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辑要吧 关注:28贴子:458

【天律聖典】無量洞空天闡猷大帝興儒盛世天尊原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8-02-01 19:36回复
    天律聖典凡例十六則
    中皇大帝欽定
      天律為三界之大典
      天律一書,乃感應之條律。感應一篇,即天律之綱目。善綱三十餘目,惡綱百六十餘目,共為律法千餘條。上界尊為天律,以律天人。中界尊為人律,以律三教,而補國法之所不及。下界尊為冥律,以律人鬼,而昭三世果報之森嚴。閱者斟酌於是非進退之樞機,儆畏於善惡果報禍福之感應。念頭起處,先自誅心,默化於歸善之一途。無論為儒、為道、為釋,希賢、希聖、希仙,下手工夫,莫能越此範圍之外。是國律之所不可及者,其惟天律之無所不及乎!三教、三界、三曹治世之法,莫不賴此為誅心大法,故為三界之大典。
      天律經天緯地之發皇
      感應一書,綱目善惡。律法三曹,統治三教,樞紐六經。關鍵聖賢、仙佛、人禽、出入之門戶。自是道則進,至與人不追悔,即聖賢仙佛趨向之途。非義而動,至如是等罪,即人鬼、禽獸墮落之門。聖凡人鬼之升降,都從心上生來。故律法先從心上懲治,宣六經之義蘊,發為條目,鍼陽律之對照,著作天刑,合天人而共律之,詳明天地循環之理,發皇天地生殺之道。綱目為經,條律為緯,故為經天緯地之發皇。
      天律為誅心之大法
      六經、四書,及諸子百家,道藏、佛藏,一切子、史,並一切格言勸善之書,無非教人去惡為善,以歸於至善無惡之地。然未有綱目以分條例,明列善惡之賞罰,讀者以為尋常誦習之書,弗生儆畏。是書綱張其目,律列其條,判分善惡,昭明賞罰,處處針對人心,層層責重念頭,閱者自誅其心,咸生震怯警懍之意,雖未必盡反其故轍,以自新其終身,而憚畏之心生,未嘗不稍輟其惡行,是書名為「誅心天律」。
      天律與勸善之書迥別
      勸善之書,言果報之理,未列果報之條。功過之格,列功過之賞罰,未詳果報之施張。人知其理而不知其法,無以生畏敬之心。見其格而未見其條,無以動悚懼之念。或愚夫愚婦,嫌經史之精深難解而屏棄;或上智文人,厭格言之淺俗無味而擱置。是書綱舉目張,條分縷晰,體用兼備,深淺合宜,報明三世,法儆一身,正三曹治世之要政,天人共守之大典,若僅視為勸善之書,則是不識大典之體要。
      天律體用之昭著
      感應篇綱目為體,憲法條律為用,謂之大綱體用。經文三段:太上一段為體,玉尊斷語、孔子例案為用,謂之經義體用。經文三段:明法律之體要為體,律法條例,三世果報之森嚴為用,謂之法律體用。律條所載之報施為體,報施之隨機適宜,恰如其罪狀為用,謂之用律之體用。律法約世,案定三曹,遵行不易為體,定之於上天,行之於下世,志士仁人,推廣流傳於不替,收宏效於挽救之功用為用,謂之廣大體用。
      天律頒傳之原委
      太上老子,在周為柱下史,慮後世人心變亂,著感應篇,綱目善惡,藏之史館,以為後世誅心之律。上天寶重,以廣其條,為三曹之鐵案。宋末有玉歷鈔傳,彰明十殿之刑名,後人增益附會,皆遊冥之傳語,統緒層次章法,未釐純正,有錯雜之憾!論者謂無大觀,不免輕棄之慮。是書乃至聖孔子見天下異端繁盛,大道淪亡,恐道統無以延繫,特先傳此誅心之律,糾正人心,而後相延道脈之復正,所以書之首尾,皆儒書之著作。律法中層層清晰,處處佈置周詳,理明辭顯,燦爛精華,絢然宇宙大觀,此即至聖維繫道統,請頒聖典之至意也。
      天律詳明報應之理乃天地當然之道
      迂儒不識世情,狂妄不識天道,見人言地獄,則曰:「妄誕」。言報應、言鬼神,則曰:「虛杳」。不知經史典籍所載,古今報應實據,歷歷可考。晉厲公殺不義、而有大厲之來。齊襄公殺彭生、而有大豕之禍。觸類而推,正復不少。天律之刑條,既標其罪名,即指其當生受罰之對質,更指其身後冥刑之慘烈。轉世果報之不爽。謂身後與轉世為虛杳,則現在受罰之現報,究竟難逃者多矣!國法不信然乎?然國法必待事露而後施,事不露而幸免者多矣!或事露而賄免者多矣,甚則以國法害人者尤多矣。不有神明鑒之,天律治之,則漏國法者,孰得而治之哉?天道有福善禍淫之理,即有循環果報之端,以為善惡造作之對質,故天地有司善惡禍福之神明,以主宰乎陰陽之有罪者,天理自然之道也。敢有妄行詆毀,橫生訕謗者,立降凶災水火盜賊,刀兵疾病死喪等事,以當詆毀訕謗之直,慎勿以人鬥天,以身試法。
      天律誅心之直指報應之曲當
      國家法律設於官長,以人治人,肉腔膜隔,不能事事曲當其情而施,條條曲肖其心而應。人非皆正直神明,則刑律之所施,非皆事事適當,節節合宜,則不免錯亂顛倒之用。上天之律,以神治人,洞照心曲,自然鑒映不爽。所施之禍福,曲當所為之善惡,所受之賞罰,曲肖所存之心念。國家用律,必待其身犯事成,而後得即其事而治之。上天用律,直指其心之所之而治之。故天律誅心,較國律之誅身為適當。
      天律之旨歸
      書之首尾,備敘神明鑒察之嚴密,以明善惡賞罰之無漏。律之前,詳列善條,以明賞善之厚,使人堅向善之志,易歸於善。律之終,詳結果報之究竟,使人畏惡思善,以歸於善。律之中,備列罰惡之條,使人畏罰去惡,改惡從善。律之分善惡兩報之詳,使人識善報樂,而惡報慘,俾決其去就之間,以止於至善之地。律之九宮、十殿,更明指其冥刑慘苦之狀,使人知惡報之終無好結果。究其旨歸,不過確據其殛惡之森嚴,明上天欲人為善之至意。
      天律經義之特標
      太上手著感應一篇,藏之史館,自周及秦,以迄漢、唐,奉行遍天下,代有表章,至宋而大顯。名人志士,疏註闡發,各抒其長,百家眾技,咸知遵行感應。而得感應者,正復不少。是書經文三段,條律層次,體裁章法,大異諸家講義,別具手眼。探其隱,而窮其源,語明意顯,古老莊正,直錦繡叢中特標之奇觀。
      天律範圍之廣大
      誅心之法,合善惡兩途參觀,明歸向之所在。無論儒、道、釋三教,四民、百家眾技,帝王、卿相,仙凡、人鬼,上智、下愚,胥無以越此範圍。上士觀律,知立身成道之本源。中士觀律,知返己歸真之路徑。下士觀律,知改過從善之趨向。墮而六道四生,為從惡也。昇而天仙、神仙、地仙,為從善也。福而富貴、壽祿、吉慶,為從善也。禍而水火、盜賊、刀兵、疾病、死喪、凶殃,為從惡也。天神犯律,有降謫之條。人鬼犯律,有殛罰之禍。故睹善律、知作善之終吉。睹惡律、知作惡之終凶。經之,範圍乎三教四民而不過。緯之,範圍乎天地鬼神人物而不遺。
      天律條目秩序之嚴密
      綱目八章,首尾起伏照應。自太上曰、至如影隨形,為全篇之綱領,名感應端倪章。天地有司過之神、至算盡則死,名警報章。又有三台、北斗、至先須避之,名嚴察章。是道則進、至三百善,名勉行章。非義而動、至殃及子孫,名知畏章。又諸橫取、至死亦及之,名深戒章。心起於善、至轉禍為福,名重明章。吉人語善、至胡不勉而行之,名慎擇章。律法有餘,章尾結證,命名各有深意。刑條每目十六條、十二條、八條,各從淺深輕重裁理,先後節湊,闡發成章,循序成帙,首尾起伏,各有照應,整肅嚴密,非可以泛濫混觀。
      天律按擬科條之確當報施之奇巧
      按事科罪,按罪定名,按名定罰,確如其所罪而應其所受。所受之罰,恰如所罪之狀。每目層出其條,每條層出其報,每報層出其三。轉世易形,統合當生之造作而受。沒世冥刑,全對當生之罪狀而施。當生現報,恰如心念之形類而應。巧適機宜,莫越乎天公之手段。
      天律有一定之條報施無一定之法
      律列千條,每條惟律一罪,人作萬惡,所惡難盡千條。犯惡一條,按一條而律一惡,律有一定而不移,犯惡諸條,按諸條而律一身,條雖有定,報必綜合而施。或雖有此惡,而暗有他善,則報有移易。或將施所報,而施有別事發生,則報有轉變。有一惡而干數條者,有數惡而合一條者。有作此得彼報者,有彼此互易報者。隨時日報、歲月報、終身報、沒世轉世報、藉機隨緣報、現世報。各適其宜以符其條,故曰:「律有一定,報無一定。」
      天律著眼處宜玩昧
      律條層出,著眼在三段經文。已坐其案,抽緒於先,而三段經文,衍論條目,著眼在煞語,抉出罪源之所以然,直定其罪。通部善惡條目,並首尾起伏照應處,提醒世人,著眼在念頭初動之先。
      天律坐實報應之確徵並護持之鄭重
    諸家註解感應篇講義,援引案證,以實其義。然未有條目以科其罪,天律條案律法兼備,坐實果報之不爽,確有證據,讀其條律,考諸案證而核實之,於以知果報三世之事,理明而大顯。是書在處,天神保護,地祇侍衛,巡遊司監之神,隨逐監守。並遵行之子,時有眾神擁護,隨所往來,捍禦森嚴,遣除不祥,皆獲吉慶。若能廣佈流傳,久行不怠,果有實功實善紀錄者,準隨時騰奏,隨地降福,註以仙籍神籍,以享天福;貴壽祿籍,以享人福。或該何神監守疏虞,致誤行持之子,橫遭不應之逆,或致其書遭不道之燬壞污穢,該輪流管事星宿神司,責負貶謫降罰之處分。下方敢有貶駁毀謗,輕慢此書,或損壞撦毀污穢,並妄談行持此書之人,橫加訾議,阻礙流通之輩,準輪流管事星宿神員,立降凶殃橫禍,以昭炯戒,甚則滅其身家,以示殛誅之罰。


