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向厂家和国砖吧的诸位道声歉,没能举行烧友聚会,本来离水月雨科技的水月大佬蛮近的,可以前去请教,结果拿到手的第一个周末水月大佬前往上海参展去了,第二周我又被抽调参加马边县的扶贫活动,周一晚上才回来,也没办法举办聚会聆听诸多意见,还望多多包涵。
如果说用一个词形容qp2r,我发现很难找到这样的一个词:粗犷?太有贬义;豪放?对不起其精致的容颜;细腻?却又描绘不出其大开大合的气质。后来想起前段时间看的《妖猫传》,画面精细华丽,富丽堂皇,正是一派大唐气象,用来形容我心目中的qp2r,是再也合适不过的了。
首先,做工方面,qp2r可能是我见过的国砖当中最好的,跟SPK相比不遑多让,前后玻璃面板贴合的严丝合缝,银色喷砂工艺的边框也使得机器平添一分内敛的华贵,大佬们用无数的毒图向我们证明了qp2r的良心做工,在这里我就不拿手机拍的渣图献丑了。正反背面玻璃,音量旋钮不松不紧,转盘转动带有“咔哒”声,估计设计初衷是避免转过头。但是在设计上仍然是存在一些不足的,主要是两个,第一个是tf卡插口内陷,而且可以很明显看出本来设计成双tf卡的,因故变成单卡;第二个是3.5和2.5的耳机插孔同样内陷,这样造成的问题就是内陷进去的部分容易沾染上灰尘,清理起来可能有点麻烦。总之,做工方面,绝对对得起其身价。
接下来言归正传,还是好好谈谈声音。qp2r的声音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是相当令我满意的。对于一个穷酸古典乐迷来说,寻找一个合适的随身前端一直是个问题,C4太老,qa360太丑不适合勾搭妹子,不过去年夏天咬咬牙买了kann,但有时还是有点不满意的,这次的qp2r在我看来,古典乐的表现和体积得到了一个较为完美的均衡。

选用的第一张专辑是斯托科沃斯基的伦敦爱乐选集的最后一张俄国作品集,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1812序曲》和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其中,《1812序曲》很多人喜欢telac版的,但是我比较喜欢斯托科沃斯基的这一版,不仅是因为斯托科沃斯基本人是俄国人,还在于他的指挥风格大气磅礴,颇合1812所需那种在苦难中爆发的气质。而qp2r的古典乐表现中令我最满意的一点在于声场,个人觉得类似于一个半球形声场,钟声引领的高潮部分似乎如海浪一般,由远及近,滚滚而来。《荒山之夜》的表现中,小提琴引领的弦乐组以极低的音量演奏的急速三连音,同时极好的解析让你似乎连琴弦的颤动都清晰可闻,声音起初微弱随后迅速提高,在速度极快的一段演奏会,木管、铜管乐器组先后加入,烘托出一种紧张诡异的气氛,将荒山之巅上群魔乱舞的场面刻画的淋漓尽致,对于下午犯困的朋友们来说,不可不试。

第二首选择的弗里乔伊指挥的《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德九第四乐章以其宏大的气势被诸多烧友而津津乐道,弗里乔伊的版本颇多杀伐凌厉,大海之上,迎着狂风暴雨的“五月花”号向着新大陆艰难挺近,坚毅的船长站在床头坚毅的眺望远方。Qp2r的气势、高频的质量和低频的下潜都达到了比较好的地步。但是这张专辑后面附上的《我的祖国》部分的《伏尔塔瓦河》开始的竖琴声就有点偏涩,同时也可以很明显感受到qpp2r偏暖的声底。

