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不是山吧 关注:13贴子:272


1楼2018-02-27 10:32回复
    哥儿们,我可是真不会写奏折啊


    2楼2018-02-27 10:39
    收起回复
      我以为,我是一个、浪子。
      祖籍是驻扎在大兴安岭的八旗,好在发了迹,阖家带口鸡犬升天地往北京迁徙来了。
      路上看了一些些风景,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丘壑在胸膛。
      那么现在,我要用这一些些路上的见识,考科举了。


      3楼2018-02-27 11:24
      回复


        4楼2018-02-27 11:29
        回复
          大兴安岭的貂不难猎,上好的貂皮毛水滑、又轻又柔,拥在腰子上,再冷的苦冬里头进山去,心里边也稳妥。我阿玛做梦都想给自己弄上这样一件小衣,这样冬日里去打猎迟迟不见回,额涅也不至于总哭肿了眼。
          然而驻守八旗的日子就不大好过了,固然同北京内城里走马斗鸡的哥儿一般顶着旗字,旗饷是绝不会按时下发的,非但如此,另还有敲骨吸髓的纳奉标额,辛苦到年尾,阿玛只能给自己留半张钳坏了样的貂子粗皮。拼拼凑凑快十年,才足了一件杂色拼貂衣的样,新的尚还沾着腾腾血气,旧的早已板结脂膏。
          我打小就知道,这样的日子是决计过不下去的。故而只要有人供着读书,就可劲儿读,同我大哥一道儿,十里八乡的,都晓得山脚下拜察家,出了两个会读书的小子,将来要去京城里头过好日子了。


          5楼2018-02-27 12:00
          收起回复
            不想写


            6楼2018-02-27 12:09
            回复
              务使去因循之习


              7楼2018-02-27 12:35
              回复
                冯绍峰这么多帅图你找了个这个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8-02-28 08:42
                收起回复
                  不要吞我


                  9楼2018-02-28 17:11
                  回复
                    背景:
                    拜察济尔哈朗原籍京师,其父为吉林驻防八旗打牲乌拉协领,自入关以来,世居于此。时年进京归故籍就考,途中为广览风土人情以备科举,绕道至山东。发觉此处驻防八旗风习迥异于东北,痼疾颇多。
                    ①东北驻防八旗有抗俄平叛、封禁巡边之功,常受京城嘉奖,发展壮大拥有充足的物质保障。且因关外地广人稀,八旗战时出兵,闲时农亩,饷银与关内兵丁无异,旗田可自给口粮。历史上,康熙二十三年至咸丰八年为东北八旗鼎盛时期。[1]
                    ②直省驻防八旗较为薄弱,清朝初年,八旗子弟人尽可兵,然而,驻防八旗人口在百年间翻了三四倍,同时不可离开驻扎地50里地域限制。闲丁愈多而兵有定额,且未披甲者亦被禁止从事其他生产活动,驻守八旗纯粹依靠兵饷为生,对朝廷的依赖严重,生计问题突出。又因统治日趋稳定,兵丁生活散漫,热衷于斗蟋蟀、玩雀鸟、逛戏园子,官兵骑射技能十分生疏。[2]
                    ③根据本次科举背景(乾嘉年间),故物价飞涨也成影响驻防八旗生计的一个因素。康熙末年大米7文/升,乾隆年翻番,嘉庆末年常价达30文/升上。[3]
                    ④上述因素,导致驻防旗人想尽办法当兵食饷,抱养民人冒籍情况严重,驻防八旗内部管理十分混乱。[3]
                    ⑤由于分驻内地的直省驻防八旗与地方旗籍不同,在嘉庆四年之前,都只允许附于京旗故籍中参与考试。因为路途遥远,考试管理办法繁琐等原因,下层贫困官兵无法承受入京应试的花费,难以通过科举晋升,生计问题依旧无法改善。[4]
                    ⑥汉军出旗包括:a.汉军挑补绿营缺;b.汉军脱离旗籍为民人。发生时间有先后。[5]
                    参考文献:
                    [1]部敏. 清代东北驻防八旗的形成及演变[D]. 辽宁大学, 2013.
                    [2]孙菲菲. 清代山东八旗驻防研究[D]. 辽宁大学, 2012.
                    [3]郭福亮. 论道光朝前期驻防八旗生计问题[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2(4):50-53.
                    [4]潘洪钢. 清代驻防八旗与科举考试[J]. 江汉论坛, 2006(6):85-89.
                    [5]范传南, 李媛. 乾隆朝八旗汉军出旗原因论析[J]. 理论观察, 2014(11):65-66.


                    10楼2018-02-28 17:12
                    回复
                      第一幕
                      济尔哈朗至济南,受远亲招待小住,于“满城”内闲逛时,发现此处有多处设印局、梨园,八旗子弟耽溺玩乐,操练者寥寥,此要塞之处的直省驻防远弱于吉林,于理不合。询问远亲,方知内地驻防八旗早已散漫。
                      (拜察济尔哈朗、拜察氏远亲)
                      第二幕
                      数日过去,济尔哈朗已在此地结识若干驻防旗人,交游之下,发觉有几位“披甲八旗”并非旗人,而是抱养冒籍的民人。但因利益牵扯,此处八旗已众口一词地瞒下这一现象,只是在日常生活中仍常有摩擦。旗人的兵额本已不够,还被民人分走,绿营兵丁与民人尚可就近乡试,驻防八旗还需赴京赶考,矛盾日益激化。
                      (拜察济尔哈朗、满腹怨言的驻防旗人)
                      第三幕
                      此地常有旗人因生计问题寻衅滋事,统计后,滋事者竟是汉军更多于满、蒙旗人。济尔哈朗偶与汉军旗人闲谈,方知因八旗内部分等,汉军旗“披甲”机会少于满蒙兵丁,闲散者多、食饷者少,生计问题严重时,容易滋事扰民。此等人其实也只在少数,汉军旗内部亦不堪其扰,谈及生计与渺茫前路,汉旗人泣下,济尔哈朗颇受触动。
                      (拜察济尔哈朗、日子更加难过的汉军旗人)
                      ——————科举——————


                      11楼2018-02-28 17:12
                      回复
                        第四幕
                        济尔哈朗中举后入户部,校查户册,发现山东八旗俸饷账面有瑕,思及先前所见,与户部相熟此事的同僚相商,推断山东等处八旗驻防官员有玩忽职守、贪污腐败之嫌。
                        (拜察济尔哈朗、户部官员A)


                        12楼2018-02-28 17:12
                        回复
                          第五幕
                          户部就山东八旗俸饷账面有瑕一事,


                          13楼2018-02-28 17:13
                          回复
                            核查近年山东钱粮收支数目与下所报档册,


                            14楼2018-02-28 17:13
                            回复
                              纰漏愈见多,


                              15楼2018-02-28 17: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