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键词
前言
一、 关于杨玉璇研究的综述
1. 关于杨玉璇的历史文献
2. 关于杨玉璇的现代研究
二、关于杨玉璇的两个问题
1. 关于杨玉璇的出生时间
2. 关于杨玉璇是否供职造办处
三、明万历时期闽中学子与寿山石
1. 曹学佺与寿山石
2. 谢肇淛与寿山石
四、明万历时期杨玉璇的故乡
1. 明万历时期的漳州月港
2. 明万历时期的佛昙镇
3. 佛昙琥珀与水晶
五、明万历时期雕刻在闽南的传承和漳州工
1. 漆澜先生的研究和观点
2. 万历时期的漳州工
3. 寿山石与琥珀及水晶石的特性
六、杨玉璇的族人和朋友圈
1. 杨玉璇和杨一葵
2. 杨一葵和闽中学子
3. 杨一葵和漳州学子
4. 万历时期漳州学子和闽中学子的交游
5. 杨玉璇的福州之行
七、不足部分与后续研究
八.致谢
九.参考文献
摘要:本文在整理记载杨玉璇的历史文献及近年关于他的研究文章的基础上,结合从杨玉璇的故乡漳浦县佛昙镇及佛昙文化研究会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尝试从万历中期闽中文人和漳州文人的交往中寻找有关寿山石雕宗师杨玉璇的信息脉络,并对其进行研究探讨,以期得出杨玉璇赴福州从事寿山石雕的缘由。
关键词:田黄石,寿山石,杨玉璇,杨一葵,曹学佺,谢肇淛
前言:
近年来,杨玉璇的寿山石雕名品在境内外拍卖动则千万元起价,而往往以近亿元的价格收拍。寿山石雕名品在境内外收藏界地位如日中天。2001年,寿山石被定位福建省“省石”,2006年,寿山石雕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随后当选中国“国石”,而故宫更收藏有一万多件寿山石作品。关于寿山石雕的历史人物,特别是如寿山石雕鼻祖杨玉璇的研究,更显迫切。虽然他有不少的作品存世,但目前关于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他的艺术风格。原因在于历史上关于他生平的文字记载甚少,所涉的记载均只片言只语,或仅见之于他作品的铭文。另一方面,收藏界对于他的研究更重于探讨其雕刻技艺和真赝鉴赏。由此导致关于他的其它方面的研究几乎空白。
一. 关于杨玉璇研究综述
1.关于杨玉璇的历史文献记载
按照中国的传统观点,雕刻属于“雕虫小技”,几乎难见于正史记载。作为一名雕刻艺人,杨玉璇难得见诸于任何正史记载是正常的。康熙版《漳浦县志》关于杨玉璇的记载,仅以26个字带过,这一方面应该是由于杨玉璇生逢“鼎革之际,频罗兵燹”,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杨玉璇对当时满清蛮族入关统治中原有强烈排斥倾向而导致当时县志不敢着笔太多。但更主要的,应该是中国各地各姓的族谱或地方志,往往偏于对仕宦的着墨,一本族谱就是一本历代官宦清单。一个伟大艺术家往往因此籍籍无名,这在中国古时的文化传统下或许是美德,但也导致关于杨玉璇的历史记载仅存蛛丝马迹,只见诸于当时极个别的杂记里。近些年,关于他的诸多研究也多是基于这些记载结合他存世的作品而展开的。以下是目前能查到的见诸文献的关于他的一些记载:
周亮工(1612─1672).《闽小纪》“能以寸许琥珀作玲珑准提,毫发毕露,见者惊奇。”
周亮工.《印人传》卷三《张鹤千图章前》云“张鹤千日中,毗陵人,......。以予所见,海内工此技者,惟漳海杨玉璇玑,为白眉,予《闽小纪》中称为绝技,鹤千亦何让玉璇哉!......。玉璇年七十余矣,此技当恐终属鹤千耳。”
周亮工.《印人传》中“漳浦杨玉璇,名玑,工制纽,被誉为绝技,唯玉璇年七十余矣。”
周亮工.《印人传》中《书王文安图章前》“乃文安独留心图章……更留心于制钮,与漳浦楊玉璿、毗陵张鹤千齐名”。
