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韵依然吧 关注:37贴子:7,738
  • 6回复贴,共1

【依然如故】苏州灵岩山“追星”记——探访韩世忠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还是空着?


1楼2018-02-28 10:40回复
    2018年1月15日,周一 农历丁酉年冬月廿九
    早晨起来照例探访玩耍目的地,奈何发现大魔都十有八九都去过了,所剩不多,也都是周一闭馆。于是便打开思路,看火车所能至当天来回的地方。本想登高远眺一下,可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连个丘陵都找不着。却在一个十分不起眼的攻略中看到了韩世忠墓。扛起背包,就这儿了!


    2楼2018-02-28 10:45
    回复
      灵岩山
      一遛烟跑到了苏州灵岩山前,搭着施工绿网的山门险些让我错过去了。悠然前行,随处可见江南园林的细致,面积不大却处处可见建园人的用心,力求在不大的面积上,盖出最华美的建筑。
      沿着所谓乾隆御道缓缓向前,身旁的游人也渐渐多了起来。翠竹成荫,佛教小亭,信众与偈语,都让着一个普通的江南小山丘,变得有佛教气息起来,变得庄严起来。灵岩山,因为山岩形似灵芝而得名。去之前看到2016年明学长老圆寂,还在惊讶,竟然是高僧,而不是旅游景区。
      山势不高,攀爬也不算累。没几个弯便来到了灵岩山寺门前。象征性收费的一元门票,便进入寺中了。韦陀菩萨金刚菩提之像,都是那样神圣不可侵犯。心怀敬意的走过,看看介绍与导人向善的佛学典籍,感受真真的佛教寺院,一次心灵的体验。
      寺院里很多类似烧香烧三柱,心诚则灵的谚语,不知是当地环保局为了环保而打出的标语还是寺院自发贴出的,这样非功利性质的经佛理佛,还是让人感到了佛教旅行中的一丝清流。山寺香烛掠影,绕梁飘香,佛法僧三宝似乎在这里都可以看的到。客房,斋堂,佛塔……与佛学院交流的学习。渐渐的让我想起了佛学的深奥。
      攻略里那个味道不错的素面,因为装修没有开门。看着时间还早,便继续上行,享受一下登山的乐趣。几处大石块堆就的山顶岩石花园。让许多人在上面休息,沐浴阳光,拍照,行乐……我一路蹦哒的畅快,许久没有这样上蹿下跳爬来爬去的玩过了。
      打算返回的路上,看见一条不寻常的路,想着不走回头路,便顺着往下走了过去,没想到这又是一条徒步路线。幸好来之前攻略做足,了解到这里有一条徒步,于是便现场百度搜了起来。在没意识到这是一条徒步路线之前,我还手脚并用爬的happy,毕竟这种攀爬,登山的方式,就算是太原的山也很少能遇到。这才是真正融入大自然玩耍似的行走。最关键的是前面后边都有游人,我一个人也不担心,也不害怕。这从灵岩山寺下到半山腰的时候,我觉得再走下去就要走到天平山了。果断开始往回翻,顺着来时的道路,往上爬,消耗不少体能,但这种流汗的快乐,一个人在山间穿梭的乐趣,不是在武馆或健身房就能享受到的。清新的空气,广阔的天地,自然铺就的小路,这才是真正的奢侈享受呢!


