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合肥市武术协会牵头组织了一次“安徽讲武堂大会”,大会内容较多,设置了若干武术套路演练和技术讲解的项目,并在大会上设置了两个项目的对抗比赛。
大会中全部演练项目、对抗项目的获奖者,均得到奖牌和证书。证书上由“合肥市武术协会”、“安徽讲武堂大会组委会”共同签章。
大会中,演练和讲解的项目主要有巴西战舞、马伽术、咏春拳、石头拳、心意拳、双节棍等。
而比赛项目是“柔术对抗赛”和“咏春黐手比赛”。其中,柔术对抗赛则是合肥地区首次由官方协会参与组织的柔术比赛,也是讲武堂大会的重要项目。
合肥市田径游泳学校校长、拳击主教练、国际级拳击裁判章守干、合肥市武术协会副主席王明、合肥市武术协会常委殷超奇等领导出席大会,并担任了颁奖嘉宾。
安徽的一些柔术爱好者参加了大会的比赛。
当时参加大会,常在不同场馆进行柔术训练的约有十多人。比如当时合肥马鞍山路的道馆中,王科、左超、叶飞等人经常一起训练。倪鸿翔、家国、大鹏等人经常在市中心省文联训练。大摩时代广场地下运动场的柔术训练者。等等。
但由于多数人练习柔术的时间不长,水平差距较大,实际上预选后最终决赛的就是练习时间最长的王科、倪鸿翔两人。
王科是合肥人,90年代初期就在合肥市柔道队和姚成明老师学习过柔道。之后,多年来一直练习截拳道的技术体系。由于地面技术在截拳道概念(JKD Concept)中是重要组成部分(截拳道大师丹.伊鲁山度就是巴西柔术黑带),王科从2005年开始关注和学习柔术。目前国内还有不少人认为截拳道是没有地面的,其实是因为不了解罢了。
倪鸿翔是淮南人,曾经长期居住在上海,和日本华侨学习了大约一年左右的日本古流柔术,之后练习柔术也有数年的时间。
所以,当时的参会者中,地面技术实力最强的是王科、倪鸿翔。
大会的两项对抗比赛均是比较激烈的,咏春黐手对抗赛的冠军是张翔,亚军是雍政。
柔术对抗赛的冠军是王科,亚军是倪鸿翔。
由于大会和传统武术比赛相比,内容较为新颖,项目也较多,受到了凤凰网、合肥热线、万家热线、安徽文化传承网等多家网站的报道、现场摄影等。至今网上仍能查询到相关记录。
因为柔术对抗比赛采取的规则是,以降伏或一方认输为获胜标准,不采用计分制,胜负一目了然。所以大会没有安排现场的专门录像,但当时大会的观众中有喜爱柔术者录制了部分比赛片段,至今仍有保存,成为了仅存的比赛记录和纪念。
当时的冠军王科参加本次赛事时,已经是39岁,年龄较其他选手超过10-20岁以上,而比赛不分体重级别和年龄。王科体重仅65公斤,较其他选手少5-15公斤。这种情况下,王科在比赛中经历连续多场对抗,体力基本透支。赢得比赛后,右手中指关节还受了伤。之后由于工作忙碌、避免出现伤痛等原因,未曾再次参加其他柔术比赛。但仍坚持地面技术的训练。
2016年底,王科先生赴美期间,在纽约拜访了柔术大师恩佐.格雷西的高足、巴西柔术黑带乔斯夫,并获赠教学光盘。期间王科对格雷西柔术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回国就开始寻访格雷西的高手深造学习,后拜格雷西中国的主教练格雷西黑带万德作为老师,学习格雷西柔术。中间多次奔赴北京格雷西道场学习、多次邀请黑带老师赴合肥短期授课、以及私教课程等,历时大约一年。于2017年底,也就是距离合肥第一次柔术比赛大约2年4个月后,王科被授予了格雷西柔术蓝带。
当时参加大会的其他人员,目前还在坚持训练的有郝建、胡运超、家国等人,而也有部分人员由于工作等原因,极少参加练习了。
2015的这次柔术比赛,从现在的角度看,专业水平可能并不很高,但就当时而言,确实是合肥地区首次开展了此类赛事。作为大会的参与者和合肥的柔术爱好者,特写下此文作为纪念。