清康熙37年陈汝咸重修的《漳浦县志》在〈杨玉璇传〉中记载“杨玉璇,善雕寿山石,凡人物、鸟兽、器皿,俱极精巧,当事者争延致之。”
“闽中七子”之一的高兆在《观石录》中记载“杨璿(也就是杨玉璇)作狐钮,项上微紫—神品。”
毛奇龄《后观石录》中记载过“一葡萄钮,一瓜钮。其钮为杨璇所制。葡萄、瓜,俱纯灰色,独取其白色而略渗微红色者为枝叶。其叶中蠹蚀处各带红黄色,浅深相接,如老莲画叶然。且嵌缀玲珑,虽交藤接叶,而穹洞四达,真鬼工也。”
《闽小记》中记述“闽中绝技五:会城去贪和尚之鬼工球,莆田姚朝士指环济机上之日晷,龙溪孙孺理一寸许之自鸣钟,漳浦杨玉璇一寸许三分薄玲珑准提像,福清郭去问一叶纸上尽书全部陶诗,笔墨仿欧阳率更。”
《闽中纪略》中记述“闽人雕刻天禄、辟邪、狮虎各纽,精如鬼工。按:清初漳浦杨璇,字玉璇,时称绝技。”
朱彝尊(1629─1709)的《寿山石歌》诗中有“是时杨老善雕琢,纽压羊马麏麚麙”,“杨老”即指玉旋。
清初学者高兆《观石录》则载“李某……印一枚,皎然如梨花薄初日,杨璇作纽者八九,韩马、戴牛、包虎出匣,森森向人,盘礴尽致,出色绘事。”
寂园叟的《说印》中,崇彝在〈说田石补〉一节记杨玉璇所刻的一件田黄蹲虎“重二两有半,其色浓若琥珀,虎作蹲式,茸毛拳屈,顾视如生,颌下有玉璇款。近闻为袁体明观察以千金市去。”
藏书家郭白阳“清初漳浦杨璇,字玉旋,时称绝技。又有周尚均名彬,制钮,外间刻写意山水,钮旁署名‘尚均’,体八分、阳文,或作‘周彬’,阴文,八分者,其工不及玉旋,而取径各有不同耳。”
张幼珊《寿山石考》载“(玉璇)凡刻人物,先镱后锥,后用刀修光,盖镱时已肖其粗形。锥以穿孔,刀以剔精。相石势雅正,及配巧色,颜面衣裳,无不具备,其巧思有过人者”。
《前尘梦影录》的作者徐康“印钮以尚均制作为第一,杨玉璇次之,皆国初名手也。余在申江得一红寿山石椭圆印,合长三寸,高二寸,上下相等,两面阳文,六龙皆五爪,中刻三凤形,阴文。侧首空处署款‘尚均’二字,八分书。”
夏敬观的《学山诗话》记载,韩约素曾经篆刻过一枚田黄小印,高不过半寸,钮则为杨玉璇所雕刻。夏敬观还特地为此印赋诗一首,曰“小章费尽磨碧手,钿阁精镌玉璇钮。漫嫌石量过轻纤,绝艺双双今罕有。东来海客苦搜寻,块两价重如黄金。估人贪大不取小,周人胡卢笑不禁。”
清人郑杰《药炉集》“余素有石癖,积三十年,大小得五百枚,皆吾闽先辈所遗留。钮多出之杨玉璇、周尚均二家所制。”
2. 现代关于杨玉璇研究文献综述
国人对寿山石的开采和使用的历史渊远流长。1954年,考古学家发现人类对寿山石料的开采和使用,最早可以回溯到南北朝,但到宋时才形成“官取造器”并形成记载,宋以后,寿山石一度断绝使用,直至明朝才陆续有文人将之记录在案。至明清鼎革之际,寿山石因工艺雕刻成为艺术品,而为文人和官宦甚至皇家所追捧,寿山石雕界更是群星灿烂,如杨玉璇、周尚、许旭、董沧门、魏开通、王矞生、魏汝奋等,而其中杨玉璇被尊为寿山石雕“鼻祖”,是寿山石雕界公认的宗师,特别是他开创的薄意雕法,开创和引领了寿山石雕行业的发展。
由于关于他的历史文献凤毛麟角,目前关于他的研究,多集中在根据他的存世作品对他的雕刻风格及艺术成就进行探讨,如方宗珪、陈石、陈锡铭、周金秋、陈哲、漆澜等人,或撰著或作文,从不同的角度对杨玉璇寿山石雕的艺术风格进行细致的研究。关于他的生平,王毅霖在《杨玉璇寿山石雕的文化价值》、网友博文《寿山石雕大师杨璇的生卒年考》及陈锡铭在《清寿山石雕大家杨玉璇》等有限的几篇文章中,对他的出生年限进行了探讨。在寿山石的传奇故事《大清双龙传》中,杨玉璇曾为官一方,任职浙江承宣布政司布政使,参与东林党,后因党争失志,隐入山林,醉心雕艺。但族谱及目前地方志和野史,都没有关于他为官的记载。如果真的任职浙江承宣布政司布政使,做为从二品的官员,明.《神宗实录》也应有所提及。因此,该记载也就只能当传奇故事欣赏。
