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我回到老家呆了数日,见了不少老朋友,也拜访了久不走动的老街坊和老邻居。在和大家或聚会、或玩乐、或坐聊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了这样的一种“碎嘴”——不少村里的父母们都叹息道:现在的儿媳妇越来越难伺候了!
例一:
周华今年24岁,去年娶了个叫小芳的媳妇儿,小他一岁,是隔壁村的。据周华的妈妈(54岁)说,小芳还没嫁进家门的时候,就要求她家先在县城买套房子,并明说婚后绝不回农村这个家里来。
果然,婚后小芳从来没有回来过周华农村的老家,一天也没有孝顺过公婆。反倒是由于小芳不会做饭,周华上班太忙(小芳不上班),她这个做婆婆的不得不亲自跑到县城去,专门为小两口做了三个多月的饭,每顿饭都尽量做的不重样,为的就是不让儿媳妇挑毛病。
可没想到,三个多月后,小芳竟嫌婆婆呆的时候太长了,妨碍了她的自由,明目张胆的让婆婆“还是回到村里去住吧”,她自己“可以叫外卖”。
例二:
赵强的单身纪录保持到了33岁,这个年纪,在城市里或许不算什么,但在他们村,就带有“这辈子都说不下媳妇”的性质了。他家的条件尚可,但现在农村娶媳妇特别难,只要不是很优秀的男人,那可真要费些事儿了。于是,他的父母四处托人说媒,花了十万块钱的彩礼,这才终于说到了媳妇儿——一个带着5岁女儿的二婚女人,30岁,名字叫小丽。
别看小丽属于二婚,还带着孩子,但赵强全家依旧不敢小觑了人家,整家上下都围着人家转,丝毫不敢怠慢,生怕人家拍拍屁股走人。他们家现在的分工是这样的:赵强上班挣钱;公公(64岁)在地里干农活挣点小钱;婆婆(61岁)在家里做家务、做饭;奶奶(83岁)照看小丽带来的这个5岁的女儿;小丽吃、喝、玩、乐。
赵强的妈妈说:“我们全家辛苦些没什么,只要媳妇不三天两头闹事就行……她没跟我们家要房子,我们已经长长的舒了口气了。”
例三:
王哲(29岁)的妈妈(60岁)前几天气呼呼的跟人说,她快要被她的儿媳妇(25岁)给气死了——她家的情况和上面说的周华家差不多,为了给儿子娶媳妇,先在县城买了套房子,然后媳妇根本不回来孝敬老人——做为婆婆的她,专门在县城照顾孙子,那天因为有病在身,实在没有力气做饭,只好喂孙子吃了一碗泡面。结果,就因为这碗泡面,儿媳妇对她大发雷霆,什么难听的话都能说得出口,甚至很脏的字句也会用到。
老人是个性子挺要强的人,她在村里一辈子都没向任何人服过软,结果,现在竟然被一个小辈如此教训……
上面三个例子,只是我从众多例子中随意选取出来的,这种现象,据说在目前的农村已经很普遍了。用不少老人的话来说,就是:现在娶个媳妇儿,就像是迎回来一尊神佛,必须好生供着才行,稍有怠慢,就会生出各种事端。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农村婚姻市场中女性资源的极度匮乏。不是农村年轻女性少了,而是她们要么打工去了城市,要么毕业留在了城市,全都见识过了大都市的繁华,谁还愿意再回到落后的农村?
