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3月7日讯(记者 汪泷)在3月8日妇女节来临之际,负责承建济宁市文化中心的中建三局也为工地上的女工们送上了一份节日礼物。剪纸传承人张跃广受邀来到文化中心的施工现场,向女工们传授了历史悠久的剪纸技艺。

7日下午,当张跃广来到济宁市文化中心的施工工地后,二十余位中建三局的女工们已经围坐在一起,墙上的LED屏则显示着“‘喜迎三八节,妙趣剪中生’——济宁民俗文化学习”。由于工作的关系,这些女工几乎全部都来自外省,在平日里为文化中心的建设做贡献的同时,对孔孟之乡济宁的历史人文鲜少有机会接触。

得知这一情况后,张跃广在准备教给大家剪纸技艺的同时,也带来了十余件自己的得意之作,“这幅《我的中国梦》,前后创作历时一个月,将百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都呈现在这里,就是希望能用传统技艺来传递我们的中国梦。”此外,《百子图》、《江山多娇图》等一幅幅长达数米的“巨作”,也让这些第一次接触到剪纸的女工们十分震撼。

“特别好看,我要把张老师送的这幅剪纸带回家给孩子。”老家远在重庆的姜大姐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她的两个孩子由老家的亲戚照顾,自己和爱人则都在文化中心参与施工,“知道这里是孔子的家乡,所以能够在这里参与文化工程的建设,也让我们感到很荣幸。”

中建三局济宁市文化中心项目支部书记葛士钊介绍说,工地的女工多数来自外省,所以在她们的节日到来之际,企业也是希望能借此送上一份美好的祝福,“而且济宁是孔孟之乡,我们承建的又是一座文化新地标,所以也是希望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对济宁的传统文化有更多的接触、更深的了解。”活动期间,张跃广还为每位女工送上了精美的剪纸作品,也送上了他对大家的节日祝福。

7日下午,当张跃广来到济宁市文化中心的施工工地后,二十余位中建三局的女工们已经围坐在一起,墙上的LED屏则显示着“‘喜迎三八节,妙趣剪中生’——济宁民俗文化学习”。由于工作的关系,这些女工几乎全部都来自外省,在平日里为文化中心的建设做贡献的同时,对孔孟之乡济宁的历史人文鲜少有机会接触。

得知这一情况后,张跃广在准备教给大家剪纸技艺的同时,也带来了十余件自己的得意之作,“这幅《我的中国梦》,前后创作历时一个月,将百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都呈现在这里,就是希望能用传统技艺来传递我们的中国梦。”此外,《百子图》、《江山多娇图》等一幅幅长达数米的“巨作”,也让这些第一次接触到剪纸的女工们十分震撼。

“特别好看,我要把张老师送的这幅剪纸带回家给孩子。”老家远在重庆的姜大姐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她的两个孩子由老家的亲戚照顾,自己和爱人则都在文化中心参与施工,“知道这里是孔子的家乡,所以能够在这里参与文化工程的建设,也让我们感到很荣幸。”

中建三局济宁市文化中心项目支部书记葛士钊介绍说,工地的女工多数来自外省,所以在她们的节日到来之际,企业也是希望能借此送上一份美好的祝福,“而且济宁是孔孟之乡,我们承建的又是一座文化新地标,所以也是希望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对济宁的传统文化有更多的接触、更深的了解。”活动期间,张跃广还为每位女工送上了精美的剪纸作品,也送上了他对大家的节日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