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画,也称铁花,安徽芜湖特产,为中国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铁画是以低炭钢为原料,将铁片和铁线锻打焊接成的各种装饰画。它将民间剪纸、雕刻、镶嵌等各种艺术的技法溶为一体,采用中国画章法,黑白对比,虚实结合,另有一番情趣。
铁画的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并逐渐享誉四海。
铁画是以铁为墨,以砧为砚,以锤代笔锻制而成。铁画的品种分为三类:一类为尺幅小景,多以松、梅、兰、竹、菊、鹰等为题材,这类铁画衬板镶框,挂于粉墙之上,更显端庄醒目。第二类为灯彩,一般由4至6幅铁画组成,内糊以纸或素绢,中燃银烛,光彩夺目,动人神魄。第三类为屏风,多为山水风景,古朴典雅,蔚为壮观。
芜湖濒临长江,交通便利,曾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自古以来铁冶业就十分发达。发达的冶铁业和高超的锻技,为芜湖铁画的创造提供了先天的基础和条件。
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芜湖铁画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工艺精湛、技艺高超著称于世。铁画始于明末清初的康熙年间,由芜湖铁工汤天池与芜湖画家萧尺木相互砥砺而成,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芜湖铁画源于国画,具有新安画派落笔瘦劲简洁、风格冷峭奇倔的基本艺术特征,是纯手工锻技艺术。它以铁为原料,经红炉冶炼后,再经锻、钻、抬压焊、锉、凿等技巧制成。既具有国画的神韵又具雕塑的立体美,还表现了钢铁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是一种独具风格的艺术。
芜湖铁画曾参加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匈牙利布达佩斯造型艺术展,并赴日本、科威特、意大利、尼日利亚、沙特、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1959年~1960年老艺人储炎庆和几位弟子制作的大型铁画《迎客松》、《梅山水库》和铁书法《沁园春·雪》等作品布置在人民大会堂。芜湖铁画历经了340多年的承传和发展,在传统形式的尺幅小景、画灯、屏风基础上,又创有立体铁画、盆景铁画、瓷板铁画和镀金铁画,形成了座屏、壁画、书法、装饰陈设和文化礼品等五大系列二百多个品种,以其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和魅力,在艺坛独树一帜。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安徽省芜湖市的杨光辉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芜湖铁画历史发展】
铁画的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铁画诞生于芜湖,始创于清康熙年间,始创于清代康熙年间的芜湖人汤鹏。而溯其源,乃是长江之滨,以拥有250万年古人类活动,数千年古代铜铁冶炼历史而著称的人类“火文化”重要发祥地芜湖之杰出代表。由明末清初祖籍徽州的铁匠汤天池,与徽州画派著名画家肖云从激情碰撞所创立,迄今已经300多年历史。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并逐渐享誉四海。芜湖铁画是安徽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代表作。
汤鹏,字天池。清顺、熙(1644~1722)间铁画艺人。祖籍徽州,迁居江苏溧水。他少为铁工,与画室为邻,“日窥其泼黑势”,从中受到启迪而创出铁画。铁画一经问世,不仅“远客多购之”,而且“名噪公卿间”,士大夫阶层人士把它作为“斋壁雅玩”之物欣赏,文人墨客更是赋诗著文加以赞扬。清代金石家朱文藻在《题铁画》一诗中作了生动的描述:“乍看似墨泼素绢,山水人物皆空嵌。风飘秀色动兰竹,雪催老杆撑松杉。华轩逼人有寒气,盛暑亦欲添衣裳。最宜桦烛晓风夜,千枝万蕊发翠岩。元明旧迹共谛视,转觉暗淡精神减。”清国子监祭酒芜湖诗人韦谦恒对铁画推崇备至,在《铁画歌》中唱出;“独怜奇技坐天穷,江天日暮酒钱空”。