      3楼2018-02-28 10:47
      回复
        韩世忠墓
        走到山下,本想吃点东西再前进。却发现到了类似于旅游集散中心的地方,也不大敢吃,就先跟着导航来到了韩世忠墓跟前。
        导航结束之处,是一个大门紧闭,破旧不堪的祠堂。上面并无告示,打旅游咨询电话也是空号,心中很是不快。要知道我就是看到这几个字才跑到这边来爬山的!于是心有不甘的继续查找攻略~果然,苦心人,天不负,上面写着韩世忠墓,碑,和祠堂是三个不同的地方,她是经人指点找到了碑和墓。于是在残破的“韩蕲王祠”门口,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向后绕去。在原来的售票处旁有一个侧门,车门上贴着施工告示,上面还画了一张地图,分别是祠堂、墓碑和墓地的所在地图。凭借我对地理地图的敏感,确定好了方位以后,决心绕到后面一寻。
        这一寻不要紧,差点儿没吓死我。我自认为算是胆子大的,但是看着村子后山一个又一个坟包和墓碑的时候,还是感到一阵阵的阴冷。树林也比较浓密,冬日里本就不热烈的阳光透下来,愈发觉得没有力度。心里一面想着正面的事儿,一面低头默默致歉,“不好意思,打扰了”另一面内心呼唤着韩将军,让我赶紧拜访到你吧!站在坟堆中间,虽然急于逃离,但总有种感觉,碑就在这不远处,于是拿出手机,对照着其他探访者拍下的照片,根据碑亭建筑、周围草木来寻找。终于,在绕过一片又一片的家族墓地后看到了那个照片上的碑。他有一座碑亭遮风避雨,看上去材质很新,应该是近几年刚刚建成的。几个朱红色楷书工整肃穆的写着“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中兴四将啊!真正考战功评上来的!碑亭上方是小篆“宋韩蕲王福归墓冢”,右侧还有预留出的碑文拓写出。整个碑亭坐落,冷清幽静,韩将军在此,倒也清净。看着墓碑,静静的鞠了三个躬。虽然已历经近千年光阴,但这种无论环境如何,尽我所能,大丈夫无愧于心的气魄,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慧眼英豪娶梁红玉将军,宦海浮沉还能全身而退的智慧,永不磨灭。
        心里敬畏,同时心里激动、害怕,还专门发了个定位给杨家将群里的小伙伴得瑟+壮胆。相信我们这份英雄情结、这份致敬军人的情怀……有彼此能懂。心里默默的对韩将军说,祈祷我别走弯路。果然,走到一个通途大道,走到头,就是韩将军墓了。传说中与梁红玉将军合葬处。
        许是“近乡情更怯”的情感,看到墓冢却不急于走向前。向墓道左侧先走去,是整修时所立的韩世忠墓的碑,常年风霜雨露,已然斑驳。旁边杂草丛生,可见人迹罕至。右侧是半文言的修墓碑的事记,感谢那些还心念旧人的民营企业家。让我们还有个念想,让报国将军有个安葬。
        缓缓走上坟包跟前, 才看到旁边有几位中年女性。秉着一贯的高冷和生人勿近,走上前旁若无人的稳稳的叩了三个头。心里念着韩将军的种种, 默默的诉衷情。绕着坟堆走一圈,看着韩将军靠山面水,感慨他的一生。袁老师说得没错,我们总是对悲剧英雄无比同情,却忽略了同时期活着的英雄,这难道不是更高的智慧吗?对比岳王庙的香火旺盛,再看看韩蕲王墓的清净悠远。零星点点的拜祭者和小迷妹,其实这样也挺好。淡薄名利,依山傍水寄情天地,遨游世间。就好像当年的韩将军,已为国建功立业,刚正不阿质问秦桧,最后可得以善终,好过朝堂风云诡异的内斗。得一知己保全诸身,无论乱世治世,清醒定位。怎一位天地间的大好男儿!
        说着坐在了坟堆旁,好像就在他旁边,看着他和梁将军的种种。不需要怎样招呼我,让我默默的在这里和你坐坐就好,心是近的。这时,时不时旁边的中年女性来和我搭讪,问我为何会跑到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来静坐。他们的男人还想给我科普韩世忠将军是谁,拜托,我要是没了解清楚就不会来了好么。午后的阳光温暖和煦,照在我的身上。背后就是近千年前的武将,作为杨家将的铁粉,第一位来探望的竟是韩将军,想想也是有趣。又想到韩将军作为军人应该是爱酒的吧!想着下次带点儿汾酒杏花村来给他尝尝我们山西的特色,也不知道能不能过火车站安检。靠着柱子,脑补对面天空下的太湖,这其实也算是个风水宝地了。就这样天马行空的想着,坐着,不知不觉中太阳已快要落山。
        从地上起来,跟韩将军梁将军告别。心满意足的准备返程~不敢说再次专程前来,但是知道我们相距不远,这就够了。