第三首选用的是殷承宗的71年首演的《黄河协奏曲》还有沈榕的《梁祝》,虽然由于年代关系,录音质量较差,但是其中的钢琴演奏部分并未混入到杂音和乐器伴奏中,反而得到了比较好的突出,充分显示了qp2r的解析实力,高潮部分气势足钢琴演奏铿锵有力,虽然紧张不失壮烈,真的能够人你有一种投入到保卫黄河保卫华北的冲动。沈榕是《梁祝》首演的备选,其演奏风格跟大家较熟悉的西崎崇子有点类似,偏婉约。qp2r的提琴表现也算相对不错,并非是那种“高入天际”的感觉,偏暖的风格加上老录音的是类似与那种“松香味”的感觉。
乐器部分主要是在2.5平衡单端下,分别搭配fw001+宁梵平衡升级线和dk3001+官升平衡线以及3.5单端下的弱水mojito作出的。总体评价优秀,无论是三频的分布还是能量和声场,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值得表扬的是推力方面qp2r的水平相当不错,我只开了低增益,音量30,就已经能将fw001推得有模有样;但是另一个问题也值得注意,那就是底噪确实有点大,交响部分还好,毕竟到合奏的时候基本上能盖住底噪,但是乐器独奏的时候,底噪之大就有点不太让人能够忍受了。
人声部分,只能选一些我相对比较喜欢的音乐来描述了。第一首选的是周杰伦的《发如雪》,记得05年出这张专辑的时候我还是抱着复读机来听的。开头的淅沥雨声清晰可闻,然后钢琴和架子鼓引出的前奏十分转而,周董彼时尚显年轻的声音慵懒而又深情,“你发如雪,纷飞了眼泪”,颇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中间说唱的部分伴随着筝声进一步烘托了气氛,高潮部分的那种无奈和岁月深深表现的都不错,那一刻似乎又回到了十多年前的感动。

其次选的是大俗歌曲《男儿当自强》,不过是林子祥2002年和香港爱乐合作的版本,这一版本最出彩的倒是那位打鼓的。弦乐的开场逐步拉近,淹没了人群的喝彩,然后鼓声想起的,跟早年的录音室版本比起来,这一现场版的鼓声更加鲜活,没有那种要盖住人声的冲动,鼓声将阿lam的扎实功底烘托的恰到好处,间奏的鼓声独奏虽然比鼓声齐奏显得孤单一些,但是却将我的思绪拉到《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中朝阳之下,黄飞鸿目送搭船远去的孙文和十三姨,那种孤单但是又坚定的充满希望的场景。Qp2r颇为难得的是不像一些偏乐器的砖在演绎人声的时候人声拉的过远,人声始终在一个中靠前的位置。

男声第三首选取的是哥哥的《当爱已成往事》,没有选原唱的李宗盛版本,远处的京戏在一篇黑暗中自顾自的唱起,前奏中,张国荣那种特有的略带沙哑的嗓音将一段不可能的感情娓娓道来,没有歇斯底里的那种感觉,但却有款款深情在只言片语中,qp2r表现下的张国荣还是很贴切的,似乎你也坐在黑暗中,听同样在黑暗里的哥哥给你用平静而深情的语调讲述他和师兄的故事。

女声部分是刘若英的《原来你也在这里》和《蝴蝶》,和刚才的杰伦和林大叔相反,人声的位置过于贴耳,而且略散,吐音也有种粘起来的感觉,特别是《蝴蝶》,表现十分不好,《原来在这里》略好一些但是也有限,刘若英的声音十分奇怪,很少见到有器材能将其表达的吐字清晰,珠圆玉润。

随后换了一首原由子的《花咲く旅路》,中文由陈慧娴翻唱的《飘雪》大家已经耳熟能详。钢琴引起的前奏依旧是那么的安静,原由子的略甜略沙哑的嗓音烘托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华美,此时人声的位置重新变得正常,吐字也开始清晰起来,也有了不输给陈慧娴的安静。

最后换用了飞儿乐队的《月牙湾》,中国风与华语流行的结合,虽然有很多人认为它不够中国风,但是混音下也还是具备一些西域热烈奔放的特色。qp2r下的飞的高音部分却不是特别能够上的上去,虽然略带沙哑的声音也算有些特色,但是总体上而言还是欠缺了那种大漠风沙爱人何方的气质。
人声部分,总体来讲qp2r对男声特别是那种略上年纪的男声表现的很有韵味,也比较适合老歌,女声的总体表现只能算是正常水平,特别不适合那种年轻的女声。这部分主要是3.5单端下配合达音科“隼”和森韵大黑得出的挺赶,因此可能回合一些烧友的听感有些偏差。
总体评价,qp2r是台相当不错的机器,对得起其八千的售价,特别是喜爱古典音乐的朋友更是不能错过。对于我个人而言,qp2r可能还要略胜kann一筹,但是底噪同时也厉害了一些。
最后,放一张上周五我们去的一个村子,下图中红色圈圈里面的就是,我们那天早上走了五个多小时才到
即使是2018年,很多地方的贫困也超乎我们的想象。