关键词
前言
一、 关于杨玉璇研究的综述
1. 关于杨玉璇的历史文献
2. 关于杨玉璇的现代研究
二、关于杨玉璇的两个问题
1. 关于杨玉璇的出生时间
2. 关于杨玉璇是否供职造办处
三、明万历时期闽中学子与寿山石
1. 曹学佺与寿山石
2. 谢肇淛与寿山石
四、明万历时期杨玉璇的故乡
1. 明万历时期的漳州月港
2. 明万历时期的佛昙镇
3. 佛昙琥珀与水晶
五、明万历时期雕刻在闽南的传承和漳州工
1. 漆澜先生的研究和观点
2. 万历时期的漳州工
3. 寿山石与琥珀及水晶石的特性
六、杨玉璇的族人和朋友圈
1. 杨玉璇和杨一葵
2. 杨一葵和闽中学子
3. 杨一葵和漳州学子
4. 万历时期漳州学子和闽中学子的交游
5. 杨玉璇的福州之行
七、不足部分与后续研究
八.致谢
九.参考文献
摘要:本文在整理记载杨玉璇的历史文献及近年关于他的研究文章的基础上,结合从杨玉璇的故乡漳浦县佛昙镇及佛昙文化研究会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尝试从万历中期闽中文人和漳州文人的交往中寻找有关寿山石雕宗师杨玉璇的信息脉络,并对其进行研究探讨,以期得出杨玉璇赴福州从事寿山石雕的缘由。
关键词:田黄石,寿山石,杨玉璇,杨一葵,曹学佺,谢肇淛
前言:
近年来,杨玉璇的寿山石雕名品在境内外拍卖动则千万元起价,而往往以近亿元的价格收拍。寿山石雕名品在境内外收藏界地位如日中天。2001年,寿山石被定位福建省“省石”,2006年,寿山石雕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随后当选中国“国石”,而故宫更收藏有一万多件寿山石作品。关于寿山石雕的历史人物,特别是如寿山石雕鼻祖杨玉璇的研究,更显迫切。虽然他有不少的作品存世,但目前关于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他的艺术风格。原因在于历史上关于他生平的文字记载甚少,所涉的记载均只片言只语,或仅见之于他作品的铭文。另一方面,收藏界对于他的研究更重于探讨其雕刻技艺和真赝鉴赏。由此导致关于他的其它方面的研究几乎空白。
一. 关于杨玉璇研究综述
1.关于杨玉璇的历史文献记载
按照中国的传统观点,雕刻属于“雕虫小技”,几乎难见于正史记载。作为一名雕刻艺人,杨玉璇难得见诸于任何正史记载是正常的。康熙版《漳浦县志》关于杨玉璇的记载,仅以26个字带过,这一方面应该是由于杨玉璇生逢“鼎革之际,频罗兵燹”,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杨玉璇对当时满清蛮族入关统治中原有强烈排斥倾向而导致当时县志不敢着笔太多。但更主要的,应该是中国各地各姓的族谱或地方志,往往偏于对仕宦的着墨,一本族谱就是一本历代官宦清单。一个伟大艺术家往往因此籍籍无名,这在中国古时的文化传统下或许是美德,但也导致关于杨玉璇的历史记载仅存蛛丝马迹,只见诸于当时极个别的杂记里。近些年,关于他的诸多研究也多是基于这些记载结合他存世的作品而展开的。以下是目前能查到的见诸文献的关于他的一些记载:
周亮工(1612─1672).《闽小纪》“能以寸许琥珀作玲珑准提,毫发毕露,见者惊奇。”
周亮工.《印人传》卷三《张鹤千图章前》云“张鹤千日中,毗陵人,......。以予所见,海内工此技者,惟漳海杨玉璇玑,为白眉,予《闽小纪》中称为绝技,鹤千亦何让玉璇哉!......。玉璇年七十余矣,此技当恐终属鹤千耳。”
周亮工.《印人传》中“漳浦杨玉璇,名玑,工制纽,被誉为绝技,唯玉璇年七十余矣。”
周亮工.《印人传》中《书王文安图章前》“乃文安独留心图章……更留心于制钮,与漳浦楊玉璿、毗陵张鹤千齐名”。
清康熙37年陈汝咸重修的《漳浦县志》在〈杨玉璇传〉中记载“杨玉璇,善雕寿山石,凡人物、鸟兽、器皿,俱极精巧,当事者争延致之。”
