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东北黑土地上到处一片金黄秋收的景象,但在农村,留守中老年劳动力成了秋收的主力军,而年轻的“农二代”们却是孔雀东南飞人未归。据中国青年网报道:按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东三省每年净流出的人口约200万人。很多东北人会到长三角、珠三角就业,走的基本都是年轻人,人才“东南飞”现象严重。长此以往,东北有沦为空巢的危险。(图/文 北疆记录者)
黑龙江、吉林、辽宁的生育率分别为1.03%、1.03%和1.0%,远低于全国水平的1.5%,甚至比日本和韩国都要低。经济不景气,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太高,使得东北的年轻人都不敢生孩子。东北人口为何加速减少?除了较低的出生率,人口流失是主要原因。图为:空荡荡的东北农村街道。
年轻人越来越多离开东北,生孩子又少,整个人口结构自然也更快老龄化。东三省正在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图为:一处因人少生意冷淡而关闭的商店。
由于不对等的人口流动,如今,很多贫困地区的农村已沦为空巢,因为俺们村里的年轻人都到城里打工去了。而东北三省的人口流失,则是因为那疙瘩的年轻人都纷纷南下闯世界去了。图为:留守中老年人在自家门口种的大葱,由于人口少,随便种点就够吃了。
从当年的闯关东到如今的孔雀东南飞;从解放初期的老大哥,到眼下的老大难,东北三省的角色转换折射出它们的发展窘境。图为:一个东北自然村屯,它与几十年前相比,除了房子由泥草房变成了砖房外,似乎发展变化并不太明显。
秋收了,年轻人回不来,留守的老人成了最后坚守土地的“看守者”。图为:两位老人正在收拾农机械,准备未来一段时间收庄稼时以便机械不发生故障。
一辆正在被修理的大型农机械。
产业凋敝带来的经济不景气,使得东北的年轻人不愿生孩子,觉得养孩子成本太高,让人望而生畏。同样,经济不景气收入必然降低,倒逼着年轻人离开东北南下闯世界。图为:在一家农户门口,由于人口少,房主就简单种了几棵小白菜。
一户农家后院种植的各种蔬菜,不算太多,但足够留守老人和孩子吃了。
一处闲置的庭院。
正在干活的留守妇女和男人。
农村留守妇女上山采摘的药材。
晾晒的辣椒,留着过冬用。
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和黄豆地。
金黄深绿融为一体的黄豆地,再过一段时日,这里的庄稼就该秋收了。
成片的玉米地。
据中青网报道: 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东北地区相关政府和部门也曾想过不少办法。海外招聘、高薪留人,可想要留住人才又绝非提高薪水这般简单。与东南沿海相比,东北一些地方政府的手还是伸得太长,市场的手又显得太弱。表面上的留不住人才,实质上却是东北陈旧的体制机制的反映。
东北黑土地通往外界的铁轨,与南方不同的是,这条铁轨对年轻生产力而言,只是一条单行线,只出几乎不回。身在外地打拼的东北年轻人,对此,你们又有什么感同身受呢?不妨吐槽。若喜欢,敬请转发图集,关注上方“北疆记录者”,查看更多东北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