如果说用一个词形容qp2r,我发现很难找到这样的一个词:粗犷?太有贬义;豪放?对不起其精致的容颜;细腻?却又描绘不出其大开大合的气质。后来想起前段时间看的《妖猫传》,画面精细华丽,富丽堂皇,正是一派大唐气象,用来形容我心目中的qp2r,是再也合适不过的了。
首先,做工方面,qp2r可能是我见过的国砖当中最好的,跟SPK相比不遑多让,前后玻璃面板贴合的严丝合缝,银色喷砂工艺的边框也使得机器平添一分内敛的华贵,大佬们用无数的毒图向我们证明了qp2r的良心做工,在这里我就不拿手机拍的渣图献丑了。正反背面玻璃,音量旋钮不松不紧,转盘转动带有“咔哒”声,估计设计初衷是避免转过头。但是在设计上仍然是存在一些不足的,主要是两个,第一个是tf卡插口内陷,而且可以很明显看出本来设计成双tf卡的,因故变成单卡;第二个是3.5和2.5的耳机插孔同样内陷,这样造成的问题就是内陷进去的部分容易沾染上灰尘,清理起来可能有点麻烦。总之,做工方面,绝对对得起其身价。
接下来言归正传,还是好好谈谈声音。qp2r的声音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是相当令我满意的。对于一个穷酸古典乐迷来说,寻找一个合适的随身前端一直是个问题,C4太老,qa360太丑不适合勾搭妹子,不过去年夏天咬咬牙买了kann,但有时还是有点不满意的,这次的qp2r在我看来,古典乐的表现和体积得到了一个较为完美的均衡。

选用的第一张专辑是斯托科沃斯基的伦敦爱乐选集的最后一张俄国作品集,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1812序曲》和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其中,《1812序曲》很多人喜欢telac版的,但是我比较喜欢斯托科沃斯基的这一版,不仅是因为斯托科沃斯基本人是俄国人,还在于他的指挥风格大气磅礴,颇合1812所需那种在苦难中爆发的气质。而qp2r的古典乐表现中令我最满意的一点在于声场,个人觉得类似于一个半球形声场,钟声引领的高潮部分似乎如海浪一般,由远及近,滚滚而来。《荒山之夜》的表现中,小提琴引领的弦乐组以极低的音量演奏的急速三连音,同时极好的解析让你似乎连琴弦的颤动都清晰可闻,声音起初微弱随后迅速提高,在速度极快的一段演奏会,木管、铜管乐器组先后加入,烘托出一种紧张诡异的气氛,将荒山之巅上群魔乱舞的场面刻画的淋漓尽致,对于下午犯困的朋友们来说,不可不试。

第二首选择的弗里乔伊指挥的《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德九第四乐章以其宏大的气势被诸多烧友而津津乐道,弗里乔伊的版本颇多杀伐凌厉,大海之上,迎着狂风暴雨的“五月花”号向着新大陆艰难挺近,坚毅的船长站在床头坚毅的眺望远方。Qp2r的气势、高频的质量和低频的下潜都达到了比较好的地步。但是这张专辑后面附上的《我的祖国》部分的《伏尔塔瓦河》开始的竖琴声就有点偏涩,同时也可以很明显感受到qpp2r偏暖的声底。