    3楼2018-02-02 13:45
    回复
      天律读法八章
        领会旨趣
      章别其条,纲统其目。
      即至理以窥大要,会厥旨归;探本原而采派流,悟兹真趣。
      惟人自召,乃曰祸福之门;如影随形,须知报应之捷。
      审是非而酌进退,慎行止於动念之先;辨善恶而决从违,勤检点於知觉之地。
      夫如是:动静皆道,罪咎奚来?克懔於心,自必返己。
        观察感应
      有感斯应,原从心以见吉凶;随应而感,当举念必分善恶。
      意动先宜审慎,勿徒悔於既失之余;事来切忌妄行,思远过於未然之顷。
      明明在上,且观监察之维严;井井有条,须畏天罚之难逭。
      凡事先检点,庶寡愆尤;有功勤步趋,可冀前进。
      感善则应福基,勉行必招吉庆;感恶则应祸报,积累定罹凶殃。
      能知感应之机,自识观察之要。
        观人观己
      观祸福之不爽,感应昭明;审吉凶之相因,善恶自问。
      勿任性而致后悔,悔已枉然;勿自昧而失先机,机在宜谨。
      视人之遭遇,是非自反於躬;恐己之差池,报对亦若乎彼。
      克由此以穷理,夫何事而得愆?
        戒慎独知
      暗室屋漏之中,勿窃幸人所弗睹;晦明风雨之际,休戏豫天之未闻。
      须知念起我衷,气早见於头上;宜防意触神鉴,过已录於空中。
      心裏有神,恒与虚空之神明,虚灵相应;念中动意,则偕神明之独意,默恰感通。
      穷理至斯,可识应违千里之证;尽性若此,能无恐惧须臾之严。
        观得思理
      经涵至理,再再表彰明条;律中人情,条条对证心地。
      即律而详其所指,究其旨而要理推明;对心而证其条章,识其理则宪法可惧。
      深研治律之理,则识自诛其心。
        即律观心
      过从心起,律即以过而施;心动身行,法则视身而应。
      捧律读而细加玩味,三世之果报洵然;逐条想而比较参详,寸心之造作堪畏。
      犯未犯,随时自省其身;行弗行,举念自酌其道。
      是进非退,大复何尤?
        观过思畏
      过有已露未露之分,报有或迟或速之别。
      览冥刑之惨烈,先怀一恐坠之深忧;阅果报之森严,早改我诸多之罪咎。
      勿已犯而再犯,犯则难逃;苟执迷以终迷,迷将就灭。
      不观过而茫茫自罔,悠忽殃身;能观过则处处皆疵,湔除克懔。
        畏报思善
      良知良能,本禀赋自然之善;染情染欲,遂斲丧自来之天。
      鉴印於罚恶之条,恶必除而罚乃可免;觉悟夫福善之报,善能积而福始克臻。
      湔愆涤垢勿因循,怠则罚至;积德累功自卑迩,厚则福生。
      克畏宪刑,刑不及己;能修身命,命自**。
      将律为空设之谈,而我为有造之士。
      奚畏乎律?俾仙可希。
      八章读法理详明,克己工夫在实行;
      迁改自当裁进退,天条灿著正人心。


