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3月5日、11日刊登了《中国需要更多的鹰派人物》和《鹰派论无助中国外交》两篇文章。前者呼吁重估鹰派人物对中国的重要作用,给予鹰派人物一定的宽容空间;后者则认为"鹰派论"是"草民之见",缺乏战略家的眼光,强调外交战略与策略的进步。笔者认为,这两篇文章都有失偏颇,并没有认清鹰派的真正内涵。
鹰派并不是比声音大,比谁的姿态更强硬。美国鹰派思想的实质是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们以国家利益至上,从现实主义角度,对未来做理性地悲观预期,为了避免这种悲观预期成为现实,主张建立绝对优势,敢于采取强硬手段,按照美国意志塑造世界。其表现形式往往是强硬的姿态,而这层外衣可能给人们造成假象,忽略了其背后的理性与灵活性。
鹰派并不是比声音大,比谁的姿态更强硬。美国鹰派思想的实质是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们以国家利益至上,从现实主义角度,对未来做理性地悲观预期,为了避免这种悲观预期成为现实,主张建立绝对优势,敢于采取强硬手段,按照美国意志塑造世界。其表现形式往往是强硬的姿态,而这层外衣可能给人们造成假象,忽略了其背后的理性与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