、演配角。演丫环有的说话(有台词),有的不说话(没台词)。师父师姐们让我演个不说话的,再演个说话的。俺娘老是嘱咐我:“谁说你不中,你就跟谁要东西。”平时谁说我哪有毛病,我就缠着他指出我毛病在哪,要他教我东西。可是,跟人家学东西不容易呀,“宁给十亩地,不教一出戏。”谁愿意教你呀。你把人家的本事学去了,你抢了人家的饭碗,人家吃啥?想学东西,只能偷学。我经常躲到幕后看戏,目的就是“偷戏”。
            解放开封那年,大概是 1948 年吧。因为战乱,许多名角、主角都走了,我就被推到主角的位置,演了《樊梨花征西》、《秦雪梅吊孝》、《背婆婆》、《秦香莲》等。也就一年多时间,社会稳定后名角又回来了,我还是演配角。演配角我没怨言,服气。桑振君、陈素贞、侯秀贞、王秀兰她们,人家演戏是真好啊,她们身上有学不完的东西。王秀兰当主角时,我当二把。她演崔莺莺,我演红娘。”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8-02-02 09:18
            回复
              求问哪一期,最好发个视频连接?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2-02 09:18
              回复
                春节戏曲晚会


                IP属地:江苏10楼2018-02-04 12: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