      4楼2018-02-03 17:33
      回复
        天律必讀四條
          仕官必讀
          天律一書,所載皆誅心之法。國法所載,未有誅心之隱也。以天律對照其心,則用刑用事之際,既能會其罪隱,亦能自鑑吾衷;既畏天罰,當必有公允之道,以對於民,作子孫將來之福,此仕宦之不可不讀也。
          公門必讀
          凡居公門,其所經歷,關人詞訟、爭端之事,多居其半,關人身命、財產之事,又居其半,關己身、造作受用之果報,則居其全。不讀天律,不知感善受福,感惡受禍之機,言語行止,身口心意,隨即乖用矣!戕人即所以害己,享受未久,禍患旋生,中報有所弗識也!能以此書為座右銘,時時閱覽,而敬畏之心生,遂發為覺悟之心,轉而為慈忍之心,更起而為救護之心。人無殘虐戕害之慘,則己有隨時造福之益矣!故居公門者不可不讀也。
          士子必讀
          希賢、希聖之道,修仙、修佛之道,不出此善惡關頭上用功。即世人求富貴、壽考,子孫賢良,亦無不在此,去惡為善工夫上著意。是書於善惡兩途之條律,層層精晰詳備,件件確有明徵。冥刑報不可見,以官刑牢獄見之。轉世報不可見,以現在跛殘、缺廢、疥癩、癰疽、六根不全、困苦下賤、等類見之。現世報不可見,以水火、盜賊、疾病、死喪、橫禍等類見之。並多閱歷人事,若家若人,前事奚若?後應奚若?其所遭遇、拂逆、枉橫、諸不如意者,何莫非有因而至哉?果能以律條對照,時加警惕,去其蒙蔽之私,啟其本來良心,則又焉干律、犯刑之有哉?釋道希仙佛,儒士希賢聖,無不從遷善改過積德累功始。求富貴、名爵、壽祿,子孫昌熾繁衍,享受大福者,亦無不從方寸存養修善修德中得來。故士子不可不讀也。
          商賈工藝必讀
          商、賈、工、藝,或以本求財,以力求財,於銀錢來往交際之關。喪失天理,貪黷無厭,作盡萬端欺枉,造出無窮罪孽,率由不知天律之森嚴,果報之利害也。家置一部,部置案頭,朝夕誦讀講說,父教其子,兄戒其弟,自戒其身,時時存省察之心,則事事有收斂之意,家喻戶曉,男婦皆知,智愚悉悟,又何作律載如是等罪乎,則水、火、盜賊、疾病、口舌、諸事奚來哉?總之世人常觀律條,時聽講說,知受罰之難逃,知果報之利害,作惡時,未嘗不生恐懼心也,故工商不可不讀也。
          以上四條,雖分諸類,總歸重必讀。能讀是書、而條條領會,自是道則進,至與人不追悔,諸善條中合觀,何條吾所有乎?無則勉而行之,有則堅而久之。自非義而動,至如是等罪,諸惡條中共計,何條吾所犯也?有則速改,改則勿再犯,無則誓不犯於終身。誠能即此而推之,奉行不怠,即未必無過皆善,以至神仙聖賢之可冀。亦可以立身於寡過之地,作世上之好人。眾邪遠、神靈衛、吉慶會逢,福祿永享,隨在皆蒙天道之佑矣!故既垂「讀法八章」,接續「必讀四條」。自官及民,果能遵此而推廣之,則不特為己身造無窮之福,俾舉世亦造無窮之福矣!其勉之。
        善恶两途相对照,祸福吉凶堪自料,
        果能勘破是非门,进退头头皆是道。


        5楼2018-02-03 17:34
        回复
          天律流通賞善條例辦法八條
          青華大帝降筆
            第一條 全力辦法
            殷實好善之家,捐資募工,刊刻印送,紙墨裝訂等費,全資一家一人財力,布施流通。不假襄助,不假募化,獨力辦成,廣佈海內,滿百部增壽半紀,二百部增壽一紀。千部以內,按其家其人,缺何福?補以何福。求何願?遂以何願。消災延釐,隨其輕重,錫福相孚。千部以上,註一等貴籍,上而神籍、仙籍、玄籍,身享天福,受天爵,超祖蔭孫。版在一日,功在一日,此功歷劫不磨。
            第二條 襄助辦法
            數人合力辦成,或添資、或助力、或寒士無力、能代為校勘繕寫,皆是功德。按照財與力輕重多寡,酌予賞賚。梓版每一本,同印刷每一部,均註二十大善,增祿延壽各一齡,錫以一福,應其一禱,等而上之,按次鍚予。
            第三條 集股辦法
            一人或二三人,承首邀集股友,集成若干股分,每股若干數目。人財共計若干,財數、人數,鐫刊刷印,佈施流通,又共計若干部,按功紀善,鍚福消災,酌應所祈。其倡首發起人,紀善加三等,膺鍚加三倍,股首加二等。
            第四條 翻佈辦法
            是書流通所至之地,樂善仁人志士,倡首發起,或獨力全成,或數人襄助,或集股完成,翻佈印送,傳佈流通,紀善註功,膺賞加鍚,如上三條施行。
            第五條 勸募辦法
            財力不足,而又有志流通者,必資勸募之功,倡首勸募,相扶勸募,集眾力湊合成功,廣佈流傳。該資助之人,按財一千文,記四善。十千,四十善。貧苦加一等。倡募齊等,助募紀一半。或資力並出,始終成就,及兼任募,紀善照上例加三等,協力加二等。功至百善,降福特優。
            第六條 積底辦法
            鐫板費鉅,成就維艱,若僅板成印送一發,即停止不動,善功不廣,亦且空廢其板,有負鐫刻之功。有志之士,邀立積底,以期恆久,歲印一二發,子孫代傳不替,則善功廣遠,獲福亦廣遠,享受無窮。其紀善錫福,按加一等。或自行積底,每歲遇人印送,附入分印分送,亦佳。其紀錫福祿,亦加一等之半。
            第七條 演講流通
            家置一部,隨方便時,為父母、妻子、兄弟、奴僕,清白演說。宴會賓客,為親戚朋友演講。宣講格言、案證。或先講天律經文一章條律,而後講案。或於講案中,何條恰合何節?摘講何條,尤美。如遇壇中辦會,或於丹墀前,或於客堂,設一講案,鋪掛桌帷紅氈,會男女生,恭肅排班靜聽。壇督選一文理清通、聲音洪亮、老成持重人,先在丹墀上行禮畢,端坐演講,功德較勝於誦經。凡講律一條,紀錄一功,經條全章,一善。文長者、按加。講滿全部,紀錄三十大善,增壽祿半紀,移註貴籍。靜聽一條,一功。全章,五功。全部,十大善。凡觀聽人,與演講人,遵行善條,改除惡條,奉行不怠之子,該輪流管事星宿神司等眾,隨遇在處,加意擁護,俾行持之子,隨在清吉,不遭枉橫,或該行持人,應有數當厄運,應遭凶危者,該神司等,酌減厄分,毋使過情,若行持人,不在厄數,不應遭險難,而橫遭險難,致受損失者,責在該輪流管事星宿神司身上,有降謫之處分。
            第八條 祈福流通
            為父母祈壽,或為己身祈富貴、利祿、子孫,或命遭厄難,否塞背戾,諸不順意,祈賜通亨順利。或祈買賣稱情,或祈功名祿位,姑無論一切祈求,但能發心印送或立願行持,諸如上列諸條,不拘多寡,隨力建功,每部二十大善。按善鍚予,所祈隨願、或以作餽送禮物,亦是流通之法,或宦場,或親戚,或朋情,往來酬贈,如上註功,鍚以福、壽、貴、祿。以上八條流通辦法,隨人力所及,不拘限格,至隨機相辦,在乎人之變通,以完善為貴,注功鍚予,雖照功善為多寡輕重之差等,而核功應賞,立昭福慶,決無分毫之失,胡不勉而行之。


