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不是山吧 关注:13贴子:272
  • 13回复贴,共1


1楼2018-02-26 10:41回复
    背景:至道九年,卢靖琛走马上任工部都水清吏司。值年,江苏雨涝,凡近江、湖、河低洼之区,间有积水淹浸秧苗;六月,两江总督上书:“日又复大雨如注,江潮涌灌,倒漾入城,大门外附近民房庐舍亦被淹漫。”派令委员卢靖琛南下治水。


    2楼2018-02-26 10:58
    回复
      【第一幕】卢靖琛南下江南走访当地居民,发现城内积水严重,污秽之物荡涤无遗,臭气熏天。又访雨涝灾况严重之地,发现洪水势大、水闸年久、失修,断定是官绅堵塞水闸而不及时开启的原因造成了城内河道的死水状况。


      3楼2018-02-26 11:08
      回复
        【第二幕】靖琛发现原因后不急着上书回报,找了当地治水官员陈道明做进一步了解,道明说上任官吏之所以选择关闭水闸是因为朝廷经费不够,而吴地水涝又频繁,关闭水闸曾一时解决了这一问题所以就沿用至今,不过已有其他良方。卢靖琛问是何良方?得知原来此方原是引湖入海。商讨之下,凿山取道虽解燃眉之急终也不是长久之计,靖琛劝阻再议。此计虽暂搁,但陈卢二人惺惺相惜。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8-02-27 20:21
        回复
          【第三幕】新计尚未谋划,江南再降暴雨。随之引发了时疫,灾情愈发严重,黎民滋惧。道明找来靖琛,宣为民心切,插桩定志,欲先斩后奏,使后湖之水倾泻无余而后快。靖琛认为凿山取道之举弊大于利且有切断龙脉的危机,不允。两人不欢而散。
          靖琛怜惜道明慧根,是夜欲访再行劝说,发现房中有一居士。此人面如常色修八尺有余,竟不留辫。谈话间,原来二人同为反qin 复 明之士,借此番治水欲断大 清 龙脉。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8-02-27 20:28
          回复
            【第四幕】两人相谈甚欢,靖琛悄然离去。回去后左思右想,知此事兹体盛大,不敢轻举妄动。翌日面无二色,照常访问灾情,欲倾其重为根治时疫,同时暗中收集妄逆之证。龙潭虎穴中,常有窥窃,靖琛愈发难行。一连数日走访,靖琛不慎感染时疫,卧病在床。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8-02-27 20:30
            回复
              【第五幕】道明借机大型水利工程,凿山如火如荼。一边靖琛身体每况愈下,恐有性命之忧。道明心急如焚,担心招来朝中之人。靖琛借此机会趁机提出要回京养身。道明权益再三,想回京路长,等到京都便是走败行踪再发兵过来,此时已然大功告成,遂应声允诺,并派人跟行。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8-02-27 20:37
              回复
                【第六幕】既出江南道,靖琛心忧龙脉,假意不知监禁,称病无法行路找了个客栈入住,私下委派侍从阿达将消息传出。阿达为防夜长梦多,连夜启程赶赴京口。最终将消息传给了上司a。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8-02-27 20:41
                回复
                  【第七幕】上司a接到消息后不敢停歇,将来龙去脉陈表,上奏朝廷。朝廷发兵镇守江南,道明等人的黄粱大梦因此奄熄旗鼓。而靖琛这厢最终也遥遥抵京,赶忙请了大夫,告病休养。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8-02-27 20:47
                  回复
                    【第八幕】道明锒铛入狱,罪恶深重,将于秋后问斩。靖琛应邀指认道明,意为最后一审。狱中再相见,二人已各自一方,追忆往事,又各有心锁。尘埃落定,再次不欢而散。道明问斩,靖琛旧疾复发。靖琛抱病家中月余后再次请命朝廷,重修江南水患。时至年关,江南一案终告一章节。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8-02-27 21:00
                    回复
                      亲爱的陛下:
                      您好。我前些日子因为治理永陵水患而大病一场,耽搁了治水的进程,这虽非我本意,但我仍觉得十分抱歉。永陵,是大清的祖脉,里头葬有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曾祖福满、祖父觉昌、父亲塔克世等人的墓地陵园,意义非凡。然而连年来频繁的水灾,滔天席卷着黎民百姓,实在是一大害。我曾走访过当地的地形,又了解了很多历史上的治理方法,得知当地官员采用了“关闭水闸”的方法——这是不妥的。修建水闸,需要长期的监测。费用浩大不说,革新换代也很频繁,这种经济效益注定不是长久之计。上任地方官员陈道明采用的是引湖入海的方法,后来此人的行径已不用说了,狼子野心。
                      两条路既然都走不通,然而黎民百姓却生灵涂炭,我于心不忍。是以今日刚好了病,不敢怠慢,向您及时反映当地的灾情,并恳请您通过我以下的建议:
                      一,关闭水闸的方法,是不能再用了。但目前暂时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此方,所以停止使用的过程应要徐徐图之。
                      二,修建明渠,排水沟,傍山而行。利用山体高低差的优势,通过自然手段,引进梯田。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水库水压,还能同时灌溉农田,一举两得。
                      三,退耕还林。我们都知道,水的天敌人是木。永陵常受水患,这是因为其地形所造成的无可避免的问题,唯有长年累月的多植树木,才可达到双重保障的效果。
                      我愚昧,仅凭这微不足道的能力想到以上的方法,期望或许可行。希望您看过我的建议,能给出中肯的评价,我将整装待发、彻夜不眠地等待您的旨意。
                      卢靖琛
                      XX年X月启


