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善
听说闻名遐迩的关帝庙重新修建了。一天,我从县城柴沟堡出发,沿着洋新公路西行8公里,便到了关帝庙村。重新修建的关帝庙就坐落在公路北边。

关帝庙的山门位于1.5米高的基台上,一进三间,入深5米,脊高6.5米。翼角高翘,雄伟壮观。门额上书写“关帝庙”三个字,两边抱住上是黑底金字对联,上联是“出世入世随意过本可一笑传之”,下联是“天王人王平等观安用五体投地”。山门里面,迎面是笑容可掬的大肚弥勒佛,笑看着芸芸众生和世态炎凉。


进入山门,最北面的是伽蓝殿,也是关帝庙的正殿,位于2米高的基台上,一进三间,殿阔10米,入深6米,脊高10米。五脊六兽,飞檐高挑,气势恢宏。门额上是“伽蓝殿”,左边一竖行小字“果岚敬书”,两侧抱柱上的对联,上联是“玉泉皈依誓愿护寺安僧”,下联是“昔日汉寿亭侯忠肝义胆”。殿内神台上是正在持笏板读《春秋》的关公,关公两旁各有一个灵童,是伺候关帝爷的侍者。台下两侧,关公右手的前边是周仓,手执青龙偃月刀;后边是王甫。关公左手的前边是关平,怀里托着关公的大印,后边是赵累。他们四位都是关公的部属,关公走麦城被害,这几人也前后殉主或阵亡。正殿内的墙壁上,彩绘“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火烧新野”、“夜读春秋”、“刮骨疗毒”、“五关斩将”、“水淹七军”等单幅连续壁画,画工精细,栩栩如生。


伽蓝殿东侧是财神庙,面阔1间,入深5米,殿内神台上塑有财神爷比干神像。比干文官打扮,头戴宰相帽,五络长须,手持如意,身着鳞袍,足蹬元宝靴。东边墙上是面目威严的赵公明身骑黑虎,一手执钢鞭,一手捧元宝,给人们送财宝。西边墙上是赵公明的四个部下: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领着两个小孩,推着小车,车子上放着元宝。台下边分别是招财和进宝两位仙子,穿着黄、蓝两色衣服,手里各拿着一幅对联,分别是“招财进宝”和“恭喜发财”,寓意招引进财气、财宝。


伽蓝殿西侧是马王庙,殿阔1间,入深5米,殿内神台上塑有马王爷神像。马王爷即马神,又称华光大帝,是道教的神明,管理六畜的神。传说马王爷长有三只眼,又称“三眼灵光”。马王爷是一位大红脸,面貌狰狞,有4条臂膀和三只眼睛。他面孔虽恶,却心地善良,保佑马匹繁衍健壮,对养马人也有求必应。所以在以农牧为主的北方地区,马王爷受到广泛的供奉。在我们张家口地区,马王庙里供奉的是马芳将军,他是蔚县人,是明代镇守边陲的名将,当时就有“勇不过马芳”之说,同时代的诗人尹耕还留下“威名万里马将军,白发丹心天下闻”的诗句。马王庙的东、西墙上,就是画着马芳将军英勇作战的战斗场面。


东配殿是“奶奶庙”,基高2米,殿阔9.5米,入深5米,脊高7米。门前的对联是“求儿只需行善积德;送子不图金银珠宝”。殿内神台上供奉着三尊神像,中为碧霞元君,左为佩霞元君,右为紫霞元君,俗称“三仙奶奶”。后边的墙壁上塑着108个小孩。碧霞元君,即天仙玉女泰山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奶奶。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让老百姓多子多福”。碧霞元君阴佑妇女儿童健康平安,能让无孕得孕,有孕顺产。佩霞元君和紫霞元君,都是她的护法神。