          6楼2018-02-04 21:47
          回复
            天律卷一序
            太極飛玄天太妙應感天帝
              善者、苦境也。苦於人之欺而不敢校,苦於人事之凌而不敢變,苦於世態之逼而不敢悔,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坎坷疊至,而前途若有壅之使不通者,蔽之使不明者,塞之使不行者,進退維谷,行止維促,言則多致辱,默則恆致屈,若是乎善者之行止起居,皆在不利之中,天其阻之,而故使其止之乎?天其故苦之,而使之不暢乎?若是乎善之不可為也,如為則苦。若是乎不可忍也。
              曰:「有道也!」惡者、為惡,則暢暢然,囂囂然,行無所不樂,居無所不安,食無所不豐,冥心而行,徑情而作,頑性而自若,處之泰然,致富易若,致貴易若,致貲易若,不本而利,不勞而食,若是乎天之縱之,以成其惡也。胡妻子莫之失,而歡笑自若也。胡家無變易,身無損傷,而安然自若也。
              人皆見富豪於前,不見夫耗失於後。人皆知順利於一日,而不知覆敗於將來。何惡者、之反自得?而善者、之反致屈乎?不見夫刀兵死者乎?不見夫盜賊擄掠者乎?不見夫水溺火焚者乎?謂:「天無報」。天又將安報乎?不見乎刀兵過境,而無恙者乎?不見乎水火焚溺,而克完全者乎?不見乎歷坎坷,而享榮貴者乎?謂「天無報」,天又將安報乎?
              夫歷苦難而死者,善惡皆有之,人皆謂無以別也。夫焉知天之所別者。非人人所能別乎?非人之所能別,又焉知天之所能別乎?人非天,不知天,天生人,皆知人,其又何爽?
              人皆不知惡之隱伏暗昧也,皆不知己心、他心之不可測,則焉知彼心、他心之所以為,所以作乎?見其面不見其心,觀其人不觀其行,知其行不知其心之所之,則焉知人之所以善,所以惡?夫焉知天道之所以還,所以報乎?何思、之弗思也?善惡其微矣乎?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是為序。
            太歲庚申年仲冬月二十八日鸞書於鹽源縣之明善園


            7楼2018-02-04 21:49
            回复
              天律聖典卷一:律原紀述
              南極九光洞天勾陳天皇上帝
                惟丙辰,孔子遊於無量洞空天,視彼下土,欷歔而歎:「傷哉民乎?將不利於劫!」
                乃歌曰:「道兮,何運之衰?
                     世兮,何數之危?
                     異端兮,其飛。
                     民兮,民兮,我心悲。
                     斁吾道,壞吾理,毀吾綱,墜吾紀。(斁,毀壞)
                     淵淵兮,伊於胡底?
                     滔滔兮,吾不知其所止?」
                既歌而返,愀然坐於大成殿。
                顏子、曾子,與諸及門侍於側。
                孔子不悅。
                顏子避席起,敬而問之曰:「夫子其有憂乎?」
                孔子喟然歎曰:「丘之憂也深矣!汝知之乎?復坐,吾語汝:夫六經,吾之刪訂也。衣冠禮樂,聖人之教也。典墳謨烈,聖人之言也。刑法政事,聖人之治也。道德仁義,萬世之則也。今奇而易之,吾道其弗行也!將毋憂?」
                顏子曰:「民之蔽深,以其世習之變。非其是,亂其政,為道之損,損之不已必益。倡其亂,害其道,為道之剝,剝之不已必復。異端熾,吾道其終墜;異端熄,吾道終復行。盈虛消長,天之道也,陰消陽長,理之然也。其又何憂乎?」
                孔子曰:「弒殺叛逆,民未知懼也。奸盜邪淫,民未知止也。奇淫巧變,民弗知止也。此無他:民未知報也。吾道其將行者,數也。亂之止,世之趨,愈下矣!將若之何?」
                曾子曰:「惟感應一篇乎?雖有註,而未有條例,以彰報應。報施明,民將知所懼矣!夫此篇,上律天界,下律冥曹,中律民間,苟彰其所報之例,以律之,民未有弗懼者矣!夫子其請之乎?」
                孔子曰:「將弗許,若之何?」
                顏子與曾子皆曰:「無弗許,但請之。」
                孔子悅。乃命子貢執諸符簡,會三教,集諸天,請於通明。
                玉尊曰:「律在我,命在太上,曷往同請之?」,
                乃詣八景,乃伏蕭臺,表奏者三,而太上許之。
                於是靈關廓啟,閭闔洞開。
                太上道君,御八景,坐蕭臺,檄龍八極,敕命九垓,蔭靈羽蓋,激起法雷,萬聖輻輳,諸天徘徊;仰凝眸而披襟,嘯九重之崔嵬,舞霓裳之燦爛,羌紛沓以霏微。
                玉帝頫須,眾聖羅拜。五老執香以靜聽,玉女揚煙於太空,紫雲彌覆,寶光充天。
                太上朗嘯洞章;啟寒靈丹殿,開玉匱錦霞之囊。乃示諸天。乃詔聖眾。
                喟然歎曰:「天道靡常,惟德是與。律憲靡施,惟以自取。劫會有窮,我道靡壞。天何言哉?惟於象著。造化於無形,施之而曲當。大周天地,細入微塵,範圍之而不過,曲成之而靡遺。其又何律乎?」
                玉尊曰:「惟以警世,而使無害今以畀之。將律萬世於無窮!」
                太上曰:「律以例,不若誅其心;誅其心於不言,莫若律其例之可畏。子其傳諸律,吾說諸道,而孔丘彰其例可矣!」
                於是諸天駭然竦立而聽。
              七元寶錄洞天萬星教主北極太皇上帝
              天章灿著律昭然,玉匮瑶函云锦篇;
              不是尼山亲请问,四千八万也难传。
              玉清聖境第一宮清虛上帝