                      17楼2018-03-01 10:04
                      回复
                        臣日来以治永陵水患,大病一场,耽搁治水之行,此虽非臣之本意,然臣犹觉甚恐。永陵,大清之祖脉,葬有努尔哈赤之六世祖猛,曾祖福满、祖父觉昌、父塔克世等之墓园,意义非凡。然连年数灾水患,滔天席卷,百姓涂炭,实是一害。臣访过土之地,得多其治,知土官以“闭闸”处之——此不可也。建闸,须久之监测。费不言,革亦甚频,此利定非久计。地官陈道明,引湖入海之法释之,后人之行已不待言矣,狼子野心。
                        二路既阻,然则百民涂炭,臣不忍于心。是以今大病初愈,莫敢怠慢,及时应陈表灾情,恳君因臣下之:
                        一,闭闸之法,是不用也。而今暂无可代之方,故止用之事当徐徐图之
                        二,修明渠,泄水沟,傍山而行。以山高下差也,引进梯田。此不惟可轻赋水压,犹以溉田,一举两得。
                        三,退耕尚林。我等皆知,水之敌为木。永陵常被水患,盖其地之所致无可避之也,惟经月之植木,乃可重保也。
                        臣愚,以此区区之能知以上之法,庶或可行。愿陛下省臣言,得中之论,臣将严以律、终夜不寐而待君之旨。国以民为本,百姓之颠连困苦,苟有纤毫不得上达,皆臣等之咎也。区区微诚,伏乞圣鉴。谨奏
                        卢靖琛
                        至道九年十二月启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8-03-01 19:21
                        回复
                          背景:至道九年,卢靖琛走马上任工部都水清吏司。值年,永陵雨涝,凡近江、湖、河低洼之区,间有积水淹浸秧苗;六月,总督上书:“日又复大雨如注,江潮涌灌,倒漾入城,大门外附近民房庐舍亦被淹漫。”派令委员卢靖琛南下治水。
                          【第一幕】卢靖琛北上永陵走访当地居民,发现城内积水严重,污秽之物荡涤无遗,臭气熏天。又访雨涝灾况严重之地,发现洪水势大、水闸年久、失修,断定是官绅堵塞水闸而不及时开启的原因造成了城内河道的死水状况。
                          (卢靖琛,当地居民a)
                          【第二幕】靖琛发现原因后不急着上书回报,找了当地治水官员陈道明做进一步了解,道明说上任官吏之所以选择关闭水闸是因为朝廷经费不够,而吴地水涝又频繁,关闭水闸曾一时解决了这一问题所以就沿用至今,不过已有其他良方。卢靖琛问是何良方?得知原来此方原是引湖入海。商讨之下,凿山取道虽解燃眉之急终也不是长久之计,靖琛劝阻再议。此计虽暂搁,但陈卢二人惺惺相惜。
                          (卢靖琛,陈道明)
                          【第三幕】新计尚未谋划,永陵再降暴雨。随之引发了时疫,灾情愈发严重,黎民滋惧。道明找来靖琛,宣为民心切,插桩定志,欲先斩后奏,使后湖之水倾泻无余而后快。靖琛认为凿山取道之举弊大于利且有切断龙脉的危机,不允。两人不欢而散。靖琛怜惜道明慧根,是夜欲访再行劝说,发现房中有一居士。此人面如常色修八尺有余,竟不留辫。谈话间,原来二人同为反qin 复 明之士,借此番治水欲断大 清 龙脉。
                          (卢靖琛,陈道明,居士b)
                          【第四幕】两人相谈甚欢,靖琛悄然离去。回去后左思右想,知此事兹体盛大,不敢轻举妄动。翌日面无二色,照常访问灾情,欲倾其重为根治时疫,同时暗中收集妄逆之证。龙潭虎穴中,常有窥窃,靖琛愈发难行。一连数日走访,靖琛不慎感染时疫,卧病在床。
                          (卢靖琛)
                          【第五幕】道明借机大型水利工程,凿山如火如荼。一边靖琛身体每况愈下,恐有性命之忧。道明心急如焚,担心招来朝中之人。靖琛借此机会趁机提出要回京养身。道明权益再三,想回京路长,等到京都便是走败行踪再发兵过来,此时已然大功告成,遂应声允诺,并派人跟行。
                          (卢靖琛,陈道明,随行c)
                          【第六幕】既出永陵,靖琛心忧龙脉,假意不知监禁,称病无法行路找了个客栈入住,私下委派侍从阿达将消息传出。阿达为防夜长梦多,连夜启程赶赴京口。最终将消息传给了工部侍郎。
                          (阿达,侍郎d)
                          【第七幕】侍郎接到消息后不敢停歇,将来龙去脉陈表,上奏朝廷。朝廷发兵守永陵,道明等人的黄粱大梦因此奄熄旗鼓。而靖琛这厢最终也遥遥抵京,赶忙请了大夫,告病休养。
                          (侍郎d,陈道明)
                          【第八幕】道明锒铛入狱,罪恶深重,将于秋后问斩。靖琛应邀指认道明,意为最后一审。狱中再相见,二人已各自一方,追忆往事,又各有心锁。尘埃落定,再次不欢而散。道明问斩,靖琛旧疾复发。靖琛抱病家中月余后再次请命朝廷,重修江南水患。时至年关,永陵一案终告一章节。
                          (卢靖琛,陈道明)