女性资源的匮乏,就造成了婚姻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从而又导致彩礼的虚高,这些普通农民不把家里花个底朝天,谁能娶到媳妇?正因为结婚的代价太高,所以都怕离婚,因为一旦离了,就等于至少两代人的心血白流了。
在这个离婚率高得吓人的社会,应该只有农村人,才会如此惧怕离婚,才不会用熟视无睹的眼光来看待离婚吧。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ba87ca3d9b0a304e5222a0f2e1c9a7c3/4cec304e251f95ca96502c8fc5177f3e6609524c.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9ac1c033c4e251fe2f7e4f09787c9c2/eba8251f95cad1c8ef1e421e733e6709c83d514c.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de92bb47291f95caa6f592bef9167fc5/fef995cad1c8a786808ff4376b09c93d71cf504c.jpg)
例一:
周华今年24岁,去年娶了个叫小芳的媳妇儿,小他一岁,是隔壁村的。据周华的妈妈(54岁)说,小芳还没嫁进家门的时候,就要求她家先在县城买套房子,并明说婚后绝不回农村这个家里来。
果然,婚后小芳从来没有回来过周华农村的老家,一天也没有孝顺过公婆。反倒是由于小芳不会做饭,周华上班太忙(小芳不上班),她这个做婆婆的不得不亲自跑到县城去,专门为小两口做了三个多月的饭,每顿饭都尽量做的不重样,为的就是不让儿媳妇挑毛病。
可没想到,三个多月后,小芳竟嫌婆婆呆的时候太长了,妨碍了她的自由,明目张胆的让婆婆“还是回到村里去住吧”,她自己“可以叫外卖”。
例二:
赵强的单身纪录保持到了33岁,这个年纪,在城市里或许不算什么,但在他们村,就带有“这辈子都说不下媳妇”的性质了。他家的条件尚可,但现在农村娶媳妇特别难,只要不是很优秀的男人,那可真要费些事儿了。于是,他的父母四处托人说媒,花了十万块钱的彩礼,这才终于说到了媳妇儿——一个带着5岁女儿的二婚女人,30岁,名字叫小丽。
别看小丽属于二婚,还带着孩子,但赵强全家依旧不敢小觑了人家,整家上下都围着人家转,丝毫不敢怠慢,生怕人家拍拍屁股走人。他们家现在的分工是这样的:赵强上班挣钱;公公(64岁)在地里干农活挣点小钱;婆婆(61岁)在家里做家务、做饭;奶奶(83岁)照看小丽带来的这个5岁的女儿;小丽吃、喝、玩、乐。
赵强的妈妈说:“我们全家辛苦些没什么,只要媳妇不三天两头闹事就行……她没跟我们家要房子,我们已经长长的舒了口气了。”
例三:
王哲(29岁)的妈妈(60岁)前几天气呼呼的跟人说,她快要被她的儿媳妇(25岁)给气死了——她家的情况和上面说的周华家差不多,为了给儿子娶媳妇,先在县城买了套房子,然后媳妇根本不回来孝敬老人——做为婆婆的她,专门在县城照顾孙子,那天因为有病在身,实在没有力气做饭,只好喂孙子吃了一碗泡面。结果,就因为这碗泡面,儿媳妇对她大发雷霆,什么难听的话都能说得出口,甚至很脏的字句也会用到。
老人是个性子挺要强的人,她在村里一辈子都没向任何人服过软,结果,现在竟然被一个小辈如此教训……
上面三个例子,只是我从众多例子中随意选取出来的,这种现象,据说在目前的农村已经很普遍了。用不少老人的话来说,就是:现在娶个媳妇儿,就像是迎回来一尊神佛,必须好生供着才行,稍有怠慢,就会生出各种事端。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农村婚姻市场中女性资源的极度匮乏。不是农村年轻女性少了,而是她们要么打工去了城市,要么毕业留在了城市,全都见识过了大都市的繁华,谁还愿意再回到落后的农村?
女性资源的匮乏,就造成了婚姻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从而又导致彩礼的虚高,这些普通农民不把家里花个底朝天,谁能娶到媳妇?正因为结婚的代价太高,所以都怕离婚,因为一旦离了,就等于至少两代人的心血白流了。
在这个离婚率高得吓人的社会,应该只有农村人,才会如此惧怕离婚,才不会用熟视无睹的眼光来看待离婚吧。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ba87ca3d9b0a304e5222a0f2e1c9a7c3/4cec304e251f95ca96502c8fc5177f3e6609524c.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9ac1c033c4e251fe2f7e4f09787c9c2/eba8251f95cad1c8ef1e421e733e6709c83d514c.jpg)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de92bb47291f95caa6f592bef9167fc5/fef995cad1c8a786808ff4376b09c93d71cf504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