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为什么会有一些分析师认为,黄金/白银的比例应该反应出两种金属的相对稀缺度,并且认为其比例应为10:1或者更低?
第二种判断黄金/白银价格比例的方法就是供应量的统计比较,也就是常说的“稀有度”。主要是以金属供应量为基础,根据矿山供应端的计算方式,可以得出白银价格应大于黄金价格的结论。同时也能得出,黄金应世界上最常见且最便宜的金属的结论。例如,由于黄金的供应端叫白银更多更大,导致其处于相对较低的价格。所以,按照这种方法,黄金价格不仅应低于白银,还应低于黄铜。
另外有论据指出,黄金/白银的价格比例应为16:1,因为这是过去一百年来的平均水平。但这同样不是一个有效的论据,因为科学技术与货币体系的变化,可能导致不同商品和投资的相对价值产生永久性的变化。例如,当通货膨胀受到黄金价格的影响时,以“金本位”为定位的股市平均股息率总是高于最长期债劵的平均收益率。在1934年至1971年之间,官方用“金本位”关系牢牢的把这种比例固定在了“黄金的永久地位”这一历史标杆上。而如今,随着科学技术和美元地位的变化,这种比例的定位也发生了变化。
第二种判断黄金/白银价格比例的方法就是供应量的统计比较,也就是常说的“稀有度”。主要是以金属供应量为基础,根据矿山供应端的计算方式,可以得出白银价格应大于黄金价格的结论。同时也能得出,黄金应世界上最常见且最便宜的金属的结论。例如,由于黄金的供应端叫白银更多更大,导致其处于相对较低的价格。所以,按照这种方法,黄金价格不仅应低于白银,还应低于黄铜。
另外有论据指出,黄金/白银的价格比例应为16:1,因为这是过去一百年来的平均水平。但这同样不是一个有效的论据,因为科学技术与货币体系的变化,可能导致不同商品和投资的相对价值产生永久性的变化。例如,当通货膨胀受到黄金价格的影响时,以“金本位”为定位的股市平均股息率总是高于最长期债劵的平均收益率。在1934年至1971年之间,官方用“金本位”关系牢牢的把这种比例固定在了“黄金的永久地位”这一历史标杆上。而如今,随着科学技术和美元地位的变化,这种比例的定位也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