汤天池所作的铁画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少,现知仅有《四季花鸟》(藏故宫博物院)、草书对联“睛帘流竹露,夜雨长兰芽”(藏安徽省博物馆)、山水《溪山烟霭》(藏镇江市博物馆)。
铁画的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并逐渐享誉四海。
铁画是以铁为墨,以砧为砚,以锤代笔锻制而成。铁画的品种分为三类:一类为尺幅小景,多以松、梅、兰、竹、菊、鹰等为题材,这类铁画衬板镶框,挂于粉墙之上,更显端庄醒目。第二类为灯彩,一般由4至6幅铁画组成,内糊以纸或素绢,中燃银烛,光彩夺目,动人神魄。第三类为屏风,多为山水风景,古朴典雅,蔚为壮观。
芜湖濒临长江,交通便利,曾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自古以来铁冶业就十分发达。发达的冶铁业和高超的锻技,为芜湖铁画的创造提供了先天的基础和条件。
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芜湖铁画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工艺精湛、技艺高超著称于世。铁画始于明末清初的康熙年间,由芜湖铁工汤天池与芜湖画家萧尺木相互砥砺而成,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芜湖铁画源于国画,具有新安画派落笔瘦劲简洁、风格冷峭奇倔的基本艺术特征,是纯手工锻技艺术。它以铁为原料,经红炉冶炼后,再经锻、钻、抬压焊、锉、凿等技巧制成。既具有国画的神韵又具雕塑的立体美,还表现了钢铁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是一种独具风格的艺术。
芜湖铁画曾参加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匈牙利布达佩斯造型艺术展,并赴日本、科威特、意大利、尼日利亚、沙特、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1959年~1960年老艺人储炎庆和几位弟子制作的大型铁画《迎客松》、《梅山水库》和铁书法《沁园春·雪》等作品布置在人民大会堂。芜湖铁画历经了340多年的承传和发展,在传统形式的尺幅小景、画灯、屏风基础上,又创有立体铁画、盆景铁画、瓷板铁画和镀金铁画,形成了座屏、壁画、书法、装饰陈设和文化礼品等五大系列二百多个品种,以其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和魅力,在艺坛独树一帜。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安徽省芜湖市的杨光辉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芜湖铁画历史发展】
铁画的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铁画诞生于芜湖,始创于清康熙年间,始创于清代康熙年间的芜湖人汤鹏。而溯其源,乃是长江之滨,以拥有250万年古人类活动,数千年古代铜铁冶炼历史而著称的人类“火文化”重要发祥地芜湖之杰出代表。由明末清初祖籍徽州的铁匠汤天池,与徽州画派著名画家肖云从激情碰撞所创立,迄今已经300多年历史。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并逐渐享誉四海。芜湖铁画是安徽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代表作。
汤鹏,字天池。清顺、熙(1644~1722)间铁画艺人。祖籍徽州,迁居江苏溧水。他少为铁工,与画室为邻,“日窥其泼黑势”,从中受到启迪而创出铁画。铁画一经问世,不仅“远客多购之”,而且“名噪公卿间”,士大夫阶层人士把它作为“斋壁雅玩”之物欣赏,文人墨客更是赋诗著文加以赞扬。清代金石家朱文藻在《题铁画》一诗中作了生动的描述:“乍看似墨泼素绢,山水人物皆空嵌。风飘秀色动兰竹,雪催老杆撑松杉。华轩逼人有寒气,盛暑亦欲添衣裳。最宜桦烛晓风夜,千枝万蕊发翠岩。元明旧迹共谛视,转觉暗淡精神减。”清国子监祭酒芜湖诗人韦谦恒对铁画推崇备至,在《铁画歌》中唱出;“独怜奇技坐天穷,江天日暮酒钱空”。
汤天池所作的铁画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少,现知仅有《四季花鸟》(藏故宫博物院)、草书对联“睛帘流竹露,夜雨长兰芽”(藏安徽省博物馆)、山水《溪山烟霭》(藏镇江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