        4楼2018-02-28 10:49
        回复
          当时现场所记:
          (最近看抗日战争的内容比较多,却忽略了一声惊雷打破腐朽的封建之初牺牲的那些战士。索性,我的绍兴之行~让我又看到了他们。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
          何谓经典?就是历经百年依然振聋发聩,常读常新。小时候不懂书中内容,总觉得太过晦涩味苦。现在是笑着点头
          2018.1.15
          本是因为许久不爬山,随便找个成本较低的地方游玩,却在攻略上看到了并不引人注目的韩世忠墓,果断跨城前来拜祭。跟着导航到了门口,却发现大门紧闭咨询电话空号。奈何不甘心,便细读地图,发现碑和墓并不在祠堂里面。欣然入内寻找~终于在穿过一片片村民坟墓之后看到了碑。有了墓碑一个作为铺垫,便继续凭着方位与地图知识前行。果然,隐藏在山间深处的韩将军墓~就这样出现了。松柏环绕,背靠灵岩山天平山,面朝太湖风光。在那样一个时代,也算不易了。穿越近千年,来自山西的小迷妹敬上)


          IP属地:山西5楼2018-02-28 10:52
          回复
            木渎古镇
            如果说前两个地方是专门前往,那这就是纯路过了。来到上海的这两年,老街古镇游玩儿了不少,一如既往的水乡江南,一如既往的灵秀精致。比较独特的是入口,要从停车场里面进入,差点儿以为又是百度地图坑呢。
            进入街道,干净的石板路两旁开满了店铺,许是因为已近日落西山,没开门的和正在收摊的商家不少。好处便是,商业氛围不是很浓,基本保证了水乡正常的生活特色。已经一整天都没有进食的我急于寻找美食特色,其实这时候我是忽略风景的。看到一个旌旗上挂着“松子枣泥红枣饼”便以及快要流口水了,果断扑上去品赏起来。苏式糕点,很香,却甜的恰到好处,并不会让人觉得很腻。有了这些食物打底,才开始细细品鉴古镇的方方面面。
            街区主干道叫“山塘街”,不由得让我想起来第一次来苏州的时候和老妈逛得好像也叫山塘街。塘,大概在方言里面有特定的意思,不然也不会如此钟爱这个字。总让人联想到卞玉京,其中一个版本曾经在山塘旁接纳李香君。额额额,我又腐眼看人姬了……烟雨秦淮,水秀姑苏,江南水乡的“标配”青石板路旁,小河静静流淌,不吆喝也不沉寂死板。消无声息的寂静,默默的行走在河道里、柳枝下、我们的目光中。
            路旁少数几个可以被称为“景点”的地方,也因为黄昏日暮游人寥寥。并没有充分的准备这里的攻略和文化背景,也没有进入参观。更重要的是,我觉得以后是可以常来的!江南的冬季,不似北国那版清冷萧瑟,腊月中也满眼绿树,青翠撩人,如果不是人们身上穿着厚厚的羽绒衣,单看照片,是无法判断季节的。偏西的日头也快完成一天的工作,渐渐打盹起来,水波中反射出傍晚的光晕,金灿灿又有几份灵动,好像是沉默了一天的流水起来伸个懒腰似的。
            756351
            我也跟着太阳的步伐,踏上了回归的车马。一天的行走,内心的游弋,满心扑在追寻英雄荣光的道路上,我如果生在春秋战国,大概是墨家坚定的追随者吧!


            IP属地:山西6楼2018-02-28 10:53
            回复
              贴吧的用户体验越来越差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2-28 22: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