第三首选用的是殷承宗的71年首演的《黄河协奏曲》还有沈榕的《梁祝》,虽然由于年代关系,录音质量较差,但是其中的钢琴演奏部分并未混入到杂音和乐器伴奏中,反而得到了比较好的突出,充分显示了qp2r的解析实力,高潮部分气势足钢琴演奏铿锵有力,虽然紧张不失壮烈,真的能够人你有一种投入到保卫黄河保卫华北的冲动。沈榕是《梁祝》首演的备选,其演奏风格跟大家较熟悉的西崎崇子有点类似,偏婉约。qp2r的提琴表现也算相对不错,并非是那种“高入天际”的感觉,偏暖的风格加上老录音的是类似与那种“松香味”的感觉。
乐器部分主要是在2.5平衡单端下,分别搭配fw001+宁梵平衡升级线和dk3001+官升平衡线以及3.5单端下的弱水mojito作出的。总体评价优秀,无论是三频的分布还是能量和声场,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值得表扬的是推力方面qp2r的水平相当不错,我只开了低增益,音量30,就已经能将fw001推得有模有样;但是另一个问题也值得注意,那就是底噪确实有点大,交响部分还好,毕竟到合奏的时候基本上能盖住底噪,但是乐器独奏的时候,底噪之大就有点不太让人能够忍受了。
人声部分,只能选一些我相对比较喜欢的音乐来描述了。第一首选的是周杰伦的《发如雪》,记得05年出这张专辑的时候我还是抱着复读机来听的。开头的淅沥雨声清晰可闻,然后钢琴和架子鼓引出的前奏十分转而,周董彼时尚显年轻的声音慵懒而又深情,“你发如雪,纷飞了眼泪”,颇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中间说唱的部分伴随着筝声进一步烘托了气氛,高潮部分的那种无奈和岁月深深表现的都不错,那一刻似乎又回到了十多年前的感动。

其次选的是大俗歌曲《男儿当自强》,不过是林子祥2002年和香港爱乐合作的版本,这一版本最出彩的倒是那位打鼓的。弦乐的开场逐步拉近,淹没了人群的喝彩,然后鼓声想起的,跟早年的录音室版本比起来,这一现场版的鼓声更加鲜活,没有那种要盖住人声的冲动,鼓声将阿lam的扎实功底烘托的恰到好处,间奏的鼓声独奏虽然比鼓声齐奏显得孤单一些,但是却将我的思绪拉到《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中朝阳之下,黄飞鸿目送搭船远去的孙文和十三姨,那种孤单但是又坚定的充满希望的场景。Qp2r颇为难得的是不像一些偏乐器的砖在演绎人声的时候人声拉的过远,人声始终在一个中靠前的位置。

男声第三首选取的是哥哥的《当爱已成往事》,没有选原唱的李宗盛版本,远处的京戏在一篇黑暗中自顾自的唱起,前奏中,张国荣那种特有的略带沙哑的嗓音将一段不可能的感情娓娓道来,没有歇斯底里的那种感觉,但却有款款深情在只言片语中,qp2r表现下的张国荣还是很贴切的,似乎你也坐在黑暗中,听同样在黑暗里的哥哥给你用平静而深情的语调讲述他和师兄的故事。

女声部分是刘若英的《原来你也在这里》和《蝴蝶》,和刚才的杰伦和林大叔相反,人声的位置过于贴耳,而且略散,吐音也有种粘起来的感觉,特别是《蝴蝶》,表现十分不好,《原来在这里》略好一些但是也有限,刘若英的声音十分奇怪,很少见到有器材能将其表达的吐字清晰,珠圆玉润。

随后换了一首原由子的《花咲く旅路》,中文由陈慧娴翻唱的《飘雪》大家已经耳熟能详。钢琴引起的前奏依旧是那么的安静,原由子的略甜略沙哑的嗓音烘托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华美,此时人声的位置重新变得正常,吐字也开始清晰起来,也有了不输给陈慧娴的安静。

最后换用了飞儿乐队的《月牙湾》,中国风与华语流行的结合,虽然有很多人认为它不够中国风,但是混音下也还是具备一些西域热烈奔放的特色。qp2r下的飞的高音部分却不是特别能够上的上去,虽然略带沙哑的声音也算有些特色,但是总体上而言还是欠缺了那种大漠风沙爱人何方的气质。
人声部分,总体来讲qp2r对男声特别是那种略上年纪的男声表现的很有韵味,也比较适合老歌,女声的总体表现只能算是正常水平,特别不适合那种年轻的女声。这部分主要是3.5单端下配合达音科“隼”和森韵大黑得出的挺赶,因此可能回合一些烧友的听感有些偏差。
总体评价,qp2r是台相当不错的机器,对得起其八千的售价,特别是喜爱古典音乐的朋友更是不能错过。对于我个人而言,qp2r可能还要略胜kann一筹,但是底噪同时也厉害了一些。
最后,放一张上周五我们去的一个村子,下图中红色圈圈里面的就是,我们那天早上走了五个多小时才到