“闽中七子”之一的高兆在《观石录》中记载“杨璿(也就是杨玉璇)作狐钮,项上微紫—神品。”
毛奇龄《后观石录》中记载过“一葡萄钮,一瓜钮。其钮为杨璇所制。葡萄、瓜,俱纯灰色,独取其白色而略渗微红色者为枝叶。其叶中蠹蚀处各带红黄色,浅深相接,如老莲画叶然。且嵌缀玲珑,虽交藤接叶,而穹洞四达,真鬼工也。”
《闽小记》中记述“闽中绝技五:会城去贪和尚之鬼工球,莆田姚朝士指环济机上之日晷,龙溪孙孺理一寸许之自鸣钟,漳浦杨玉璇一寸许三分薄玲珑准提像,福清郭去问一叶纸上尽书全部陶诗,笔墨仿欧阳率更。”
《闽中纪略》中记述“闽人雕刻天禄、辟邪、狮虎各纽,精如鬼工。按:清初漳浦杨璇,字玉璇,时称绝技。”
朱彝尊(1629─1709)的《寿山石歌》诗中有“是时杨老善雕琢,纽压羊马麏麚麙”,“杨老”即指玉旋。
清初学者高兆《观石录》则载“李某……印一枚,皎然如梨花薄初日,杨璇作纽者八九,韩马、戴牛、包虎出匣,森森向人,盘礴尽致,出色绘事。”
寂园叟的《说印》中,崇彝在〈说田石补〉一节记杨玉璇所刻的一件田黄蹲虎“重二两有半,其色浓若琥珀,虎作蹲式,茸毛拳屈,顾视如生,颌下有玉璇款。近闻为袁体明观察以千金市去。”
藏书家郭白阳“清初漳浦杨璇,字玉旋,时称绝技。又有周尚均名彬,制钮,外间刻写意山水,钮旁署名‘尚均’,体八分、阳文,或作‘周彬’,阴文,八分者,其工不及玉旋,而取径各有不同耳。”
张幼珊《寿山石考》载“(玉璇)凡刻人物,先镱后锥,后用刀修光,盖镱时已肖其粗形。锥以穿孔,刀以剔精。相石势雅正,及配巧色,颜面衣裳,无不具备,其巧思有过人者”。
《前尘梦影录》的作者徐康“印钮以尚均制作为第一,杨玉璇次之,皆国初名手也。余在申江得一红寿山石椭圆印,合长三寸,高二寸,上下相等,两面阳文,六龙皆五爪,中刻三凤形,阴文。侧首空处署款‘尚均’二字,八分书。”
夏敬观的《学山诗话》记载,韩约素曾经篆刻过一枚田黄小印,高不过半寸,钮则为杨玉璇所雕刻。夏敬观还特地为此印赋诗一首,曰“小章费尽磨碧手,钿阁精镌玉璇钮。漫嫌石量过轻纤,绝艺双双今罕有。东来海客苦搜寻,块两价重如黄金。估人贪大不取小,周人胡卢笑不禁。”
清人郑杰《药炉集》“余素有石癖,积三十年,大小得五百枚,皆吾闽先辈所遗留。钮多出之杨玉璇、周尚均二家所制。”
2. 现代关于杨玉璇研究文献综述
国人对寿山石的开采和使用的历史渊远流长。1954年,考古学家发现人类对寿山石料的开采和使用,最早可以回溯到南北朝,但到宋时才形成“官取造器”并形成记载,宋以后,寿山石一度断绝使用,直至明朝才陆续有文人将之记录在案。至明清鼎革之际,寿山石因工艺雕刻成为艺术品,而为文人和官宦甚至皇家所追捧,寿山石雕界更是群星灿烂,如杨玉璇、周尚、许旭、董沧门、魏开通、王矞生、魏汝奋等,而其中杨玉璇被尊为寿山石雕“鼻祖”,是寿山石雕界公认的宗师,特别是他开创的薄意雕法,开创和引领了寿山石雕行业的发展。
由于关于他的历史文献凤毛麟角,目前关于他的研究,多集中在根据他的存世作品对他的雕刻风格及艺术成就进行探讨,如方宗珪、陈石、陈锡铭、周金秋、陈哲、漆澜等人,或撰著或作文,从不同的角度对杨玉璇寿山石雕的艺术风格进行细致的研究。关于他的生平,王毅霖在《杨玉璇寿山石雕的文化价值》、网友博文《寿山石雕大师杨璇的生卒年考》及陈锡铭在《清寿山石雕大家杨玉璇》等有限的几篇文章中,对他的出生年限进行了探讨。在寿山石的传奇故事《大清双龙传》中,杨玉璇曾为官一方,任职浙江承宣布政司布政使,参与东林党,后因党争失志,隐入山林,醉心雕艺。但族谱及目前地方志和野史,都没有关于他为官的记载。如果真的任职浙江承宣布政司布政使,做为从二品的官员,明.《神宗实录》也应有所提及。因此,该记载也就只能当传奇故事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