西配殿是“三贤殿”,基高2米,殿阔9.5米,入深5米,脊高7米。门前的对联是“无勤莫学数风流要用功;有志方成三进士当为榜”。殿内神台上是王浮龙、王宝龙、王光龙“三进士”的塑像。墙壁上画着他们勤奋读书、刻苦练功、英勇作战的壁画。

王浮龙,自幼勤勉嗜学,酷爱武术,性情耿直侠义。道光十七年乡试考取丁酉科武举。道光二十一年殿试中式辛丑科武进士。朝考录取,功名既得,奉命南行,初任浙江丽水营守备,因战功卓著,又擢升宁海参将,又转宁波府参将,赏戴花翎,为正三品武官。道光二十八年,领村民首建关帝庙。竣工后,将原六合房改名为关帝庙,村名以庙得名至今。王浮龙御外守疆,屡建战功。一次赴诸葛村进剿倭寇,因救兵不至,力战身亡。王宝龙,自幼延师习武,清道光间入县学,宣化府试为武秀才。道光二十年经直隶省乡试中式庚子科武举。二十四年兵部会试又殿试中式武进士。时值中英鸦片战争,南疆边事纷起,奉诏任广西怀集营守备,为正五品武官,披坚执锐,统领军务,威震边陲,名扬当时。王光龙,清道光间进县学习武。道光二十三年由乡试考取癸卯科武举,三十年兵部会试再行殿试中式庚戌科武进士,累官陕西神木守备营,加副将衔,为从二品武职官员,隶属于总兵,统理一协之军务。至是威抚边疆,使百姓安宁守业,商贾流通,士民咸重德之。王氏三兄弟同取进士,在封建社会的科举时代,实属罕见。在怀安的历史上“一门三进士”的称誉,一直家喻户晓,流传至今。

再往南,是与山门同殿的天王殿,中间的神台上迎北站着的是韦陀佛爷,头戴凤翅兜鍪盔。足穿乌云皂履,身披黄锁子甲。两侧是四大天王神像。东面是:东方持国天王多罗吒,手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毗琉璃,手持宝剑。西面是:西方广目天王留博叉,手持赤蛇;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手持宝伞。中国佛教徒认为,南方增长天王持剑,司风;东方持国天王拿琵琶,司调;北方多闻天王执伞,司雨;西方广目天王持蛇,司顺。组合起来便成了“风调雨顺”。天王殿的抱柱上也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横挥宝杵丕振宗风”,下联是“直对慈容钦崇法化”,横额是“三洲感应”。
关帝庙是一座以道教为主,囊括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综合性寺院,是我县信教民众开展宗教活动的重要道场。今年,计划在天王殿两侧,各建一座钟楼和鼓楼,使关帝庙寺院的配套设施更加完善。

关帝庙门前有两棵古柳树,东边一棵树干很粗,基径2米多,六七个人也搂不住,下边已形成树洞,能藏三四个人。现在树高仅十来米,树冠不成形,已显老态龙钟的样子,树龄有三四百年。西边一棵从根部分出三股杈,树高40米,基径1.5米有余,树龄200多年,盘根错节,虬枝苍劲,如龙爪飞扬。神树之所以神奇,据说是因为它很灵验,不少善男信女在其树前祈祷许愿,多数能应验。自从拆了庙以后,剩下的两棵树就一年不如一年,枝叶减少,树梢上出现了干圪杈。

关帝庙的对面,过去有一眼老井,由四块石碑对成的四方井口,井深6米,井口1米,下边直径1.2米,井底下有木头涵,水从西南往东北流着。井中的水虽然很凉,但冬夏无常喝了都不跑肚。当年,这眼井也很神奇。水面深不见底,放一长梯不落底,人顺梯而下不落沉,一年到头,水流不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抗日战争时期,三十八军路过关帝庙村扎营,一个营的人吃水而水位不降,就连部队长官都觉得神奇。在关帝庙村界范围内,机井打50米深,出水量就可达每小时80吨,而周围村庄机井基本均少水而不旺。如今,这眼井已闲置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