              8楼2018-02-05 20:15
              回复
                天律聖典卷一:第一感應章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太上曰:「天道至私,用之至公。善則福之,惡則禍之,報若以類,故曰:「至私」。高者下之,下者舉之,太過者損之,不及者益之,用之適中,故曰:「至公」。天地之間,二氣相薄,呼吸相通,其猶橐籥。隨感而通,觸機而覺,動乎念中,形於言行,樞機之發,榮辱相應。善兮福倚,惡兮禍伏,如影隨形,報之甚速。作之於己,報之於身,形影相隨,靡有間離。善惡禍福,惟自召之。」
                  孔子曰:「天道無私,隨感而應,無弗適中其機宜。天道好還,隨機而投,無弗曲當其所為。感應之機大矣哉!『言行』、君子之樞機,『善惡』、禍福之機樞。君子居其室,屏其物,澄其心,絕其欲,當其無有念之動,無以為禍福之應。動乎念中,發乎樞機,形乎言行,善惡存焉,禍福至焉,感斯應,應斯報矣!故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形之與影,相隨而弗離也。善惡之與禍福,相報而弗爽也。天無以禍福於人,而人自禍福。禍福無以畀於人,而善惡為禍福。善兮惡兮,禍兮福兮,何辨之弗早辨也?」(畀=給予)
                  玉尊曰:「善之與惡,無形有形也,『心』與『身』而已矣。善焉、報之福,惡焉、報之禍。隨其所欲而作之,即隨其所欲而報之。以當其所為之直,若暗報、明報、近報、遠報、遲速報,若己身報、家口報、妻女報、兒孫報。報雖有殊,而遠、近、遲、速、明暗,無或爽矣!惟有所作,即有所報,作雖有殊,而不免於報,則一也。善之與惡,禍之與福,若形影之相隨,其亦有或爽者乎?」
                玉清聖境第二宮黃素紫靈元老上帝


                9楼2018-02-05 20:16
                回复
                  玉清聖境第二宮黃素紫靈元老上帝
                    第二天地神明章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太上曰:「天性好善,人性好惡。天道好生,人道好死。夫人非好死,而自速之,天其死之邪?以其無生地。人之所好,天必從之。天之所好,而人必反之。天其絕之邪?人其絕天邪?天不絕人也,必有以示之;而弗悛者,而乃絕之。司過之神,其赫臨乎?在人頭上,在人身中,幽獨暗昧,其能昧乎?錄其罪惡,奪其紀算,災禍其逃,貧耗其免乎?算盡則死,其能生乎?弗瀕於死地,是以弗死。弗立於生地,是以弗生。知之生死,可以出世。欲求長生者,其去彼取此。」
                  孔子曰:「天以彝德,以畀於人,欲其為善,不欲其為惡,以置之死地。夫人皆好生而惡死,乃弗為善以安其生,而為惡以速其死;是好生而不得其生,惡死而不免於死。背善向惡,積過成罪,始於幾微,成於弗解,終其滅身。天死之,天之不得已也。是故神明之於『過』也,不欲其過而錄之也,雖有三台北斗以錄之,三尸以言之,灶神以奏之,神司以鑒之,以其惡之不可縱也,而縱之者其死之。天之於惡也,不欲其遽死也。故刑禍以懲之,災星以警之,貧耗以苦之,減算以待之,欲其自悛也,而弗悛者,而乃死之。是故過也者,而弗悛者,而乃死之,是故過也者,言乎其錯失也,非道之謂也。罪也者,過之著也。惡也者,天之所弗容,地之所弗載也。合而言之:『過』也。屋漏愧行,幸人不見,天其共見;隱微虧心,幸人不知,神其共知。謂天為窈茫,天其非茫;謂神為杳冥,神其非冥。謂罪惡有所不報,天其無所不報。刑禍隨,吉慶避,惡星災,紀算奪,貧耗苦,非報也乎?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不至於滅身而弗止。是故惡死而避其所以死,乃可以弗死;好生而求其所以生,乃可以長生。」
                  玉清聖境第三宮玉京山華陽上帝
                    玉尊曰:「過有攸作,報有攸歸。過有明暗、隱顯、輕重、大小,報亦如之。凡諸行住坐臥,出入起居,動靜語默,幽微隱獨,日夜時刻,皆有神司鑒察,錄其罪過,較量而報對之,無有漏者。三官五帝,三界四府,皆選舉古來聖君賢相,以為主宰。所統曹屬,皆選舉當生有道、有德、忠孝節義、清廉正直之子,以備仙僚,以充儲佐。以為糾察廉訪之神,以為各部將帥、神吏、神兵,其次以為巡遊鑒察之神,以為城隍司命之神,山川、五道、里域、都官、社令、土地、功曹之神。生而為英,歿而為靈,良不誣也。
                    各有品級差等,以專其任,其里域社令、土地等神,以呈報於城隍覈定,小者係由發落,其大者或轉移都統,或上奏天曹,或彙呈酆都,移下十王依律定罪。有生受冥刑者,惡症怪病是也。有歿受冥刑者,三百六十獄是也。有種種罪惡,即有種種刑法以治之。每省有都督、城隍,監臨各地隍司,漢紀信以封天下都城隍,總監天下隍司,隨時有升降賞罰之權。若諸五嶽、四瀆、山林、川澤、井泉、溝渠、舍宅、城村、里巷、道路、橋樑,以及曠野幽僻之地,皆有神司鑒察,以奏五帝,上奏天曹考較,又有日遊神,夜遊神,空中來往巡遊鑒察之神,地上巡遊鑒察之神,每省有鑒察大神,節制司鑒。
                    斗口王繕以孝行成道,性烈衝馳,鐵面無私,蒙道祖賜以金鞭火輪, 朕賜以玉訣,殺伐一切不正之神,都天糾察,總管一切。來往巡遊鑒察之神,查記人間功過,巡遊以報司監,司監以報都監,都監以報都天糾察,糾察以奏上三官。有善惡童子,乃係三官職奏之神。又二十八宿,每一宿輪流值日,記註察鑒人間善惡,亦監臨諸司監之神,其有忠孝節義,有德人家財產性命,不應橫被惡類傾害者,以及住世星官,有難,事在危急者,立刻飛奏, 朕即立刻下旨,令救護保全,有已奏而違命者,有差遲而失救者,責在該輪流管事值日星宿身上,有難寬之典。
                    更有拖衣落食,貧耗無依之類,陽壽未盡,皇天無絕人之意,責成星宿諸神,每日賜他三分衣祿,不許忽略,責有攸歸。
                    堯皇帝以封上元天官,主管大千世界,諸仙升降之司,眾生功過罪福之由。正月十五下界,親察人間善惡。舜虞氏以封地官,掌握五嶽八極四維,地曹獄囚諸獄,眾生生死輪迴。七月十五下界。大禹治水有功,以封水官,掌管江河、水地、萬靈之事,水災大會劫數之期,水府幽枉之魂,或輕生、或謀害、循環報復,或誤投、或數定、察其應否死於波濤,牒付水司龍神,甄別行事,十月十五下界。
                    商湯氏以封火官,主管火府各部,應被焚燒者,收取平日妄求之財,付於灰燼。軒轅氏治世功成,乘龍昇天,元始封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總司雷令,每月初六,及旬中辛日,監觀萬天,浮遊三界,所統六府、四司,三十六大元帥,其五方蠻雷, 朕欽賜五斧,收取惡類。常以丙辰、丁巳日下界,考察奏於雷祖。三十六帥,以雷祖光中,分化雷聲大帝為統馭,以行號令。漢張飛忠義正烈,以封雷部,都督三十六雷,以行殛罰。又有太白星君,乃 朕通明耳目,監察諸星,以糾錯度,世人善惡,得遇星君,必有齊天之禍福。大千世界,四時有神仙昇天,四時有神仙下降,若無神仙下降,眾水有毒,人民均必多死。人分北斗之靈,以有生,故本命生辰,各隸斗樞,預定紀算之修短,故曰在人頭上。五斗星君,皆北斗之分真,以麗中天而主人之生死,即地皇之九子,昇為九皇,南斗註生,北斗註死。斗宮各有曹僚,佐理星垣,有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真武大帝,乃 朕之分真,鎮攝北天,為三垣都總管。其斗宮、每年六月初六日,九月初九日,每月初七、十七、二十一、二十七、皆是北辰下降。此日敬禮,獲福治災。世人不知天道,妄說天道無憑,鬼神無形,只徒闢開神道,散亂人心,肆行其惡,是與天為爭敵,如以卵投石,鮮有生全者矣!其諸條例, 朕為先摘仙條十二,以弁於下:
                    仙乎思凡,謫下凡間,磨煉不迷者,即度復本元。
                    仙僚、公件錯訛者,降級貶下塵寰。
                    失救善良者,視其未傷性命,降三級。已傷性命者,降謫投凡。
                    誤奏及冒奏者,降級。
                    司賞罰之權,而賞罰不當者,降級。
                    失監者降謫。
                    九等以外,妄禍福人者,削其職,仍發該曹受罪。
                    節孝善良,當救而不救者,削職定罪。
                    雖已受職,磨勘猶有宿過者,貶職待功。
                    雖已登仙,而孝行有未備者,磨勘仍降。
                    凡應降仙子,期限滿者復職。
                    應降仙僚,偶有失誤,待其功多補過,復職。被降謫而遂沈迷者,不度。
                  以上各條,略錄之耳,至於人律,則依綱目,以申其條可也。」


