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交通不便,土地闲置,人气缺乏,产业未成体系兰州新区困局王登海国家级新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一直是地方政府争夺的金字招牌。2012年兰州新区升级为国家级新区后,社会各界对此发展寄寓了极大期望,希望兰州新区发挥西北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和转型示范平台的作用。然而回顾兰州新区5年的发展,兰州新区的现实发展与当时的期望仍存在较大落差。2017年底,《中国经营报》记者前往兰州新区调查采访发现,兰州新区交通不便,与周边老城区在资源要素流动,联动发展方面存在很大困难。而新区内由于大开大建,随处可以看到的是被圈占起来的闲置土地和高高耸立正待施工的塔吊,产业发展没有形成体系和集群,缺乏人气,在冬日刺骨的寒风中,新区更显得萧索荒凉。业内专家认为,兰州新区现实与预期存在较大落差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新区的发展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国家级新区含金量被稀释的现实困境,以及旧有开发模式的局限性。“遥远”的新区初到兰州新区,最大的困扰就是交通不便。新区与兰州市区目前虽然已经开通了城际高铁和数条公交路线,但二者相距70公里左右的路程仍然让人感觉“步履维艰”。据了解,市区到新区的动车班次单程运行时间需要50分钟,且每天只有六七趟车次,新区车站距离新区核心区较远,轨道交通难以满足新区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日常出行的需求。不仅是新区到兰州市区交通不便,新区内也同样如此。记者发现,公交班次少,甚至不少地区还尚未开通公交路线,而出租车更是罕见。一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新区内目前大概有100多辆出租车,但是这些出租车撒落在各个角落后,在大街上几乎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主要是车少地广,出租车投放太多根本无法获利。”记者注意到,滴滴打车等网约车虽然弥补了一些出行的需求,但是打车的时间成本非常之高。记者粗略统计发现,在新区一些工业园区等地方使用滴滴打到车的时间至少要等20分钟,而车辆到达接客点也需要10分钟左右。前不久刚从兰州新区调研返回的方塘智库创始人叶一剑对记者表示:“以前只觉得兰州新区和兰州市区之间的距离很远,而当你坐上班车或大巴车去真正感受时才知道,其空间的距离和心理距离都很远。”叶一剑就此表示,兰州新区如果和老城之间的距离太远,是不利于聚集人气,如果没有人气,那么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各行各业是很难成长起来的。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建筑的体量投入过大,就很容易导致新区在开发过程中财务链条的断裂,这也是很多新区都面对的问题。其实,对于兰州新区的交通问题,当地政府曾经也拟筹建有轨电车予以解决,不过这一项目现在已经停工,而对于停工的原因兰州新区当地居民有各种说法,但是新区管委会方面却闭口不谈。记者了解到,2016年,兰州新区经济发展局以(新经发投资(2016)69号及新经发投资(2016)70号)批准建设了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及2号线工程,该项目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建设。此前的招标文件显示,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一期工程起于中心广场站,线路全长15.107km,2号线一期工程修建纬一路站至经十路段,线路全长7.2 km,投资估算总额约26.46亿元。记者了解到,该项目由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 2017年2月15日,中国电建招标与采购网发布了项目流标公告。公告内容显示:根据项目公司(中电建兰州新区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关于立即停止有轨电车项目实施的通知》([2017]2号)的文件要求,目前项目施工活动已全面停止,现予以流标。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项目部项目总负责人白建华在受访时表示,该项目在2016年年底、2017年年初时正式停工,停工原因是接到了兰州新区的政府文件,而对于该项目的建设程度以及具体停工的原因,白建华则不愿意进一步透露。缺少人气“驱车行驶在兰州新区宽阔的马路上,很少能看到行人的踪迹,这里像是一个巨大的工地,到处都是空洞洞的楼盘和吊塔,被开采的山丘裸露着岩石,路边堆着建筑垃圾,到了晚上,除了作为安置房的彩虹城以及兰石集团的职工房外,大部分楼盘都是漆黑一片。”此前有媒体报道兰州新区时如是写道。而当记者走访一年后的兰州新区多个大型项目时却发现依旧如故。秦王川城市湿地公园内,数名建筑工人在景区门口作业,而景区内人烟荒芜,数条人行走廊通向芦苇深处,远处的芦苇草被风吹卷到了天空,一眼望不到边的景区内,除了记者外,没有一个游客。 冠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之称的兰州联创智业园,虽然已经建成了13栋办公楼,但是目前仅仅有3栋楼有企业入驻,而部分楼层入驻的企业独占一层楼,办公人员却寥寥无几。而在兰州新区另一个著名景区——西部恐龙园,号称引进世界顶级游乐设备及国内顶尖设计团队打造集观光、旅游、度假、科技体验展示为一体的国际化一站式4.0版乐园项目,但是也没有出现游客如织的现象。记者在探访兰州新区通达建材博览城时也发现,当地媒体在2014年曾报道项目招商发布会时称,通达国际一期建材家居博览城的招商入驻率已达到70%,但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一楼的店铺开业外,二楼整体上几乎为空铺。事实上,按照规划设想,兰州新区2015年人口要达到30万,2020、2030年分别达到60万、100万人口。但是2017年2月17日,甘肃省统计局发布的《关于2016年全省人口变动主要数据的通报》显示,2016年兰州新区常住人口14.28万人,自增率6.55%。兰州新区管委会对外公布的数据是现有人口近30万人。“当走入这里时会发现,30万的人口在此根本感觉不到人流。所以,就感觉这个地方很萧条。”