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棹碧涛春水路吧 关注:31贴子:1,202
  • 29回复贴,共1
@韩岫
可是我也不知道怎么开,你能开么?


1楼2018-02-06 08:54回复
    朝堂上少有今日这般争论的,不过也是,自来出征是大事,本就不好定夺。听着各位重臣言说,有担忧劳民伤财的,也有要铁血一战的。自己则站在下首,只顾竖耳听,低头不言。
    正凝神听大臣们争论不休之时,耳边传来一声招呼——“林郎缄口不言,不知心中有何意见?”
    抬目一扫,见是吏部韩郎,抿唇轻道:
    “自然……主战。”


    2楼2018-02-06 10:09
    回复
      2025-05-20 12:20:22
      广告
      其实。。我是懵x的。。我现在还没找好立场


      3楼2018-02-06 21:51
      回复
        让我看看资料 明天回你


        4楼2018-02-06 21:51
        收起回复
          先有陈将军义正言辞,有万夫莫当之势,而后再听到主战的字眼,也不觉得如何惊奇了。淡淡问
          “为何?”
          我与他人微言轻,即便说什么,怕也影响不到圣人的裁决,只是各抒己见,当做个彼此了解的机会好了。何况打仗是武官的事,文官只是参谋罢了。


          5楼2018-02-09 22:18
          收起回复
            听他问为何,欣然一哂。
            “不然要割地奉献,下嫁公主?而今国内安稳,钱银粮草充足,为何不打。”
            语气仍然淡淡的,抬头平淡地望着他。于大唐而言,实在没有必要对吐蕃一忍再忍。
            “其实谈和自然要派出使者,路途遥远,边疆混乱,也不知哪位愿往。”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2-10 22:25
            回复
              割地赔款自是不可,下嫁公主?吐谷浑狼子野心,又反复无常,哪位公主嫁过去,怕没有好日子过。但我不是好战之人,也没有军旅中人那一腔热血。
              “钱粮充足不是打仗的理由,即便是丰年,打仗一样劳民伤财,能和何必战呢。”
              使者这活我不想接,倒也不觉得有何艰险。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何况尚未开战。
              “只要开出的条件合适,出使未必就艰难。韩某以为,当分别派使臣到吐蕃、吐谷浑,给出不同的条件,两者利益不均,便会内讧,到时候联合一个打一个,比现在同时防备两国容易得多。”


              7楼2018-02-11 10:20
              收起回复
                挑眉。
                “哦?那么依韩公之见,何为条件合适?”
                和谈,必然要许诺。不论是军事援助,还是给予钱财牛羊,或是其他,都不会是小数目,亦伤国本。
                “我私以为,吐谷浑国土小,林木面积广大,很难耕种。且有吐谷浑王族掌权,我们与他们和谈相对容易。然吐蕃国土大,部落群族纷杂,各个势力分支很难统一,要与之和谈,即使成功,也维持不了多久。和谈奉上的金银财帛无数,岂不也是劳民伤财。且吐蕃骚扰我边境国土的百姓数年,那里的百姓也是大唐的子民……”
                说到最后,语气仍然平淡。自己虽然凉薄,但蛮夷侵略国土都要忍气吞声,也很难。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2-11 10:42
                回复
                  2025-05-20 12:14:22
                  广告
                  吐蕃与吐谷浑,哪个好打,我不知道,什么条件合适,我也不知道。扫了一眼朝堂上其他人。
                  “韩某只是提出建议,若要实施,还需要仰仗兵部和礼部。”
                  “林司直所言不无道理,只是现今吐谷浑拒绝朝贡,此风不可长,韩某倒是以为先安抚吐蕃,对抗吐谷浑为宜。”


                  9楼2018-02-11 11:13
                  收起回复
                    天下哪里有好打的仗呢。听他说起兵部,不由低笑。
                    “说来,兵部有几位明公正是主和的。”
                    “如今吐谷浑立场艰难啊——有吐蕃在后虎视眈眈,又有大唐在前巍峨耸立,两边都打不过,可怜在夹缝中求存。”
                    这种立场,难怪他们左右摇摆。也不知吐谷浑是因王族懦弱,还是内部矛盾,才让他们这样不尴不尬的求存。
                    “我倒觉得,吐谷浑是经商要道,一旦打起来会牵扯对方利益。既然那块地方大家都不想打,自然更好安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2-11 11:24
                    回复
                      “吐谷浑接连来犯,又拒绝朝贡,可看不出半点委曲求全之意。林司直是否太过悲天悯人了?”
                      这战事本是因吐谷浑而起,却还对敌人存怜悯之心,岂不是东郭救狼?
                      “吐谷浑畏惧吐蕃,就来犯我大唐,难道大唐弱于吐蕃吗?自然该让他们看看大唐的实力。至于吐蕃,倒没有那么迫切。”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8-02-11 12:05
                      收起回复
                        “悲天悯人?”
                        头一次听到有人给自己按上这个头衔,新鲜地抿唇一笑。
                        “罢,对我国而言只要二者分利不均,不能结盟便好。”
                        细细想来,大唐已不适合再扩张土地。吐谷浑也好,吐蕃也罢,皆是和降最好。到时我强他弱,收作属国,年年供奉才是。
                        堂前大臣们自一句句地讨论,也有不少窃窃私语。微侧身,低声道:
                        “吐谷浑拒绝来贡,不知可是因为吐蕃之故。我暗自猜测,这来往商贾互市,龙蛇混杂,许是有些猫腻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2-11 18:31
                        收起回复
                          “大唐以仁爱治国,从不主动侵犯别国,倒是这些蛮夷不守规矩,无法无天,蛮族果然是蛮族。若能将儒学传入吐谷浑,教化他国百姓,倒是一桩好事。”
                          他忽然低语,侧耳聆听
                          “林司直此言何意?”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8-02-11 19:39
                          收起回复
                            “向来官商……结合,自然,里边有许多便利。”
                            本想说官商勾结,硬是改了口。再抬目看一眼韩公,便垂目决定改日送韩公一套唐史。开疆安国,本就是君王一大功绩,说来侵略,也可说是成王败寇。这话里太深,眼下也不好讨论,便仍然顺着互市的话题。
                            “据我所知,吐谷浑的畜牧发达,尤其战马培养,更有冶金技术,制造兵器,吐蕃和吐谷浑接壤面积广,要互市起来很容易。而我国地大物博,与我国互市的好处,远远大于与吐蕃互市的好处。所以……为何吐谷浑还要接连侵扰我国呢?”
                            “每年互市中藏有端倪,无论是我们国内出了卖国之人,还是吐蕃从中挑唆——这些都不过是猜测一二罢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2-11 20:12
                            回复
                              2025-05-20 12:08:22
                              广告
                              “林司直是觉得,吐谷浑与吐蕃勾结,与通商有关?”
                              听他说来,都只是臆测,却也不无可能。然而如今去查其中出了什么纰漏,或是内情,都为时已晚。
                              “无论别人如何挑拨,终究还在一个利字,只要吐谷浑明白,挑衅大唐绝无好处,想也不会如此猖狂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8-02-11 22: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