                  10楼2018-02-06 21:01
                  回复
                    玉清聖境第四宮太乙元王上帝
                      第三辨道章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太上曰:「由道之途,先辨其界;途有是非,界有邪正,辨之於心,施於進退。邪者、道之非,正者、道之是,是非在乎彼,進退存乎己。夫道者、理也,譬之途也。途無使於人,而人必由之。是非不辨,進退顛蹼,進退既昏,是非反覆。辨其是非,進退惟燭。是非既辨,刀斧割截;進退既明,江河驟決。會之於中,理之而得,知之進退,可以言道。」
                      孔子曰:「是者、言乎其正者也,進之象也。非者、言乎其邪者也,退之象也。道者、言乎其理也。猶之於途也,事之所必經,人之所必由者也。君子觀其邪正,而明是非,是非相推,而知進退。進焉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退焉與鬼神合其吉凶,與陰陽合其序。先是非而是非弗淆,後進退而進退克當。是故知者見之謂之『明』,仁者見之謂之『智』,是故君子,進則觀其是而玩其非,退則究其非而審其是。是非者、得失之機也。進退者、悔吝之朕也。君子辨其是非,進而無疑,退而無憂,其又何非道之有乎?是故知是非而不敢於先,知進退而不敢於後,可不慎乎?」
                    玉尊曰:「是與非辨之於先,而進退自無疑於後。進則進,退則退,沛然若江河之莫能禦也。君子進則觀其機,恐遺失足之憂也。退則觀其時,恐喪吾身之德也。若賄賂,若邪淫,若詭謀,皆非道也。若行義,若達道,若濟人,若救危,若忠孝,若矜恤,是道也。明辨之而進退之,其何疑乎?立德之基,其始於此。功過之辨,其本於茲, 朕有條焉,以垂於後。」
                    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
                      是非之界限-順天理、合人情、不自欺、不自慢、正直坦平、堅剛貞白,此是道也。逆天理、拂人情、悖倫紀、乖道義,此非道也。
                      進退之關鍵-自不履邪徑,至與人不追悔,宜進之關也。自苟或非義而動,至殺龜打蛇,此宜退之關也。
                      則字之目-一明決、二勇敢、三果毅、四曠達、五高明、六不搖惑、七不畏權勢、八不憚勞頓、九不戀資財、十不隨流俗。
                      進退明決,不為情遷之善,增以壽祿,註顯貴籍,以所求遂心,營業稱情報。過去生聰明智慧身,富貴平穩,畢世安和。
                      進退自然,隨在合道之善,增以貴祿,註九品仙籍,以生受壽考,富貴如意,歿受南宮鍊度,分別品籍宮殿超擢。
                      進退勇敢,不畏權勢之善,增以壽祿,註顯貴籍,以門庭閥閱,子孫顯赫報。過去生莊嚴有相身,富貴豪盛,子孫賢良。
                      進退高明,不為搖惑之善,增以壽祿,註福厚籍,以營謀稱意,富裕豐隆報。過去生端正有相身,子孫賢孝,福壽駢臻。
                      進退堅剛,不畏阻抑之善,增以貴祿,註福壽籍,以福壽駢臻,家興人旺報。過去生聰明厚重身,人中殊勝,富裕福壽。
                      進退貞白,修身不欺之善,增以貴祿,註三品神籍,以平安福壽報。歿陞天曹考校,分別為神。
                      進退正直,一生不苟之善,增以壽祿,註貴壽籍,以子孫發越,己身壽考報。過去生大智慧光明身,富貴上品,子孫紹美。
                      進退合道,臨節不改之善,增以壽祿,註九品仙籍。歿受南宮煉度,分別紀級。
                      以上諸條,行及一事以一福報,行及國家大事,以顯赫富貴報,行合自然,以仙品報。行持修身,再經考較,果無瑕疵者,分別大小輕重,大者以一品仙級報,小者以一品爵祿報,仍庇及子孫。
                      进退原为善恶关,先机审决是非看;
                      更加勇敢无欺慢,合道自然格天颜。


