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和资讯每天都扑面而来,天文地理、医学养生、学习方法、娱乐八卦、人生道理,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获得最全面、最权威的资料,我们仿佛一下子变成了通晓万物的人。听到什么观点和道理,都不觉得新鲜,别人一张嘴,我们早已准备好“那个我知道”,“这个我听过”,“你说的我都懂” 来回应对方。
但是大家还记得电影《后会无期》里那句经典台词吗?“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流露出世人太多的自卑,无奈和彷徨。从小到大,我们学知识,长见识,懂道理,就是为了在更加了解这个世界的基础上,有能力有资本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并成就一番事业。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是道理越懂越多,却仍然碌碌无为的度过每一天,他的成就是永无止境的平庸。
他们始终不明白,懂道理不等于知道,懂道理也不等于行动。一句话: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懂道理≠知道
很多时候,我们说听懂了、明白了,其实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认识和深刻的洞察,也就是虽然听到,但并不知道。一方面是因为认知水平不够,仅仅停留在对这句话表面意思的理解上,没有抓住本质;而另一方面则因为这个道理和观点跟自己固有的认知有差异,因而出现矛盾和挣扎,最终并未真正接受。比如虽然懂得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却每天都做着不用干活,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梦;虽然知道孩子的培养,需要家长的耐心陪伴和引导,却一边心不在焉地陪孩子,一边紧盯着手机刷不停。
懂道理≠行动
电影《闻香识女人》中阿尔·帕西诺饰演的史法兰中校有这样一句台词:“我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毫无例外的,我总是知道哪条路是正确的,我知道,但是我从不走那条。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太***难了。”
这就解释了很多人在面临人生选择或遭遇困难时,为什么明知道如何做是对的,却最终没有选择那么做的真实原因是:逃避困难和害怕失败。
一个新的道理出现,对自己现有思维和行为模式无疑会带来冲击和挑战,如果你打心眼里认同并接受,你就需要为此做出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改变就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的不适应,不习惯甚至伴随痛苦。而人的天性使然,会更倾向于拒绝改变,这也情有可原。因此人们在获知新的道理后首先会选择逃避困难,典型表现是拖延,懒惰和熟视无睹。网上有句话听上去有点刺耳,但不无道理:大部分人努力程度之低都轮不到拼天赋。你离你的目标很远仅仅是因为你没努力,就是懒,除此别无其他。
我们都知道很多商业大佬习惯早起,勤奋程度让人望尘莫及。比如苹果现任CEO库克早晨4:30左右就开始收发邮件,5:00通常就已在健身房锻炼,据说他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郭台铭起床时间据说也是四五点,起床后游泳或跑步,7:00到办公室,一直工作到深夜。自称创业三十五年以来,每天平均工作15小时。看到这样的新闻和故事,我们的确感觉很励志,学到了“优秀的人比我们还努力,还勤奋”的道理,但是很多人听了就算了,从没想过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比现在更努力,更勤奋?相反,你一定会听到这些为自己开脱的理由,“4点钟起床对身体不好”,“冬天是养生的季节,应该晚起”,“我就是早上起不来啊”,“起来那么早干嘛啊”,总之可以找到上千条不要早起的理由,保证绝不重样。
很多人就算知道自己学习能力下降,薪资水平低于市场,也不愿为此努力,殊不知因害怕挑战,不愿做出改变就很难做出点成绩。我有一个朋友文章写得并不好,但在他领导不抛弃不放弃的悉心指导下,文章渐渐有了些起色,时间久了也有了质的飞跃,她曾对我说,改变是痛苦的,它会打破你原有的思维模式,你不能依靠主观习惯去做事,没错,改变是痛苦!但每个人只要想要进步就需要有改变自己的勇气。
但是大家还记得电影《后会无期》里那句经典台词吗?“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流露出世人太多的自卑,无奈和彷徨。从小到大,我们学知识,长见识,懂道理,就是为了在更加了解这个世界的基础上,有能力有资本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并成就一番事业。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是道理越懂越多,却仍然碌碌无为的度过每一天,他的成就是永无止境的平庸。
他们始终不明白,懂道理不等于知道,懂道理也不等于行动。一句话: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懂道理≠知道
很多时候,我们说听懂了、明白了,其实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认识和深刻的洞察,也就是虽然听到,但并不知道。一方面是因为认知水平不够,仅仅停留在对这句话表面意思的理解上,没有抓住本质;而另一方面则因为这个道理和观点跟自己固有的认知有差异,因而出现矛盾和挣扎,最终并未真正接受。比如虽然懂得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却每天都做着不用干活,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梦;虽然知道孩子的培养,需要家长的耐心陪伴和引导,却一边心不在焉地陪孩子,一边紧盯着手机刷不停。
懂道理≠行动
电影《闻香识女人》中阿尔·帕西诺饰演的史法兰中校有这样一句台词:“我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毫无例外的,我总是知道哪条路是正确的,我知道,但是我从不走那条。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太***难了。”
这就解释了很多人在面临人生选择或遭遇困难时,为什么明知道如何做是对的,却最终没有选择那么做的真实原因是:逃避困难和害怕失败。
一个新的道理出现,对自己现有思维和行为模式无疑会带来冲击和挑战,如果你打心眼里认同并接受,你就需要为此做出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改变就意味着某种程度上的不适应,不习惯甚至伴随痛苦。而人的天性使然,会更倾向于拒绝改变,这也情有可原。因此人们在获知新的道理后首先会选择逃避困难,典型表现是拖延,懒惰和熟视无睹。网上有句话听上去有点刺耳,但不无道理:大部分人努力程度之低都轮不到拼天赋。你离你的目标很远仅仅是因为你没努力,就是懒,除此别无其他。
我们都知道很多商业大佬习惯早起,勤奋程度让人望尘莫及。比如苹果现任CEO库克早晨4:30左右就开始收发邮件,5:00通常就已在健身房锻炼,据说他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郭台铭起床时间据说也是四五点,起床后游泳或跑步,7:00到办公室,一直工作到深夜。自称创业三十五年以来,每天平均工作15小时。看到这样的新闻和故事,我们的确感觉很励志,学到了“优秀的人比我们还努力,还勤奋”的道理,但是很多人听了就算了,从没想过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比现在更努力,更勤奋?相反,你一定会听到这些为自己开脱的理由,“4点钟起床对身体不好”,“冬天是养生的季节,应该晚起”,“我就是早上起不来啊”,“起来那么早干嘛啊”,总之可以找到上千条不要早起的理由,保证绝不重样。
很多人就算知道自己学习能力下降,薪资水平低于市场,也不愿为此努力,殊不知因害怕挑战,不愿做出改变就很难做出点成绩。我有一个朋友文章写得并不好,但在他领导不抛弃不放弃的悉心指导下,文章渐渐有了些起色,时间久了也有了质的飞跃,她曾对我说,改变是痛苦的,它会打破你原有的思维模式,你不能依靠主观习惯去做事,没错,改变是痛苦!但每个人只要想要进步就需要有改变自己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