叶一剑对此感同身受,他在调研了兰州新区后发现,兰州新区除了开发尺度很大以外,很多空房子其招牌很大,但内里缺少内容。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刘士林认为,由于兰州城市空间本身比较局促,可能最初设置兰州新区的设想主要是为城市发展拓展新空间。但建设新城新区需要投入的建设资金比较大,对于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偏低的城市是不利的。同时,由于地广人稀是中西部地区的普遍特征,在新城新区要想在短期内集聚起一定规模的人口也是比较困难的。为了带动人气,兰州新区也曾想了一定的解决办法,从2013年开始,兰州市委、市政府机关及部分市直部门和单位共16个部门、近700名干部职工正式移至兰州新区办公,但巨大的行政成本让移至新区办公的单位又陆续迁回市区。此外,兰州市又实施“出城入园”政策,鼓励市区工业企业向新区搬迁,但大部分搬迁企业规模偏小,转移企业也主要集中在制造环节,产业层次不高,对新区整体发展推动力度有限。土地利用效率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设立后社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兰州新区在成立后,也设定了较高的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兰州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兰州新区将通过三步走战略,到2030年使新区城市人口规模达到1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170 平方公里,GDP达到2700亿元左右。其中到2015年的发展目标是新区框架、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交通及城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60平方公里,GDP达到500亿元左右。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是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GDP达到1000亿元左右,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110平方公里。如果按照上述数据计算,兰州新区2020年生产总值目标相当于兰州市2011年生产总值的73%。以2011年为基期年,兰州新区到2015年、2020年生产总值的预期年均增速分别为66%、43%,远高于同期甘肃省和兰州市约10%左右的经济增速。而实际情况是,兰州新区2015年的GDP仅仅为125.5亿元,年均增长34%,距离500亿元的目标差距甚远。在此背景下,2016年,在《兰州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中降低了发展目标,《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20%。一方面经济发展尚未完成规划所期的相关指标,而另一方面,兰州新区建设用地的实际增长速度却很快。依据《兰州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以及《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兰州市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的批复》(甘政函〔2013〕152号),兰州新区2020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80平方公里,规划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建设用地指标48平方公里。《兰州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实施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兰州新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62.8平方公里(含已供未建用地面积9.3平方公里),提前实现2015年规划目标。城市建设用地年均增加约13平方公里,远高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排的年均9.6平方公里增长量。同时,上述报告还表明,根据对现状城乡建设用地的汇总统计,兰州新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达111.3平方公里,人均用地面积506平方米,村庄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达到264平方米,各项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明显偏大。记者了解到,《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新建城市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应在85.1 ~ 105.0 平方米/人内确定。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印发《关于促进国家级新区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国家级新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并强化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土地投资强度、人均用地指标的整体控制。2016年,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落实“十三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目标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0%的目标。业内人士认为,在土地政策发生转变的背景下,兰州新区土地相对粗放利用,规模快速扩张的趋势将难以持续,在今后的发展中,急需大力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