                    11楼2018-02-06 21:03
                    回复


                      13楼2018-02-07 21:43
                      回复
                        太青天高明上帝
                          第六明倫章 忠孝友悌。
                          太上曰:「大忠、不畏死,大孝、不畏難。大和不爭,大德不變。夫惟不變,故能成己;不爭、故無沴;不畏難、故誠;不畏死、故成。殺身成仁,其忠乃盡。委身成義,其忠乃備。竭力於二人,惟身是行,惟意乃真。真故能純,純則篤愛生,而敬慕不衰。故敬親者愛人,愛則無不和,和故無矜。愛則能敬,敬則不苟。行之於己,型之於家,稱諸鄉黨,而及乎人,以至於天下,可以治平。故絕欲去利,友悌乃濟。絕慢去偽,子職不匱。絕私去貪,棐忱乃見。知斯三者,可以明倫。」
                          孔子曰:「中心之謂『忠』,子奉老之謂『孝』,愛敬之謂『友悌』。根於心而發於色,誠於中而形於外,自然而然,未之有強也。故潔己奉公,端身不苟,此公忠也。委身以國,致命於大節,剛而不曲,危而不辱,至死不變,以報國家,此精忠也。處亂而不變,臨勢不阿,立身於危亡之際,成德於顛沛之間,大節不失於眾,大行不改於污流,此孤忠也。匡君以道,垂政不替,立式可則,正國而立,不改節而治,此大忠也。遭家不造,誠篤於異父母,順受而不怨,此純孝也。一念不忍,不勞親於危難,居處必敬,奉養不失其時,此仁孝也。善繼、善述,幹蠱於其先,濟美於其後,榮親於令名,此達孝也。孝始於親,而推於兄弟,型於妻子,流於鄉黨,人皆信之,及於國於朝,而人皆則之;垂式於後世,而萬世法之。『孝』之至德大矣哉!非君子其孰能與於此?」
                        玉尊曰:「友悌者,孝之推也。忠者,孝之流著也。『忠』與『孝』有輕、重、大、小,則其報有差等也。其公中者,或鄉黨,或國家,即一切語言行事皆是也。報以富者、潔己者也,報以貴者、興義舉而能成者也。『精忠』以死殉國者註鬼仙籍,或註於神道,『孤忠』尤上,則仙籍最上一級也。『大忠』者報以仙籍,最上一等也。忠於國者,於事者,報有差等也。至若『孝』,或純孝、仁孝、至孝、達孝,上者註以仙籍,中者富貴籍,其次衣食豐饒,生享富裕,上天之最重者,斯二者也。其推諸『友悌』,皆有食報之條,上天不負人也。」
                        乾元四品考校火官洞陽大帝
                          直言敢諫,正義以達之善,增以貴祿,註一等貴籍,以顯耀子孫,功名發越報。諫而棄命者,以仙籍註之。過去生端正威嚴身,富貴顯耀,後裔崢嶸。
                          臨難不屈,以死殉節善,增以厚福,註於三品神籍,分別曹治敘用。
                          不避內外,不計親疏。公忠自矢善,增以貴祿,註一等貴籍,以己身顯赫,子孫崢嶸報。過去生光明瀅淨身,顯貴安樂,子孫昌達。
                          立身污濁,處己危亡,不屈不變之善,增以貴祿,以所求遂心,家庭顯赫報。過去生俊秀莊嚴身,前程長厚,顯耀一門。
                          託寄不負,為謀不欺之善,增其壽祿,註一等貴籍,以一等甲等報。過去生福壽顯貴身,子孫稱意,富貴昌達。
                          立身成道,顯親揚名之善,增以貴祿,註貴壽籍,以貴壽隆盛報。過去生福壽無量身,富貴雙全。
                          作德保身,至誠感著之善,增以考求祿,註顯貴籍,以己身顯貴報。過去生福厚鄭重身,福厚隆裕。
                          就養有道,執敬不衰善,增以壽祿,註富厚籍,以富裕豐隆,昌達煥耀報。過去生智慧福壽身,智慧明淨,富貴安祥。
                          昆季無爭,雍和克肖之善,增以壽祿,註富裕籍,以富裕福厚壽考報。過去生圓滿端正身,富貴清閑。
                          敬格二人,厚待昆季,不鼓搖惑,不私妻子,不重資財之善,增以壽祿,註富貴雙全籍,以富貴雙全,子孫如意報。過去生崇重福量身,富貴崇重,子孫賢良。
                          以上諸條,擬其略、而比例其餘,行持終身不怠者,列以仙籍。半生如是者,註富貴籍。處常者以上例論,處變而不變者,以仙籍神籍敘用。其子孫或一世二世三世,至於多數世者,視其功德多寡大小,而蔭及之。
                        忠主孝亲兼友悌,慈祥恺悌德共济;
                          福寿增崇富贵全,端本心田为福地。