                          19楼2018-03-01 19:38
                          回复
                            臣日来以治永陵水患,大病一场,耽搁治水之行,此虽非臣之本意,然臣犹觉甚恐。永陵,大清之祖脉,葬有努尔哈赤之六世祖猛,曾祖福满、祖父觉昌、父塔克世等之墓园,意义非凡。然连年数灾水患,滔天席卷,百姓涂炭,实是一害。臣访过土之地,得多其治,知土官以“闭闸”处之——此不可也。建闸,须久之监测。费不言,革亦甚频,此利定非久计。地官陈道明,引湖入海之法释之,后人之行已不待言矣,狼子野心。
                            二路既阻,然则百民涂炭,臣不忍于心。是以今大病初愈,莫敢怠慢,及时应陈表灾情,恳君因臣下之:
                            一,闭闸之法,是不用也。而今暂无可代之方,故止用之事当徐徐图之
                            二,修明渠,泄水沟,傍山而行。以山高下差也,引进梯田。此不惟可轻赋水压,犹以溉田,一举两得。
                            三,退耕尚林。我等皆知,水之敌为木。永陵常被水患,盖其地之所致无可避之也,惟经月之植木,乃可重保也。
                            臣愚,以此区区之能知以上之法,庶或可行。愿陛下省臣言,得中之论,臣将严以律、终夜不寐而待君之旨。国以民为本,百姓之颠连困苦,苟有纤毫不得上达,皆臣等之咎也。区区微诚,伏乞圣鉴。谨奏
                            卢靖琛
                            至道九年十二月启


                            20楼2018-03-01 19: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