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吧 关注:1,618贴子:21,960
  • 6回复贴,共1

中国民族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的民族性,商鞅变法前,自然而然的慢慢提升,变法后,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到了唐或者宋,就开始慢慢衰落,一直到当前。当前可以说中国民族性的最低点。性格决定命运,在这世界中国民族性没有大的改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会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8-03-26 20:29回复
    春秋战国时主要矛盾是国家间的兼并战争,求存求强是国家的主要追求。
    商鞅变法前,秦国疲弱,君主秦孝公有强烈的改革欲望,这是变法的首要条件;商鞅之才能,是变法的必要条件。秦孝公与商鞅的结合是中华民族性在相当长内持续兴起的引路人。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8-03-28 01:35
    回复
      商鞅变法的核心集权、法制、重农。战争频繁,集权集中力量一致对外;法制保证公平公正;重农保障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同期的其他国家相比,秦国就是政治清明,国家富强,军事强大。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8-03-29 01:36
      回复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国策。对这个政策现代很多人有想当然的鄙视,但是重农抑商在施行到以后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是一项正确的决策。
        合理的商业行为能够提高社会生产的总量这是现代经济学浅显的道理。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粮食是最重要的资源;社会有效供应不足,商业的条件不充分,重农抑商提高了社会有效供应。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8-04-06 01:36
        回复
          商鞅变法是在秦孝公支持下的变法,先天上处于皇权或者说王权下。商鞅变法的法制目的是公正(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处理上有变通),但是从重从快处理违法,使秦国人民受到教育确是一种重要手段。
          西方成熟的政治与法制是我们的远景目标,但是不以国家实际情况而实施只会是灾难。我们的法律制定者,制定法律的标准应该是什么,(除了执法不严),应该是违法率为标准,而不是以理念为准。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8-04-10 19:46
          回复
            宋朝及以后迂腐的士大夫越来越多


            IP属地:湖北6楼2020-11-03 21:43
            回复
              自汉刘彻独尊儒术,一下子就完了


              7楼2021-08-17 19: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