大会中全部演练项目、对抗项目的获奖者,均得到奖牌和证书。证书上由“合肥市武术协会”、“安徽讲武堂大会组委会”共同签章。
大会中,演练和讲解的项目主要有巴西战舞、马伽术、咏春拳、石头拳、心意拳、双节棍等。
而比赛项目是“柔术对抗赛”和“咏春黐手比赛”。其中,柔术对抗赛则是合肥地区首次由官方协会参与组织的柔术比赛,也是讲武堂大会的重要项目。
合肥市田径游泳学校校长、拳击主教练、国际级拳击裁判章守干、合肥市武术协会副主席王明、合肥市武术协会常委殷超奇等领导出席大会,并担任了颁奖嘉宾。
安徽的一些柔术爱好者参加了大会的比赛。
当时参加大会,常在不同场馆进行柔术训练的约有十多人。比如当时合肥马鞍山路的道馆中,王科、左超、叶飞等人经常一起训练。倪鸿翔、家国、大鹏等人经常在市中心省文联训练。大摩时代广场地下运动场的柔术训练者。等等。
但由于多数人练习柔术的时间不长,水平差距较大,实际上预选后最终决赛的就是练习时间最长的王科、倪鸿翔两人。
王科是合肥人,90年代初期就在合肥市柔道队和姚成明老师学习过柔道。之后,多年来一直练习截拳道的技术体系。由于地面技术在截拳道概念(JKD Concept)中是重要组成部分(截拳道大师丹.伊鲁山度就是巴西柔术黑带),王科从2005年开始关注和学习柔术。目前国内还有不少人认为截拳道是没有地面的,其实是因为不了解罢了。
倪鸿翔是淮南人,曾经长期居住在上海,和日本华侨学习了大约一年左右的日本古流柔术,之后练习柔术也有数年的时间。
所以,当时的参会者中,地面技术实力最强的是王科、倪鸿翔。
大会的两项对抗比赛均是比较激烈的,咏春黐手对抗赛的冠军是张翔,亚军是雍政。
柔术对抗赛的冠军是王科,亚军是倪鸿翔。
由于大会和传统武术比赛相比,内容较为新颖,项目也较多,受到了凤凰网、合肥热线、万家热线、安徽文化传承网等多家网站的报道、现场摄影等。至今网上仍能查询到相关记录。
因为柔术对抗比赛采取的规则是,以降伏或一方认输为获胜标准,不采用计分制,胜负一目了然。所以大会没有安排现场的专门录像,但当时大会的观众中有喜爱柔术者录制了部分比赛片段,至今仍有保存,成为了仅存的比赛记录和纪念。
当时的冠军王科参加本次赛事时,已经是39岁,年龄较其他选手超过10-20岁以上,而比赛不分体重级别和年龄。王科体重仅65公斤,较其他选手少5-15公斤。这种情况下,王科在比赛中经历连续多场对抗,体力基本透支。赢得比赛后,右手中指关节还受了伤。之后由于工作忙碌、避免出现伤痛等原因,未曾再次参加其他柔术比赛。但仍坚持地面技术的训练。
2016年底,王科先生赴美期间,在纽约拜访了柔术大师恩佐.格雷西的高足、巴西柔术黑带乔斯夫,并获赠教学光盘。期间王科对格雷西柔术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回国就开始寻访格雷西的高手深造学习,后拜格雷西中国的主教练格雷西黑带万德作为老师,学习格雷西柔术。中间多次奔赴北京格雷西道场学习、多次邀请黑带老师赴合肥短期授课、以及私教课程等,历时大约一年。于2017年底,也就是距离合肥第一次柔术比赛大约2年4个月后,王科被授予了格雷西柔术蓝带。
当时参加大会的其他人员,目前还在坚持训练的有郝建、胡运超、家国等人,而也有部分人员由于工作等原因,极少参加练习了。
2015的这次柔术比赛,从现在的角度看,专业水平可能并不很高,但就当时而言,确实是合肥地区首次开展了此类赛事。作为大会的参与者和合肥的柔术爱好者,特写下此文作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