                        15楼2018-02-08 21:03
                        回复


                          16楼2018-02-08 21:08
                          回复
                            始震天丹天上帝
                              第七正化章 正己化人。
                              太上曰:「大化有基,弘于一人,惟身克正,以布乃真。故進退辨邪正,知機於其先,徑室戒欺履,指視其嚴,積德若不足,功崇乎其巔,而極於天,巍巍其浩然,明倫於在我,誠懇著於先,而及於天下,皆有所式焉。夫惟有所式,故式諸人,『式』斯上矣!君子己正於其物之前。」
                              孔子曰:「『進』與『退』界乎其邪正,正己之基也。『徑』與『室』戒乎其履、其欺,成己之機也。積功於崇高,累德於崔巍,此成己之昭著也。以德成己,以仁齊物,而人焉有不化哉?君子有以觀其道,而作乎其先,有以成其己,而成乎其物,仁德之行,其本乎此。」
                            玉尊曰:「『正』有大小之別:或一事正,即一事成己也,報以一福。或正於一念,遂及於終身者,報以貴籍。己正而人化,化一人者,報以一福。化十人者,報以十福。化百人者,報以百福。一門祥瑞,子孫賢良。或居官、或輔相、當時化其君,而更化及天下萬世,生享無疆之福,歿昇仙道之榮。惟有實行,即有實報,人其勗諸。」
                            東極真玉扶桑大帝
                              行化之標準-重倫常、存公道、行忠信、行仁恕、立德言、宏郅化。
                              忠主愛國,正己化人之善,增以壽祿,註九品仙籍,以富貴壽考,子孫顯達綿延報。過去生大圓滿福德有相身,富貴顯赫,壽考崢嶸。
                              敦倫飭紀,正己化人之善,增以壽祿,註九品仙籍,以壽考福慶,一門光顯報。歿受南宮煉度,分別三曹選敘。
                              潔己奉公,正己化人之善,增以壽祿,註一等貴籍,以善果增身,家門昌達報。過去生智慧福壽身,家門和睦,子孫賢良。
                              興利除弊,修正典型,正己化人之善,增以壽祿,註二等貴籍,以煥發門庭,顯貴崇重報。過去生端正聰明身,富貴顯達,子孫如意。
                              寬厚和平,虛衷受諫,正己化人之善,增以壽祿,註三等貴籍,以求謀稱遂,吉祥熾盛報。過去生厚重光明身,和平安穩,富貴稱情。
                              忠信正直,正己化人之善,增以壽祿,註福壽籍,以福祿豐隆,家門興盛報。過去生光明瑩淨身,求望如意,富貴雙全。
                              仁恕待人,慈祥愛物,正己化人之善,增以壽祿,註福壽籍,以子孫稱意,富裕福壽報。過去生福德莊嚴身,福壽駢臻,貴顯豪富。
                              謙恭敬慎,忍讓不爭,正己化人之善,增以壽祿,註顯貴籍,以名利顯達,營謀稱情報。過去生威嚴有相身,顯貴榮華。
                              博施普濟,弘化宣教,正己化人之善,增以壽祿,註九品仙籍,以福壽清寧,富裕安穩,子孫顯達報。過去生莊嚴圓滿身,富貴特盛,子孫綿延。
                              立德之言,助宣聖道,正己化人之善,增以壽祿,註九品仙籍,以壽祿安樂,子孫清貴報。過去分別品級,三曹選用。
                              以上諸條,擬其要者善者,而報以等差大小,為品級之高下。
                              正己端身化众人,恢宣治教格丹宸;
                              潜通帝谓增祥瑞,福报昭然默有神。


                            17楼2018-02-10 21:46
                            回复
                              太丹天赤皇上帝
                                第八行仁章 矜孤恤寡,敬老怀幼。
                                太上曰:「孤者數之厄,寡者數之危,老者數之壽,少者數之微。天惟憫之,而以躋於安,惟其愛之,而以矜其觀。惟君子者,知之而體之、矜之、恤之、敬之、懷之。若天之道,愛之而引居,仁之而不有,生之而不宰,成之而弗扭。夫惟不有,故其愛篤,愛篤故仁行,流化於克成。」
                                孔子曰:「以言乎『孤』,孑立無依之謂也。以言乎『寡』,索居無偶之謂也。以言乎『老』,得天之壽也。以言乎『幼』,受生之尚微也。君子觀其微,而契其懷,懷人者,天亦懷之。慕其壽而將其敬,敬人者天亦敬之。憫其寡而切其恤,恤人者天亦恤之。悲其子而矜其孤,矜人者天亦矜之。是故推仁於孤寡者,補天之不及也。推愛於老幼者,助天之所未周也。惟君子知之,之惟君子能之。」
                                玉尊曰:「數有孤寡者,造化之未周也,而矜、而恤,而福、而祿。年有老幼,數之有修短、考終、稚弱也,而敬、而懷,而富、而貴,報施有自然也。一日仁之,紀其一福。周歲仁之,祿其一紀。一事仁之,小者、報以一美,大者、增以一紀。一人仁之,報以一福。十人仁之,百人仁之,千萬人仁之,報之高官顯爵,數世赫奕。其尤上者,籍註仙名,生享人福,歿享天福,行『仁』者其勉之。」
                              北斗第一陽明貪狼太星君
                                措置周全,矜孤恤寡之善,增以壽祿,註富貴顯耀籍,以富貴顯耀,吉祥熾盛報。過去生富貴福壽身,富貴雙全,福壽無量。
                                危難急迫,救護保全,矜孤恤寡之善,增以壽祿,註顯貴籍,以顯貴祟重,富裕豐隆報。過去生福壽莊嚴身,福壽長命,富貴雙全。
                                伏義存仁,矜孤恤寡之善,增以壽祿,註富裕籍,以富裕殷實,貴顯稱情報。過去生莊嚴圓滿身,富貴隆厚,子孫賢良。
                                歲時賑濟,食衣周恤,矜孤恤寡之善,增以壽祿,註豪貴籍,以顯耀豪富,貴壽駢臻報。過去生福壽周全身,福壽雙臻,富貴並美。
                                排難解紛,曲全保救,矜孤恤寡之善,增以壽祿,註顯貴籍,以名利顯榮,富貴閥閱報。過去生智慧福壽身,顯達榮耀,子孫繁昌。
                                全節全仁,全名全義,矜孤恤寡之善,增以壽祿,註三等神籍,以三等考校,分別錄用。
                                敬愛體恤,敬老懷幼之善,增以壽祿,註清貴籍,以門戶昌達,清貴崇重報。過去生光明端正身,智慧聰明,富貴豐裕。
                                提攜保護,敬老懷幼之善,增以壽祿,註顯貴籍,以名利顯達,昌熾門庭報。過去生福壽智慧身,福壽無量,子孫昌達。
                                安恤體慰,敬老懷幼善,增以壽祿,註富裕籍,以富裕興隆,子孫發達報。過去生壽考福相身,壽考安樂,福祿豐盈。
                                服事如親,惜愛如子,敬老懷幼之善,增以壽祿,註三等神籍,以富貴福壽,子孫賢肖報。過去分別三等擢用。
                                以上諸條,有一時存仁者,以一福報。一事存仁者,倍以福報。有畢世存仁,恆久不變者,其子孫以三世福報。本世亦以福壽加增、富貴進益報,特出於眾。人不能行,而著力以行者,以神籍仙籍,分別紀錄。
                              孤寡甚怜数未周,更兼寿考九五畴;
                              尤当怀念存仁道,持守心田厚福收。


                              18楼2018-02-11 20: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