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拜察济尔哈朗原籍京师,其父为吉林驻防八旗打牲乌拉协领,自入关以来,世居于此。时年进京归故籍就考,途中为广览风土人情以备科举,绕道至山东。发觉此处驻防八旗风习迥异于东北,痼疾颇多。
①东北驻防八旗有抗俄平叛、封禁巡边之功,常受京城嘉奖,发展壮大拥有充足的物质保障。且因关外地广人稀,八旗战时出兵,闲时农亩,饷银与关内兵丁无异,旗田可自给口粮。历史上,康熙二十三年至咸丰八年为东北八旗鼎盛时期。[1]
②直省驻防八旗较为薄弱,清朝初年,八旗子弟人尽可兵,然而,驻防八旗人口在百年间翻了三四倍,同时不可离开驻扎地50里地域限制。闲丁愈多而兵有定额,且未披甲者亦被禁止从事其他生产活动,驻守八旗纯粹依靠兵饷为生,对朝廷的依赖严重,生计问题突出。又因统治日趋稳定,兵丁生活散漫,热衷于斗蟋蟀、玩雀鸟、逛戏园子,官兵骑射技能十分生疏。[2]
③根据本次科举背景(乾嘉年间),故物价飞涨也成影响驻防八旗生计的一个因素。康熙末年大米7文/升,乾隆年翻番,嘉庆末年常价达30文/升上。[3]
④上述因素,导致驻防旗人想尽办法当兵食饷,抱养民人冒籍情况严重,驻防八旗内部管理十分混乱。[3]
⑤由于分驻内地的直省驻防八旗与地方旗籍不同,在嘉庆四年之前,都只允许附于京旗故籍中参与考试。因为路途遥远,考试管理办法繁琐等原因,下层贫困官兵无法承受入京应试的花费,难以通过科举晋升,生计问题依旧无法改善。[4]
⑥汉军出旗包括:a.汉军挑补绿营缺;b.汉军脱离旗籍为民人。发生时间有先后。[5]
参考文献:
[1]部敏. 清代东北驻防八旗的形成及演变[D]. 辽宁大学, 2013.
[2]孙菲菲. 清代山东八旗驻防研究[D]. 辽宁大学, 2012.
[3]郭福亮. 论道光朝前期驻防八旗生计问题[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2(4):50-53.
[4]潘洪钢. 清代驻防八旗与科举考试[J]. 江汉论坛, 2006(6):85-89.
[5]范传南, 李媛. 乾隆朝八旗汉军出旗原因论析[J]. 理论观察, 2014(1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