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凿齿补充的这一则孙夫人结局,看起来非常感人,而且成为了《三国演义》毛宗岗版本中一段情节的原型,也就是《演义》中孙夫人听说刘备去世后跳江殉情(注意,香香跳江是毛宗岗的锅别算在老罗头上),但是,由于习凿齿是个“著名”蜀粉个人倾向较重,这个故事的可信性较低。为陈寿《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生于习凿齿之后,但是他《三国志》做注时并没有引用这则故事。
孙刘夫妻关系不妙
据目前留存的史料来看,孙夫人,跟刘备的夫妻关系不断太好。历史上的孙夫人,为人刚猛(这是《资治通鉴》中对她的评语,其实看看《三国志》就成了),刚猛的孙夫人嫁给刘备,是带着百人以上的随身侍卫武装的。正史记载,刘备每次去见孙夫人,心里都是波动很大的,而且《三国志·法正传》记载,后来诸葛亮回忆刘备在荆州这段洞房花烛时光,就曾经说过:当时刘备处境非常艰难,曹操在北面大军压境,孙权在东面步步紧逼,内部孙夫人又制造事端。诸葛亮列举了刘备的三大敌人,孙尚香的威胁已经跟曹操和孙权并列了,这是多么不妙的事情。不过,这些对孙夫人不利的评语不是出于刘备和孙夫人本人之口,而是第三者诸葛亮在替法正开脱的时候说的哟,恐怕也不全是100%的实情。
诸葛亮指控的孙夫人在刘备内部制造事端,其实就是除了带着武装卫队(男女都有)威胁恐吓前来洞房的刘备(但是刘备还是依然要进去),她还放纵甚至唆使自己从东吴带过来的卫队和仆从横行不法,闹得刘备领地里鸡飞狗跳,最后刘备被逼的没有办法了,就找来亲信赵云专门负责管理家事,限制孙夫人及其手下的骄横不法(这些出自野史《云别传》的记载)。据唐代《元和郡县志》记载,当年夫妇俩彼此怀疑,孙夫人干脆单独住在一座城市里,号称孙夫人城,也就是事实上与刘备分居了。孙夫人在历史上落下了扰民的恶名,这对她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也就是因为这种历史上孙夫人与刘备的矛盾非常尖锐,三国演义故事的雏形,成书于宋元时期的《三国志平话》,里面的孙夫人没有我们后面常见的那样“可爱”(如前所述,历史上抢孩子是一个有趣的疑点)。
但是,经过了从宋元到明清的700年的(艺术)改造,最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孙夫人(孙尚香),却是一个十足的正面形象。
孙夫人的形象蜕变
在宋元成书的《三国志平话》中,孙夫人开始了蜕变,虽然还是跟刘备关系不佳,但是,孙夫人在《三国志平话》中有了一些变化,她虽然执行的是干掉刘备的任务,但是被刘备的王霸之气给镇住了,而且对刘备多少还产生了感情,在周瑜布置干掉刘备的计划中,主动去破坏了周瑜的计划;另外孙夫人在携带阿斗私自逃吴的过程中,被张飞在马上大骂,深感自己行为对不起阿斗,羞愧地从船上跳江死了。这可能是孙夫人在艺术中的第一次“死亡”,三爷嘴炮骂死嫂嫂的能力也实在是高。其实除了《三国志平话》,同时代的元杂曲中刘备和孙夫人的关系就被人为修复了,而且其表现比《平话》中的还更好。
有了这些突破之后,孙夫人的形象开始向正面人物转型了,之后经过数代民间艺人的加工锤炼,到了罗贯中写作《三国演义》的时候,基本完成了孙夫人的人物形象大转变。通过老罗妙笔生花的全面洗地,孙夫人终于变成了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弓箭美女,而且美女爱英雄,爱刘备爱到轰轰烈烈,多次关键时刻帮刘备脱困,即便是后来她带阿斗回东吴,也是善良的孙夫人被东吴张昭等人欺骗所致。总之,老罗吸取前人经验改造之后的孙夫人,才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孙尚香,美丽,活泼,知礼,贤惠,善良,又有那么一点骄横。她用她的美丽和悲剧,成就了刘备的戏剧人生(大家喜欢的到底是这样一个香香还是历史上那个骄横跋扈的母老虎呢)。
不过,老罗写书到不全是自己个人的脑洞,他在史料的基础上也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民间传说故事素材,只能说修复刘备和孙夫人的夫妻感情是那个时代的政治正确,是大势所趋(备香这一点上当年的天朝官方和民间统一了立场,还真是难得)。
关于老罗(和历代文人)为什么下大力气来大幅度修改出一个如此惹人怜爱的孙尚香,其理由其实也很简单。
自三国时代结束100多年后的东晋时代开始拉开了千年尊蜀史的序幕,千年中蜀汉势力逐步被尊为正统,其留下了最多的传说和故事,其势力人物也逐步被历代美化,而对于蜀汉势力的核心刘备来说,后世要树立一个仁义无双的刘备,其身边的亲人必然是不会有什么污点的,除了义弟和部下,他的夫人必定是贤惠的,必须是贤惠的,也只能是贤惠的。即便当初不贤惠,刘备也一定能把她改造得贤惠的(所以说孙夫人虽是孙吴势力的一员,但她的故事与传说却是与蜀汉和刘备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阴差阳错之下,孙夫人因1800年前的那场政治联姻而青史留名,随后(东晋开始)的千年尊蜀史又给我们留下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孙夫人,今天依然活跃在我们眼前的到底是其中的哪一位,诸位心中应该很清楚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